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迅,胡适,郁达夫,老舍 日期:2016-04-26 00:12:25
《作家与故乡》这套书选取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10位作家,将它们与自己的故乡以及描写故乡的作品相结合,讲述了一些背后的故事,记录了对故乡的复杂心情。“作家与故乡”系列由三联生活书店出版,第一辑包括《鲁迅的绍兴》、《胡适的绩溪》、《老舍的北京》、《郁达夫的杭州》、《沈从文的湘西》、《缘缘堂随笔》、《林家铺子》、《城南旧事》、《冯骥才的天津》、《王安忆的上海》10册,精选鲁迅、胡适、老舍、郁达夫、沈从文、丰子恺、茅盾、林海音、冯骥才、王安忆十位作家追忆故乡的文字,再现文人笔下的故乡记忆,同时穿插著名摄影家陆宗寅、卓雅、沈继光等千帧精美照片,图文并茂,意在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作家笔下的故乡与摄影家照片中的世俗风情。收录文章均为经典之作,其中包括鲁迅的《故乡》《社戏》《孔乙己》《阿Q正传》;胡适的《九年的家乡教育》《我的母亲的订婚》《我的信仰》;老舍的《想北平》《我的母亲》《柳家大院》《小人物自述》;郁达夫的《还乡记》《还乡后记》《江南的冬景》《杭州的八月》;沈从文的《我所生长的地方》《常德的船》《沅陵的人》《凤凰》;丰子恺的《忆儿时》《还我缘缘堂》《胜利还乡记》《塘栖》;茅盾的《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冯骥才的《逛娘娘宫》《指指点点说津门》《冯五爷》;王安忆的《城隍庙里的玩与吃》《地母的精神》《忧郁的春天》。
作者简介:
1、《鲁迅的绍兴》鲁迅著: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胡适的绩溪》胡适著:胡适(1891—1962),汉族,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3、《老舍的北京》老舍著: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老张的哲学》、《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其作品多为反映北京底层百姓的生活,有着十足的“京味儿”。
4、《沈从文的湘西》沈从文著: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考古学专家,曾撰写出版《边城》、《长河》等小说及《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
5、《郁达夫的杭州》郁达夫著: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其文笔浓郁清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小说、散文、诗词和文论等众多领域成就卓越。
6、《林家铺子》矛盾著: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1、《鲁迅的绍兴》鲁迅著: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胡适的绩溪》胡适著:胡适(1891—1962),汉族,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校长。3、《老舍的北京》老舍著: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老张的哲学》、《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其作品多为反映北京底层百姓的生活,有着十足的“京味儿”。4、《沈从文的湘西》沈从文著: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考古学专家,曾撰写出版《边城》、《长河》等小说及《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5、《郁达夫的杭州》郁达夫著: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其文笔浓郁清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小说、散文、诗词和文论等众多领域成就卓越。6、《林家铺子》矛盾著: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7、《缘缘堂随笔》丰子恺著: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翻译家。8、《城南旧事》林海音著:林海音(1918—2001),现代女作家。1960年以小说《城南旧事》成名。她在出版业上亦有许多成绩。从1951年开始,她主编《联合报》副刊10年,树立了编辑的典范,提升了文艺副刊的水准和地位。9、《冯骥才的天津》冯骥才著: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文学代表作:《珍珠鸟》《灵性》《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俗世奇人》《神鞭》《三寸金莲》《一百个人的十年》等。近15年投身民间文化和传统村落抢救,相关理论、随笔及其主编大型文化档案颇丰。现于天津大学任教授。10、《王安忆的上海》王安忆著:王安忆,1954年生。作家。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主要著作有:《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叔叔的故事》等中短篇小说集,《69届初中生》《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等长篇小说。作品曾多次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目录:
"作家与故乡"系列
鲁迅的绍兴
胡适的绩溪
老舍的北京
郁达夫的杭州
沈从文的湘西
缘缘堂随笔
林家铺子
城南旧事
冯骥才的天津
王安忆的上海
前言出版背景故事:《作家与故乡》这套书,十几年前,我在香港三联工作时,做过这套书的策划,这套书主要的特点是作者都是精选的最著名的作家,名家;配图都是优秀、专业摄影家的作品,同时,我们注重选择大众读者向往和关注的热点城市和地区。这套书十年前在香港三联书店出版时候,很受香港读者的欢迎,那时候,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看中选题,他们引进出版,但当时没有出齐,他们只做了6本,是当时我在香港,按照香港出版的标准,统一印制的,交给他们,在北京发行了1万套,在国内有一定的反响,以至于,过了十年,最近这两年,仍有许多人提起这套书,评价很高,希望可以在市场上重新购买到,因此,三联生活书店做了重新策划与出版,继承最初在香港出版时的精良设计和严格印制标准,同时,为了彰显和传承文化,定价却比香港版便宜许多,这套书全部十册,其中,更新了香港未出版的《胡适的绩溪》等。这套书最大的不同有以下一些。我们知道,作家散文选,市面上不少,但是专门选作家与自己故乡的散文的书,就不是很多了,特别是,作家与自己故乡相关,配上专业配制的摄影照片,这样的书就更少。对于所配的摄影照片,我们要求非常严格,一定是摄影名家,拍摄的艺术性摄影作品,同时,在制作上也是精制精印,希望使这些艺术照片能够达到画册的印制标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为这套书选择的摄影名家,也都已出版过大量的优秀摄影作品,比如《沈从文的湘西》这本书的摄影,女摄影师卓雅,记得十几年前,卓雅来找我们,说到她自己非常喜欢沈从文作品,跟踪拍摄,拍摄了几千个反转胶卷,因为当时还没有数据摄影。她先是研读沈从文的作品,然后到沈从文的家乡去,随后看到沈从文写到什么,她就拍什么,一路走下去一路拍下去,拍了几千个胶卷,回来以后,她把几千个胶卷放在两个大冰箱中储存,然后进行筛选,她也已经出版了好几本关于沈从文的画册,而《沈从文的湘西》这本书就是从她若干有关沈从文的摄影画册中精选出的作品,每张照片都和沈从文写作的人和事相对应;再比如说,沈继光是北京著名的摄影家,以拍摄北京的胡同见长,他拍摄过很多老北京的照片,也出版过大量画册和明信片,所以我们请他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老舍的《老舍的北京》配了图,大家翻开看时就会发现,单就书中配图就彰显出特别浓郁的老北京地方特色;另外一位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陆宗寅,他原来是上海人民出版社老编辑,是专门从事画册的编辑,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同时,他自己也是一位优秀摄影家,出版过众多画册,他人在上海,因此拍摄了很多江南古镇,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江南古镇的作品,这次我们请他为这套书中,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王安忆的《王安忆的上海》,矛盾的《林家铺子》等涉及到江南风情的作品,来配插图,也就确保了这套书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因此,使得《作家与故乡》这套书文字是名家作品,摄影也是名家作品,同时涉及的城市和地区又是大众读者特别喜欢和关注的,从而形成这套书最重要的特点:名家名作加名影名胜。对于这套图书,我们希望于作者来说,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同时也是摄影艺术作品,于读者来说,不仅仅可以阅读欣赏,同时还可以收藏。——生活书店总编辑李昕
《城南旧事》林海音著沈继光摄影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
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
的大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的走,慢慢的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们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的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