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力 日期:2015-11-16 16:47:03
《唐力心灵随笔》是唐力先生继《大自然启示录》、《人生指南录》等随笔集之后,系统性写就的一本以瑜伽为表述主体的心灵启示录。身为当代素食文化与瑜伽健体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唐力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推广瑜伽修炼方面的工作。他结合瑜伽禅修与健康生活两大领域的经验,将瑜伽思想与现代心理学、健体学结合,并将灵性修行落实在人们生活的细节中。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品位和质量,瑜伽也逐步衍化、发展成为一种时尚健身运动,有明显的实用性特点,这也是人们喜爱力量、减肥、塑身、睡眠、香薰、普拉提等瑜伽运动的重要原因。瑜伽不论是对健康、对运动、对生活来说,已渐渐地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已成为一个时尚的标签,成为一种健康、美丽、环保、和谐的生活方式,更是21世纪新的生活态度。阅读《唐力心灵随笔》这本书,如同与自己*亲近之人给予你善乐的精神抚慰,语言充满灵性,非常平易地表达出瑜伽灵修奥义,书中所提到的各类在修行中遇到的问题,作者都能够给予回答。书中引用了许多《博伽梵歌》经典神话故事中的内容,是虔敬心灵之作。这些文字,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修习瑜伽这一古老的生命科学。使我们在通过修行者的人生故事与觉醒历程中,找到了包容万物的心灵力量:哀伤、寂寞、羞惭、欲望、悔恨、愤怒、贪念、沮丧、快乐,以及宁静,疗愈世间千疮百孔的心灵,帮助我们觉醒,体悟生命的意义,同时获得深广、善慧的力量与崭新的视野,及充满了东方智慧对生命所产生的深深信任。那些穿插于文中的哲思短语以及个人实修的深刻感悟及练习题项,简要地阐明了瑜伽用现代修习的方法和过程,让我们能在体悟中自修自学,快捷受益。也让我们克服生活中的种种业障,体会心中的污浊被洗涤后清纯的平静,去追求心灵的成长,去体验更多的喜悦,过一种富有意义、和谐而丰盛的生活。书中文章以个人的瑜伽体验及历史经典瑜伽故事为主,文笔流畅,简短精致,言简意赅,具有生活的哲思。其主题中“甘于奉献社会、乐于帮助他人”的精神对读者有较好的引导与启发作用。
本书简介:
《唐力心灵随笔》是作者近年来发表在广州日报《美食导报》专栏的60余篇随笔小品文的选集。书中文章以个人体验及历史经典故事为主,文笔流畅,简短精致,言简意赅,具有生活的哲思。其主题中"甘于奉献社会、乐于帮助他人" 的精神对读者有较好的引导与启发作用。
作者简介:
唐力,男,广州人,中华素食协会创办会长,中华瑜伽联盟创办人及理事长,广州日报集团《美食导报》素食专栏作家。长期从事慈善事业,向广东省残联、广州市残联、广东省希望工程办、聋哑人学校等慈善机构捐赠财物,捐建希望小学。广州出版社曾出版其随笔集《大自然启示录》、《人生指南录》、《中华素食名人》等。
目录:
第一辑
瑜伽真谛
第1篇瑜伽的历史与起源
第2篇瑜伽论宇宙观
第3篇瑜伽论世界观
第4篇瑜伽论人生观
第5篇瑜伽论幸福观
第6篇瑜伽论工作
第7篇瑜伽论快乐
第8篇瑜伽论知识
第9篇瑜伽论智慧
第10篇瑜伽论因果
第11篇瑜伽论祈祷
