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唐诗百话:全3册


作者:施蛰存  日期:2015-12-17 16:05:57



《唐诗百话》是著名文学大师施蛰存先生晚年创作的唐诗研究鉴赏佳作。施先生因此书的学术成就和广泛影响而获得了上海文学艺术奖的“杰出贡献奖”。该书体裁既宏观的诗史的梳理,又有诗体流变的辨析澄清,更有诗情文意的体贴品评,还有历代唐诗疑难问题的独到见解,单看文字则又是蕴藉儒雅,可以让人再三颂诵。文字通俗,道理精深,普通读者亦不难读完。读完,则唐诗赏读水平不输于一般中文本科生。用以学诗亦佳。
  《唐诗百话》(修订版)单行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为底本,参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对全书做了全面的校订,对诗词原文、人名、地名、引用文献等都做了核对修订。此次校订耗时颇长,除文字和知识校对,我们也反复琢磨封面版式,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个装帧美观又方便阅读的版本。
  
本书简介:
  《唐诗百话》全书正文共100篇,上册收入“初唐诗话”“盛唐诗话”,中册收入“中唐诗话”,下册收入“晚唐诗话”和全书名词索引,并附录了施先生有关唐诗研究的10篇文章,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和研究。全书以唐诗讲解和专题两大部分相结合,将唐诗的讲解与唐诗创作方法,历史知识的介绍相结合。分析中不乏研究,澄清了诸多历史上众说纷纭的唐诗难题。诗有绝句七律乐府的单篇赏析,也有将几首诗歌组合起来的一并分析,专题有关于唐诗作者的介绍,也有关于唐诗诗体问题的探微。全书有识见、有考据、有性情。被誉为一部“唐诗百科全书”。
  作者简介:
  施蛰存(1905——2003),名德普,中国“新感觉派“主要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26年创作《春灯》、《周夫人》,其小说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1958年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1993年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2003年11月19日,施蛰存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代表作有《唐诗百话》《北山楼词话》等
  目录:
  (上册)
  初唐诗话
  1王绩:野望003
  2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008
  3杨炯:从军行014
  4五七言绝句四首021
  5刘希夷:代悲白头翁029
  6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036
  7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042
  8杂言歌行三首047
  9陈子昂:感遇诗(上)053
  10陈子昂:感遇诗(中)060
  11陈子昂:感遇诗(下)064
  12王梵志诗068
  13初唐诗馀话082(上册)
  初唐诗话
  1王绩:野望003
  2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008
  3杨炯:从军行014
  4五七言绝句四首021
  5刘希夷:代悲白头翁029
  6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036
  7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042
  8杂言歌行三首047
  9陈子昂:感遇诗(上)053
  10陈子昂:感遇诗(中)060
  11陈子昂:感遇诗(下)064
  12王梵志诗068
  13初唐诗馀话082
  盛唐诗话
  14王维:五言律诗三首093
  15王维:五言律诗二首101
  16孟浩然:五言律诗三首107
  17孟浩然:五言律诗又三首115
  18高适:燕歌行121
  19岑参:七言歌行二首127
  20早朝大明宫唱和诗四首134
  21王湾:五言律诗二首143
  22边塞绝句四首148
  23五言绝句四首156
  24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66
  25王昌龄:七言绝句四首172
  26李颀:渔父歌179
