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史铁生精选集


作者:史铁生  日期:2015-11-05 10:57:55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的作品被称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中国当代文坛的珠穆朗玛峰”。
  ★史铁生的文字关怀人类生存境遇,尤其指精神处境的途径,力图以一种美学的立场,在贴近灵魂的话语方式上,表达对个体生命的意义,价值和权利的思考。
  ★本书是史铁生文学创作里程碑作品的集结。★购买此书的读者还喜欢:朱自清精选集张承志精选集郁达夫精选集沈从文精选集鲁迅精选集刘震云精选集林海音精选集郭小川精选集丁玲精选集曹文轩精选集梁实秋精选集戴望舒精选集铁凝精选集陈忠实精选集萧红精选集顾城精选集周作人精选集巴金精选集汪国真精选集阿城精选集林徽因精选集白先勇精选集冰心精选集徐志摩精选集★精品套装推荐影响深远的世纪文学经典★更多关注:世界文学经典:用宝贵的时间,读有价值的书
  
本书简介:
  “世纪文学经典”精装书系,华文20世纪名家荟萃,读者和专家共同评选,名作汇聚,学者作序,宜读宜品宜藏。
  本书精选史铁生中短篇小说《插队的故事》《我遥远的清平湾》和成名代表作《我与地坛》等散文。作者由关注身体残疾到关注精神残疾,并引申到对生命价值与生存意义的追问,以文学的方式证明自己生命的价值,成功表达了心灵救赎的同时,也为漂泊的现代灵魂开辟出一片栖息地。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插队的故事》等。
  目录:
  冥想中的精神跋涉季红真
  小说编
  兄弟
  午餐半小时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
  小说三篇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
  中篇1或短篇4
  礼拜日
  原罪·宿命
  命若琴弦
  来到人间冥想中的精神跋涉季红真
  小说编
  兄弟
  午餐半小时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
  小说三篇
  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
  中篇1或短篇4
  礼拜日
  原罪·宿命
  命若琴弦
  来到人间
  钟声
  散文编
  往事
  我与地坛
  创作要目
  前言冥想中的精神跋涉
  季红真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的著名作家。
  1951年1月,他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祖辈是河北涿县的大地主,外公屈死于政治剧变的混乱中,几十年以后才获得平反昭雪。这样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他在六、七十冥想中的精神跋涉
  季红真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的著名作家。
  1951年1月,他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祖辈是河北涿县的大地主,外公屈死于政治剧变的混乱中,几十年以后才获得平反昭雪。这样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他在六、七十年代严酷的社会政治气氛中,必然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童年的他在奶奶和父母等亲人的悉心呵护下成长,敏感而早慧,对于人生与人性有着朦胧的领悟,影响了他对于世界爱的基本态度。文革开始的时候,只有十五岁的他刚读到初中二年级。他所就读的清华附中,是红卫兵运动的策源地。政治风暴席卷了他的少年岁月,至亲的骨肉被迫害遭屈辱,自己也在政治的歧视中过早地结束了快乐的时光。“不许革命”的宿命,把他排斥在政治主潮之外,使他很快从狂热中平静下来,不得不进入逍遥派的行列,并由此而读了不少书,凭着直觉接近了文学的殿堂,为以后的文学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69年,史铁生不顾身体的疾病,自愿去革命圣地延安插队落户。三年以后,双腿突然瘫痪,不得不病退回北京。经历了一年半的住院治疗,也经历了精神的巨大危机之后,他开始了长期在病痛中艰苦挣扎的生活。他在街道工厂工作七年,画彩蛋和仕女图,业余开始文学创作,为自己寻找精神救赎的渠道。遭受这样残酷打击的命运,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由关注身体的残疾到关注精神的残疾,并引申到对于生命价值与生存意义的追问,以及宇宙生命的冥想,在多维的时空中建立起自己近于宗教的真诚信仰。1981年,由于健康状况恶化退职。靠国家对病残知青的政策,开始享受工伤待遇,基本达到温饱,在缠绵病榻的间隙中,潜心文学创作。
