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最后的炮战


作者:刘武  日期:2016-07-24 20:31:22



一场炮战,打出“一个中国共识”,毛泽东打打停停胜出一筹!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的行动震惊了白宫!白宫小型会议室内只有20多个座位。上午九点,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上将*个走进会议室。他刚坐下,美国陆军参谋长李奇微上将和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上将也随后走进会议室......艾森豪威尔总统在国务卿杜勒斯的陪同下*后走进会议室......艾森豪威尔总统见大家说的差不多,就*后说道:对共产党中国不能轻易地动用武力,更不能陷入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军事斗争中,美国不能因为台湾而卷入与中国的战争,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但我们一定要确保台湾不能让毛泽东占领!......《*后的炮战》,*部讲述“8.23”炮战的长篇小说,讲述“8.23”炮战的来龙去脉和台海局势的风雨变幻!   1949年10月厦门战役刚刚结束,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紧接着就打响了金门战斗,由于轻敌,加上海岛作战的特殊性,人民解放军登陆金门的9000官兵大部分壮烈牺牲,小部分被俘,成为解放战争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  长篇小说《最后的炮战》从金门战斗着笔,用史诗般的故事,鲜活的人物群像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8·23炮战”的来龙去脉和台海局势的风云变幻。小说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某军军长刘锋为主人公,通过塑造与其关联的师长、团长、营长、前线民兵以及国民党金门守军司令汪海山及国军官兵,全景式的展现了五十年代福建前线两岸军人的战斗与生活,构成小说情节的主线。  小说的另一条主线是台海局势中的领袖人物:共产党的毛泽东和他的将帅们;国民党的蒋介石和他的幕僚;美国的艾森豪威尔、苏联的赫鲁晓夫……当国际局势瞬息万变时,领袖们或运筹帷幄,或审时度势,或胸有成竹,或瞻前顾后,折射出不同阵营的战略谋划与利益博弈,无不搅动世界风云、台海波涛。小说在尊重领袖人物思想与行为真实性基础上,对他们的内心活动、情感表达和生活细节作了充分描写,使读者能更清晰了解金门炮战发生的国际背景及炮战的成因结果,增强了小说的历史厚重感。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在铺陈炮战情节的同时,将两岸心战广播作为另一情节线与之并行展开,布局的相当合理精妙,不仅将炮火威慑与心灵呼唤相交融,延伸了炮战的意蕴内涵,还生动写照了对台广播的发源及雏形。没有硝烟的战场与硝烟弥漫的战场相辅相成,给了作品刚柔相济的审美张力和愉悦感受。
  作者简介:
   刘武:  现为中央媒体高级记者。  出生于六十年代第二个春天的他,1976年15岁时入伍,1979年考入大学,成为地方大学穿军装的“特殊”学生。大学毕业后进入新闻界,先是15年的广播经历,后是电视台5年,报社12年......广播、电视、报纸三大传统媒体走了一圈,留下了一堆获奖证书和百万字的新闻作品。50岁后开始文学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现场直播》。立志60岁前完成五部长篇小说的创作。
  目录:
  第一章兵败金门
  一厦门解放
  二神秘海域
  三攻金方案
  四出征之夜
  五登陆金门
  六援兵杀到
  七兵败金门
  八降职处分
  第二章台海危机
  一朝战爆发
  二偷袭东山第一章 兵败金门  一厦门解放二神秘海域三攻金方案四出征之夜五登陆金门六援兵杀到七兵败金门八降职处分 第二章 台海危机 一朝战爆发 二偷袭东山 三紧急增援四战地广播 五百灵歌唱六海边求婚七一师凯旋八筹办婚事九婚事新办十台海危机 十一九三炮战 十二于丽上岛  十三海岛玫瑰  第三章 特战心战 一台美关系二“青鸟”行动三签订条约四母亲呼唤五弃暗投明六特殊炮弹七心战计划 八心战对象  九特殊任务 十策反行动  第四章 炮击金门  一国际风云二借题发挥三准备炮击四“青鸟”落网五运筹帷幄六寻找目标七战地红花八巡视前线九于无声处十血染黄昏十一战神炮魂十二海峡和平前言序
  
  1958年8月23日打响的金门炮战,注定要成为一页载入新中国史册的鲜活史实,成为一桩了解考察台湾海峡局势变化发展难以绕开的重要事件,成为一个20世纪50年代福建前线军民的生命印记。
  也许很多人从教科书看过,从影视剧见过,从前辈回忆听过,从碎片化信息解读过。但我相信,通过小说走进它,是鲜见的,以至于作者明确告诉我最近完成了小说《最后的炮战》,我还要求证追问,是小说不是纪实文学?
