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朵拉 日期:2016-04-26 00:11:28
这是“旅人蕉文丛”(《秋红柿》《方寸天地》《旧时星》《谈非常谈》《缤纷的箫声》《四弦琴》)中的一本。作者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在洒脱的行文中蕴藏着对人生、世态的情感和见解,用她独有的方式书写着对生活、艺术、写作的钟情与厚爱。细细读来,我们总能在字里行间发现她心中的小欢喜,想象作者向我们描述或介绍的那城、那景、那人与那事。
本书简介:
书中收录了作者在世界各地讲学、游历时有感而发的随笔散文,风格清新,笔触细腻生动,情感真挚。作者在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时,时而感物生情,时而怀旧悟新,其作品让人读后如临其境,在小物小景之中窥见人生百态,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文化的熏陶。
作者简介:
朵拉,原名林月丝,出生于槟城。专业作家、画家。祖籍福建惠安。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等地出版个人作品集47部,合集100多部。曾获马拉西亚国内外大小文学奖共45项,包括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奖(黔台杯)等。曾受邀为马来西亚多家报纸杂志及美国纽约《世界日报》、中国台湾《人间福报》撰写副刊专栏。现为中国大陆《读者》杂志签约作者、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王鼎钧文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罗浮山背艺术协会主席、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槟州分会副会长、马拉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会员、槟城水墨画协会主席,马来西亚TOCCATA艺术空间总监,槟州华人大会堂董事执委兼文学组主任。曾被读者票选为马拉西亚国内十大最受欢迎作家之一,文学作品被译为日文、马来文等。小说《行人道上的镜子和鸟》被译成日文,并在英国排成电影短片,于日本首映。多篇小说被改编为广播剧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电台播出。散文及小说作品被收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多所大学和中学教材。
目录:
001总序
001自序:有意思
001秋红柿
005旅游城市的日与夜
009刚从韩国回来
013妈祖的故乡
017厦门的风
021先贤文化入人深
025情人节的花
029天公生日大过年
033走一趟绍兴
037维港之忆
041和咖啡的恋爱
046麦子的位置
