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必萱 日期:2016-07-15 13:43:47
蒋庆先生学术助理范必萱女士十余年间在阳明精舍的见闻记录
本书简介:
20世纪90年代,儒者蒋庆在贵州龙场古镇、明代大儒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地方,建立了一所儒家书院——阳明精舍。这是自1905年中国书院制消失后,中国大陆修建的第一所民间书院。作者在阳明精舍学习和服务多年,亲历了许多珍贵的学术场面。本书是作者对自己所见所闻和许多鲜为人知故事的真实记录,也是研究当代儒家的珍贵资料,读者可从中了解当代儒家书院的文化内涵和儒家文化的真精神。
作者简介:
范必萱,女,1950年生。原为某机关单位正处级公务员,1998年与阳明精舍结缘,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协助蒋庆先生管理精舍。曾任蒋庆先生学术助理,为蒋先生记录整理有关学术论文数十万字,主编出版《四书五经精华读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现为安徽省朱子研究会理事、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员。
目录:
随笔散记篇
走近阳明精舍/3
上山的路/11
鉴性湖畔的月光/16
母亲不流泪/21
山火/24
有朋自远方来/27
永久的墨香/30
良知是有力量的/33
“学在民间,道在山林”
——2003年“一耽”游学侧记/37
龙场之会,儒门弦歌
目录:
随笔散记篇走近阳明精舍 /3 上山的路 /11 鉴性湖畔的月光/16 母亲不流泪/21 山火/24 有朋自远方来 /27 永久的墨香/30 良知是有力量的/33 “学在民间,道在山林”——2003年“一耽”游学侧记/37 龙场之会,儒门弦歌——“龙场会讲”亲历记/46 晨读晚唱同契涵泳——2006年阳明精舍“丙戌会讲”印象/56 盘山观月 /64 蛇缘/69 窝窝/74 古驿道上的遐想/79 星星点灯 /84 伤别月窟居/88 难忘的箫声/96 祭冈田武彦先生/101一篇佚文讲述的故事/106 助学/111 山规散记 /114 山居闲趣 /119 谈学论道篇 太和圣音 /137 儒士社到访/146 洋儒家贝淡宁来访/156 人类的价值要在具体的历史文化中落实——蒋庆先生答邵玉书问道 /169 要向大众传播真正的儒家价值——蒋庆先生答郭志刚问道 /184 “盘山问学录”之女性问题/197 后学印象篇 周北辰/215 王瑞昌/223 杨汝清/230 王达三/235 孟晓路/239 刘怀岗/245 王国雄/248 樊润东/251 李海超/256 姚舜雨/260后记 /264前言1999年年初,我回故里探亲,偶然遇见阳明精舍山长蒋庆先生。蒋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儒学专家,而我当时还站在儒门之外。出于好奇,我跟随蒋先生和他的朋友们一同上1999年年初,我回故里探亲,偶然遇见阳明精舍山长蒋庆先生。蒋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儒学专家,而我当时还站在儒门之外。出于好奇,我跟随蒋先生和他的朋友们一同上云盘山,并在阳明精舍这所不大的书院小住了几天。不料此行竟成为我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促使我提前离开仕途,向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路走去。阳明精舍是自1905年中国书院制度消失后,中国大陆建立的第一所民间书院。它位于贵州省修文县龙场境内,距离明代大儒王阳明先生“龙场悟道”的胜迹仅有十余里地。阳明精舍作为儒家文化的象征,屹立于群山环抱的深山老林之中,成长在中国文化风雨飘摇的寒冷季节里,通过山长蒋庆先生多年的坚持和守护,不仅成为海内外儒生们的精神家园,还迎来了中国文化复苏的春天……从走进阳明精舍的那一天开始,世界为我开启了另一扇生命之门。我走近儒家文化,涵泳于儒家思想的氛围之中。在这里,我看到一群忧国忧民的儒者,感受到他们“无轩冕肆志、有家国关情”的高尚情操;在这里,我目睹了蒋庆先生和其他许多儒家学者为复兴中国文化所做的不懈努力,感受到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力量;在多年协助蒋先生整理文稿和管理精舍事务的日子里,我深深体会到一所民间书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艰难与辛劳,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他们生命信仰中蕴含的超凡意志力。在阳明精舍,我还亲临了许多重要的学术场面,加深了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认同;在阳明精舍举办学术活动的日子里,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道们一起闻素琴、听洞箫,一起观星赏月、谈学问道,充分享受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精神往来,体悟“天人合一”的和谐与愉悦……在阳明精舍学习和服务的十余年里,我一直居住在月窟居。月窟居是精舍的一间普通居室,寓意是“月亮居住的地方”。在阳明文化中,许多学者将月亮比喻为“良知”。我素来喜欢月亮的洁净与纯美,所以也喜欢“月窟居”这个名字。在月窟居,我挑灯夜读,不知疲倦。儒家文化滋养了我,拓展了我的生命宽度。于是,我用手中笨拙的笔记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真实场景与感人片断,也记下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所感所悟。我将这些笔记整理出来,献给读者,献给关心和支持阳明精舍的同道,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当代的儒家书院,了解儒家书院在当代社会的真精神!是为序。
二零一五年元月十五日范必萱序于合肥静心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