   我与作者在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共事10多年,当作者邀我为小说写篇序时,我很忐忑但又感到荣幸。当我收到作者发来的《最后的炮战》电子版时,我彻夜未眠,一口气读完序    1958年8月23日打响的金门炮战,注定要成为一页载入新中国史册的鲜活史实,成为一桩了解考察台湾海峡局势变化发展难以绕开的重要事件,成为一个20世纪50年代福建前线军民的生命印记。  也许很多人从教科书看过,从影视剧见过,从前辈回忆听过,从碎片化信息解读过。但我相信,通过小说走进它,是鲜见的,以至于作者明确告诉我最近完成了小说《最后的炮战》,我还要求证追问,是小说不是纪实文学?  我与作者在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共事10多年,当作者邀我为小说写篇序时,我很忐忑但又感到荣幸。当我收到作者发来的《最后的炮战》电子版时,我彻夜未眠,一口气读完了小说。  写这样题材的小说不容易,也很难讨巧。作者要在忠于历史原貌和虚构细节、塑造人物之间挣扎,拿捏得既不能随意解构这段半个世纪前的史实,又要塑造与这一历史时期契合的人物内心历程和性格特征。试想,如果一味为创作让步,随心所欲肢解或编排客观史实,失去历史原本肌理与脉络,作品也就无法呈现时间积淀与空间纵深。一样的道理,倘若作品中的人物命运缺乏与那个时代及炮战前因后果的有机联系,形象就不生动、不丰满、不可信。作者不啻在历史围合中扬想象翅膀,在现实桎梏中展灵魂舞姿。  作者很明智,在远近、虚实之间游刃,刻画人物群像。近景,以解放军福建前线驻军刘锋军长为主人公,发散开去塑造与其关联的解放军将士、前线民兵等人物,与之对应的是金门国民党守军司令汪海山及官兵。这两组人物为炮战的敌我双方,构成小说情节展开的冲突元素。作者不是在炮战中瞬间爆发他们的冲突,而是从金门战斗交手铺排过来,其间又自然穿插讲述他们戎马生涯的传奇经历,看似信手拈来却夯实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基调  为把冲突推向高潮做了铺垫。当他们隔着海峡再次对垒,追求荣誉的军人使命感和纠结怨仇的个人情感,使这场他们只是前方执行者的炮战显得更加震撼与悲壮,炮火硝烟中人物形象便立体地向我们走来。明知近景中的人物群像是虚构的,但读过小说多少还有探究人物生活原型的冲动,这兴许能从一个侧面表明人物塑造的成功吧!远景,展现的是历史经纬中的领袖人物,共产党的毛泽东和他的将帅,国民党的蒋介石和他的幕僚,美国的艾森豪威尔、苏联的赫鲁晓夫……或运筹帷幄,或审时度势,或胸有成竹,或瞻前顾后,折射出不同阵营的战略谋划与利益博弈,无不搅动世界风云、台海波涛。不难看出作者着墨这些人物是谨慎的,难免留下运用丰富史料的痕迹。在尊重领袖人物思想与行为真实性基础上,作者对他们的内心活动、情感表达和生活细节描写颇费心思。也许作者让这些人物出场的初衷在于,交代炮战所发生年代的国际局势背景及炮战的成因结果,撑开宏观格局,增强作品的历史厚重感。好在作者并不满足史料中冷冰冰的叙述,而注意描写这些人物微观感性的情感活动和生活场景,一个个风云际会的人物才如此鲜活得跃然纸上。因此,我更愿意把他们看成小说塑造的又一组人物群像,与前一组人物群像交相辉映,共同写就了那段历史,构筑了作品的骨架。毕竟历史的天空总是缀满星星,无论耀眼还是平淡,抑或瞬间陨落,都会在长空划出一道痕迹,在浩瀚坐标中留下自己应有的位置。   如果说人物形象不被历史故事所淹没,凸显的是小说有别于纪实文学的美学价值,那么故事线索安排则直接关乎读者的阅读体验。作品没有囿于仅仅铺陈炮战情节,而是将两岸心战广播作为另一情节线与之并行展开。这样布局相当合理精妙,不仅将炮火威慑与心灵呼唤相交融,延伸了炮战的意蕴内涵,还生动写照了对台广播的发源及雏形,致敬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对台广播前辈。没有硝烟的战场与硝烟弥漫的战场相辅相成,给了作品刚柔相济的审美张力,自然带给读者愉悦。作品细致描写了对金门有线广播的组建过程、技术设施、内容设计、播音技巧、心战效应,读者感知颇具神秘色彩的特殊战线,恐怕不仅仅获得一时的快感,可能还有听到历史回响的震撼。