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醒龙 日期:2016-07-15 12:40:33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30年散文作品精选★【你造就了过去,过去也在教化你】——等到我一步一步地离开茅草与水稻,十里百里地朝着城市远去,才发现缭绕在身前身后的还是那条小路。★【你的人生需要一点偏执】——人生的道路并没有任何捷径,*的诀窍是,看准一条道路走下去,不回头,不旁顾。★【告别浮躁和虚伪,用流浪的方式洗涤自己】——对流浪者本身来说,除了自由,其余一切都是毫无用处的。无论精神还是物质,属于他们的唯有不变的追寻。★【愿你永远年轻,永远保有理想】——喜欢虽九死犹未悔之人。无论是历尽坎坷或者是阅尽春色,都矢志不移,不朝三暮四,不朝秦暮楚,不得陇望蜀,将一点理想初恋般怀抱在心不离不弃,这样的人当是*。★【走进刘醒龙的平凡世界,收获一份心灵的踏实与纯粹】——我是一个卑微的人,只想做一些能体现灵魂并不卑微的事情。即使身处凡庸,仍旧对生命保持敬畏。每天阅读一小时,带上心灵去隐居。“只有小路,才是用来回家的”——永远把心安放于土地之上的刘醒龙,致力于用笔为正在“消逝”的乡村树一座纪念碑。他生命的根就在那里,所以他不能不写那座叫“小秦岭”的小山,不能不写那条总有一堆牛粪在中间的小路,不能不写那一开起来就漫山遍野的“燕子红”。他一路越山趟水,只为守住一名写字的人的底线。在本书中,他继续用一支不加修饰的笔描绘着他珍视的故乡、亲情、旅途和人生。他从不曾停下,就像回乡小路旁边的芭茅草也从未停止过肆意生长……本书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的最新散文集,书中精选了游记、乡土、亲情、个人经历与感怀、文化漫谈这五大方面的文章,表达了他对亲情的珍惜,对故乡的坚守,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对文化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这个不甚完美的世界最完美的爱。
作者简介:
刘醒龙——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冠王”刘醒龙,现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委员、武汉市文联副主席、芳草文学杂志总编。曾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长篇小说大奖,中国当代文学学院奖长篇小说大奖,庄重文文学奖,在场主义散文奖,老舍散文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其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天行者》《圣天门口》《蟠虺》,中篇小说《挑担茶叶上北京》《凤凰琴》,散文作品《一滴水有多深》《抱着父亲回故乡》等。曾有多篇作品被选为各地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材料,还曾使得某山东考生愤而写下:刘醒龙,如果今年我们拿不到毕业证,你知不知道我们有多么恨你。有人说,刘醒龙的文字,需要彻底把青春挥霍之后才能读懂。不管他取得多大的成就,有多少闪亮的头衔,他总是执著、谦逊地行走于他的艺术世界中,总是能够避开流淌于生活表面的泡沫,看穿生活的真相,把人们的精神和灵魂真实地表现出来,以坚硬的抗争和如水的柔情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目录:
第一章
在什么都敢做的时代,敢不做
人大可不必对灵魂如此充满敬畏,对灵魂的善待恰恰是对它的严酷拷问。唯有这些充满力量的拷问,才有可能确保生命意义与生命进程息息相关。
走向胡杨_002灿烂天堂_009
九寨重重_012白如胜利_016
蒿草青未央_020因为杨_025
天堂横行客_028寂寞如重金属_032
沉郁岳阳楼_038在母亲心里流浪_041
滋润_045
第二章
僵硬的奢侈无法掩盖灰色的苍凉
没有诗意是一种痛苦,拥有诗意是一种更痛的痛苦。乡土疼痛时不会是诗意,但是诗意一定会是一种乡土疼痛。
钢构的故乡_050也是山_054
大路朝天_058与欲望无关_063第一章
在什么都敢做的时代,敢不做
人大可不必对灵魂如此充满敬畏,对灵魂的善待恰恰是对它的严酷拷问。唯有这些充满力量的拷问,才有可能确保生命意义与生命进程息息相关。
走向胡杨_002 灿烂天堂_009
九寨重重_012 白如胜利_016
蒿草青未央_020 因为杨_025
天堂横行客_028 寂寞如重金属_032
沉郁岳阳楼_038 在母亲心里流浪_041
滋润_045
第二章
僵硬的奢侈无法掩盖灰色的苍凉
没有诗意是一种痛苦,拥有诗意是一种更痛的痛苦。乡土疼痛时不会是诗意,但是诗意一定会是一种乡土疼痛。
钢构的故乡_050 也是山_054
大路朝天_058 与欲望无关_063
铁的白_069 楚汉思想散_075
唐诗的花与果_087 失落的小镇_090
心灵处方_099 尚在初始,就已终老_102
第三章
小路,才是用来回家的
小路是少有人走的路,幽僻清冷。但是,只有小路,才是用来寻找的;只有小路,才是用来深爱的;只有小路,才是用来回家的。
母亲_106 抱着父亲回故乡_110
我是爷爷的长孙_122
女儿是父亲前世栽下的玫瑰_125
荒野随风_129 谁比妈妈更伟大_132
果园里的老爸头_141
第四章
偏执是打造生命的匕首
面对过去,许多人可能都会无话可说。这不是一种无奈,人在“过去”面前永远都是一个幼稚的小学生。尽管每个人的过去是每个人造就的,但过去却固执地教化着每个人。
我的工厂,我的青春_152 写给我的工人兄弟_156
在记忆中生长的茶_159 那叫天意的东西_164
坐我右边的军人_172 灵魂的底线_175
一种名为高贵的非生物_183
新三五年是多久_187 重来_192
第五章
用文字捂暖生活
在过去,生活就是如此神秘地向我诉说着,能不能听懂完全看我的造化。现在和将来,生活继续是这样。
城市的心事_198 城市的浪漫_202
一部红楼梦天下_206 给少女曹娥的短信_211
问心_229 爱是一种环境_234
一只口琴的当代史_241 过去是一种深刻_244
文学的气节与边疆_247
★他是从普通水利工人成长起来的文学作家,却对乡土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情结。
——许戈辉
★有些文字,需要彻底把青春这颗毒瘤浪费掉之后才能读懂,谦逊的修养,泥土的味道。我试图在刘醒龙那里重新认识这片土地。
——消除(诗人、音乐人)
★用他一贯的现实主义目光,审视20世纪前70年的中国大历史,审视小人物的历史命运,写出他心目中的历史真实。这是一位有责任感的作家的志向。
——茅盾文学奖评委
