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荒田 日期:2015-11-07 11:52:53
散文大家王鼎钧与邵燕祥联袂推荐著名旅美华人作家刘荒田作品精选 海外华文作家杰出代表旅美四大家之一刘荒田作品精选 呈现中西文化碰撞的多元景观 普通生命观照的独特言说
目录:
第一辑落日楼头
落日楼头/2
有待/4
梦里的“山”/6
斜立的海/8
美的奇袭/10
抄袭人生/12
今天“庄严”过没有/14
三句话就是一生/16
读书处/18
城市的气味/20
倒下的花旗松/22
鸟儿和我/26
目录:
第一辑落日楼头落日楼头/2有待/4梦里的“山”/6斜立的海/8美的奇袭/10抄袭人生/12今天“庄严”过没有/14三句话就是一生/16读书处/18城市的气味/20倒下的花旗松/22鸟儿和我/26黎明前的咖啡店/28春夜/30持杖而舞/32追日/34一地黄花/36“纵剖面”/38给一个理由/40陌生人送的甜甜圈/42旧金山一角/44北美洲的天空/47咖啡时间/49全世界的祖父/52坐一趟通勤地铁/55巴士上的“道德中坚”/58惯性人生/61独坐/64两个断指/66落花的坐姿/68秋之三色/69明黄色之舞/71一场拥抱/74月台上/76巴士社交/79旧金山的雾/81 第二辑菜市之恋花雨/84老屋的小板凳/87死前剩下二十六元/90一只形迹可疑的小母鸡/92联想过敏症/94对城市的温情起于何处/97礼赞世俗/100且随“诗”走一段/102雨天的城市/104多余的电话号码/106鱼快乐不快乐/108至乐/110两个修鞋匠/112舌尖上的债/114车上,拿书的男孩/117怀才者/119等候木棉/122肮脏的泥土/124卑微者诗意的心灵/126老在巴士/129老年的“添加剂”/1311976年的X氏运筹学/133老天下的/135人不约的黄昏后/137此刻,心何其安恬/139这双平底鞋/141雨中香港/143异乡人/145番石榴的滋味/147两根小小棉花棒/149第三辑倒过来的鸟瞰倒过来的鸟瞰/152中国式人情/155浅论中国人的“人性”(四题)/158倒逼“三境界”/167看见,看不见/169故事,事故/172时间是等人的/174如何避免辉煌/177太太属何种“体裁”/179履历表之外/181马蹄铁/183目迎,目送/185视线之内/187身体是灵魂的“囚窗”/189说说而已/191贫穷是一种浪漫/193“底线”谈/196一种中国式幽默/199“拒绝”之为技术/201“晒”的新解/203冷比热好/205“倾诉”与“解决”/207选择即赞美/209空空如也/212人是路走出来的/214提着鸟遛鸟笼/217对己乐/219“三乐”式思维/222如果“厌倦了伦敦”/224人生困局/226八十八岁的懊悔/230裤链问题/233一个不小心/236鲜花把“钱”困成野兽/239去了一趟“斯卡布罗集市”/241舍汝其谁/243失败人生/245“老”和“死”/248“天文学家”与“哲学家”/250哪把剑经得十年磨/252鱼尾纹颂/254播种善意/256不知道“不知道”/258前言序言
程国君(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海外著名散文家王鼎钧先生曾著文《荒田丰收》,道及:“刘荒田长年居住旧金山,他下笔取材也以旧金山为多,他把这个现代大都市的‘无常’定格,把许多小人物上升到序言程国君(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外著名散文家王鼎钧先生曾著文《荒田丰收》,道及:“刘荒田长年居住旧金山,他下笔取材也以旧金山为多,他把这个现代大都市的‘无常’定格,把许多小人物上升到台面,他对客居地付出的爱心和耐心如此之多,他使旧金山不仅在中国移民史上名称响亮,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意义。