历史就是如此神奇,往往回眸它才发觉某个节点竟有里程碑的建树,品味它才倍加珍视传统基因的宝贵。对台广播正是诞生在金门炮战隆隆炮声中,尽管时过境迁,但对台广播以情感人、讲求艺术性感染力、润物细无声的理念或经验,依然传承发展着,始终扮演着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角色。应该说作者驾驭这个情节更得心应手,这与作者30年新闻媒体职业生涯,其中15年对台广播从业经历息息相关。那份对台情结和对广播事业的挚爱,一旦遭遇灵感通道,必然迸发挥洒得酣畅淋漓。   不知是否作者新闻笔触的习惯,作品语言质朴得素面朝天,没有更多人物外表描摹、情绪渲染和环境烘托,一切都以平实的叙述、简约的交代将故事流畅地娓娓道来。习惯也好,有意为之也好,这一语言气质倒符合了历史题材作品理性冷静的格调。人物语言风格也是那么简洁朴实,个性化色彩不浓,还偶见借人物之口,讲述大段直白道理。单从小说写作技巧较真,似乎存在缺憾,不过我能理解作者良苦用心,写这场炮战岂止是还原历史本真,更重要的是要昭示蕴涵其中的政治智慧、历史意味。这层含义不吐不快啊,只是一时还未找到更佳的直抒胸臆的出口。当我们看到小说里炮战老兵说,炮战摸清了三个底牌,一是美国不会为金门、马祖几个小岛与新中国打一场不知输赢的战争;二是蒋介石会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台湾在蒋介石手里绝不会独立;三是当时情势下,解放军能占领金门、马祖,但解放不了台湾,顿感解渴,心境随之豁然。  感谢作者,在阅读碎片化、文学快餐化、审美娱乐化的当下,难得如此严肃、如此投入写这样的作品。无论读者阅读的兴奋点在哪里,作品至少从新的维度展现了金门炮战的全景,在历史真实背板前演绎了时代人物,在炮火硝烟散去后留给读者对历史对现实乃至未来的思考。  人不能没有家国情怀、民族担当,相信海峡两岸同胞同当年炮战老兵一样,真心希望炮战成为最后,台湾海峡和平成为永远!            王志强2015年12月12日于福州第一章  兵败金门  一 厦门解放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949年10月。 刚刚解放的厦门,虽然已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但却没了往日悠闲宁静的城市氛围。 城市的主要街道——中山路上到处都是穿着土黄色军服的解放军战士。 军长刘锋坐在一辆敞篷美式吉普车上,他的身后坐着师长王宝荣和团长肖玉金,在这辆车的后面紧跟着一辆吉普车,上面坐着4位警卫战士。 吉普车刚过一个十字路口,迎面遇上一位看上去20多岁的女人,只见她身穿白底粉红小花中式上衣,下身穿着一条土黄色的军裤,脚上是一双黑布鞋,腰上还系着一条皮带,齐耳的短发显得英姿飒爽——她是市支前办主任于丽,也是军长刘锋的未婚妻。 “王师长,你们这是上哪去呀?”于丽看到吉普车上坐着刘锋,就故意对王师长打着招呼。 王师长看了一眼坐在车前的军长,连忙回答:“是于丽同志呀,我陪军长去一团指挥所。” 于丽朝肖玉金点点头。 肖玉金连忙打招呼:“于大姐好!” 吉普车在于丽身前停下来。 刘锋探出身子对于丽小声说:“你这是去哪儿?一个人要注意安全。” 于丽看了一眼刘锋身后的王师长和肖团长,也小声说:“我没事,刚接到电话,有一批军粮到了,我到码头上去看看。” “刚打完仗,治安还不是太好,你最好别一个人外出。”刘锋关心地说。 “是!军长同志。”于丽俏皮地回答。 王师长和肖团长都笑了起来。 两辆吉普车一前一后驶出中山路,沿着海边向一团指挥所开去。 今天刘锋要在一团指挥所召开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 徐徐的海风吹来,刘锋感到一阵舒服,他索性把上衣解开,尽情享受海风带来的舒适。 厦门战役一结束,刘锋的部队就开始准备金门战斗。 虽然解放厦门的战斗也属于渡海作战,但毕竟厦门岛离大陆更近,解放军的炮火完全可以摧毁国民党守岛部队的主要军事设施,而且由于厦门岛被大陆怀抱着,解放军可以从四面八方选择多个登陆点让国民党守军很难做出准确判断,再加上国民党守岛部队早已军心涣散,毫无斗志,战斗力几乎丧失殆尽,所以厦门战役远没有设想的那么激烈,虽然登岛部队遇到了一些麻烦,攻占鼓浪屿时还造成部队很大伤亡,但总体还是顺利地解放了全厦门。  