★《天行者》是献给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乡村英雄的悲壮之歌。一群民办教师在寂寞群山中的坚守与盼望,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
——茅盾文学奖颁奖词
★读刘醒龙的散文让我们豁然明白,原来散文并不都是舒适之闲笔。刘醒龙用太多确凿的命运灵悟,轻言细语却又振聋发聩地点出史实的吊诡,时世的虚伪,文明的耻辱。★他是从普通水利工人成长起来的文学作家,却对乡土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情结。——许戈辉★有些文字,需要彻底把青春这颗毒瘤浪费掉之后才能读懂,谦逊的修养,泥土的味道。我试图在刘醒龙那里重新认识这片土地。——消除(诗人、音乐人)★用他一贯的现实主义目光,审视20世纪前70年的中国大历史,审视小人物的历史命运,写出他心目中的历史真实。这是一位有责任感的作家的志向。——茅盾文学奖评委 ★《天行者》是献给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乡村英雄的悲壮之歌。一群民办教师在寂寞群山中的坚守与盼望,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茅盾文学奖颁奖词★读刘醒龙的散文让我们豁然明白,原来散文并不都是舒适之闲笔。刘醒龙用太多确凿的命运灵悟,轻言细语却又振聋发聩地点出史实的吊诡,时世的虚伪,文明的耻辱。——《人民日报》抱着父亲回故乡抱着父亲。我走在回故乡的路上。一只模模糊糊的小身影,在小路上方自由地飘荡。田野上自由延伸的小路,左边散落着一层薄薄的稻草。相同的稻草薄薄地遮盖着道路右边,都是为了纪念刚刚过去的收获季节。茂密的芭茅草,从高及屋檐的顶端开始,枯黄了所有的叶子,只在茎干上偶尔留一点苍翠,用来记忆狭长的叶片,如何从那个位置上生长出来。就像人们时常惶惑地盯着一棵大树,猜度自己的家族,如何在树下的老旧村落里繁衍生息。我很清楚,自己抱过父亲的次数。哪怕自己是天下最弱智的儿子,哪怕自己存心想弄错,也不会有出现差错的可能。因为,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抱起父亲,也是我最后一次抱起父亲。父亲像一朵朝云,逍遥地飘荡在我的怀里。童年时代,父亲总在外面忙忙碌碌,一年当中见不上几次,刚刚迈进家门,转过身来就会消失在租住的农舍外面的梧桐树下。长大之后,遇到人生中的某个关隘苦苦难渡时,父亲一改总是用学名叫我的习惯,忽然一声声呼唤着我的乳名,让我的胸膛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温厚。那时的父亲,则像是穿堂
而过的阵阵晚风。父亲像一只圆润的家乡鱼丸,而且是在远离江畔湖乡的大山深处,在滚滚的沸水中,既不浮起,也不沉底,在水体中段舒缓徘徊的那一种。父亲曾抱怨我的刀功不力,满锅小丸子,能达到如此境界的少之又少。抱着父亲,我才明白,能在沸水中保持平静是何等的性情之美。父亲像是一只丰厚的家乡包面,并且绝对是不离乌林古道两旁的敦厚人家所制。父亲用最后一个夏天,来表达对包面的怀念。那种怀念不只是如痴如醉,更近乎于偏执与狂想。好不容易弄了一碗,父亲又将所谓包面拨拉到一边,对着空荡荡的筷子生气。抱着父亲,我才想到,山里手法,山里原料,如何配制大江大湖的气韵?只有聚集各类面食之所长的家乡包面,才能抚慰父亲五十年离乡之愁。怀抱中的父亲,更像一枚五分硬币。那是小时候我们的压岁钱。