这年代,旧金山收了这么一个移民,应该‘值回票价’,旧金山什么地方应该有他一座铜像。”2009年,刘荒田荣获首届“中山杯”全球华侨文学奖“最佳散文奖”。2014年秋,南昌大学举办首届新移民文学成果展暨国际笔会,对近30年新移民文学创作进行阶段性总结,给10位海外作家颁发“杰出成就奖”,在获奖散文家中,他排名第一。可见刘荒田是当今海外汉语文坛上具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散文大家之一。刘荒田自1980年移民美国至今,坚持写作散文、随笔、小品,出版了20多本散文随笔集。刘荒田以现代散文文体及内质的独特创新与开拓见长,以高质量的作品推动新移民文学和当代散文艺术的发展:一方面,他以新移民文化身份为切入点,以“草根”的视角,对新移民在新大陆的日常世俗生活作了全方位的审视,展现了一代新移民的心路历程;又以自身为圆心,以旅店餐馆服务业为人际网络,书写了异国繁复多样的现实人间,剖析了真假“洋鬼子”的人生、生命哲学,给“国人提供了另一种人生、另一种观照、另一种感悟”。另一方面,他以移民城市“旧金山”的文化内质书写为主,描绘了美国这个移民社会多元文化纷纭万状的人生与文化景观;又以诸般移民为书写对象,刻划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语境下人类文化的杂色面相,为我们认识全球化及其思潮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刘荒田也是享有盛誉的专栏作家,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为美国、香港和国内多家华文报刊撰写专栏文章,拥有“有中文刊物的地方就有刘荒田”的美称。他多年来以“假洋鬼子”身份书写,其中大有深意,也使其站在了别样的意义制高点上:是“假洋鬼子”这一创作主体身份,使其有了世界性视界、现代性进化意识和时间哲学。因为在五四及其鲁迅那一代新文学作家的历史语境中,“假洋鬼子”这一主体身份是没有这些内涵的,他们土又不土,洋又不洋,没有主体个性,更多的是一种否定性的身份,他们本身及其言说的可信度就受到高度质疑,但是,在时间意义上,其内涵却发生了蜕变,人们敢于以它自称自谓!其中的文化原委就在于,“假洋鬼子”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语境里,已经没有了贬义,反而成了一个具有独特内涵的称谓,他们是在异国定居的华侨华人,是海归,是时髦、先进与现代化的代名词,是一种文明的指称。在全球化、现代化与新文明等现代文化及其历史语境里,这个称谓具有了丰富的暗示意义。刘荒田幽默地把它作为自豪和自嘲兼具的名片,包含着对于自己创作立场的确认,包含着文化的自信。走过移民之初身份认同的尴尬,走过“两头不通”的彷徨,刘荒田终于置身超越中西文化坐标境界的高度,在华文文学创作自身独有的精神制高点上,从容而深情地书写他们这类“老金山”在异乡生存的心曲,表现他们对生命安顿的形而上思索了。刘荒田的作品以内质取胜。他的“《读者》式”小品文,是其在异乡数十年生活的深切的生命言说。这些生命言说,按照主题分类,有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书写新移民的人生感悟,展现多元文化主义社会的全球性文化旨趣。二是展示一代移民在以“离散”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的漂泊心态,表现永恒而全新的乡愁主题。三是对移民社会多元文化及其人生姿态的认同,揭示出全球化移民社会的人类学主题。刘荒田的小品文,也包含积极向上的气息,包含对多元文化的积极认同以及对于旧金山这个现代都市的美好期许,包含着人类和谐相处的大同理想:既来之则安之,生活于此,善待生活,善待他人,以悲悯的情怀拥抱人生,构成其作品的基本思想倾向。