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阳堪布 日期:2015-11-05 11:02:30
*这本书很普通,就是讲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这本书不普通,它讲的是僧人间有意思的故事。
*你以为僧人的生活就是打坐念经那么简单?那你就out了。
*这辈子一定要去一次西藏,如果人不能去,让心走一趟。
*如果你累了,可以读一读这些遥远藏区的清新生活,感受淳朴民风,唤醒久违感动。
本书简介:
这是一个80后堪布讲述的亲身经历的出家故事。土登寺是藏地玉树的一个小寺院,偏远、条件较艰苦,但这里的僧人乐观向上,他们的生活朴素而快乐。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作者对这里充满了感情。他将这里的一切真实呈现,让人们得以近距离了解僧人生活、藏地风情,感受点点滴滴的佛性。
作者简介:
江阳堪布,1980年生人,青海玉树土登寺出家僧人,秋英多杰仁波切的弟子、侍者。曾追随秋英多杰仁波切参访汉地寺院,担任仁波切的汉语翻译。2003年被授予“堪布”称号。
目录:
第一章最美是土登/1
小和尚的入门必修课/3
你已经出家了/5
我的二层小别墅/6
寺院的小商店/8
藏地的出租车/9
被妻子供养的出家人/10
僧值生气了/10
这回真疼了/11
土登寺的民主与专制/13
清闲的生活/15
小和尚翻旧账/17
罚不起啊!/19
法外开恩/21
鬼故事/22第一章最美是土登/1
小和尚的入门必修课/3
你已经出家了/5
我的二层小别墅/6
寺院的小商店/8
藏地的出租车/9
被妻子供养的出家人/10
僧值生气了/10
这回真疼了/11
土登寺的民主与专制/13
清闲的生活/15
小和尚翻旧账/17
罚不起啊!/19
法外开恩/21
鬼故事/22
老师父去西宁/24
供斋/27
受戏弄/30
恶作剧/32
星空下的僧侣/33
管家要辞职/35
僧人之间的矛盾/37
你是来拉帮结派的吗?/38
喇嘛脸上有写着好人吗?/39
穿破皮袄的老和尚/40
那些看云卷云舒的日子/42
一起去洗衣服/43
去施主家做客/45
但愿如此/47
尴尬的玩笑/48
爱调侃的老师父/49
骑自行车的快乐/51
地震了/52
丢了老师父们的面子/55
第二章修行要量力而行/57
僧人的假期/58
僧人之间的称谓/59
堪布的压力/60
座位/62
念经赚钱/63
荤素之辩/64
荨麻草的故事/67
屠夫和修行者/70
怪她,还是怪自己/71
法会上的皮鞭/72
出家与还俗/74
我没有那么伟大/75
出家的荣耀/76
可怜的一头笨牛/78
可怜的孩子/79
隐藏功德/80
炸山建房子/81
终于歇下来了/83
一枚硬币/84
他让我嫉妒/85
一块黄油/87
男女平等/88
不要不懂装懂/89
两个厉害的小鬼/90
“和尚有钱”/92
和尚谈教育/93
自由恋爱/94
第三章和仁波切在一起的日子/97
慈悲和善的仁波切/98
明处注意,暗处留意/101
听说他很坏/103
不想和师兄一起做事/104
被打断的念经/105
我一定改/105
这也是一种修行/106
正法的精髓不在土石/108
只要是好书,都可以读/111
清理坐垫/112
师父,我要皈依/113
等于不知道/114
傲慢的师兄/115
黄金与水的选择/116
什么才是不急/117
疯癫的上师/118
徒弟砍杀师父/119
背沙袋上山/120
我不是活佛/121
忍一忍/122
沙门四法/123
心性是一切法的精髓/125
一杯抱的空性/126
终南山闭关/127
第四章谁言僧人无家/129
想念家人/131
我们家的空行母/132
离家出走/134
我又没有做错,你干吗打我?/135
记忆中的哥哥/136
爸爸生气了/137
一副骨牌/139
向父母告状/141
小心被警察叔叔抓起来/142
法会出丑/142
一个人放牧/144
出家就是最大的孝顺/145
第五章点点滴滴的佛性/149
狐狸与妇人/150
骄傲的麻雀/151
虱子与跳蚤/152
猴毁雀巢/154
信疯人语/155
损人不利己的鹦鹉/156
说谎的猫/157
纳雅之妻/158
乌龟与猴子/159
鹧鸪的报复/161
罗刹洲/162
富门愚者/163
兔子杀狮王/165
老鼠报恩/166
忘恩负义的井中人/167
燕子害比丘/168
蓝狐狸/169
狡猾的老乌龟/171
一切皆虚空/172
虐待女仆的“修行人”/173
前言序:
我的名字叫江阳,这个名字是我出生后,父母特意祈请土登寺的上师秋英多杰仁波切给我取的。这是我的俗家名字,也是我出家后的法名。
我的家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拉布乡的一个小村庄。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父母将我送到了离家很近的土登寺学习佛法,我就这样出家了。
我出家的依止师父是秋英多杰仁波切,就是给我取名字的那位上师。仁波切对我们师兄弟们都很好。他很和蔼,在我的记忆中,他一直都是慈眉善目的,对所有人都是一张灿烂的笑脸!