父亲亲手递上的,是坚硬,是柔软,是渴望,是满足,如此种种,百般亲情,尽在其中。怀抱中的父亲,更像一颗砣砣糖。那是小时候我们从父亲的手提包里掏出来的,有甜蜜,有芬芳,更有过后长久留存的种种回甘。父亲抱过我多少次?我当然不记得。我出生时,父亲在大别山中一个叫黄栗树的地方,担任帮助工作的工作队长。得到消息,他借了一辆自行车,用一天时间,骑行三百里山路赶回家,抱起我时,随口为我取了一个名字。这是唯一一次由父亲亲口证实的往日怀抱。父亲甚至说,除此以外,他再也没有抱过我。我不相信这种说法。与天下的父亲一样,男人的本性使得父亲尽一切可能,不使自己柔软的另一面,显露在儿子面前。所谓有泪不轻弹,所谓有伤不常叹,所谓膝下有黄金,所谓不受嗟来之食,说的就是父亲一类的男人。所以,父亲不记得抱过我多少次,是因为父亲不想将女孩子才会看重的情感元素太当回事。头顶上方的小身影还在飘荡。我很想将她当作是一颗来自天籁的种子,如蒲公英和狗尾巴草,但她更像父亲在山路上骑着自行车的样子。在父亲心里,有比怀抱更重要的东西值得记起。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一辈子都在承受父亲的责骂,能让其更有效地锤炼出一副更能够担当的肩膀。不必有太多别的想法,凭着正常的思维,就能回忆起,一名男婴,作为这个家庭的长子,谁会怀疑那些聚于一身的万千宠爱?抱着父亲,我们一起走向回龙山下那个名叫郑仓的小地方。抱着父亲,我还要送父亲走上那座没有名字的小山。郑仓正南方向这座没有名字的小山,向来没有名字。乡亲们说起来,对我是用“你爷爷睡的那山上”一语作为所指,意思是爷爷的归宿之所。对我堂弟,则是用“你父亲小时候睡通宵的那山上”,意思是说我那叔父尚小时夜里乘凉的地方。家乡之风情,无论是历史还是现世,无论是家事还是国事,无论是山水还是草木,无论是男女还是老幼,常常用一种固定的默契,取代那些似无必要的烦琐。譬如,父亲会问,你去那山上看过没有?莽莽山岳,叠叠峰峦,大大小小数不胜数,我们绝对不会弄错,父亲所说的山是哪一座!譬如父亲会问,你最近回去过没有?人生繁复,去来曲折,有情怀而日夜思念的小住之所,有愁绪而挥之不去的长留之地,只比牛毛略少一二,我们也断断不会让情感流落到别处。小山太小,不仅不能称为峰,甚至连称其为山也觉得太过分。那山之微不足道,甚至只能叫作小小山。因为要带父亲去那里,因为离开太久而缺少对家乡的默契,那地方就不能没有名字。像父亲给我取名那样,我在心里给这座小山取名为小秦岭。我将这山想象成季节中的春与秋。父亲的人生将在这座山上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称为春,一部分叫作秋。称为春的这一部分有八十八年之久;叫作秋的这一部分,则是无边无际。就像故乡小路前头的田野,近处新苗茁壮,早前称作谷雨,稍后又有芒种,实实在在有利于打理田间。又如,数日之前的立冬,还有几天之后的小雪,明明白白提醒要注意正在到来的隆冬。相较远方天地苍茫,再用纪年表述,已经毫无意义!我不敢直接用春秋称呼这小山。春秋意义太深远!春秋场面太宏阔!春秋用心太伟大!春秋用于父亲,是一种奢华,是一种冒犯。父亲太普通,也太平凡,在我抱起父亲前几天,父亲还在挂惦一件衣服,还在操心一点养老金,还在渴望新婚的孙媳何时为这个家族添上男性血脉,甚至还在埋怨那根离手边超过半尺的拐杖!父亲也不是没有丁点志向,在我抱起父亲的前几天,父亲还要一位老友过几天再来,一起聊一聊“十八大”;还要关心偶尔也会被某些人称为老人的长子,下一步还有什么目标。于是我想,这小山,这小小山,一半是春,一半是秋,正好合为一个秦字,为什么不可能叫作小秦岭呢?