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娴 日期:2016-07-30 17:26:27
作者以简洁的方式把自己的旅游资源展示给读者。选图精美,力求为读者带来更真切的感受;内容充实全面,分享亲身经历和感受;文笔优美,情感真挚。 这是一本关于细品、慢行的旅行散记,以自由行为主题,记录了西北大漠的悠悠历史、苍茫辽阔,江南古镇的小家碧玉、锦绣风光以及国外独特豪放的历史风貌。作者以散文的写作方式,用细腻优美的笔触配合细致入微的照片,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作者简介:
钟娴:七零后文学爱好和业余写作者,生于西北边疆,长于粤北连州,安居乐业于广州,从事外贸工作十余年。性格外柔内刚,外敛内放,待人真诚豪爽,处事干练果断。其文章多次发表于国内外多家报刊杂志,2013年出版第一本书籍《绽放—一个外企女白领的人生感悟》。作者善于高效安排好工作与业余时间,工作、培训、学习,旅行、烹饪、写书,不要一天虚度;亲情、友情、人情,梦想、追求、现实,没有一样落下。作者的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于2015年达到极致,故推出《停不下的脚步》作为人生纪念。
目录:
京城趣事/1情深那片海/29致我十年芷兰的诗光/47我在水乡,水乡在梦里/63一路西行一路歌/83拿什么来赞美你,圣保罗/133岭南有名园,绝世而独立/165循着先人的足迹,一路向北/203转身,在繁华的背后/235有一种美,孤傲尘世千百年/前言前言
时光慢点,脚步快点
2013年秋,我的第一本书《绽放》如期出版后,我亦如释重负,并宣称退休后再出第二本书。
仅隔两年,当我的第二本书就要出版时,连我也讶于这样的速度。是等退休太漫长而迫不及待出书吗?不是。
从萌发到决定再次写书,是在那个初秋的雨夜,在雨声淅沥中蓦然回首,惊觉我的这大半年几乎都是在旅途上:初春在京城偶遇第一场雪;春末与老同学相聚外伶仃岛;盛夏从江南吟诗作赋回来便投奔到大西北的壮阔土地放飞豪情;未等停歇,又远渡重洋,在南半球的巴西领略异国风光;脚步还停不下来,工作之余,在香港离岛静享繁华背后的宁静;穿旗袍游名园,循着先人的足迹,找寻家乡的古村落。
世人并不在意谁的哪一年是怎样度过的,可是,我在意我的。惊叹这一年的每一天,我竟活得如此精彩绝伦。若不完美记录并与人分享,便有负于这即将逝去的一年。于是,我前 言 时光慢点,脚步快点2013年秋,我的第一本书《绽放》如期出版后,我亦如释重负,并宣称退休后再出第二本书。仅隔两年,当我的第二本书就要出版时,连我也讶于这样的速度。是等退休太漫长而迫不及待出书吗?不是。从萌发到决定再次写书,是在那个初秋的雨夜,在雨声淅沥中蓦然回首,惊觉我的这大半年几乎都是在旅途上:初春在京城偶遇第一场雪;春末与老同学相聚外伶仃岛;盛夏从江南吟诗作赋回来便投奔到大西北的壮阔土地放飞豪情;未等停歇,又远渡重洋,在南半球的巴西领略异国风光;脚步还停不下来,工作之余,在香港离岛静享繁华背后的宁静;穿旗袍游名园,循着先人的足迹,找寻家乡的古村落。世人并不在意谁的哪一年是怎样度过的,可是,我在意我的。惊叹这一年的每一天,我竟活得如此精彩绝伦。若不完美记录并与人分享,便有负于这即将逝去的一年。于是,我决定写一本游记。我不得不赞叹自己的激情与速度(自嘲为钟氏赞叹,在书中多篇文章里都出现过)。速8已过时,因为我这一年的游历堪称为速9。以出版书的形式为自己即将逝去的一年作一个完美总结,不多见吧?我做到了,为我赞叹吧。友人问我累不累,累吗?不累。我很享受这样高速的时空变化和节奏,我很享受这样走在时光的最深处,以我图文并茂的游记为证,以我饱含深情的文字和镜头为证。这本书的不易,也许在你的意料之外。