我很幸运,我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我很幸运地成了仁波切的弟子,更幸运的是,从入寺那天开始,我就成了仁波切的侍者。侍者,就是跟随在师父身边的弟子,照顾师父的起序:
我的名字叫江阳,这个名字是我出生后,父母特意祈请土登寺的上师秋英多杰仁波切给我取的。这是我的俗家名字,也是我出家后的法名。
我的家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拉布乡的一个小村庄。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父母将我送到了离家很近的土登寺学习佛法,我就这样出家了。
我出家的依止师父是秋英多杰仁波切,就是给我取名字的那位上师。仁波切对我们师兄弟们都很好。他很和蔼,在我的记忆中,他一直都是慈眉善目的,对所有人都是一张灿烂的笑脸!
我很幸运,我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我很幸运地成了仁波切的弟子,更幸运的是,从入寺那天开始,我就成了仁波切的侍者。侍者,就是跟随在师父身边的弟子,照顾师父的起居饮食,帮师父打理事务,陪同师父出行、闭关、云游、参访,等等。仁波切在我的心里就像亲人一般,他圆寂的时候,我哭得很伤心,比父亲去世时哭得还伤心。
当然了,我还有一群可爱且博学、修行很好的师兄们!他们对我也都很好,很照顾我,自从入寺以来,我从没挨过打(据说挨打是每个新入寺小和尚的必修课)。他们还常常指导我功课。
土登寺,有我太多太多的回忆。在我的心里,它就像我的家一样。
也许有人会诧异,出家了,怎么还能有家呢?
其实,对于藏地的僧人来说,家和寺院不是严格对立的名词,不是非此即彼的二选一难题。
藏地人都信仰佛教。所以,在他们的心里,在家修行和住寺修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藏地,在家人和出家人一样,虔诚信佛,念经供斋,出家人也和在家人一样,可爱、活泼、善良、调皮;在家人有社会上的人际关系,有彼此交好的朋友,出家人在寺里也有要好的同修;在家人顾念亲情,出家人也顾念亲情,出家并没有阻断出家人和家人的联系,他们也并没有因为出家而推辞掉他们对家人的赡养义务。
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还有人要专门到寺里去出家呢?我想,有的人也许是想去寺院里找一个好一点的上师,终身指导自己;有的人也许是想去寺院里用戒律约束自己,以便能好好参悟佛法;有的人也许是为了能在寺院里接受良好教育;有的人也许是想光宗耀祖,受人敬仰;有的人也许是想去寺院里寻求解脱……
但不管是在寺里,还是在家里,藏人都是信佛的。
所以,出家以后在寺院生活,我常常能感觉到家的温暖,在寺里,就像在家里一样。家和寺,只有在藏地这个全民信教的地方,才能画等号。
名人推荐:
将纯净的身心经历,赋予最平实的文字,阐述着最本真的生活之道。
——田禾(80后独立作家、音乐人,被欧洲媒体称为“最让人震惊的中国另类作家”)
在每个人都有着无限选择的当下,“出家”,貌似是一种“不合时宜”的生活。作为一名80后出家人,江阳堪布的境遇和大多数同龄人迥然,这让他看到了不同的人生风景,也有着独属于他的人生体验。在这本书中,他用朴素、澄明的文笔,将土登寺里的精微景象徐徐铺陈,不粉饰、不说教,散淡的日常烟火气息中,你能看到一颗守得住孤独,又能在孤独中悟道的笃定心灵。