父亲和先于父亲回到这山上的亲友与乡亲,人人都是半部春秋!那小小身影还在盘旋,不离不弃地跟随着风,或者是我们。小路弯弯,穿过芭茅草,又是芭茅草。小路长长,这头是芭茅草,另一头还是芭茅草。轻轻地走在芭茅草丛中,身边如同弥漫着父亲童年的炊烟,清清淡淡,芬芬芳芳。炊烟是饥饿的天敌,炊烟是温情的伙伴。而这些只会成为炊烟的芭茅草,同样既是父亲的天敌,又是父亲的伙伴。在父亲童年的一百种害怕中,毒蛇与马蜂排在很后的位置,传说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鬼魂,亲身遇见过的荧荧“鬼火”都不是榜上所列的头名。被父亲视为恐怖之最的正是郑仓垸前垸后,山上山下疯长的芭茅草。这家乡田野上最常见的植物,超越乔木,超越灌木,成为人们在倾心种植的庄稼之外,最大宗的物产。八十年前的这个季节,八岁的父亲正拿着镰刀,光手光脚地在小秦岭下功夫收割芭茅草。这些植物曾经割破少年鲁班的手。父亲的手与脚也被割破了无数次。少年鲁班因此发明了锯子。父亲没机会发明锯子了。父亲唯一的疑惑是,这些作为家中柴火的植物,为什么非要生长着锯齿一样的叶片?芭茅草很长很逶迤,叶片上的锯齿锋利依然。怀抱中的父亲很安静,亦步亦趋地由着我,没有丁点犹豫和畏葸。暖风中的芭茅草,见到久违的故人,免不了也来几样曼妙身姿,瑟瑟如塞上秋词。此时此刻,我不晓得芭茅草与父亲再次相逢的感觉。我只清楚,芭茅草用罕有的温顺,轻轻地抚过我的头发,我的脸颊,我的手臂、胸脯、腰肢和双腿,还有正在让我行走的小路。分明是母亲八十大寿那天,父亲拉着我的手,感觉上有些苍茫,有些温厚,更多的是不舍与留恋。冬日初临,太阳正暖。这时候,父亲本该在远离家乡的那颗太阳下面,眯着双眼小声地响着呼噜,晒晒自己。身边任何事情看上去与之毫无关系,然而,只要有熟悉的声音出现,父亲就会清醒过来,用第一反应拉着家人,毫无障碍地聊起台湾、钓鱼岛和航空母舰。是我双膝跪拜,双手高举,从铺天盖地的阳光里抱起父亲,让父亲回到更加熟悉的太阳之下。我能感觉到家乡太阳对父亲格外温馨,已经苍凉的父亲,在我的怀抱里慢慢地温暖起来。小路还在我和父亲的脚下。小路正在穿过父亲一直在念叨着的郑仓。有与父亲一道割过芭茅草的人,在垸边叫着父亲的乳名。鞭炮声声中,我感到父亲在我怀里轻轻颤动了一下,父亲一定是回答了。像那呼唤者一样,也在说,回来好,回到郑仓一切就好了!像小路旁的芭茅草记得故人,二十二户人家的郑仓,只认亲人,而不认其他。恰逢家国浩劫,时值中年的父亲逃回家乡,芭茅草掩蔽下的郑仓,像芭茅草一样掩蔽起父亲。没有人为难父亲,也没有人敢来为难父亲。那时的父亲,一定也听别人说,同时自己也说,回到郑仓,一切就好了。随心所欲的小路,随心所欲地穿过那些新居与旧宅。我还在抱着父亲。正如那小小身影,还在空中飞扬。不用抬头,我也记得,前面是一片竹林。无论是多年前,还是多年之后,这竹林总是同一副模样。竹子不多也不少,不大也不小,不茂密也不稀疏。竹林是郑仓一带少有的没有生长芭茅草的地方,然而那些竹子却长得像芭茅草一样。没有芭茅草的小路,再次落满因为收获而遗下的稻草。父亲喜欢这样的小路。父亲还是一年四季都是赤脚的少年时,则更加喜欢,不是因为宛如铺上柔软的地毯,是因为这稻草的温软,或多或少地阻隔了地面上的冰雪寒霜。那时候的父亲,深得姑妈体恤,不管婆家有没有不满,年年冬季,都要给侄儿侄女各做一双布鞋。除此之外,父亲他们再无穿鞋的可能。1991年中秋节次日,父亲让我陪着走遍黄州城内的主要商店,寻找价格最贵的皮鞋。父亲亲手拎着因为价格最贵而被认作是最好的皮鞋,去了父亲的表兄家,亲手将皮鞋敬上,以感谢父亲的姑妈,我的姑奶奶,当年之恩情。