052清明花001总序001自序:有意思001秋红柿005旅游城市的日与夜009刚从韩国回来013妈祖的故乡017厦门的风021先贤文化入人深025情人节的花029天公生日大过年033走一趟绍兴037维港之忆041和咖啡的恋爱046麦子的位置052清明花056美浓情浓061悠闲棉兰065老年有梦069误会杜鹃花074杨梅红艳078林语堂的故乡082人手一杯咖啡084刺桐城访开元寺088让梦想回来的颜色093三城记103不期而遇的补鞋记108乙未年说羊112相遇在漳州116异乡的花朵121下午的蛋挞124花见阳明山128太平的感觉132九月九136火山下午茶140文身故事144咖啡的槟城147土山湾文化151落鼻祖师公155到香港后花园走走159沉重的天公诞163梦样高原167幸福的味道172旧上海新天地176曼谷的气质180山城怡保寻老屋185我们来到油画村189皇城的下午193上海过客197韩国去来203扯下阳伞的市场207长洲一棵樱211豆腐一条街215首尔足迹220给春天写情书224旅人,在火车站前言丛书总序:
在酝酿组织出版这套丛书之时,我们取名为“旅人蕉文丛”,意在希望这套丛书像旅人蕉一样,为在求知跋涉中的读者,提供一片心灵遮风避雨的所在,奉献一掬清香的生命之泉,充分释放文学怡情悦性之效。于是,我邀集几位作家、老友,向他们索阅样稿,承蒙他们及时惠以支持,才得以完成这件有意思的事儿。
所谓丛书,应该是“文以类聚”,但千人一面,就失之平俗,所选的六本书,力求风格各有侧重,有说文谈史,有杂文随笔,有海外游踪,也有国内见闻,更有历史人物考证,长有韵味,短不谫陋,妙趣横生,“五味杂陈”,实如尝鼎一脔。
顾农说文谈史,言近旨远,所写之文多为“自己读书行路的收获和感慨”,他用闲谈式的随笔,将可谈与不可谈之物之事一一呈现,以飨读者。朱大路用“一寸见方”之文,说文表意,唱好了属于自己的“道场”,让遗落在“夹缝”里的题材,经过他的私人订制,成为富有个性色彩的符号。
三位女作家的散文,文笔清丽灵秀,情感细腻,别具一格。赵蘅用四弦之琴弹奏出人生岁月的丰富多彩,在记录书写生命故事之时,让我们感悟生命传承的意义,在追问“丛书总序:在酝酿组织出版这套丛书之时,我们取名为“旅人蕉文丛”,意在希望这套丛书像旅人蕉一样,为在求知跋涉中的读者,提供一片心灵遮风避雨的所在,奉献一掬清香的生命之泉,充分释放文学怡情悦性之效。于是,我邀集几位作家、老友,向他们索阅样稿,承蒙他们及时惠以支持,才得以完成这件有意思的事儿。所谓丛书,应该是“文以类聚”,但千人一面,就失之平俗,所选的六本书,力求风格各有侧重,有说文谈史,有杂文随笔,有海外游踪,也有国内见闻,更有历史人物考证,长有韵味,短不谫陋,妙趣横生,“五味杂陈”,实如尝鼎一脔。顾农说文谈史,言近旨远,所写之文多为“自己读书行路的收获和感慨”,他用闲谈式的随笔,将可谈与不可谈之物之事一一呈现,以飨读者。朱大路用“一寸见方”之文,说文表意,唱好了属于自己的“道场”,让遗落在“夹缝”里的题材,经过他的私人订制,成为富有个性色彩的符号。三位女作家的散文,文笔清丽灵秀,情感细腻,别具一格。赵蘅用四弦之琴弹奏出人生岁月的丰富多彩,在记录书写生命故事之时,让我们感悟生命传承的意义,在追问“客从何处来”的过程中,翻看历史,体悟亲情。尤今用洞箫里流出的缤纷色彩将读者带进精神的伊甸园,将所见所闻所思形诸笔端,于轻松的述说中将生活给予我们的启示和教诲娓娓道来。朵拉笔调清新活泼,洒脱的行文中蕴藏着对人生、世态的情感和见解,其自出机杼,独树一帜,这大概就是“六经注我”的精神吧。在初冬季节,读着出版社寄来的书样,感慨油然而生。读一本好书,犹如拜访一个高尚纯洁的灵魂,与之作心的对话,从作家的喜怒哀乐,以及他的取材、他的角度、他的发现,我看到他的快乐与痛苦,了解他的希望,我于是受到启迪,得到智慧,懂得感恩,变得聪明。南方的冬季,不算太寒冷,找个僻静处,带上几本书,在暖暖的阳光下,静静地、寂寂地读起来,真有羲皇上人的味道。借此机会,向丛书的作家、教授致以谢意,向出版社的编校人员致以敬意!但愿这套丛书,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以它独到的语言、深刻的哲理、简朴的思想,哺育更多的心灵。