——穆肃(作家、导演,中国电影剧本最高奖“夏衍杯”创意电影剧本奖获得者)
要断除迷惑,先要清晰自己的生活,亲历它,旁观它、选择它,这其中有智慧。江阳堪布以他细微的观察和感受,生动地说了出来。
——段东涛(作家、艺术家,《中国八零后调查》作者)名人推荐:
将纯净的身心经历,赋予最平实的文字,阐述着最本真的生活之道。
——田禾(80后独立作家、音乐人,被欧洲媒体称为“最让人震惊的中国另类作家”)
在每个人都有着无限选择的当下,“出家”,貌似是一种“不合时宜”的生活。作为一名80后出家人,江阳堪布的境遇和大多数同龄人迥然,这让他看到了不同的人生风景,也有着独属于他的人生体验。在这本书中,他用朴素、澄明的文笔,将土登寺里的精微景象徐徐铺陈,不粉饰、不说教,散淡的日常烟火气息中,你能看到一颗守得住孤独,又能在孤独中悟道的笃定心灵。
——穆肃(作家、导演,中国电影剧本最高奖“夏衍杯”创意电影剧本奖获得者)
要断除迷惑,先要清晰自己的生活,亲历它,旁观它、选择它,这其中有智慧。江阳堪布以他细微的观察和感受,生动地说了出来。
——段东涛(作家、艺术家,《中国八零后调查》作者)媒体推荐:
玉树有个土登寺,我和一个康巴汉子在土登寺的广场上相遇,我叫他江阳堪布。在藏地,人们把深通经典的僧人称为堪布。江阳堪布翻译佛经,还写了好几本书,他牙齿洁白,非常年轻,令人肃然起敬。他给了我一颗舍利,我把他写在了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里。我难以忘记,江阳堪布帮助困惑的人们找到信心、自由和勇气,这正是这本书教给我们的事儿。
——李蕾(电视节目主持人、作家)去过土登寺,那里的条件与城市相比,用艰苦二字都不足以形容。但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却阳光灿烂、幸福满溢。那里究竟有什么幸福的秘籍?!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通过江阳堪布素朴简洁的文字探寻到答案,不仅如此,他充满智慧慈悲的表达可以带着你的心灵去到更辽远清明的地方。
——施琰(东方卫视主持人)在大多数人眼里,藏地出家人的修行与生活一向神秘不宣,江阳堪布的这本书却为我们呈现出修行即生活的质朴真理。在本书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浸润里,我猜每一人都可能在不经意处,重获与心灵亲近的秘密。
——一岩(知名媒体心理学专栏作家、资深心理师)
最美是土登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拉布乡达格沟口的土登村,坐落着一座年代久远的寺院,当地人唤它作,土登寺。
土登寺是我出家和生活的寺院,我的前半生和后半生都和它无法分割。
这里有为我释疑解惑的敬爱的上师,他总是默默关怀着每一个僧人,就像我们的家长一样,保护着我们;有贪玩调皮的师兄弟们,骑着呼啸的摩托逃到寺院外去偷玩,然后再回来坐上蒲团,精进修持;还有可爱的老师父们,放下身段,与小师父们一起到河里戏水……
在土登寺,你会发现:每一个僧人都是带着一张像花儿一样绽放的笑脸,向你走来。他们都很年轻,不是年龄,而是笑容!
来过土登寺的人都说,土登寺很美!