这么多的时间在旅途中,不在旅途中的时间又忙碌于工作和生活,上哪儿找时间写书?好问题。我若告诉你我是这样写成这本书的,你一定会比赞叹我的游记更赞叹我的精神:及时记录旅途中的灵感,若没时间记录,脑子里就必须要有一块纯净的空间存储,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记忆力,上下班路上组词、造句、构思、比较、修改,晚上或周末抽空在家笔耕。于是,一篇篇美文便在我匆匆的脚步中、在地铁上、在公交车上于脑中成稿、在灯下噼啪成文。2015年外贸形势较差,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我没有停下脚步,更没有放弃写文。如果你在这本书里看到了精彩和绚烂,那么我告诉你这本书里还浸透了泪水和汗水。我的2015,是在路上旖旎的风光中度过,是在速度与激情中度过。我曾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总结我的这一年:工作、培训、学习,旅行、烹饪、写书,没有一天虚度过;亲情、友情、人情,梦想、追求、现实,没有一样落下过。这样的一年,恍若过了很多年,令人赞叹不绝。我现在就能想见,多年后再忆起,依然很美,很值。2015已经逝去,恨时光不能再慢点,恨脚步不能再快点。谨以此书,致我绚丽姝美的2015循着先人的足迹,一路向北 ∮∮∮ 自少年从外乡回到祖籍连州,连州于我,是陌生的。而我又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离开已经熟悉的连州。如此,我算不上是土生土长的连州人,或者说,是个在外乡出生和长大的连州人。骨子里头,我确实没有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种融于山水的厚重乡情,但内心深处又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于是,自从外乡来到父辈世代生活的家乡,我对连州的一景一物并没有过多的关注。离开了家乡,家乡便成了故乡。人到中年,日渐惜情恋家,随着阅历的增长和情感的变迁,每回连州,总会想着挤时间去寻找那些在我的青少年时代时不被提起过的连州的古迹。 自从离开家乡后,我便从未像今年这样如此频密地回家,不是因为我思乡之切,而是看望我病重的父亲,只是每次都匆匆来回,家乡的景致总是在我匆匆的步伐里一晃而过。 在当下全民寻游古村落的时代,作为自古便是粤北名城的连州,有着众多遍布山野的古村落,又怎么会没有先人的足迹?初秋,我今年第十五次回家乡,在探访亲人的间隙,循着先人的足迹,寻找那些近在自己家乡久闻大名而我却从未踏足过的古村落。与我同行的弟弟因工作需要而经常下乡,对家乡的每一个村庄每一座山岭都了如指掌,自然便成了我的最佳向导和解说。 令人心疼的元壁古村 多年前,曾听我的一位来自元壁村的李姓朋友低调地说起过自己的村庄的与众不同:历史悠久,村里有大量的古屋和古迹。那时就想着,能有机会去看看该多好。 见到元壁古村,是在我离开家乡十九年后,距离我从李姓朋友得知元壁村的与众不同隔了二十三年。可是,终于看见了传说中的元壁古村的真容,却让我心疼。 从市区往西北方向,车驶过龙坪镇弯弯曲曲的环山公路,感觉似乎到了山的尽头。元壁古村,便坐落在那山的尽头。很难想象,在交通还不发达的我的学生时代,我的同龄的李姓朋友如何往返于山的尽头和城里的学校之间?不禁然对他走出深山、勤奋苦读,如今功成名就而感自豪。 元壁古村,始建于北宋时期,名寓吉祥富贵。村里现存的古建筑大多数是明、清时代重建的,或夹杂在现代农村建筑之间或遗落在村子里的各个零落旮旯。现在住在元壁古村里的多是李氏族人,是北宋刑部尚书李廷珙的后裔,不知我的那位李姓朋友是否对作为北宋朝廷命官的后裔而感荣光?