  1979年开始,史铁生在正式的刊物上发表作品,随着频频获奖,逐渐赢得了自己的读者。迄今为止,创作的势头不减,而且风格越来越鲜明,文体越来越自由,在读者中的声誉也越来越高。他以文学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生命的价值,成功地表达了心灵救赎过程的同时,也为所有漂泊的现代灵魂开辟着栖息地。基于理解与认同的敬佩与赞扬,便是他生命历程流溢的光彩。
  二
  和新时期的所有作家一样,史铁生的创作是从对社会历史的热切关注开始。他早期的作品《法学教授及其夫人》,直接表现了文革时期政治迫害导致的社会混乱,以及在被煽动起来的盲目暴力摧残下,毫无保障的生存状况。而且,是以一个法学教授的困惑,聚焦式地组织起情节,将主题直接逼近法制建设问题。这是当时整个社会都普遍感到焦虑的问题,而他的艺术思考明显地高于同一时期的其他作家,以疑问结束,没有光明的尾巴。这篇小说表面上看只是当时流行的社会问题小说,实际上是史铁生的文本系列一个富于暗示性的开始。他从这里出发,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之维,以至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段,他的作品只能被少数朋友理解,从主题到形式都无法安放于思潮的框架之中。……
  这其中有着史铁生独特的时空观,这就是我们在《我与地坛》中读到的精彩直白,他们不期然而遇,彼此等待了许多年。他的时间形式是独一无二的,与空间缠绕密不可分,而又在局部的静止中具有无限深广的流动感。近似于泛神论的自然观,使他笔下所有平凡的人物故事都具有一种生命自身的神奇魅力。这个特点使他越过了西方现代哲学虚无的边界,在存在的基本困境和生命的循环往复中,在历史的荒蛮里,凭了自然之神的信仰,走向对人生的执著。他礼赞所有生命的存在,连残疾人的轮椅也赋予神格。他几乎近于狂热地参与了时代所有话题的争论,以自己独特的智慧完成个性化的表达,哲人的睿智使他的文字焕发着精神的光彩,成为这个时代*富有思想的作家之一。他以文字的方式,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以超于常人的健全心智,穿越各种浮华的时尚,寻找丰沛的生命之源。
  史铁生的精神跋涉,交织着怀疑与信仰,从个体心灵的救赎通往人类精神的灿烂星空。而且这个进程至今没有终结,但他的灵魂却由此升入了一片澄明。
  三
  史铁生对于宇宙、自然、生命的彻悟,*终都落实在艺术的基本问题上。这使他的写作一开始就具有高度的自觉,他鲜明地宣称美是主观的,因为一切意义都是人赋予客体的,“它是不同主体的不同赋予,是不同感悟的不同要求”,“是由人对生命意义的感悟之升华所决定的”。他不但把文学艺术提到世界观的高度,而且赋予了宗教的神圣,“文学就是宗教精神的文字体现”。他强调作家必须真诚,艺术的朴素就是创作态度的老实,“是赴死之途上真诚的歌舞”。这样的美学观,使他的心灵救赎沟通了二十世纪世界艺术的潮流,并且以东方人的直觉完成了形象的理论表述。
  他以成熟的智慧,回答了这个时代的艺术面临的所有症结性的问题。比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乐观与悲观、寻根、雅和俗、形式与内容、文学批评的功能等。其中*精彩的部分是关于语言与文体的看法。他认为有意味的形式,是靠语言的形式,而语言形式并不单指词汇的选择和句子的构造,还体现在通篇的结构中。这就把小说的语言问题,从功能提高到了本体的高度,和思维的方式高度同构。从这个起点,他将艺术的形式落实在主体与外部世界相处的形式,“你以什么样的形式与世界相处,你便会获得或创作出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并且,得出“形式即内容”的结论。这些美学思想显然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他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当代中国文学观念的变革。
  四