刘克定2015年11月27日 自序:自序:有意思很年轻就开始写作,一直没有中断,把一件事情坚持做很久很久,就像喝杯咖啡加三包糖的老朋友说的:“可以喝得这么甜这么甜,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感觉有意思,因为很开心。甜给人快乐,创作更加愉快。埋头写作的身影永远孤独,有时甚至连相伴的音乐声也得让其静下来,需要完全的寂静。作品发表的欢欣相对巨大,却也极少表露雀跃姿态,非故作高深莫测样,而是又忙于策划下一篇文章。我的艺术创作,是一种笨的行为,既不出众,又缺乏才华,徒具热情,只有,也只好拼命努力。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在写作和绘画,阅读和看画册就是我的娱乐。曾说过“我的电影院在飞机上”,听到这话的年轻小友说我小心被人骂。哪里是在炫耀呢?想博取同情才是。平日连电视也不开,在搭乘飞机的行程上,没法做其他事,才愿意把时间花在看电影上。开始创作也许是因为寂寞和寻觅,很久以前,一个广州画家令我吃惊地说:“人生实是大寂寞呀!”我不晓得年纪轻轻的他是清醒或绝望。踽踽独行的人带着郁郁寡欢不停寻觅,许多年过去,他在北京成为大画家,给我寄来他的画册,证实寂寞确是一份推动力。可是,挖掘自己内心给别人看是愚蠢的行为,强迫读者来了解更是奢望。生活的体验,生命的历练,教创作者学会沉思冥想,明了唯有自己才能解决自身的痛苦,不再幻想自读者那儿获取同情。这样的创作便和从前有所不同。自以为如此,至于怎么样不同,交给评论学者去看。《秋红柿》是我喜欢的。喜欢一个人,在别人眼中不怎么样的人突然变得好看起来,谁都知道这叫“情人眼里出西施”。因此不要问为什么,理由不在心上,重要的是喜欢,喜欢一本书,这本书便有了不同的意义。最近出去演讲,有听众问:出版了四十多本书的你最喜欢自己的哪一本?这就牵涉到新欢与旧爱。旧爱不会放弃,新欢继续寻觅,只有艺术创作者拥有这一份权利,爱情叫人苦恼,艺术之爱却永远欢愉。尽管我没法吃得很甜很甜,但我依然继续坚持写作和绘画。到目前为止,这两件事,还是挺有意思的。给春天写情书出门一个多月,回家打开书房窗口,近窗外四棵合欢树,稍远些两棵黄凤凰花树,倏忽间进入“叶子大半零落”的状态。不过是一个多月前,两种苍翠挺拔的花树仍在“艳光四射”,甚至你来我去地抛媚眼,又仿佛拔河一样,先是合欢树的红花开尽,黄色凤凰花随着纵情绽放,串串金黄凤凰掉落一地后,簇簇桃红毛毛球的合欢花又开始盛开,周而复始,仿佛不懂疲倦,两种不同品种、不同样式的花儿,轮流为我书房的窗外提供明媚亮丽的树影叠接花影的斑斓景观,坐在书房静静阅书的人,眼睛疲累时便抬头眺望窗外的花和树的迷离婆娑。窗内窗外一致如此丰富多彩,叫浮躁的人心因而平静下来。印象中没有花落时节,为了争艳,红花黄花都在悄悄地喧哗着,有时候两个鲜艳的颜色的花一起竞相开放,纵然没有出声,那满树流溢的艳丽色彩和重重叠叠的璀璨姿态,比数十只鸟儿同时在枝梢间的吱喳还喧嚣。细细碎碎的羽状复叶,葱葱茏茏地盖满一树油绿,今天枝丫一片光秃秃,很像瘦身成功的榜样,以减肥为每日功课的人,看了真羡慕。时光不露声色,变化总在不知不觉间,蓊蓊郁郁的深青浅绿叶子,到底何时消失无踪,换成稀稀落落的残叶枯枝,萧瑟地挂在褐黄干瘪的树上?即刻明白,光阴不必似箭,岁月也无须如梭,不久前的枝繁叶茂,不过一个眨眼,已是往日的胜景。带着浓浓寒意的北风把自己冻得呼呼啸叫,马不停蹄地穿过窗口掠进室内,便是这干燥寒冷的疾风把枯萎的叶子和凋敝的花儿毫不留情刮走的呗。生活在长年是夏的热带,对气候素来并不敏感,既不用为季节的更换而改变衣着打扮,也不必在不同的季节吃不一样的食物。热带天气中唯一比较明显的不同,就是到了岁末,一旦每个清晨都吹拂起冰寒的北风时,意味着农历年的脚步已经贴近,春节马上到了。春天来临之前,必须忍受寒风。