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莎士比亚,屠岸 日期:2015-11-20 22:23:55
屠岸先生研究、翻译莎翁十四行诗逾半个世纪,译笔准确,韵味醇厚,本书在国内是当之无愧的权威译本。
本书简介: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54首,在世界文学史上与意大利彼德拉克《十四行诗》、英国伊丽莎白·巴瑞特(勃朗宁夫人)《葡萄牙人十四行诗》并称,约创作于1592-1603年之间,是一组思想深刻、艺术成就很高的诗歌,主题包括宗教情感、个人生活、历史事件、社会问题等,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拓展了这一诗体的表现领域,为多恩、米尔顿、济慈等诗人的创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原诗前126首是献给一位美貌青年的,第127-152首主要写给一位“黑女郎”,两组诗歌内部有很强叙事性,且相互关联,既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同时亦给后人在理解上留下重重迷雾。
上世纪40年代,在胡风先生的鼓励下,屠岸先生将本书完整地翻译过来,自此便与这部诗集结下不解之缘,在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研究,修订。此次再版,除更动个别文字错讹外,又写来一篇序言,介绍国外各版本插入素描、木刻、钢刻等情况,以及本书所选插画来源。书后附先生小女章燕的一篇文章《不断蕃息的美丽生命》,详细介绍十四行诗这一诗体在欧洲各国的发端及发展,为我们理解原著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
作者简介:
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年),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世界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其戏剧创作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及欧里庇得斯齐名,合称四大悲剧家。他的十四行诗亦是世界诗歌史上的艺术瑰宝,其成就与他最杰出的剧作并驾齐驱。
译者屠岸先生(1923年-),江苏常州人,本名蒋壁厚,著名诗人和翻译家。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自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生致力于诗歌翻译和写作。著作有《萱荫阁诗抄》、《屠岸十四行诗》等,译著有惠特曼诗集《鼓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莎士比亚长篇叙事诗《鲁克丽斯失贞记》(与屠笛合译)、《济慈诗选》、《英国诗选》等。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一七
一八
一九
二〇
二一
二二
二三
二四
二五
二六
二七
二八
二九
三〇
三一
三二
三三
三四
三五
三六
三七
三八
三九
四〇
四一
四二
四三
四四
四五
四六
四七
四八
四九
五〇
五一
五二
五三
五四
五五
五六
五七
五八
五九
六〇
六一
六二
六三
六四
六五
六六
六七
六八
六九
七〇
七一
七二
七三
七四
七五
七六
七七
七八
七九
八〇
八一
八二
八三
八四
八五
八六
八七
八八
八九
九〇
九一
九二
九三
九四
九五
九六
九七
九八
九九
一〇〇
一〇一
一〇二
一〇三
一〇四
一〇五
一〇六
一〇七
一〇八
一〇九
一一〇
一一一
一一二
一一三
一一四
一一五
一一六
一一七
一一八
一一九
一二〇
一二一
一二二
一二三
一二四
一二五
一二六
一二七
一二八
一二九
一三〇
一三一
一三二
一三三
一三四
一三五
一三六
一三七
一三八
一三九
一四〇
一四一
一四二
一四三
一四四
一四五
一四六
一四七
一四八
一四九
一五〇
一五一
一五二
一五三
一五四
译后记
附录:七六
七七
七八
七九八〇
八一
八二
八三
八四
八五
八六
八七
八八
八九
九〇
九一
九二
九三
九四
九五
九六
九七
九八
九九
一〇〇
一〇一
一〇二
一〇三
一〇四
一〇五
一〇六
一〇七
一〇八
一〇九
一一〇
一一一
一一二
一一三
一一四
一一五
一一六
一一七
一一八
一一九
一二〇
一二一
一二二
一二三
一二四
一二五
一二六
一二七
一二八
一二九
一三〇
一三一
一三二
一三三
一三四
一三五
一三六
一三七
一三八
一三九
一四〇
一四一
一四二
一四三
一四四
一四五
一四六
一四七
一四八
一四九
一五〇
一五一
一五二
一五三
一五四
译后记
附录:
莎士比亚年表 前言伟大的莎士比亚不仅属于英国,也属于世界。莎翁是戏剧家,也是诗人。他的十四行诗,其价值与他最杰出的剧作相等。本书是他的十四行诗汉译插图本。以我寡闻,还没有见到过为莎十四行作插图的出版物。
经典,有文学的,有非文学的。我见到过《圣经》的不止一种插图本,有的非常精彩。小山的著作《天香·圣经中的女人》(北方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中收入了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和其他绘画128幅作为这本书的插图,其中有许多幅都是美术史上的名画。小山和北方文艺出版社做了一件好事。《圣经》本不算是文学作品,但英国詹姆士王钦定的英文版本,被历史认定为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英国的作家们总是能够从这个《圣经》版本获取文学资源。
非文学的经典,也有插图本面世吗?我读书很少,几乎没有见到。其实,《论语》《孟子》《庄子》都可以有插图。即使《道德经》也未尝不可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似乎更可以有插图。但,非大手笔不办,难!
