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台静农全集静农论文集


作者:台静农,黄乔生  日期:2016-01-06 11:50:59




  作者简介:
  台静农(1902-1990),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字伯简,笔名有青曲、孔嘉等,安徽霍邱县人。幼承庭训,读经史,习书法,青年时期就读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1925年春结识鲁迅,后两人关系密切,并参与组织未名社。1927年后,任教于辅仁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及齐鲁大学等校。抗日战争爆发,举家迁四川,任职国立编译馆和白沙女子师范学院。1946年赴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二十余年。著有《龙坡杂文》《静农论文集》《中国文学史》等,以人格耿介、文章书画高绝驰名。主编:黄乔生,著名学者,现为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并担任《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鲁迅研究会秘书长。
  目录:
  序………1
  两汉乐舞考………5
  两汉简书史征………94
  嵇阮论………137
  中国文学由语文分离形成的两大主流………156
  记王荆公诗集李壁笺注的版本………187
  佛教故实与中国小说………200
  关于《西游记》江流僧本事………286
  记孤本《解金貂》与《温柔乡》两传奇的内容及结构………291
  智永禅师的书学及其对于后世的影响………316
  郑羲碑与郑道昭诸刻石………368
  书道由唐入宋的枢纽人物杨凝式………386
  谈写经生………428
  唐明皇青城山敕与南岳告文………435
  南宋人体牺牲祭………446序………1两汉乐舞考………5两汉简书史征………94嵇阮论………137中国文学由语文分离形成的两大主流………156记王荆公诗集李壁笺注的版本………187佛教故实与中国小说………200关于《西游记》江流僧本事………286记孤本《解金貂》与《温柔乡》两传奇的内容及结构………291智永禅师的书学及其对于后世的影响………316郑羲碑与郑道昭诸刻石………368书道由唐入宋的枢纽人物杨凝式………386谈写经生………428唐明皇青城山敕与南岳告文………435南宋人体牺牲祭………446南宋小报………471冥婚………477记四川江津县地券………481读骚析疑………487天问新笺………563屈原《天问篇》体制别解………678题显堂所藏书画录………685前言本集所收关于汉事者,有《两汉乐舞考》与《两汉简书史征》。按汉代祭宗庙社稷之雅乐,实甚疏简,虽有一二人能雅歌善舞容,而制度未备,然乐府中颇流行地方乐舞,乃至异域传来者,今汉石刻往往见之。而今之民间戏剧,即源于汉乐府之“优戏”。若此类民间戏乐,往往亦见之汉乐府。至于《两汉简书史征》,原拟先将史料整理后,再参证以汉简实物,惟因实物不易见,且以之供研究汉简者参考。关于文学者,有《魏晋文学思想述论》,而意有未尽,乃写《嵇阮论》,两篇可比照观之。后人多喜魏晋人襟度,实因生值乱朝,不得已托迹老庄,故作放诞,有所逃避尔。《论唐代士风与文学》一文,以唐代文士多不重操行,始因承六朝宫体遗风,视文士为弄臣,继则进士科取士,使文士奔竞利禄,或以朋党相倾轧。《中国文学由语文分离形成的两大主流》一文,四十年前,时有青年询及何以“五四”后,白话文兴起古文竟一蹶不振,因以历史观念析论之。关于《佛教故实与中国小说》,以千馀年来佛教小乘思想深入中土人心,时反映于文学作品中。本篇所考述者,为地狱、龙、剑使、托塔天王等,皆习见于小说中者。书法为我国独有之艺术,汉魏六朝碑铭皆不署写者名氏,予以为此皆职业书家,虽非士大夫之流,自有其艺术价值,且影响于后世。《郑羲碑与郑道昭诸刻石》一文所讨论者,即据此观念。至于隋智永和尚与唐末之杨凝式,并为书学史上承先启后之人物。智永承山阴一脉,以十年之功,写真章《千字文》百本,流传人间,示范之功,伟矣。杨凝式行草,变古法创新意,为北宋巨子东坡、山谷导夫先路。一九三六年予在厦门大学,见上海《申报》图画特刊有所谓“蕃女杵歌”照片,一时兴会,写《从“杵歌”说到歌谣的起源》投北大《歌谣周刊》。旋得冯、佟两君为之补证,以知早在南宋“杵歌”已成为独立乐队矣。至于《南宋人体牺牲祭》者,为居蜀时涉猎《宋会要》发现在南宋时竟有此种野蛮风俗,且一时猖獗,分布颇广。不意昔年由图片看到之杵歌舞,居然来到台湾数数欣赏之。而杀人祭祀,台湾山地人亦曾有此风俗,因有吴凤故事之流传。《读骚析疑》为在大学讲授《楚辞》时,偶有所见得九十余事,裒辑成帙。《天问新笺》曾印单行本,今并收入集中,以供读《楚辞》者参考。略述各篇作意如此,以当序言。一九八九年四月台静农于台北龙坡丈室