小和尚的入门必修课
每一个出家的僧人,进寺院的第一件事就是背诵仪轨,学习懂规矩。
天刚蒙蒙亮,大师父就会来喊小和尚起床,小和尚们压根儿不敢赖床,赶紧起来,爬到屋顶上,先背诵一遍《文殊智德赞》和多遍文殊心咒,再将前日背诵的内容念一遍,接着开始背诵经典。
背诵完之后,从屋顶爬下来,开始生火煮茶,做早饭。他们小心翼翼地往大师父碗里放一块酥油,倒上茶化开;然后加入糌粑和奶渣,奉到大师父面前;再倒一杯茶水,最后拿根棍子放在大师父面前。
大师父则把早上念完的功课本收起,用包经布裹好,边拌糌粑边听小和尚开始当日的背诵。如果小和尚有哪里背不出来,大师父会提醒两句,如果屡屡出现这种情况,大师父就会抄起身边的棍子敲打一下,再给句提醒,让他继续背。小和尚可以掉眼泪,但不能哭出声,也不能不背下去。
而说到学规矩,用老师父们的话说,就是先要把自己身上在俗世中沾染的坏毛病都改了。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爸妈的心肝宝贝,被宠着惯着,大部分都很任性,性格也都是有棱有角的。进了寺院,僧值和其他师兄们都要一起帮助他摆脱一切恶习。师父们说,每个僧人只有先过了这一关,然后才能被允许慢慢念经做功课。
刚进寺院的时候,你会发现,大家都很凶,甚至经常有人把你呼来喝去的。不管是谁喊你去干活,你都要赶紧去干,而且还要很恭敬地喊一声“大师兄”,因为他们都比你入寺早。刚去的小孩,一定要很乖,否则的话,那可是不定什么时候会挨揍的。
我想起了一个小师弟刚来的时候。那时他很胆小,也不懂什么规矩,经常被僧值和师兄们打。有一次,一个师兄在干活,喊他去拿根钉子过来,他赶紧去找,拿过去给师兄,师兄还是嫌他磨蹭,狠狠地把他骂了一顿,他被骂哭了。师兄看到他流眼泪的样子,更加生气了,举起手里用来钉钉子的榔头,作势要朝他砸来,他眼眶里的泪水顿时干了。因为他真的相信如果再哭的话,师兄的榔头肯定会砸下来。一种强烈的恐惧,让他的眼泪在瞬间消失了。
过了一会儿,僧值走了过来,他便告了状。僧值紧张地查看了一下他的头,没有什么伤,但还是批评了那个打他的师兄:“人家一个小孩子,父母又不在身边,多可怜,现在还要受你的欺负,你这人太过分了!”小师弟听了越发觉得委屈,便号啕大哭起来,惹得僧值和大师父们哄堂大笑。
慢慢地,学规矩后的小和尚们老实听话了,也就不会再挨打了。而且,小和尚们勤快恭敬地给大师父们倒茶时,大师父们往往还会说:“谢谢小师父。”
藏地的寺院自古就有这个风俗,僧值们认为,道理讲不通的时候,要用棍子来讲道理。旧时代那真的是拿皮鞭把你打得皮开肉绽的,还不让你回去,挨完打了你还得坐下,接着念经。现在的寺院虽然还延续着这个古老的传统,但是没有过去打得那么凶了。
我很庆幸,因为自从我进寺院以来,没有挨过打。因为小时候在家那会儿,爸妈都很严厉,经常打我,也许我性格中的棱角在家里已经被磨平了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刚一进寺院就跟了我的师父仁波切。仁波切脾气特别好,他不让僧值打新来的小僧人。仁波切说,他自己年少时曾经被僧值的铁棍打过,因此心里留下了阴影,以至于很多年后,还经常梦到僧值拿着铁棍要打自己,他每次想起来都感觉害怕。所以,他经常对寺里的僧值和管家们说:“不要打孩子,给他讲道理,讲不通,就让他回家吧!”