笔者在伦敦见到一本《大不列颠插图本文学史》,绘者多人,琳琅满目,留下难忘的印象。伟大的莎士比亚不仅属于英国,也属于世界。莎翁是戏剧家,也是诗人。他的十四行诗,其价值与他最杰出的剧作相等。本书是他的十四行诗汉译插图本。以我寡闻,还没有见到过为莎十四行作插图的出版物。
经典,有文学的,有非文学的。我见到过《圣经》的不止一种插图本,有的非常精彩。小山的著作《天香·圣经中的女人》(北方文艺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中收入了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和其他绘画128幅作为这本书的插图,其中有许多幅都是美术史上的名画。小山和北方文艺出版社做了一件好事。《圣经》本不算是文学作品,但英国詹姆士王钦定的英文版本,被历史认定为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英国的作家们总是能够从这个《圣经》版本获取文学资源。
非文学的经典,也有插图本面世吗?我读书很少,几乎没有见到。其实,《论语》《孟子》《庄子》都可以有插图。即使《道德经》也未尝不可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似乎更可以有插图。但,非大手笔不办,难!
笔者在伦敦见到一本《大不列颠插图本文学史》,绘者多人,琳琅满目,留下难忘的印象。
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图书馆,我见到一本弥尔顿的史诗《失乐园》原文版,书中有兰德费尔(Landfear)和尼格尔(Neagle)的铜刻插图,极其精致典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或神庄严,或鬼狰狞,令人印象深刻。更有法国画家多雷(Toré)为但丁巨著《神曲》所作插图:地狱,炼狱,天堂,人,神,鬼,令人惊心动魄!文学而得插图,相得益彰。多雷是插图史上无出其右的佼佼者。
英国19世纪女诗人伊丽莎白·巴瑞特的著名诗集《葡萄牙人十四行诗》,是她呈献给她的丈夫、诗人罗伯特·布朗宁的爱情系列组诗,共44首。有一位名叫F.梅依尔(F.Mayer)的画家为这部诗集制作了剪影插图,每诗一幅,共44幅。英国哈兹代尔书店出版的这部诗集,收入了F.梅依尔的全部插图。方平译的这部诗系把F.梅依尔的插图全部收入。方平的译本名叫《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4月出第1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线装书,常有木板画,不能叫“插图”,因其不是插在所绘情节之间,而是集中置于卷首,或称“绣像版”(称作“像”,因大多为人物画)。20世纪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遵毛泽东嘱咐,影印明代万历年间刊本《金瓶梅词话》。这个万历本于1933年曾以“古佚小说刊行会”名义影印出版过。人文社即以此版为底本重印。此书第一卷全部是图。全书共一百回,每回一图,共一百图,中有若干秽形,全为木板图,绘者佚名。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三言二拍”,也有木板画印于卷首。
司徒博文编的《诗经全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其中多数诗篇各附有一帧黑白插图。
漪然译的英国斯蒂文森儿童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2月第1版),收入了一百二十位儿童图书插画家的绘画作品,彩色精印,给读者以视觉的盛宴,精神的佳肴。
现在,呈献在读者面前的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也是一个插图本。插图作者有许多位。说实话,是杂凑的,但并无贬义。杂凑,也是时代使然,是历史印迹。