  编者按:序中所述《魏晋文学思想述论》《论唐代士风与文学》两篇收入“台静农全集”《中国文学史》一书中。《从“杵歌”说到歌谣的起源》及冯(沅君)、佟(晶心)之文收入“台静农全集”《淮南民歌集》一书中。特此说明。两汉乐舞考本论文以两汉为范围,三国为时甚短,所有乐事,又多袭汉制,因附及之。引书卷帙,以行文之便,置前或后,未求一律。回忆为此文时,牵于生事,或作或辍,每萦于怀。顷虽排比成篇,殊少新义,钩玄烛隐,愧未能也。一九四七年五月台静农记于台北市龙安坡寄寓一、两汉之雅乐《后汉书·礼仪志》注引蔡邕《礼乐志》,志分汉乐为四品,其二曰:“周颂雅乐,典辟雍、飨射、六宗、社稷之乐。”据此,汉世宗庙社稷之乐皆雅声也;然武帝初定郊祀之礼,令司马相如辈作诗颂,李延年协律为新声,则汉世郊祀之始,其乐已非雅声矣。虽然,雅乐数经提倡于汉世,其经过亦略可考。《汉书·礼乐志》云:“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是制氏之所守,已非雅乐之全。又《初学记》十五引刘向《别录》云:“汉兴以来,善雅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远动梁尘,受学者莫能及也。”此汉初之能雅歌者。孝文帝时,又得能雅乐者窦公,《艺文志》云:“六国之君,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献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汉书》五十三《河间献王德传》:“武帝时,献王来朝,献雅乐,封三雍宫。”《礼乐志》云:“是时,河间献王有雅材,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天子下大乐官,常存肄之,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常御及郊庙皆非雅声。于此益知武帝时郊庙大典,并非雅声,献王所上,不过岁时备数而已。按河间献王所献者有八佾舞,《艺文志》云“与制氏不相远”,后世郊祀所用之八佾舞,或即制氏之旧有者,未必为河间乐也。且至成帝时王禹所献《乐记》二十四卷,即传自河间献王者,与刘向校书时得《乐记》二十三篇又不同,见《艺文志》;然则河间之乐为古雅乐与否,又大可疑矣。时又有善雅歌者,应劭《风俗通义》云:“张仲春,武帝时人也,善雅歌,与李延年同时,每奏新歌,莫不称善,然不知休息,终至于败亡,以谕人之进退当有节奏。”此张仲春者其承鲁人虞公之余绪乎?又《汉书》六十四下《王褒传》,宣帝“神爵、五凤之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龚德,皆召见待诏。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时乡侯何武为僮子,选在歌中。久之,武等学长安,歌太学下,转而上闻。宣帝召见武等观之,皆赐帛。谓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又《汉书》八十六《何武传》:“神爵、五凤之间,屡蒙瑞应,而益州刺史王襄使辩士王褒颂汉德,作《中和》《乐职》《宣布》诗三篇,武年十四五,与成都杨覆众等共习歌之。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达茂异士,召见武等于宣室,上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哉?以褒为待诏,武等赐帛罢。”此乃望风希宠,情类俳优,与李延年辈以新声幸进者,全无二致。又《汉书·礼乐志》云:“至成帝时,谒者常山王禹,世受河间乐,能说其义,其弟子宋晔等上书言之。下大夫博士平当等考试。当以为汉承秦灭道之后,赖先帝圣德,博受兼听,修废官,立太学,河间献王聘求幽隐,修兴雅乐以助化。时大儒公孙弘、董仲舒等,皆以为音中正雅,立之大乐,春秋乡射,作于学官,希阔不讲,故自公卿大夫观听者,但闻铿锵,不晓其意,而欲以风谕众庶,其道无由;是以行之百有馀年,德化至今未成。今晔等守习孤学,大指归于兴助教化,衰微之学,兴废在人,宜领属雅乐,以继绝表微。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河间区区小国藩臣,以好学修古,能所存,民到于今称之;况于圣主广被之资,修起旧文,放郑近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于以风示海内,扬名后世,诚非小功小美也。事下公卿,以为久远难分明,当议复寝。”按《艺文志》云:“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献八佾之舞,与制氏不相远;其内史丞王定传之,以授常山王禹。禹,成帝时为谒者,数言其义,献二十四卷记,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其道浸以益微。”据此知常山王禹雅乐之源,出自河间献王,然河间雅乐,初未设于当时,今欲复之于百年之后,宜乎事下公卿以为久远难明也。公孙弘等欲借以缘饰承平,宋晔等又资以干进,相互为用,盖儒生之惯技也。







阅读提示:台静农全集静农论文集的作者是台静农,黄乔生,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台静农全集静农论文集下载地址

上一本:低入尘埃
下一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浙江宁波江东卷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