  27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183
  28黄鹤楼与凤凰台188
  29李白:古风三首200
  30李白:蜀道难208
  31李白:战城南222
  32李白:将进酒227
  33李白: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235
  34李白:五言律诗三首242
  35杜甫:哀江头249
  36杜甫:新安吏259
  37杜甫:无家别265
  38杜甫:悲陈陶悲青坂269
  39杜甫:七言律诗二首275
  40杜甫:吴体七言律诗二首285
  41杜甫:五言律诗二首293
  42盛唐诗馀话299
  《唐诗百话》在选诗、解题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匠心独运极具巧思,从不因袭前人或时贤,因而如清水出芙蓉般傲然挺立于众多同类平庸著作之上。全书一百篇,每篇均运用严谨的考证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将历代至今诸多众说纷纭百口莫辩的唐诗难题,在广搜博引细按互证详尽的中外文献资料后,条分缕析清澈通达地将众多千古之谜举重若轻地揭示在读者面前,从而使读者充满了阅读的愉悦和惊喜。——《中华读书报》
  《唐诗百话》,一部厚积薄发、广博精微之作,于唐诗的作者、诗歌、格律、鉴赏,无微不备——《南方都市报》青少年100本书单
  名人推荐
  该书深入浅出,篇篇俱佳,其论点之深刻、文体之精练,都让我佩服至极。
  ——《剑桥中国文学史》主编孙康宜
  ——《中国文学史》主编骆玉明
  ——博客:脉望馆书话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中学生国学书目》《唐诗百话》在选诗、解题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匠心独运极具巧思,从不因袭前人或时贤,因而如清水出芙蓉般傲然挺立于众多同类平庸著作之上。全书一百篇,每篇均运用严谨的考证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将历代至今诸多众说纷纭百口莫辩的唐诗难题,在广搜博引细按互证详尽的中外文献资料后,条分缕析清澈通达地将众多千古之谜举重若轻地揭示在读者面前,从而使读者充满了阅读的愉悦和惊喜。——《中华读书报》
  《唐诗百话》,一部厚积薄发、广博精微之作,于唐诗的作者、诗歌、格律、鉴赏,无微不备——《南方都市报》青少年100本书单
  名人推荐
  该书深入浅出,篇篇俱佳,其论点之深刻、文体之精练,都让我佩服至极。
  ——《剑桥中国文学史》主编孙康宜《唐诗百话》综论唐代诗史与诗艺,浅明而深切,对理解与欣赏唐诗而言,是较为可靠和实用的一部书。
  ——《中国文学史》主编骆玉明这样体裁解说唐诗的书似乎是独一无二:即有宏观的诗史的关注梳理,又有诗体流变的辨析澄清,更有诗情文意的体贴品评,单看文字则又是蕴藉儒雅,可以再三颂诵而回味悠远。像这样的唐诗论著实不多见。
  ——博客:脉望馆书话此书通俗而精深,不难读完。读完,则赏读水平不输于一般中文本科生。以学诗亦佳。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中学生国学书目》我认为此书不仅是热爱唐诗的人的必读书,而且是热爱中国文化,或者说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的人的必读书。
  ——豆瓣读者
  再版说明
  施蛰存先生所著《唐诗百话》,自一九八七年初版以来,一直广受读者喜爱,且获得海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赞誉。二〇〇二年,刘效礼在《中华读书报》撰文称:“《唐诗百话》在选诗、解题和理论基础等方面,匠心独运、极具巧思,从不因袭前人或时贤,因而如清水芙蓉般傲然挺立于众多同类平庸著作之上。全书一百篇,每篇均运用严谨的考证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将历代至今诸多众说纷纭的唐诗难题,条分缕析、清澈通达、举重若轻地揭示在读者面前,从而使读者充满了阅读的愉悦和惊喜。”这是非常准确而深入的评价,很能揭示《唐诗百话》的独特价值。施蛰存先生曾自谦说:“这本书的问题是写得不上不下。”是说这本书既不是唐诗研究专著,也不是简单的赏析读物,但它又的确是既有研究,又有赏析的佳作。施蛰存先生是文学家,也是学者,他无意中把这双重的身份和功力,都倾注在这本书中。文学家角色提供了解读的灵感以及独特的欣赏视角,学者身份又保证了知识的全面和准确,两者不仅不冲突,而且恰恰在欣赏与研究之间找到了一种绝佳的平衡。也难怪美国耶鲁大学等名校会将这本书作为汉学研究课程的教材。