金门战斗也会这么顺利吗?  刘锋已经深切感受到兵团上下对金门战斗充满乐观,这让他感到一丝的不安。虽然刘锋也说不清他究竟担心什么,但他隐约觉得金门战斗肯定不会像厦门战役那么顺利。 吉普车沿着海边走了约40分钟就来到一团指挥所。 一团政委和参谋长,以及其他参加金门战斗的两个团的团长、政委和参谋长,都在指挥所门口迎接军长和师长的到来。 刘锋和王宝荣走进团指挥所,参谋们赶忙站起来向军长、师长敬礼。 刘锋和王宝荣与参谋们一一握手问候。  刘锋太熟悉这些部下了,作为军的主力团,一团在多次的重大战役中都担任主攻团。从渡江战役到进攻上海,从南下福建到解放漳州、厦门,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的主力军,刘锋统率全军将士渡过长江后,从上海一路打到福建,始终是第十兵团的开路先锋,横扫国民党各路守军。而作为军的主力团,一团又始终是军的先锋,他们第一个攻进上海,第一个进入福建,第一个攻占福州,第一个登陆厦门并在鼓浪屿争夺战中立下大功,一团连以上干部的胸前都挂满了军功章。 就是这样一支英雄部队很快又要担任金门战斗的主攻团了。 刘锋的思绪似乎飞到了很远。 “军长,你喝水!”一团政委端着茶杯请军长坐下,他又给师长倒了一杯水。 刘锋把思绪收回到现实中。 “同志们的情绪怎么样?” “大家信心很足,保证完成这次攻占金门岛的任务,为新中国献礼!”一团政委轻松地回答。 刘锋皱了一下眉头。 这段时间他听到太多这样的豪言壮语。 金门战斗难道真的这么有把握吗? 刘锋不是不相信兵团首长的战役指挥能力,也不怀疑这支英雄部队的战斗力,只是他隐约觉得金门战斗和他们以前所有的战役都很不同。 首先是金厦海域。 这看似窄窄的海峡,我们真的了解它吗?它什么时候涨潮?什么时候落潮?什么时间出发最合适?在金门什么位置登陆最有利于我军作战?万一不在预计的登陆点登陆怎么办?渡海作战在没有炮火的支援下如何成功实现登陆?一旦在渡海过程中被敌人过早发现怎么办?一旦登陆作战受阻,增援部队又上不去怎么办? 刘锋的脑海里有太多的问号,他不是对金门战斗没有信心,而是觉得金门战斗准备得太仓促,很多作战细节都没有认真细致地研究与准备。 按第十兵团原作战计划,漳厦金是作为一个战役统一部署的,战役第一阶段是攻占漳州,然后转入战役第二阶段,同时攻占厦门和金门。只是在战役准备时,因为无法筹集到同时登陆厦门和金门所需要的船只,兵团指挥部才临时把战役第二阶段的任务,由同时夺取厦门和金门,改为先夺取厦门,随后再夺取金门。 厦门战役是10月17日结束的。 刘锋是在厦门战役结束后的第二天——10月18日接到金门战斗作战任务的,但兵团给刘锋的作战命令非常简单,只是要求刘锋所部在10月底前发动金门战斗,解放金门岛,具体作战部署可根据兵团此前的漳厦金作战计划,由军作战处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做局部调整,再报兵团首长签署。 10月底前发动金门战斗,实际上只给了刘锋10来天的准备时间。 虽然攻占金门的计划,兵团在制订漳厦金作战计划时就有了部署,但实际上在厦门战役实施中就已经暴露出这个计划是有很多漏洞的。比如,对海潮的掌握不准确,造成从北面登陆厦门岛的部队全部陷入泥潭,差点造成全军覆没,如果不是由于其他登岛部队的全力增援,后果不堪设想。另外,由于厦门岛离大陆近,而且被大陆怀抱着,因此可以有多处登陆地点,兵团可以使用三个师的兵力同时登陆,四面开花,使国民党守军顾头顾不了尾,才使厦门战役顺利结束。如果不是有这么多登陆地点,登陆部队只有一个师,结局就很难说了。再有,第十兵团的战士大部分是北方人,不会游泳,很多战士掉入海中后是被淹死的,这也是造成厦门战役人员伤亡较大的重要原因。  厦门战役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兵团首长的高度重视,更谈不上解决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发动金门战斗,是不是有些草率呢? 刘锋曾向兵团首长提出过自己的担心,建议能否把金门战斗推迟些时间,准备得再充分些。但兵团首长认为,金门守军远远弱于厦门守军,也就是一个军约2万人,而且是国民党非主力部队,战斗力很弱,毫无斗志。