从散文文体及其审美创造而言,刘荒田的小品散文,较集中地反映出一种“《读者》式格调”的特征——人生随笔、生命感想以及文化、历史和社会见闻的独特言说。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读者》杂志2014年第2期,在“人生之旅”栏目转载了刘荒田的小品《车里人生》。这篇千来字的精品,就属于此类散文,富含深刻的哲思韵味:“午后,乘车。日影阴阴的,却蛮有内劲。车厢里乘客渐渐多起来。我独占的双人座上,陆续坐过几个人,拿滑板上车的白人小伙子,专心用耳机听音乐的女学生,还有身板粗阔的墨西哥男子。我没有理会,埋头读王鼎钧的《关山夺路》。我一次次地为命运中的偶然而慨叹。……”接着,该篇散文叙述了3个“偶然”事件:在逃难的船上,溃兵王鼎钧被人挤下船,又被人拉上来,在这一推一拉的片刻,他历尽生死祸福;文革年间天津一干部被投进死牢,饿至奄奄一息,有人从牢房外塞进一个西红柿,救了他一命;“我”乘车时钱包掉在座位上,偶遇的白黑两青年在下车前,不但不据为己有,反而作善意的提醒。三桩不相干的事件,传达出共同的主题:“偶然性不乏共性——人性之善”,人生哲理氤氲其间,感人至深。在刘荒田小品中,这一类占了大多数。刘荒田小品文数量颇为惊人,有2500篇之多。这也许是现代海外散文家创作数量之最和主题深广之最了。一个新移民作家,以蓝领工人的草根身份,在西方文化语言及其语境的边缘地带用汉语写作,讲述一代华人中西融合的情怀,华洋交混的故事,领略着华人以及其他族裔人物的人生况味。当我们从作者主体身份出发,考察其生存状态时,会轻易发现这位海外华语散文史上最勤奋作家的“这一个”性:作品均出自一个美国酒店华人打工者的业余写作,来自于他手指勾着“葡萄串似的”购物袋在唐人街奔走的切身体会,是他开着汽车,乘坐着巴士和地铁,在旧金山这样的现代移民都市的遐思与观察的感悟。也许是因为来自生活深处,来自故土与异域的双重“草根”生命脉息,来自八方杂处之地的多彩多姿,刘荒田的“感悟”显得丰厚而“接地气”,亲切而耐人寻味,这是刘荒田“《读者》式”小品的魅力所在。相比之下,也是在《读者》杂志上,我们经常见到的张晓风、罗兰、龙应台、简媜、林清玄和王鼎钧等华文散文名家,他们的生命言说,都美学个性鲜明,但论内蕴风格,和刘荒田不尽一致。在华语散文史上,刘荒田这种《读者》式的小品文,在多元文化及新移民的文化坐标体系之下的生命观照,比之在故土的一群,专业的一群,多了些来自“洋”社会底层草根的心性脉息,多了些高蹈族群、人种和文化之上的人类文化及其世界主义的思想内涵,而且,在“假洋鬼子”自谓下的超然幽默从字里行间溢出,更具思想美学魅力,更耐人寻味,其散文文体学创新意义也更为独特:刘荒田以“现实化、粗俗化、民情化、生活化”,对“中国散文创作的走向”的拓展和全球性主题的表现,既融合了哲学家周国平散文式的哲思内蕴,又具有作为诗人的“立意在反抗”的拜伦、北岛式的思辨品格。可以说,刘荒田把小品文文体推向了一个新的层级。海外资深评论家戈云先生在《悲情在岁月中滴血——刘荒田散文简论》这一长篇评论的结尾指出:“美国华文文学发展到今天,诚然还未达到它的全盛时期,但经过四五十年代美华文学的成长期,至八十年代美华文学进入第二波高潮,我相信它已经不再停留在白先勇、於梨华、聂华苓等开创的‘留学生文学’和纯然‘侨味文学’的阶段了。而今,刘荒田散文以‘故土’和‘本土’、‘侨味’和‘洋味’揉和、具有现代前卫宏观性的男性文学的雄风,崛起在美国华文文坛,为美华文学增添了弥足珍贵的异彩。”事实上,刘荒田散文能够汇入戈云所说的美华文学的“第二个高潮”,与他的这种具有“《读者》式”美学品格的小品创作息息相关。刘荒田具有目前海外华文文学“三驾马车”之上的实力,他以20多年苦心孤诣地经营的小品文,实是现代华语散文中的奇葩,具有动人的思想及艺术价值。由刘荒田作品,我们可以清晰明了新移民文学的基本表现主题以及特有内质。名家推荐这些小品多半每篇八百到一千字,尺幅之內,舒卷自如,落笔時一点击发,四围共鸣,触机成文,诉诸悟性。