  史铁生不仅以理论的方式参与了当代文学理论的争论,也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呈现了中国文学痛苦的蜕变过程。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
  在近三十年的写作生涯中,他几乎涉足了所有的文体。仅就小说而言,短篇中篇长篇都有佳作。此外,散文随笔,电影剧本,理论与批评,都很出彩。他惟独不写诗歌,但诗性的感觉却浸透在他所有的文字中。他将哲学的思辨融化在抒情的风格中,以朴素的文字体现着朴素的美学理想。
  他对于小说文体的探索,*集中地体现着他的艺术精神。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有独特的结构,绝无重复。而且他综合了各种文体,探索小说的多种可能性。他的许多小说都不像小说,有的像报告文学,有的是寓言,有的近于电影。更多的时候,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在多种多样的文体试验中,他展现了接近世界的各种方法,也表达了自己与世界的各种联系方式。这使他的小说文体不可重复不可模仿,是他不同状态下的心灵外化的物质形式。他将及其朴素的人物与故事,容纳在看似随意的结构中,完成各种思想的表达。尽管他排斥以人物为中心的“现实主义”小说观,但是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性格并不以社会学的典型性见长,而是以特殊的命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状况,表现人性的丰富性。他笔下的人物以普通人居多,而且多数是被历史抛出正常生活的小人物。他以他们的不幸与徒劳的抗争,感觉历史理性逻辑的残酷,发现宿命的人生困境,以及坚韧执著的生命意志。
  他的散文流淌着朴素的温情,早期单纯得近于童谣,晚近则像平静的祷告。在痛苦中升华的宁静,使他以平常心面对与世界一起逐渐逝去的生命。他为所有的生命唱着庄严的挽歌,坦然地谛听死神的脚步。如果说他以小说表达智慧,散文中则更多地抒发了感情。前者多的是质疑的敏锐与解构的激情,后者则是灵魂皈依的致福感受。他以反复出现的钟声,表达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留恋与真诚的挚爱。而《病隙碎笔》则是两者*自然的融合,思辨的锋芒与抒情的文笔自然地融为一体,思想者的精神风貌与诗人的情怀,统一在独创的文体形式中。对于中国当代散文文体的发展,也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史铁生的语言风格,也是个性化的。他融合了书面语与北京地区的民间口语,偶尔有些陕北方言。适应人物身份的对话多是口语,叙事则多用书面语。小说多用口语,散文多用书面语。而且*有意思的是,他用书面语结构思维的框架,口语则近似于注释一样,解构掉某一种僵死的书面语汇。由此带来幽默的效果,使朴素的文字具有独特的韵致。他以老实作为写作者真诚的信条,这一点在语言风格中体现得*为充分。他的语言不雕琢不漶漫,不卖弄不炫耀,基本以简单的陈述句为主,却能够将复杂的事情说得很透辟。他内心*柔软*纯净的部分,直接外化在朴素的语言风格中。
  关于史铁生的创作,还有许多可以说的,限于学力与时间,草草写下这些。
  是为序。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韩少功
  史铁生的写作直面人类恒久的生活与精神困境,他对存在的始终不渝的追问,构成了当代文学中的一支重要的平衡力量,他的作品使当下中国文学的意义得以丰富。
  ——毕淑敏
  史铁生留下的不只是他的作品,更是他人格的力量。我觉得他思想的重量,跟任何一个作家比都不逊色,没人能取代他。史铁生是当代中国*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迟子建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韩少功
  史铁生的写作直面人类恒久的生活与精神困境,他对存在的始终不渝的追问,构成了当代文学中的一支重要的平衡力量,他的作品使当下中国文学的意义得以丰富。
  ——毕淑敏
  史铁生留下的不只是他的作品,更是他人格的力量。我觉得他思想的重量,跟任何一个作家比都不逊色,没人能取代他。史铁生是当代中国*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迟子建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脚本构思
  全能的上帝想要办到什么就立刻办到了什么,因而他独独不能做梦。因为,只是在愿望没能达到或不能达到时才有梦可做。