  《唐诗百话》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一九八七年九月首次出版。一九九六年五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将之作为《施蛰存文集:古典文学研究编》第一卷再版,二〇〇一年十二月修订重印,二〇一一年二月又将之作为《施蛰存全集》第六卷校订出版。施蛰存哲嗣施达先生深感《全集》的受众面较小,不利于《唐诗百话》在大众读者中普及,因此特授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单行本。单行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为底本,参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本,对全书做了全面的校订,对诗词原文、人名、地名、引用文献等都做了核对。需要说明的是:(一)本书对唐诗的版本流传中出现的异文,一般尊重原稿,个别处择善而从,不再作校勘说明。(二)书中涉及
  的古代史部分的历史纪年,采用旧纪年,视需要括注公元纪年。(三)为保留作品原貌,在符合语言文字使用习惯和规则的前提下,编辑对文中语词的旧时用法尽量不作更改。有些词语在诗中保留原字,文中采用现今用法。(四)本书中所用诗人画像承袭上海古籍版,从日本古刻本《诗人图象》中选用。此次校订耗时颇长,除文字和知识校对,我们也反复琢磨封面版式,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个装帧美观又方便阅读的版本。
  施蛰存先生博学多闻,引用古籍颇杂,限于编者的学识水平,处理不当之处还请方家学者与广大读者指正。
  编者
  二〇一四年六月
  3.书摘:
  1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大业末,官为秘书正字。因不愿在京朝任职,就出去做六合县丞。天天饮酒,不理政事。不久,义兵四起,天下大乱,隋朝政权,有即将崩溃之势。他就托病辞官,回到家乡。李唐政权建立后,武德年间,征集隋朝职官,以备选任。王绩还应征到长安,任门下省待诏。贞观初年,因病告退,仍回故乡,隐居于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王绩与其兄王通,都不热衷于仕宦。王通隐居讲学,为河汾之间儒学宗师,著有《文中子》。王绩以诗赋著名,其文集名《东皋子集》。
  隋文帝杨坚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历史,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统一了中国,南北两个文化系统,逐渐趋于融合。但是杨坚的政权,被他的荒淫无度的儿子杨广断送了。统一的新文化,没有来得及发展。在初唐的几十年间,唐代文化,特别是文学,基本上是隋代的继续。王绩生于隋末唐初,文学史家一般把他列为最早的唐代诗人。我们现在选讲唐诗,也就从王绩开始。《野望》是王绩的著名诗作。这首诗一共八句,每句五字。古人称一个字为一“言”,故每句五字的诗,
  称为五言诗。第三句和第四句词性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第五句和第六句也是词性一致,也是句法结构相同。这样形式的结构,称为“对子”,或称“对偶”“对仗”。每二句称为一联。词性一致的对句,如“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称为“对联”。上、下二句不对的,如“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和“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都称为“散联”。每一联末尾一个字,都是“韵”,或称“韵脚”。这首诗第一联末尾是“依”字,于是以下三联末尾一字就必须用与“依”字同韵的字。按照这样的规律结构起来的诗,称为“五言四韵诗”。后来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我国古代诗歌,最早的是《诗经》里的三百零五篇四言诗。其后有了以六言句为主的《楚辞》。汉、魏、南北朝诗才以五言为主。这些古诗,都不在声、韵、词性、句法上作出严格的规律。因此,在唐代以前,还没有“律诗”。王绩这一首诗是最早的唐代律诗,但在王绩的时候,“律诗”这个名词还没有出现,故一般仅称为“五言四韵”。这首诗是作者在故乡北山下东皋上傍晚眺望时有感而作。东皋,即东边的高原。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诗题。地:东皋,时:薄暮,事:望,全都交代了。这种表现方法,叫作“点题”。五、七言律诗的第一句,或第一、二句,通常都得先点题。第二句是说出作者在眺望时的思想感情。如果从字面上讲,对照上一句,他是觉得转来转去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但这样讲却是死讲、实讲。他并不是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而是找不到一个可以依靠的人物。一方面是没有赏识他的人,另一方面是没有他看得中愿意去投奔的人。