第12篇瑜伽论愤怒
第13篇瑜伽给我们的九个忠告第一辑
瑜伽真谛
第1篇瑜伽的历史与起源
第2篇瑜伽论宇宙观
第3篇瑜伽论世界观
第4篇瑜伽论人生观
第5篇瑜伽论幸福观
第6篇瑜伽论工作
第7篇瑜伽论快乐
第8篇瑜伽论知识
第9篇瑜伽论智慧
第10篇瑜伽论因果
第11篇瑜伽论祈祷
第12篇瑜伽论愤怒
第13篇瑜伽给我们的九个忠告
第14篇瑜伽之梯:兽性、人性、神性
第15篇瑜伽培养天鹅的品味
第16篇瑜伽师的品质要求
第17篇瑜伽师修行识别
第18篇瑜伽论女性魅力
第19篇瑜伽体系:四个修习的阶梯
第20篇瑜伽三大规律八项注意
第21篇瑜伽真谛
第22篇《博伽梵歌》为师必读
第23篇奥运与瑜伽精神一致
第24篇瑜伽高境界如水中之月
第25篇曼陀罗瑜伽——心灵清洁法
第二辑
瑜伽真德
第1篇比尔盖茨是一个瑜伽师
第2篇麦当娜的改变,从修习瑜伽开始
第3篇思想纯真的躯体才洁净
第4篇让身心灵美起来的捷径
第5篇种善因才能收获善果
第6篇名誉是瑜伽师最可贵的资源
第7篇人一生遇到的七个母亲
第8篇十年功夫值两元
第9篇不置人于困境
第10篇父子与驴子
第11篇把对女性肉体的追求变成对真理的追求
第12篇生命来自生命
第13篇有慈性就有磁性
第14篇愿上帝助我
第15篇生活简朴可达到思想崇高
第16篇住天堂靠的是德行
第17篇赞颂伟大的母亲
第18篇上帝的考验
第19篇在复活节里让心灵复苏
第20篇默念瑜伽心经的驱魔术
第21篇瑜伽师收门徒具备哪些资格
第22篇活着就是为了他人的利益
第23篇瑜伽丽人能将女性的美德传播
第24篇施道胜于所有的布施
第25篇瑜伽奏出新年和谐新曲
第26篇欢度瑜伽圣诞节
第27篇新年愿望,信念第一
第28篇瑜伽新春祈祷
第29篇瑜伽:联合起来,造福他人
第30篇世界瑜伽教育中心
第31篇内外双修才可双轨前进
第三辑
欲望真启
第1篇瑜伽师和享乐者是两个相对语
第2篇愤怒是希望别人中毒
第3篇艳照罪恶如何拯救
第4篇瑜伽典故的液体之美
第5篇但愿灾难在我身上发生
第6篇只是清洁鸟笼,满足不了笼中鸟
第7篇凡人常有,圣人不常有
第8篇四个妻子不同启示
第9篇不要到最后一刻才体会生命的宝贵
第10篇神圣和恶性的生活方式
第11篇挣脱世间束缚去净化心灵
第12篇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13篇不是金钱离开你,就是你离开金钱
第14篇不义之财是通往地狱的路费
第15篇享乐尽头,修行开始
第16篇人生如戏
第17篇不要把追逐感官刺激当时尚
第18篇感官的主人
第19篇放弃感官享乐成为真正的瑜伽师
第20篇先思想赤诚后躯体赤诚
第21篇住玻璃房怎向人扔石头
第22篇忏悔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第23篇但愿我们被警醒
第24篇日食月食的来历
第25篇欲望启示录
第四辑
素食真经
第1篇食物决定行为
第2篇印度瑜伽素食
第3篇每年母亲节,中国食素日
第4篇“花城”素食日
第5篇素食经
后记瑜伽人的世界与节日
国内知名瑜伽老师介绍
前言序一
细读品味《唐力心灵随笔》,不由得肃然起敬!在瑜伽遍地但不知瑜伽为何物的今天,以心灵随笔的方式直言瑜伽灵性的本质,振聋发聩。凡瑜伽习练者不可不人手一册,非为字里行间的智慧,实求灵觉苏醒的共鸣!
我们都是迷路之人,故乡成梦,点灯外寻。一世一世的蹉跎,却听不见奎师那的笛声。我们都是自负之人,有过遮蕴,功败垂成。一世一世的暗室,却点不亮茹阿玛的明灯。
若说中国的瑜伽从何时起,实在是灵觉高歌时才能说开始!