  不过上帝他知道,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全能的上帝,他就必须也能做梦。做什么梦呢?上帝他知道,既然他惟一不能的是做梦,那么:他惟一可能做的梦就是梦见自己在做梦了。
  可他要是能做梦了,他还会去做做梦的梦吗?要是他还不能做梦,他又怎么能梦见自己在做梦呢?就算这样的问题不难解决,但是上帝他知道,接下来的问题对他来说几乎是致命的:那个梦中梦又是梦见的什么呢?不能总是他梦见他梦见他梦见他梦见……吧?那样他岂不是等于还是不能做梦吗?上帝他知道,他*终必须要梦见一个非梦他才能真正做成一个梦,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全能的上帝。然而,一旦一个真实的事物成了他的梦,可怜的上帝他知道,那时他必定就不再是那个想办到什么就立刻办到了什么的全能的上帝了。上帝曾一度陷入了这样的困境中。
  无梦的日子是*为难熬的日子。无梦的日子令他寂寞、无聊、孤苦。无梦的日子使他无法幻想,无从猜测,弄不清自己的愿望,差不多就要丧失掉创造的激情和身心的活力了。他在空旷而苍白的天庭里行走,形单影只,神容憔悴,像一个长久的失眠症患者,萎靡不振。但他心里明白,以后的日子无尽无休。他心里明白,如果没有梦的诱惑,无尽无休的日子便仅仅意味着无与伦比的苦闷。幸而他心里明白,他宁可把一切连同他自己都毁掉,也决不能容忍这无梦的监牢。幸而他渴望梦的心还未萎缩还未肯罢休,创造的激情便还没有完全熄灭,这给他留下一线生机。这样他才想到,他虽不能做梦,但除做梦之外他是全能的;他不能从梦中见到真实,但他可以在真实中创造梦的效果,他自己不能做梦,但他可以令万物入梦,那便是一个如梦的玩具了,他就能够参与一个如梦的游戏了,他观赏万物之梦(假如天庭里也有瓜子,他可以一边嗑着瓜子),尽管他不能做梦也就一样有了梦的痴迷与欢乐了。想到这儿上帝他激动不已,他看透这是惟一的出路了,他定要尽他上帝的全部智慧来做好这件事了,否则他将或者因苦闷而发疯,或者因麻木而变成一具行尸走肉。
  上帝的主意已定。他静静地坐了一会,让心落稳。他先为这个如梦的游戏和玩具起了名字,叫作:戏剧。随后他开始考虑脚本。
  当然了,这个戏剧中的所有角色都不要像他一样是全能的,否则他们也将无梦可做,那样的话这个戏剧就无法开展,他也就无从观赏梦的过程并动情于梦的效果了。于是上帝明确了他首先要做的是什么:他要在这些角色们的面前布置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无疑是英明的。但是如何布置呢?在驴的头前吊一捆草,驴追草走,草走驴追,这种杂耍只可作为舞台边缘的一个小演出,驴的梦境过于敷衍过于拘泥,不足以填补上帝心中偌大的空白。上帝想,舞台中心的角色们应当更聪明,也应当更狡猾,应当想象力更丰富并且欲壑难填,应当会做五光十色的离奇古怪的变化万千的梦才好,不能也不应该像对付驴那样来对待他们。虽然如此,这个关于驴的设想还是给了上帝一个启发,他确信,一个永恒的距离势必要布置在这些角色们的能力与欲望之间。继而他又想,如果这个永恒的距离,是以欲望总也不能实现的方法来布置,这些聪明的角色们怕是不能被骗过,那样一来他们迟早也要失去做梦的能力,无所能与无所不能一样要导致绝望。看来应该让他们具有实现欲望的能力,但要让这种能力有个限度。好吧,问题又来了:限度?多大限度?不管多大限度只要是限度,这个戏剧就肯定有演烦的一天有演完的一天。(一当达到那个限度,他们又是无所能了,梦完了戏还不完吗?若一个相同的戏剧反反复复演下去,不烦吗?)上帝想到自己的日子是无尽无休的,为在这样的日子里能够享有无穷的梦的效果,这个戏剧是不能让它演烦也不能让它演完的。那么怎么办呢?难道要让这些色角们实现欲望的能力也是无限的吗?不行,那样他们岂不又是全能的了?在这个问题面前上帝他居然想了好久,*后他幡然醒悟,笑自己竟这么糊涂。所谓有限度的能力,不是就空间而言,也不是就时间而言,而是就他们的欲望而言。有限的能力造就了无限的欲望,无限的欲望再引诱他们去不断地开拓扩展以使空间成为无限,不停地运动变化以使时间成为无限,这样的戏剧就不会演烦也不会演完了。这下上帝有了个好主意了:不是不让他们的欲望实现,而是让他们每一次欲望的实现都同时是一个至一万个新欲望的产生!就是说,不是不让他们得到谜底,而是使任何一个谜底都又是一个至一万个谜面。对了,上帝想,这样一来,一个永恒的距离就巧妙地布置在他们的能力与欲望之间了。
  上帝松了一口气,稍稍歇一会。他默默地在心里盘算:那个驴的乏味在于它不能有更多的梦想,它为什么不能有更多的梦想呢?
  







阅读提示:史铁生精选集的作者是史铁生,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史铁生精选集下载地址

上一本:人间滋味
下一本:幽梦影:插图本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