我军应该趁拿下厦门的气势,乘胜前进,一鼓作气拿下门,彻底解决东南沿海军事斗争问题,让党中央可以集中精力研究部署解放台湾的战役,这是向新中国献上的一份厚礼! 刘锋见兵团首长决心已定,当然不能再说什么。作为一军之长,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坚决贯彻兵团首长的作战意图,全力打好金门战斗。 刘锋现在来到一团,就是要和这些即将登上金门岛的团长们再认真研究一下金门战斗的关键细节。 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汪海山此时坐在他设在广东汕头的司令部作战室,他的面前是一幅巨大的军用作战地图。 昨天汪海山接到蒋介石的电报,让他尽快率十二兵团撤到台湾。 但汪海山不想这么轻易地撤离大陆。 他想在撤离大陆时再和共军交一次手。 汪海山坐在军用地图前一支接一支吸着烟,脑海里一直想着如何在撤离大陆时狠狠打击共军一次,出出他心中的闷气。 汪海山心中确实有气,但他这股气不知道向谁发泄,他一直不解的是,为什么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国民党就丢掉整个大陆。 作为国民党的常胜将军,汪海山的军事生涯是很辉煌的。 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后,汪海山跟随校长蒋介石先是跟盘踞各地的军阀作战,一路从南打到北,汪海山差不多是打完一仗晋升一级。北伐战争开始时,汪海山只是一个小小的排长,北伐战争结束时他已经是团长,并成为蒋介石十分器重的将领。随后汪海山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围剿,并因战功卓著被提升为师长。 抗日战争中,汪海山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在著名的石牌战斗中击毙日军7000多人,成就了汪海山最辉煌的一段军事生涯。 石牌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的右岸,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小村庄,距离宜昌城只有30余里。1943年日本军队占领宜昌后,石牌便成为拱卫陪都重庆的第一道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从西边截断中国补给线的企图被美军飞虎队的驼峰航线打破。此前,从缅甸快速东进的日军也被怒江天险阻挡在了云南西部狭长的区域内,无法对中国的战略纵深造成进一步威胁。迫于太平洋战场上日益恶化的局势,侵华日军决定孤注一掷,集结了约10万的地面部队,试图突破石牌天险,沿长江三峡进攻,一举拿下重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从而结束在中国久拖不决的战局。在这种大背景下,本来名不见经传的石牌顿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而石牌一役关系着整个战局的发展和演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与日本的命运。 1943年5月25日,在湘鄂边境的日军占领要隘渔阳关后,日军第三十九师团渡过清河,从南面沿长江进攻石牌要塞。民国政府军事当局认为“石牌要塞是中国的斯大林格勒”,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石牌要塞。蒋介石亲自点将,让他的黄埔子弟汪海山率十一师保卫石牌。 汪海山深知这场战斗的意义。决战前夕,汪海山带领十一师全体官兵,对天宣誓:“陆军第十一师师长汪海山,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生为军人,死为军魂。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忠诚,吾人于血战之际胜利即在握。此誓!”  汪海山是一位善于山地作战的将领,他非常重视利用地形构筑防线。