接连几场秋雨,将小路洗出冬季风骨。太阳晒一晒,小路上又有了些许别的季节风情。如果是当年,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天气,再有这样的稻草铺着,赤脚的父亲一定会冲着这小路欢天喜地。这样的时候,我一定要走得轻一些,走得慢一些。这样的时候,我一定要走得更轻一些,更慢一些。然而,竹林是天下最普通的竹林,也是天下最漫不经心的竹林,生得随便,长得随便,小路穿过竹林也没法不随便。北风微微一吹,竹林就散去,将一座小山散淡地放在小路前面。用不着问小路,也用不着问父亲,这便是那小秦岭了。有一阵,我看不见那小小身影了,还以为她不认识小秦岭,或者不肯去往小秦岭。不待我再多想些什么,那小小身影又出现了,那样子只可能是落在后面,与那些熟悉的竹梢小有缠绵。父亲的小秦岭,乘过父亲童年的凉,晒过父亲童年的太阳,饿过父亲童年的饥饿,冷过父亲童年的寒冷,更盼过父亲童年对外出做工的爷爷的渴盼。小秦岭是父亲的小小高地。童年之男踮着脚或者拼命蹦跳,即便是爬上那棵少有人愿意爬着玩的松树,除了父亲的父亲,我的爷爷,父亲还能盼望什么呢?远处的回龙山,更远处的大崎山,这些都不在父亲期盼范围。父亲更没有望见,在比大崎山更远的大别山深处那个名叫老鹳冲的村落。蜿蜒在老鹳冲村的小路我走过不多的几次。那时候的父亲身强体壮,父亲立下军令状,不让老鹳冲因全村人年年外出讨米要饭而继续著名。那里小路更坚硬,也更复杂。父亲在远离郑仓,却与郑仓有几分相似的地方,同样留下一次著名的伫立。是那山洪暴发的时节,村边沙河再次溃口。就在所有人只顾慌张逃命时,有人发现父亲没有逃走。父亲不是英雄,没有跳入洪水中,用身体堵塞溃口。父亲不是榜样,没有振臂高呼,让谁谁谁跟着自己冲上去。父亲打着伞,纹丝不动地站在沙堤溃口,任凭沙堤在脚下一块块地崩塌。逃走人纷纷返回时,父亲还是那样站着,什么话也没说,直到溃口被堵住,父亲才说,今年不用讨米要饭了。果然,这一年,丰收的水稻,将习惯外出讨米要饭的人,尽数留了下来。我的站在沙河边的父亲!我的站在小秦岭上的父亲!一个在怀抱细微的梦想!一个在怀抱质朴的理想!春与秋累积的小秦岭!短暂与永恒相加的小秦岭!离我们只剩下几步之遥了,怀抱中的父亲似乎贴紧了些。我不得将步履迈得比慢还要慢。我很清楚,只要走完剩下几步,父亲就会离开我的怀抱。成为一种梦幻,重新独自伫立在小秦岭上。小路尽头的稻草很香,是那种浓得令人内心颤抖的酽香。如果它们堆在一起燃烧成一股青烟,就不仅仅为父亲所喜欢,同样会被我所喜欢。那样的青烟绕绕,野火燎燎,正是头一次与父亲一同行走在这条小路上的情景。同样的父亲,同样的我,那一次,父亲在这小路上,用那双大脚流星追月一样畅快地行走,快乐得可以与任何一棵小树握握手,可以与任何一只小兽打招呼,更别说突然出现在小路拐弯处久违的发小。那一次,我完完全全是个多余的人。家乡对我的反应,几乎全是一个“啊”字。还分不清在这唯一的“啊”字后面,是画上句号,还是惊叹号?或许是省略号?那一次,是我唯一见过极具少年风采的父亲。小秦岭!郑仓!张家寨!标云岗!上巴河!在那稍纵即逝的少年回眸里,凡目光触及所在,全属于父亲!父亲是那样贪婪!父亲是那样霸道!即使是整座田野上最难容下行人脚步的田埂,也要试着走上一走,并且总有父亲渴望发现的发现,渴望获得的获得。如果家乡是慈母,我当然相信,那一次的父亲,正是一个成年男子为内心柔软寻找寄托。如果大地有怀抱,我更愿相信,那一次的父亲,正是对能使自身投入的怀抱的寻找。小路,只有小路,才是用来寻找的。小路,只有小路,才是用来深爱的。小路,只有小路,才是用来回家的。八十八年的行走,再坚硬的山坡也被踩成一条与后代同享的坦途。