这本书收入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原文最早版本封面书影,它出版于莎翁生前的1609年。收入了莎翁故居(英国爱汶河畔斯特拉福镇上的木屋)照片;莎翁故居木屋素描(作于1769年,作者佚名,载于《绅士杂志》);又一幅莎翁故居木屋图(作于1899年,作者佚名);还有莎士比亚夫人安·哈撒威娘家茅屋素描(作于1827年,作者佚名)。另收入了《莎士比亚全集》原文最早的版本,1623年第一对开本卷首的莎翁画像(钢刻);收入了莎翁十四行诗的呈献对象南安普顿伯爵画像(作者佚名,载于1914年登特父子出版公司所出加伦兹编《莎士比亚全集》);收入了威廉·罗尔夫编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原文版(贝克和泰勒公司纽约初版、哈波兄弟公司1883年、1898年拷贝版)中的钢刻插图(卷首丘比特,插莎翁十四行诗第33首,第132首,第153首,卷末丘比特,钢刻精美,作者佚名);收入了查尔斯·罗宾逊(CharlesRobinson)所作莎翁十四行诗和歌曲插图6幅(原载伦敦达克沃斯1915年版英文《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和歌曲》);收入了日本译家坪内逍遥所译日文版《莎士比亚全集》最后一卷《莎士比亚十四诗》中第153—154首插图和一幅油画(画的是当年莎士比亚和英国文人们聚会的情景,作者佚名);收入了苏联诗人马尔夏克所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俄文版中的莎翁木刻像和第8首木刻插图,作者可能是法福尔斯基(Favorsky)。关于马尔夏克俄译莎翁十四行诗的事,还可以说一说。1944年,苏联反击纳粹德国入侵的伟大卫国战争正如火如荼进行中,而马尔夏克所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此时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苏联《真理报》以头版整版刊登马尔夏克俄译的莎翁十四行诗。莎翁十四行诗歌颂的是友谊和爱情,这与战争的血与火相容吗?回答是肯定的。卫国战争的目的正是为了美好的和平生活。这一做法体现了俄罗斯人的聪颖睿智。
1950年,拙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在上海文化工作社出版。鼓励我译全154首并出版它的是胡风先生,为我介绍出版社的是刘北汇先生,接受并实现出版的是文化工作社的负责人韦秋琛先生。这个译本中收入孟石所作插图8幅,其一为莎翁十四行诗的呈献对象英国安普顿伯爵的画像,其他7幅是莎翁十四行诗的插图。如第8首,原文是劝说对方结婚,生儿育女,以使对方的美质在后裔身上流传下来。孟石的插图画的是一对袋鼠夫妻,在弹竖琴,小袋鼠在母亲的袋里露出头来,也伸手弹拨琴弦。又如第60首,原文是写时间如镰刀,将刈割世间万物。孟石的插图是恐龙的骨骼,人的骨骼,彗星的飞逝,银河系的旋转,画的主题就是“时间”。又如第129首,原文讲的是人们明知情欲会使人堕落,但无法抵制它的诱惑,不懂得怎样躲避那引人入地狱的天堂,插图画的是一条鱼,面对着有毒的鱼饵。还有第12首,原文宣称时间能毁灭一切,但人的后裔能克服时间的暴力,插图是一只老象和一只小象,小象的鼻子挽住老象的鼻子,体现出亲情和生命的代代延续。孟石的插图时时透露出他以诙谐和淡泊的意蕴来阐释莎翁十四行诗深刻的哲思。现在这本《插图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也选用了三幅孟石的插图。孟石,本名蒋孟厚,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副博士,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建筑系教授。他是我的胞兄。
编完一本书,将它付印,问世,好像抚育一个孩子,他长大了,就让他走向社会,在阳光下,向着群众,大声说话。
2015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