石牌周围崇山峻岭、壁立千仞、千沟万壑、古木参天,这样的地形对构筑坚固工事非常有利。大战前,汪海山在山峦要道层层设置鹿砦,凭险据守,在日军强大火力攻击下,十一师岿然不动。当战斗最激烈时,蒋介石亲自打电话问汪海山:“守住石牌有无把握?”汪海山斩钉截铁地回答:“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其英雄气概可见一斑。 这次战斗的惨烈程度至今令人唏嘘。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曾有3个小时听不到枪声,这不是双方在停战,而是敌我两军扭作一团展开白刃战、肉搏战。第十一师官兵浴血奋战,拼死 守土,用最血腥的刺刀战,最终取得了石牌保卫战的胜利,让不可一世的日军完全丧失了战斗信念,丢下7000具尸体落败而逃。 汪海山日后曾填词记录了当年石牌保卫战的情景和他当时的心境,词曰:“风萧萧,夜沉沉,龙凤山顶一征人。为报党国恩,坚定不逡巡;壮志凌霄汉,正气耀古今。蜉游寄生能几时,奈何珍重臭皮身?吁嗟乎,男儿不将俄顷趁风云!山斧斧,阵森森,西陵峡头一征人。双肩关兴废,举国目所巡。贤哲代代有,得道鼎古今。战场功业垂勋久,不负堂堂七尺身。吁嗟乎,丈夫岂不立志上青云。” 石牌一役,汪海山收获无数赞誉,也奠定了他在国民党军第一战将的地位,蒋介石亲自授予汪海山“青天白日大勋章”,晋升中将军衔。 但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后,汪海山军事生涯的轨迹就开始有些黯淡无光了。虽然汪海山率领的整编第十一师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但和共军作战从来就没取胜过。 先是在山东战区被陈毅、粟裕的三野差点全歼。 后来在徐蚌会战中,汪海山又一次死里逃生。 徐蚌会战(淮海战役)打响时,汪海山正在南京给离世的父亲治丧,他一听到自己的十二兵团在双堆集被共军围攻,就亲自给蒋介石打电话,要求立即回到部队。虽然此时汪海山只是十二兵团的副司令,但汪海山心里清楚,这支部队的灵魂是他。 国民党十二兵团是由国民党军整编十一师扩充而成立的,十一师才是十二兵团的核心,而十一师是汪海山一手带出的部队,从连长、营长到团长,都是跟随汪海山出生入死的弟兄。不管汪海山担任十二兵团什么职务,他才是这个兵团真正的指挥官。 十二兵团刚组建时,汪海山自然是兵团司令官的最佳人选,蒋介石也有意任命汪海山为十二兵团司令。但无奈内战这几年,汪海山和“国防部”的矛盾太深,“国防部”根本指挥不了汪海山,他只听蒋介石的命令。他在多个场合声称,十一师永远是校长的部队,只听从校长的指挥。 “国防部”拿汪海山没办法。谁让他是蒋介石的红人呢!既然“国防部”指挥不了你,那么在人事任免上国防部当然也不想重用汪海山,所以十二兵团组建时,“国防部”极力反对汪海山出任兵团司令,这让蒋介石也有些为难。 “国防部”提了几个人选,蒋介石都不满意。 蒋介石也确实不愿意把这支最有战斗力,也是自己最喜爱的部队交给一个自己不太信任的人来掌管。 最后还是蒋介石和汪海山商量,让黄埔军校一期学生,也是汪海山十分敬重的兄长,国民党中央军校校长黄维出任十二兵团司令,汪海山担任副司令,但实际指挥权还在汪海山手里。“国防部”虽然不太愿意,但只要阻止汪海山出任兵团司令,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十二兵团上上下下谁都清楚,他们真正的司令长官是汪海山。所以汪海山一听说十二兵团在双堆集被共军第三野战军围攻,他能不急吗!蒋介石比他还着急。 全面内战以来,国民党的五大主力部队已经被共产党消灭了四个,现在只剩下十二兵团了。  蒋介石更清楚,黄维根本指挥不了十二兵团,当初让黄维担任十二兵团司令长官完全是为了平息国防部对汪海山的不满,才做了这个权宜安排。所以蒋介石接到汪海山的电话,马上同意他立即返回十二兵团。 汪海山是乘坐空军一架小型飞机回到十二兵团的。 飞机是蒋介石亲自安排的。 临行前,蒋介石把汪海山请到“总统”官邸。 “海山呀,这次你去双堆集凶多吉少,你做好准备了吗?”蒋介石望着自己的心腹爱将,有些悲凉地说。 “校长放心,海山已做好不成功便成仁的准备。”汪海山用标准的军人姿态站立在他爱戴的统帅蒋介石面前。 “我不是要你成仁,而是要你把十二兵团从共军的围困中带出来。”蒋介石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汪海山。 汪海山就是带着蒋介石的这番重托返回十二兵团的。 虽然汪海山回到十二兵团后给全军将士极大的鼓励,但大势已去,败局已无法挽回。汪海山不仅没有把十二兵团带出重围,完成校长的重托,他自己都差点当了共军的俘虏。要不是他命大福大,天不想灭他,他怎么可能一人驾驶一辆坦克车,穿越解放军的重重包围圈,独自逃回南京。 “司令,国防部紧急电报。” 副官的报告声把汪海山从沉思中惊醒。 汪海山看了一眼电报——又是“国防部”催他撤离大陆的命令。  二 神秘海域   刘锋和王宝荣离开一团指挥所时已是傍晚。 会议从上午10点一直开到下午5点。 午餐是在指挥所吃的,一人吃了两个大馒头,喝了一碗萝卜汤。 一团团长肖玉金首先报告了战役的准备情况:“目前已经筹备了285条船,可一次性运载登岛战士9000名。各船的船老大都已经找好,目前正和登陆部队一起训练。担任第一梯次进攻的三个团已完成全部科目的训练,但有三分之一的人成绩不合格,主要是北方的战士大部分不会游泳,这在短时间不可能学会。由于不会游泳,海上射击、海上搏斗以及登陆后的战术进攻等科目都不达标。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战士会晕船,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 刘锋听着肖团长的报告,眉头越皱越紧。 看来自己的担心不是没道理的。 眼看战斗就要打响,还有这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尤其是船,现在只筹到200多条,即使再努力一下也很难筹到更多的船了。 200多条船一次只能运送三个团9000人登岛,后续部队怎么办?第二梯次的三个团怎么登岛?如果第二梯次的三个团不能顺利登岛,只靠第一梯次的三个团能攻下金门吗?有多大把握? 刘锋就是带着一连串的问号回到军部。 王宝荣见军长一路上都眉头紧锁,一句话也没说,知道军长为金门战斗担心,他也不好说什么。 本想送军长回军部后他就回师部,但刘锋要他留下。 王宝荣跟随刘锋已经三年,是刘锋的老部下。刘锋当团长时,他是营长,刘锋当师长时,他当团长。刘锋当了军长,王宝荣也成了这个军主力师的师长。 王宝荣太了解军长了。 刘锋的性格、爱好,特别是作战风格,王宝荣都了如指掌。军长让他留下,肯定是有话要说,而且他知道军长要说什么。 果然,警卫员给二位首长倒好水后,刘锋让警卫员和值班参谋都退了出去,作战室里只剩下刘锋和王宝荣。 刘锋品了一口茶,“这茶不错,是漳州产的茶,你尝尝,好茶呀!” 王宝荣尝了一口,满口香气,不觉笑了起来:“军长什么时候也学会品茶了!” 刘锋苦笑了一下,“唉,此时我那有心情品茶呀。” “军长是对金门战斗不放心?”王宝荣见军长苦笑着,就干脆直入主题。 “我岂止是不放心呀!我是觉得这次战役准备得太仓促,问题太多,我是害怕完不成任务。” “有这么严重吗?” 王宝荣虽然感觉到军长对金门战斗有些担心,但他没想到有这么严重。什么叫完不成任务?在战场上只有打败仗才叫完不成任务!难道金门战斗我们会失败吗? 王宝荣不敢相信军长的这个判断。 和国民党交战以来,我军哪一次不是困难重重!哪一次不都是以我军的最后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军的失败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哪次不是险象环生,但最终不都是以我们的胜利而宣告结束的吗! 王宝荣相信,金门战斗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我军也有很多明显的优势,比如,战士的士气高,我方的火力强,兵源更充足,后方补给完全没有问题。再加上国民党现在是强弩之末,兵败如山倒,而金门国民党守军又是杂牌部队,非国民党主力军,战斗力很弱,在敌弱我强的大趋势下,虽然金门战斗我军还存在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不会影响战役的最后胜利,最多也就是仗打得残酷些,战士的伤亡可能会多些。 