话虽这么说,土登寺还是很少赶僧人回家的。
精彩节选一:
老师父去西宁
土登寺地处偏远,寺里的僧人一般也都很少有机会出远门,最多也就是几个月去一次州上或者县里。
记得很多年前,寺里的一个老师父去了一趟西宁。回来的那天,一群小和尚跑去寺门口迎接,把他团团围住要礼物。老师父笑呵呵地说:“我第一次出远门,没有把自己走丢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认得人家商店的大门啊。”其实,大家也不是真的去要礼物,只是因为老师父为人很和蔼,小和尚们喜欢和他玩。还有就是,大家都很好奇西宁是什么样子的,都很想听老师父给他们讲讲去西宁的见闻。
老师父在我们寺院也算是比较年长的一位了,他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玉树州。这一次去西宁,是寺里的另外一个师父当司机,陪着他去的。
想着老师父这次去西宁,肯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大家都拉着他讲故事,他指着开车的师父说:“这人不行。”
那师父说:“怎么能说我不行呢?我还请你吃饺子了呢。”老师父一直嘿嘿笑,具体怎么回事,并不解释。
开车的师父当时三十来岁,是个高个子,他也在那里捧腹大笑。大家就更好奇了。
开车的师父说:“我怕老师父一个人在西宁迷路,不安全,就陪着他。”说到这里,老师父在旁“哼”了一声,说:“你哪有那么好心,把我戏弄了一番。”大家问是怎么回事,开车的师父说:“走着走着,我们觉得有点儿饿了。老师父也说想去吃东西。我就对他说,‘你到东边的那家饭店去等我,我请你吃饺子,我先去西边上个厕所。’老师父说,‘好的。’然后就乖乖地往东边走去了。接下来让他自己讲吧。”
老师父说:“我就乖乖地向东边那栋房子走去,在门口被一人拦住,‘两毛钱。’我还心里犯嘀咕,这还没吃饭怎么就先要钱啊,我用藏语跟那人说,‘我要去吃饭。’那人也没听懂,就是反复跟我说,‘两毛钱。’我想看看门口的招牌,也不认识汉字,觉得这地方怎么这么奇怪呢?还没吃饭就要收钱。交涉了好一会儿,我们两个互相都听不懂,那人就是拦着不让进,最后我只好无奈地掏了两毛钱进去,一看里面,竟然是个厕所!我马上出去找他,”老师父指着那位开车的年轻师父,“不见人,我就有点儿紧张了。后来走到他说要去上厕所的地方,原来那里才是饭店,他在那里面,笑得直不起腰了,还问我饺子好吃不。我说,我当你请我吃饺子,原来是请我上厕所啊!”
一群小师父都问:“老师父生气了吗?”
那位开车的年轻师父说:“他没生气,也在那里笑。”
大家都说:“老师父的脾气好呀。”
年轻的师父说:“什么呀,我已经真给他叫了一盘饺子,就在手上捧着呢。”
大家都笑了起来,老师父说:“好了,礼物已经送给大家啦。”
精彩节选二:
一起去洗衣服
从前,水库的水管还没有引到寺院的时候,每逢天气晴好,寺里的师父们都会互相邀约,结伴到寺院东边不远处的小水电站去洗衣服。当然,去之前,是要向僧值请假的。僧值知道我们去洗衣服,大多时候是会批准的。但如果去洗衣的全是小和尚,僧值就未必会给假;如果去的人少,僧值也会规定回来的时间;如果洗衣的人多,僧值可能就会多给我们一点时间。
一说洗衣服,响应者众多。仁波切时常教导我们:“衣服可以不是新的,但是要干净一些,自己穿起来舒服,别人看上去也整洁。养成卫生的生活习惯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所以我们全寺上下都是蛮讲卫生的。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大家这么兴高采烈地出去洗衣服,仅仅是因为爱劳动、讲卫生,其实是另有隐情的。
因为,洗衣服对我们来说,也算是个小假期呢!出了寺院,总给人放假的感觉,想着还可以去玩水,那心情就不用说了。
真不知道他们是出来洗衣服的,还是出来游泳的。他们洗衣服的速度,那都是相当快的,还没几刻钟,一大盆衣服都洗完毕,然后几个人便游泳戏水去了。
也有些人会认认真真地把衣服洗完,摊晒好,然后再去玩。但大部分人都是随便刷刷,就玩起来了。
寺里的老师父们也喜欢和我们年轻人一起出来洗衣服,一起到河里玩耍,你给我泼,我给你泼,追逐打闹,一直到很晚。
有时候回去晚了,还要被僧值训一顿,不过那也不会影响大家一天的好心情!
礼物已经送给大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