本书有典故,有趣闻,有隐喻,有哲谈,读之饶有兴味。很多章节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巧心穿珠。尤其是灵觉起步的次第,去感观欲求,观自己过失,信靠真理,皆可付之序一
细读品味《唐力心灵随笔》,不由得肃然起敬!在瑜伽遍地但不知瑜伽为何物的今天,以心灵随笔的方式直言瑜伽灵性的本质,振聋发聩。凡瑜伽习练者不可不人手一册,非为字里行间的智慧,实求灵觉苏醒的共鸣!
我们都是迷路之人,故乡成梦,点灯外寻。一世一世的蹉跎,却听不见奎师那的笛声。我们都是自负之人,有过遮蕴,功败垂成。一世一世的暗室,却点不亮茹阿玛的明灯。
若说中国的瑜伽从何时起,实在是灵觉高歌时才能说开始!
本书有典故,有趣闻,有隐喻,有哲谈,读之饶有兴味。很多章节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巧心穿珠。尤其是灵觉起步的次第,去感观欲求,观自己过失,信靠真理,皆可付之于行。比如“活着就是利益他人”章节,设立根本人生观,凡人贤人皆须如此。凡人纯粹利己者,不康不昌不寿。于是凡人也需有利他的投射对象,或家庭或子女或产业,然这些对象虚幻不实,时过境迁,家庭会分解子女会远去产业会落他人手,凡人沉沦苦海泅出无方。所以有病之人实因人生的愁苦而生自毁的内在驱动。所以,先求生命的品质再论生命的长度。生命品质的三要素:内在圆满,五官健全,利他行为。若想由凡人转入贤人,从利他言行开始;若想由外瑜伽进入内瑜伽,从读这本书开始。
开卷有益,读后有感!
2015年6月
(宋光明,国际瑜伽指导师,国家高级瑜伽教练、一级健身教练,美国催眠协会催眠师)
·第8篇·四个妻子不同启示
有则故事讲的是有个富人有四个妻子,他对第四位妻子的关爱可谓无微不至照顾有加,对第三位妻子也是爱不释手,但总怕她红杏出墙,对第二位妻子也是格外信任,事无巨细,都交由她打理。而对原配夫人,却从来不闻不问,总忽视她的需求。终于有一天,富人病危,临终前他渴望有个妻子能陪他离世,首先他问第四位妻子是否愿意跟他走,第四位妻子冷酷地说,不可能,办不到。富人只好问第三位妻子,第三位妻子不冷不热地说,你一走,我马上嫁另一个男人。富人只好问第二位妻子,第二位妻子含着眼泪说,我最多只能送你到火葬场。富人一脸无奈地望着原配夫人,这时,原配夫人义无反顾地说,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随你。这时,富人才大彻大悟,自己用毕生时间精力金钱等爱护的人竟在自己最需要的一刻无情而去,而自己平时最漠不关心的人竟然誓要和自己形影不离。其实,这则故事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个妻子。第四个妻子代表着我们的身体,我们每天花最多的时间在自己身体上,化妆、美容、减肥、购衣、购饰物等等,来修饰自己的身体。但生命一终结,身体就随之而结束化为灰烬。第三位妻子代表财富,当然爱不释手,还日夜提防,但生命一终结财富自然落入他人手中。第二位妻子代表家人,父母夫妻儿孙是最信任最亲的人,但生命一终结他们最多的就是送你到火葬场了。第一位妻子代表灵魂,这是富人从不关心的一位,但只有灵魂不管是以前、现在、将来都是我们人生永恒的伴侣。
瑜伽正是教导我们这门心灵灵魂的生活科学。告诉我们应将时间精力放在心灵灵魂内在的需求上,而不应将时间精力消耗在外在感官享乐上。因为内心的平和、知足、纯洁才是恒久的。外在追求的感官刺激,享乐有始有终,不仅短暂而且以痛苦告终。瑜伽知识告诉我们,我们是灵魂不是躯体,躯体是会消失的更何况与躯体有关的一切财富、房子、车子、亲人等。故瑜伽之父奎师那说:“瑜伽境界是不依附任何感官活动的,关起所有感官之门,心意专注于心和头顶的生命之气,便已稳处于瑜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