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清玄 日期:2016-04-26 00:13:48
如果一个人内心的爱还不够充满,但只要有一点的关怀、一点的善意、一点的温柔,试着把那一点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内心的情感也会因为清晰而深刻,因深刻而充沛了!在世俗的生活中,宇宙、天堂、永恒、无限、神圣、天使……都是那么遥远,可是当一个人深深融入一粒沙、一朵花、一只百灵鸟,也就进入了生之秘境。
作者简介:
林清玄:从小喜欢爬高,身手矫捷,曾为了看风景,从树上、塔上、山顶上摔落,伤痕累累,幸得老天爱护,平安长大。好读书,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一定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段好文章,才肯睡觉。与动物、植物特别相亲,中学时代,读到苏东坡诗句“钩帘
目录:
自序:不知多少秋声
清欢
天寒露重,望君保重
感伤之旅
突然袭来的钟声
温柔的一瞥
随从美的翅翼
三生石
沿溪行
一星如月看多时
沙漠红花
第四个诗人
完全纯粹地进入
圣哲云集的盛事
精神树自序:不知多少秋声
清欢
天寒露重,望君保重
感伤之旅
突然袭来的钟声
温柔的一瞥
随从美的翅翼
三生石
沿溪行
一星如月看多时
沙漠红花
第四个诗人
完全纯粹地进入
圣哲云集的盛事
精神树
剪刀·石头·纸
淳喜
送你一勺西湖水
梁实秋小鱼山故居
茶中香味,只有一时
喝茶是美好的事
玩物上智
黃豆加咸菜,不等于胡桃
龙树的睫毛与达摩的眼皮
冰河溶化
儿童沒有时间当儿童
化了装的神仙
一物全体与身土不二
水命人
梅花落在弦间
被囚禁的微风
不存隔夜之气
航行于创作之海
最后一泡茶
三位诗人全闭起眼睛,伸手去触摸空中的香气。第四位诗人拿起了酒瓶,喝到一滴不剩。
其他三位诗人张开眼睛,吃惊地望着他。
第四位诗人说:“我太迟钝了,没有那样的境界,我看不见酒的芬芳,听不见香的歌唱,也感觉不到翅膀的拍动,我只有用嘴喝它,希望我的感官可以更灵敏,把我提升到你们的境界。”
这是纪伯伦在《先驱》里的一则寓言,嘲讽沉醉于空想而不切实际的诗人。
诗人确实不是平常人,他们是“超凡之人”,使我想起青原惟信禅师说的话: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
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诗人与平常人相比,大约是在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他们的见解、体会与众不同;他们繁复、瑰丽、文明,繁复能使简单的变为多姿,瑰丽能使平淡的变成多彩,文明能使素朴的化成优雅。
由于诗人的巧夺天工、创造奇境,善者使平常的本质益为华丽,恶者驱紫夺朱,使人忘记了本质。
喝葡萄酒,使用的是舌头与鼻子,虚华的诗人却用了眼睛、耳朵和手,那最后一饮而尽的诗人,才是懂得喝酒的人呀!
因为,他活在当下,活在美丽的当下。
不只喝一杯葡萄酒,实际的人生也是如此。我们在青春少年时代,依恃着单纯的意志,有着天真而远大的理想,鼓琴当歌、有酒当醉,在爱情与友情里都能刺血立誓,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热情与勇气。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然后我们掉入红尘的大河,受到波浪的撞击、瀑布的捶打,或载沉载浮,或随波逐流,或同流合污。我们知道:人生不是那么单纯!生活不是那么简易!情感不是那么清澈!我们穿着名牌的服饰,谈着不着边际的话题,与所有的人寒喧、擦身而过,再也没有什么热情了。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有一天,我们从漂流的河中醒来,惊觉到小舟穿行于两岸,如果抬眼看岸,会发现风景在移动;如果回观身处的小船,会知觉小舟在移动。不论是舟行岸移,在生命的河流里,不动乃不可能;在岁月的漂泊中,岸上的人看船,或船上的人观岸,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做自己吧!回到直朴、真切、天然的自己,你管别人怎么看!你管别人怎么想!你管别人怎么说!你只在乎自己的纯心,甚至连在乎也无。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我用眼睛看美丽的风景,我用耳朵听远方的鸟声,我用双手触摸清凉的河水,我用鼻子嗅闻幽微的花香。
我的舌头只用来,品尝生命的美好滋味。
我要做第四个诗人!
完全纯粹地进入
微不足道的东西,
也可以令我满足;
当大自然满足时,
我就得到了满足。
——斯宾诺沙
童年的时候,我常坐在院子的一张长板条上看云。
有时候看累了,躺下来,专心而无为地继续看。
我感觉自己化为天上的云,清凉、松软、自由、无拘,在风里自在地来去。
我感觉自己是一朵云,在凉风中沉沉地睡去。
醒来的时候,感觉到全身舒畅。
我总是记得那些特别的时刻,纯一无杂,没有什么可烦忧的,也没有什么可担虑。进入那样的美好情境,好像不需要特别的技巧,需要的是一种习惯。
习惯于坐在一朵花前,忘我地进入花的香、花的色、花的形体,让自己非常非常的美丽。
习惯于坐在一条溪边,无染地进入溪的流动、溪的蜿蜒、溪的柔软,让自己非常非常的清澈。
习惯于跑入深山,对着大山呼喊自己的名字,静静地听从山里传来的回声,自己仿佛与山融为一体,气势非凡。
这种在意识上没有杂质,能与自然相契的习惯,使我在世俗的生活中,能不受限于现实;每每在困境来临时,只要对着一朵花、一棵树、一条河、一座山,困境就很快地得到转化。
不是大自然才有神奇之力,即使现实生活也能进入那种神奇、那种情境。
有人来问大珠慧海禅师:“师父修道还要用功吗?”
大珠说:“当然了,我很用功。”
“师父如何用功呢?”
大珠说:“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一般人也是这样,肚子饿了就吃饭,累了就睡觉。照师父这样说,一般人也和师父一样用功了?”(P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