王宝荣没有把这些想法说出来。 他还想听听军长会说什么。 刘锋把王宝荣叫到作战沙盘前。 这是一张巨大的作战沙盘,整整占据作战室的一半空间。 沙盘上金门和厦门隔海相望。 金厦海域就像一条神秘的蛟龙,时而变大,让金门厦门相隔遥远;时而又变小,让金门厦门近在咫尺。虽然此时看不见它的身影,但你会明显感到它的存在!它究竟什么时候会施展魔法?它的魔力究竟有多大?大到我们的战士都无法战胜它吗? 刘锋最担心的就是这条神秘的海峡! 刘锋指着作战沙盘对王宝荣说:“这是厦门,这是金门。如果我们要顺利登上金门岛,就必须利用涨潮时机,才能让船顺利靠岸。但涨潮时金厦海域就变宽了许多,我们登岛作战部队在海上航行的时间就变长了,如果还未登岛就被金门国民党守军发现,我军登岛部队就十分危险,只能强行登岛,失去突然攻击的优势。另外,金门战斗我们可选择登陆的地点只有金门古宁头。根据情报,古宁头一带敌人只部署了一个团,应该说敌军防守的兵力不是太多,火力也不强。但这一带作战区域非常有限,加上沙滩外都是陡峭的崖壁,利于防守,不利于进攻。如果我们第一梯次的三个主攻团九千人不能突然发起进攻,抢占滩头阵地,并能守住这个滩头阵地,顶住国民党守军两万人的反扑,掩护第二甚至第三梯次一万多后续部队的陆续登岛作战,那么,第一批上岛的部队就有可能全军覆没。还有,涨潮时间有限,如果第一梯次的进攻部队不能在涨潮结束时完成攻占滩头的任务,一旦大海开始退潮,那么所有登岛船只都可能搁浅,船就回不来了。船回不来,第二、第三梯次的作战部队就上不去,后果就不堪设想!我们千万别忘了,国民党军有海、空的优势。一到白天,他们可以从空中、从海上对我登岛部队形成立体打击,那样我登岛部队就将面临十分危险的处境。” 王宝荣听得后背直冒冷汗。 王宝荣刚当师长,从未真正独立指挥一次战役。说心里话,王宝荣过去从未考虑这些战役问题,他只需听从刘锋的指挥,完成战斗任务就可以了。 想想也是,我军渡过长江后,国民党军真是兵败如山倒,我军所到之处,基本可以用横扫国民党军来形容战场上的情况。 王宝荣当团长时,每次都是接受任务,然后率领全团打头阵,往往也是一举突破敌人的防线,然后乘胜追击。 占领上海后,王宝荣当上了师长,一路南下,进入福建。王宝荣每次还是听从指挥部的战役部署,然后率部作为先锋,攻入福州,顺着福厦公路,从莆田、泉州,直到打下漳州和厦门。 王宝荣习惯了听从刘锋的指挥,也习惯了胜利的结局。 虽然有些战斗打得也很激烈,但也只是比预想的要多些人员伤亡,战斗场面惨烈,但从未失败过。 现在听军长说,搞不好金门战斗会失败,甚至登岛部队全军覆没的可能性都有,真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军长,这些情况你向兵团首长报告过吗?”王宝荣小声说。 刘锋没有马上回答王宝荣,只是沉思着又走到大幅军用地图前,凝视着地图不再理王宝荣。 王宝荣意识到刚才的问题很愚蠢——这让军长怎么回答呀? 如果说和兵团首长报告过,那么一旦金门战斗的结局如军长所预料的那样,是不是说,失败的责任就在兵团首长,而不是军长刘锋了?如果说没有向兵团首长报告,刘锋是不是有隐情不报的嫌疑呢? 作战室一时很安静,安静得让王宝荣有些害怕,他只能一动不动地站立在刘锋身后,迷茫地看着军用地图。 刘锋在军用地图前站立了很久,好像突然感觉到了身后的王宝荣,才慢慢转过身来,用眼光示意王宝荣坐下。 刘锋给王宝荣的茶杯里加了些水,自己也倒了些,然后坐在王宝荣的面前。 “宝荣呀,金门战斗兵团首长的决心已下,并要求我们在10月底前一定拿下金门,我们不能动摇兵团首长的决心。现在我们把困难想多些,战役准备再充分些,是为了争取多些取胜的条件。明白吗!我的这些担心现在也只能和你说说。” 王宝荣点点头。 他十分理解军长此时的心情。 “金门战斗的具体作战计划,作战处已经完成,我也已经签字并上报兵团首长了,很快作战计划就会批下来。” 刘锋说完又站起来,慢慢走到作战沙盘前。 他嘴里喃喃地说着:“船呀!船……”







阅读提示:最后的炮战的作者是刘武,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最后的炮战下载地址

上一本:大高原
下一本:帝王的恐惧——杨坚与他的臣子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