  因此,在社会上“徙倚”多年,竟没有归宿之处。这是活讲、虚讲。诗和散文句法的不同,就在这里。在散文里,“徙倚”必须说出在什么地方,“依”必须说出依的是什么对象:是人物还是树木或山石。像这一句诗,不增加几个名词是无法译成散文句的。因此,散文句子绝大多数不会有双关意义。第三、四句,即第二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色。每一株树都显出了秋色(树叶的黄色),每一个山头都只有斜阳照着。这也还是按字面死讲,而其含蓄的意义却是:眼前所见尽是衰败没落的现象,不是我所愿依靠的和平、繁荣的世界。第三联是描写眺望到的人物。牧人赶着牛羊,骑马的猎人带了许多狩获物,都回家去了。第四联就接上去说:这些牧人和猎户,他们看看我,我也看看他们,彼此都没有相识的人。于是作者写出了第八句。在一个衰败没落的环境中,又遇不到一个相识的人,便只好放声高歌,想念起古代两个隐居山中、采野菜过活的伯夷、叔齐了。一首律诗,主题思想的表现,都在第一联和第四联。第二联和第三联,虽然必须作对句,较为难做,但在表达全诗思想内容时,并不占重要的地位。我们如果把这首诗的第二、三联删去,留下第一、四联,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没有重要的缺少: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你看,这样一写,第二句的“依”字更清楚了。作者所要依的肯定是人,而不是树木山石。学习一切文学作品,必须先了解这个作品及其作者的时代背景。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传统上,有一个成语,也可以说是文学批评术语,叫作“知人论世”。要了解一个作家之为人,必须先讨论一下他所处的是个什么时世。但是,了解一个作家的时代背景较为容易,这个作家的传记资料愈多,我们对他的“知人论世”工作便愈容易做。至于一篇作品的时代背景,就较难了解。因为一个人的时代背景是几十年间的事,一篇作品的时代背景,可能只是作者的一小段生活环境。对于一个诗人,我们要知道他的某一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除非作者本人在诗题或诗序中自己交代明白,否则就很不容易明确知道。王绩身经隋唐二代,对于他这首诗,似乎必须先知道它是在什么时候写的,才能了解它针对的是些什么。著《唐诗解》的明人唐汝询说:“此感隋之将亡也。”这样,他是把此诗的写作时间定在隋亡以前。这样,第二联就成为比喻隋代政治的没落了。清人吴昌祺对唐汝询的意见,表示异议,在《删订唐诗解》中加上一个批语:“然王尝仕唐,则通首只无相识之意。”唐汝询以为王绩感隋之将亡,因而,为了忠于隋代,有效法伯夷、叔齐,归隐首阳山之志。吴昌祺提醒了一句,王绩也做过唐代的官,不能把这首诗理解为有隐居不仕之志。唐汝询以“长歌怀采薇”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吴昌祺则以为诗的重点在“相顾无相识”“徙倚欲何依”。何文焕在顾安的《唐律消夏录》中增批了一句“王无功,隋之遗老也。‘欲何依’‘怀采薇’,可以见其志矣。”这样讲,就把诗的写作时间定在隋亡以后,而以为王绩是隋之遗老,所以赋诗见志,表示要做一个“不食周粟”的隐士。
  许多著名的唐诗,历代以来,曾经许多人评讲。同一首诗,往往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关于王绩这首诗,我选取了三家的评论,以为代表。何文焕的讲法,显然不是可取的,因为王绩在唐代做过门下省待诏、太乐署丞,虽然没有几年,已不能说他是隋代的遗老。至于他在贞观初年,已经告老回乡,这里很可能有政治上的利害得失,史书没有记录,我们就无从知道。我以为这首诗很可能作于隋代政权将亡或已亡之时。但王绩并不效忠于这个一片秋色和残阳的政权。他的“长歌怀采薇”是为了“徙倚欲何依”,是为了个人的没有出路。待到唐皇朝建立,李渊征集隋代职官,王绩就应征到长安出仕,可见他并不以遗老自居。我这样讲,完全是“以意逆志”,没有文献可以参证。但是恐怕也只有这样讲法,才比较讲得通。
  一九七八年一月四日
  ……







阅读提示:唐诗百话:全3册的作者是施蛰存,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唐诗百话:全3册下载地址

上一本:作家笔记
下一本:再读一遍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