无因果,有縱深;无和声,有高音;无全景,有特写;无枝叶,有年轮。他取材广泛,向外則山川草木天地日月信手拈来,向內則心肝脾肺脈搏体溫皆是文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涸干,无压力,多潇洒,有生机,海生潮,云生霞,花生蝶,熟生巧,美連連,意綿綿,文心生生不已。——王鼎钧精彩文摘 死前剩下二十六元 一位在街道办事处管灭蚊子和老鼠的的朋友告诉我,她的一位同事,58岁那年,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上床睡觉,从此没有起来。直到两天以后,单位的领导见他没来上班,打电话去他家又没人接,派人上门,才知道出了事。这个男人打了一辈子光棍,没有直系亲属。在公安局确定是自然死亡以后,没人追究死因。人死如灯灭,这盏灯被风吹熄,不曾拖累、惊扰任何人。朋友说,他之所以被人记得,不时当笑话提及,是因为他死后,刑警来调查,发现他没有存折和股票,没有任何贵重物品,钱包里和抽屉里的钱加起来,是26块钱。他一辈子清风两袖,是贪杯的缘故。他颇具自知之明,每个月工资到手,马上托同事买足一个月的饭票,给公交车卡和手机充值,剩下的,全部献给酒吧、酒庄。此公的人生平淡如水,但死法堪称精彩,且符合潮流。这些年,国人中不是流行从赵本山小品批发的说法:一辈子的失败,莫如“人在天堂,钱在银行”吗?10多年前,在家乡,朋友带我去看一个在建的别墅区,充当向导的是在房地产公司当推销员的青年人,他看准我是潜力股,一开始就备极殷勤。指着示意图讲解之前,说了一个笑话:一个中国老太太,临死时最为得意的,是终于付清了按揭贷款,名下有了货真价实的房子。一个美国老太太,去世前最感欣慰的,是刚好把卖房子得来的钱花光。这故事,该是地产行业培训卖房经纪人时,老师的“必讲内容”。它不是明目张胆地宣扬“有花堪折直须折”主义,而是提供了选择:为儿孙造福的中国式和“行乐须及时”的美国式。我听完,感动了一阵,但没有挑选房子,更没有付出定金。因为即使有意仿效幸福的中国老太太,也无法资格向国内银行借钱。这个故事妙就妙在左右逢源——无论中国老婆婆美国密西斯,老来都要把钱花在买房子上头。“生怕人死了,钱没花完”的心理,拿来开涮犹可,但要付诸实践谈何容易?无论哪个理财专家、生涯规划专家、风水师、命理师,都无法确切预测谁的死期,只有已被判决的死囚、晚期绝症病人、自杀者这有限的几种是例外。撤掉“何时死”的前提,你如何分配手头的钱财?一般地说,聪明人总力求多备一些,死后“钱在银行”好歹胜于生前不名一文。既然难以算准死前有多少钱可花,那么,要么不够要么过剩,是绝对的。在这方面,接近完胜的,要算这位鳏夫,生前所有,刚够对付一顿麦当奴快餐店含汉堡包和炸薯条却不包括汽水的午餐。当然,他不曾预测到死期,“一个不小心,撞个正着”而已。仿效他当然不容易。如果非要借鉴他的生平行谊,从而来个“妙手偶得”的死,我只想出一条,那就是酗酒。每天尽可能酩酊一次以上。李煜词云:“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酒徒从醉乡再往前几步,就抵达“酒精中毒”,于是昏迷,乃至翘辫子。魏晋名士刘伶,一路喝酒,请一个人扛着锄头当跟班,吩咐他:“死便埋我”,这位醉界先贤生前身后的财政状况我不得而知,但他的洒脱是没有疑问的,而况肯定省下殡葬费。还有李白,据说他喝大了,跳进水里捞月亮,从此没浮上水面,也足够浪漫,如果他为最后一次大醉,把全副身家,包括诗中提到的五花马、千金裘统统拿去沽酒,死便算恰到好处。不过,这属于自杀,一如当今为逃避巨额债务而寻死的企业家一般,在银行的不是自家存款,而是厚厚的欠条,算不得数。要之,这种颇能获得舞台效应的“及时行乐”主义,并无用世的意义。哪怕一点点的明达,悲悯、自嘲,均付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