始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并非诗中文字,实为现实场景。春意更浓的画面,传送在手机的Whatsapp里,打开朋友邮来的一张照片,后边随着出现的文字写着:“我们已经开始准备给春天写情书了,你还在周游列国吗?”照片当中是个长形的烤炉,搁置地上,左右两排数人面对烤炉坐着,烤炉中间黑色的火炭有微微的红光,火炭上摆着长形手把的圆盘形状烤饼器。住在槟城的人一看都知道,这就是在给春天写情书的情景了,甚至可从照片里嗅到“情书饼”的香甜气味。这应景的甜饼叫“情书”,悦耳动听的名字来自英文叫法“LoveLetter”。谁是那命名者已不可考,却最多人喜欢如此称呼。十多年前的春节期间,我曾经送给马来朋友品尝,他很高兴地告诉我这饼另有一名称叫“KuihBelanda”,马来人甚爱吃甜,因此大多很喜欢这又香又甜的饼的味道。“Belanda”在马来文中指的是荷兰,按他所说这甜饼源自印尼。槟城和棉兰之间仅有半小时的飞机航程,从前海路来往也颇为频密。历史记载着1800年至1949年,印尼曾被荷兰人统治将近150年,这糕饼如果叫“荷兰饼”,那很大可能就是从印尼传过来的。吃饼的人很好奇,一有机会就到处询问,结果还有人说是娘惹食品。因为马来人在开斋新年并不制作这饼,却另有马来名称为“KuihKapit”。“kuih”在马来文中意为“糕点”,“kapit”是“夹”的意思。制作“情书饼”的圆盘形饼模,打开来一看,两面皆印有花鸟图案,传言一面代表“峇峇”,另一面代表“娘惹”,“峇峇”(Baba)是当年中国人南来,和当地的土著结婚后生下的男儿,女儿叫“娘惹”(Nyonya)。在东南亚国家,以印尼、新加坡、马六甲和槟城的峇峇和娘惹最多。传自娘惹的“KuihKapit”是以鸡蛋、椰浆、米浆加适量的糖,搅拌成糊,再夹入饼模,置于炭炉上烘烤,待香味四溢即迅速打开,趁糕饼尚在软热时,赶紧上下一摺,左右再一摺,摺成扇子样的形状,被视为峇峇和娘惹之间书写的情信。叫人充满期待的香甜“情书饼”,今天成为传递人和人之间的情意的新年甜点。可是也有人没听过:“这叫‘情书饼’?”北马的友人,年年做这糕饼售卖,她的做法是把蛋饼卷成三角形,“感觉这样卷起来的厚一些,吃起来口感很实在”。生意好的春节的步伐尚未到来,新加坡人就成群结队飞到北部来采购。棉兰朋友听到“情书饼”的名称,觉得槟城人未免过于多情,笑说棉兰也有这“荷兰饼”,却是卷筒式的。同样以米浆、椰浆、糖和鸡蛋搅拌成糊,也用相同的糕饼模,以炭火烘烤,待熟以后,趁糕饼热时尚软之际,快速向上一卷成圆筒形,就像一般市场售卖的蛋卷。最近加了不同口味,也是趁蛋饼熟软即将卷筒时,加进肉松,变成肉松蛋卷,也有人加紫菜,叫紫菜蛋卷,更有人尝试加入辣椒虾米(SambalUdang),吃过的人说更添加美味,亦不待过春节时才刻意制作,平常日子,到处都可买到。尽管寓意美好的“情书饼”——万众期待的新年甜点,变成普通的蛋卷,甚至添这个加那个,有了丰富多彩的不同口味选择,然而,也还有人宁愿追寻心中最为甘美的,那真正原始的味道。春节的时候,槟城人家家户户桌上都有一盘为春天写的“情书”用来招待来拜年的客人。中国的友人格外钟情,他的评语是,这“情书饼”因为有椰浆的特异香气,感觉味道非常具有热带的气息。热带的岁杪,寒冷的北风吹着、拂着,也就一个多月吧。窗外的树开始抽发新芽,嫩绿的叶子在四处伸展的枝枝干干间逐渐萌茁,然后先看见红色的合欢花,数量不多,都躲在密密麻麻的细碎叶子中间,要仔细寻觅才有花的踪迹。黄色火焰般的凤凰花,也不甘寂寞地随后绽放,影影绰绰地在树梢上摇曳生姿。花开花落,说的不也就是“春天春天我爱你”,有情花树永远在为大地、为季节写下火一样的、耀眼夺目的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