李廷珙因对北宋平定镇守在岭南的南汉军队、统一岭南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刑部尚书,并赐其家乡即元壁村为“奉化乡”。《宋史》和《连州志》均有记载李廷珙的功绩。深山里的元壁村,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可以想见,那时朝廷命官在乡里修建祖屋,福泽乡里,气派非凡。 走在古村落的雨里,感觉雨水的味道和青砖黛瓦一样古旧。走到据说是李延珙故居的门口,天竟突然放晴,蓝天下,这一派古色多了几丝轻快和明朗。 元壁村三面环山。一条从村后岩洞中流出的小溪穿村而过,村民自古就倚溪水而生。旧时村里只有这口青石雕花水井,后村各处都引溪打井。古井便成了文物,静观村里世代变迁。 曾扬名当时山林乡野的李氏祠堂,如今虽已砖墙斑驳,但李家在族群中的尊贵威望已镌刻在了砖心里。 贵为朝廷命官的李廷珙是个大孝子,专为母亲白氏修建了“白氏庙”,供后代在其逝后祭奉。隔河远望对岸依山临河而建的白氏庙。村里屈指可数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除了承载李氏家族荣耀的李氏祠堂,其旁还有一座值得一提的古屋。古屋建得比周边新旧共存的房屋高出足有半米多,高高的门楣上那镌刻着“横渠书屋”的四个大字历经千年仍赫然在目。房檐上彩绘着精美的书卷图案。这就是元壁村始建于宋代的私塾学堂——横渠书屋。像元壁村这样的山野僻地,在千年前就有这样规模的学堂,足见当时李氏家族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秉承元壁村人好学爱学的雅风,后来的广东省女子学校亦建于此。村里的大户人家的老屋,蜷缩在现代的角落里幽幽发着古朴的光芒。门楣或窗棂上古式精美的雕刻,仍清晰可见,光彩夺目。 我终于明白了我的那位李姓朋友所说的自己家乡的与众不同了。可惜,如同中国众多没有被完好保存保护的古迹遗址,曾经辉煌的元壁村也一样没能逃过惨遭破坏的厄运。 像受了伤,一伤千年,千年未愈。是不是每一个看过此景的连州人也像我这样心如刀绞? 元壁古村遗落千年的残垣断瓦,让我不忍再看。对古村的破坏,源于初始政府对古村落价值认识的无知和对村民宣传教育的不力。受古村落外面繁华世界一些文物商贩的利诱,村里不少雕刻精美的木窗花、门栏、石狮子等近年被贱价收购。等村民开始认识到那些曾经破旧不堪的老屋的价值的时候,曾经代表元壁古村的那些古传精美的宝贝已经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文物市场甚至漂洋过海成为他国竞价收买的荣耀。扼腕痛惜啊!对古村的破坏,还源于土地政策。在中国农村,推倒自家地皮上的祖屋重建新房很普遍。于是,便有很多古屋被毁坏,便有很多的现代新房在千年根基上拔地而起。于是,千年古屋与现代民居错落有致,新旧交相辉映,在有着古村落之名的现代农村很是普遍。可喜的是,不是每个村民都对外来的利诱动心。在村里,有着一些长期致力于保护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老宝贝的村民,他们有着对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老宝贝惨遭破坏的痛心疾首,他们有着保护家园的良知,他们有着保护开发古村落的长远眼光,他们有着为保护古村落而长期不懈努力奔走的毅力。在这些可敬的村民的感召下,在上级政府的努力下,村民们正渐渐意识到自己世代生长于斯的这一片土地是何等的尊贵。在政府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古祠堂也在修复,许多残缺的古民居正在悄悄恢复原貌。