一个坚强的男人,何时才会接受另一个坚强男人的拥抱?一个父亲,何时才会没有任何主观意识地任凭另一个父亲将其抱在怀里?无论如何,那一次,我都不可能有抱起父亲的念头。无论父亲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也无论父亲说什么和不说什么,更遑论父亲想什么和不想什么。现在,无论如何,我也同样不可能有放弃父亲的念头。无论父亲有多重和有多轻,也无论父亲有多冷和有多热,更别说父亲有多少恩和多少情。在我的词汇里,曾经多么喜欢“大路朝天”这个词。在我的话语中,也曾如此欣赏小路总有尽头的说法。此时此刻,我才发现大路朝天也好,小路总有尽头也罢,都在自己的真情实感范围之外。一条青蛇钻进夏天的草丛,一只狐狸藏身秋天的谷堆,一片枯叶卷进冬天的寒风,一片冰雪化入春天的泥土。无须提醒,父亲肯定明白,小路像青蛇、狐狸、枯叶和冰雪那样,在我的脚下消失了。父亲对小秦岭太熟悉,即便是在千山万壑之外做噩梦时,也不会混淆,金银花在两地芳菲的差异;也不会分不出,此处花喜鹊与彼处花喜鹊鸣叫的不同。小路起于平淡无奇,又始于平淡无奇。没有路的小秦岭,本来就不需要路。父亲一定是这样想的,春天里采过鲜花,夏天里数过星星,秋天里摘过野果,冬天里烧过野火,这样的去处,无论什么路,都是画蛇添足的多余败笔。山坡上,一堆新土正散发着千万年深蕴而生发的大地芬芳。父亲没有挣扎,也没有不挣扎。不知何处迸发出来的力量,将父亲从我的怀抱里带走。或许根本与力学无关。无人推波助澜的水,也会在小溪中流淌;无人呼风唤雨的云,也会在天边散漫。父亲的离散是逻辑中的逻辑,也是自然中的自然。说道理没有用,不说道理也没有用。龙回大海,凤凰还巢,叶落归根,宝剑入鞘。父亲不是云,却像流云一样飘然而去。父亲不是风,却像东风一样独赴天涯。我的怀抱里空了,却很宽阔。因为这是父亲第一次躺过的怀抱。我的怀抱里轻了,却很沉重。因为这是父亲最后一次躺过的怀抱。趁着尚且能够寻觅的痕迹,我匍匐在那堆新土之上,一膝一膝,一肘一肘,从黄坵一端跪行到另一端。一只倒插的镐把从地下慢慢地拔起来,三尺长的镐把下面,留着一道通达蓝天大地的洞径,有小股青烟缓缓升起。我拿一些吃食,轻轻地放入其中。我终于有机会亲手给父亲喂食了。我也终于有机会最后一次亲手给父亲喂食。是父亲最想念的包面,还是父亲最不肯马虎的鱼丸?我不想记住,也不愿记住。有黄土涌过来,将那嘴巴一样,眼睛一样,鼻孔一样,耳郭一样,肚脐一样,心窝一样的洞径填满了。填得与漫不经心地铺陈在周边的黄土们一模一样。如果这也是路,那她就是联系父亲与他的子孙们最后的一程。这路程一断,父亲再也回不到我们身边。这路程一断,小秦岭就化成了我们的父亲。天地有无声响,我不在乎,因为父亲已不在乎。人间有无伤悲,我不在乎,因为父亲已不在乎。我只在乎,父亲轻轻离去的那一刻,自己有没有放肆,有没有轻浮,有没有无情,有没有乱了方寸。这是我第一次描写父亲。请多包涵。就像小时候,我总是原谅小路中间的那堆牛粪。这是我第一次描写家乡。请多包涵。就像小时候,我总是原谅小路中间的那堆牛粪。此时此刻,我再次看见那小小身影了。她离我那么近,用眼角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她是从眼前那棵大松树上飘下来的,在与松果分离的那一瞬间,她变成一粒小小的种子,凭着风飘洒而下,像我的情思那样,轻轻化入黄土之中。她要去寻找什么只有她自己清楚。我只晓得,当她再次出现,一定是苍苍翠翠的茂盛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