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金锐 日期:2016-08-10 14:11:00
本书简介:
本诗词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古诗词247首,其中古体诗224首,词23首,分为斗志篇、感悟篇、随想篇、揽胜篇、亲情篇、友谊篇6个部分。作者以独特的视角,饱含激情,赞美秀美山川、人间温暖,自然与人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诗集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或感物吟志、或游历揽胜、或寄兴酬赠、或寄托情思。在诗艺方面,作者谨遵传统的格律声韵,修辞炼句,力求雅正精工。这本诗词集中还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新诗26首。作者创作的新诗无论长篇短制,皆立足于本土,有民族风格,格调健康,情怀真挚,诗句清新明畅,韵味绵长。
作者简介:
张金锐笔名金兑,男,汉族,1954年出生,安徽滁州市人,研究生学历。曾在部队、企业、工业局、县委、市委等部门工作。现任政协安庆市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安徽省政协委员。曾在国内报刊发表经济、管理论文和诗歌、散文若干篇。前言序
刘梦芙
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之英华,自先秦以至现代,名家辈出,星光灿烂。近百年来风云变幻,传统文化遭到激烈的批判,诗词亦受株连,被视为“封建文学”,让位于序刘梦芙 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之英华,自先秦以至现代,名家辈出,星光灿烂。近百年来风云变幻,传统文化遭到激烈的批判,诗词亦受株连,被视为“封建文学”,让位于白话新诗。但护持传统者依然大有人在,“文革”后诗词复兴,社团林立,近年更在互联网上迅速发展,凭借高科技手段广为传播,在新世纪展现生机蓬勃的气象。纵观中国三千年诗史,可知诗词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是人文精神与高雅艺术的结晶,具有真善美合一的永恒价值,其生命之坚韧,不可能被暴力摧毁。而求真、向善、爱美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文明总是在不断地向高层境界提升,道路虽多曲折,但人类有足够的信心与毅力克服困难,战胜邪恶,实现伟大的理想。以汉字书写创作、包括诗词在内的中华典籍,属于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珍贵的文化遗产,重建心灵家园,为民族复兴乃至世界和平作出贡献,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诗词在古代,爱好者颇为广泛,从王侯将相到平民百姓,都有醉心吟咏者,历代诗集与诗话多有记载。但作诗填词的主体无疑是士大夫阶层,屈原以后,诸如李、杜、苏、辛,乃及清末黄遵宪、丘逢甲、陈三立、文廷式、王鹏运、朱祖谋,在诗词史上留下一系列闪光的名字。科举时代的士大夫诗人是文化精英,大多立身正直,秉承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仁民爱物,馀事为诗以抒情言志,胸襟博大,志向高远。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穷年忧黎元,太息肠内热”;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数富有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的诗篇,显示诗人崇高的品格,为后世永垂风范。辛亥革命废除帝制,民国之后又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官从政者无复士大夫之称,但蕴含于古典诗词中的人文精神作为一种优良传统,理应赓续弘扬,并结合新时期的社会实践加以创造发展。如果我们的党政官员多出一些文化素养很高的诗人,必能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进程中起到表率作用。这部诗集的作者张金锐先生从政数十年,曾任怀宁县委书记,安庆市副市长,安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现任政协安徽省委员会委员、政协安庆市委员会主席,若在古代,可称“士大夫”了。张先生颇有诗人气质,此前多写新诗,近年转习传统诗词,兴趣浓厚,一发而不可收。作品题材丰富,意境宏阔,举凡海内外山川名胜、四时风景,以及友谊亲情与种种生活感悟,皆随时随地写成诗篇,或抒发壮伟的抱负,或寄托柔婉的情思,佳句联翩,气韵生动。昔人谓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诗人之心可包括宇宙,张先生诗中的关爱大到国家民族,小到一花一鸟,正乃仁者与诗人发自内心的情感。在诗艺方面,张先生谨遵传统的格律声韵,修辞炼句,力求雅正精工,取法乎上。时下诗坛多有不良风气,作诗填词者目空前古,大言不惭,以“改革”为由,任意突破千年形成的艺术规范,其作品出律乱韵,语言粗俗,全无典雅高华之美,名为“创新”,实为对传统的毁坏。张先生步入诗词之宫,选择了一条艰辛的道路,读书积学,追慕前贤;为诗反复推敲,中规中矩,在此基础上升堂入室,成就未可限量。诗为文学金字塔上的明珠,惟有奋力登攀者,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张先生写作语体新诗早于传统诗词,诗集中多有存稿。“五四”后新诗历史已近百年,在崇洋的风气下走向西化,当今新诗杂志刊载的许多篇章,非但彻底抛弃传统诗词的格律,形式上追求绝对自由;内容也以宣扬西方价值观念为主,甚至语言怪诞、意象离奇,毫无中国诗歌的作风与气派。张先生的新诗则无论长篇短制,皆格调健康,情怀真挚,通体押大体相近之韵,琅琅可诵,诗句清新明畅,与生涩诡异的欧化诗迥然不同。笔者历来认为,诗体可新可旧,以精品为旨归,身为中国人,作诗理当植根于本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的思想德性与审美情趣。欧化新诗脱离了传统的根基,在标榜“走向世界”之时丧失民族独立自尊的品格,非可大可久之道。一个抛弃自家文化宝藏、精神卑屈的民族,不可能真正学到异邦文化的优长。新诗的发展状况,与近百年中西文化的冲突紧密相关,话题宏大,这里不能详论,只是说明张先生的新诗立足于本土,有民族风格,未受欧化之影响。倘能多多汲取传统诗词的营养,融通变化,精益求精,或将开拓更为瑰美的境界。安庆地区古属皖国,文化之积累源远流长,代有诗中雄杰。二十世纪传统诗坛亦不乏名家,诸如怀宁陈独秀、潘伯鹰、洪传经,桐城吴闿生、方守敦、姚永朴、方东美,潜山张恨水、太湖赵朴初等前辈,或为革命家,或为文学家、学者,皆有诗传世。张先生长期生活并工作于安庆,受乡邦文化之薰陶,诗亦饱含桑梓之爱,上举乡贤,足堪师法,循此以进,必上层楼。笔者在省社科院从事诗词研究,成就甚微,承张先生虚怀若谷,不耻下问,殷殷嘱为序言,遂不揣谫陋,妄加论介,谬误之处,尚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