我期待着下次造访元壁,将会看见经过修复重建后于破败中重放光芒的元壁。清山旷谷出幽兰——石兰古寨寨如其名,石兰,像一位美女的名字。从元壁村往西北约十几公里,到达位于西岸镇的石兰古寨。有着古情怀、爱幻想、喜欢玩穿越的我,在石兰找到了感觉。石兰寨有黄姓、杜姓和骆姓氏族,他们的祖先或因自然灾害、或因政治避难、或因战乱而辗转迁徙到此。其中黄姓和杜姓氏族都在寨子的主要进口建立了门楼,并在门楼正上方挂上石匾,匾上镌刻本氏族的族姓或族愿。可以想见,几百年来,不同姓氏的石兰寨人在此繁衍生息,一幅亦和亦斗、亦乐亦悲的古代乡民生活情景浮现在我的脑海。我很荣幸地听一位生长在石兰寨的高中时代的杜姓同学讲起过石兰寨的点滴,还记得她说起石兰寨时的满脸自豪和依恋。石兰古寨相对保存完好,没有大的损毁。古寨因其历史渊源、考古价值已荣升为省级古村落。寨子有着浓郁的岭南古乡村的韵味,寨前连公路,村后直通后山,山势峻峭险要,便于隐匿,在天然的山隘可清楚地看到山下的一切,而出了寨子一路向北,便可到达广西、湖南。正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岳家军曾驻扎于此,修筑堡垒,练兵屯粮,保护乡民,为民除害。至今,在寨子后山的石山上,刻着“岳荣岭”的石碑,仍高高卧立在山岭,傲然展示这里曾经的荣光。孩童在岳荣岭上聆听石兰寨如火如烟的往事。站在岳荣岭上,远眺山乡如画的风景。行走在石兰寨的青石板小巷里,清幽的感觉顿时从心底涌起。历经千年时光打磨过的青石板,年代越久越发青黑油亮,曲折蜿蜒,阡陌交错,连接着这一片乡野的宋屋、明堂、清楼;轻着脚步,悠着心情,感觉时光好像回到了遥远的年代。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石兰人的清雅内敛,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樵夫农妇。石兰寨各氏族人才辈出,从宋到清,从石兰寨走出去的将军、进士、文人赫赫有名。如低调、出自名门之后的骆氏族,其先祖就是当初被誉为唐代“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如清嘉靖年间中了进士的杜氏族人杜坤,至今石兰寨杜氏门楼上还高高悬挂着杜坤的进士匾;黄氏族人在清乾隆年间中的进士黄子光、在光绪年间中的进士黄显松、在咸丰年间为清军平定太平天国而立下赫赫战功的黄国俊将军,可见,石兰寨人勤学苦读自古就已蔚然成风。想必我的那位杜姓同学一定会对我对她家乡的历史名人如数家珍而啧啧称奇吧。石兰人闲静淡然地看着、听着来自闹市的人的脚步匆忙。寨子里的人总是安静地、从容地看着从外面来的人,也极少主动去打听什么。他们习惯了外人进寨游览、参观,他们习惯了游者对古寨的惊羡赞叹。杜姓同学便是一位低调内敛、读书优秀、工作出色、让人看着、听着、说着都舒服的女子,静静的,淡淡的,柔柔的,只有来过石兰寨、了解过石兰寨的历史,才会读懂杜同学写在脸上的静美。石兰寨,一个寨前山后都散发着历史光芒的古寨,静谧古朴,低调不乏大气,淳朴又显雅致,宛若旷谷中的一株幽兰。自古就是历史文化名城及粤湘桂重镇的连州,古村落遍布山乡旷野。家乡地处经济欠发达的粤北山区,隐没在山野的古村落即便因缺乏足够经费而未得以修缮,在我眼里,它们依然很美。我在秋雨中拜访的元壁古村和石兰古寨,只是众多已知古村落中的其中两个,就作为明年参加“全球华人徒步秦汉古道”的热身吧。对了,“全球华人徒步秦汉古道”的蓝色铁牌标记,多次出现在上文的图片中。有兴趣的朋友明年和我一起参加吧,让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一路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