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稼句 日期:2016-10-10 11:43:08
江南水乡苏州,自古以来不仅是斯文繁盛的风雅之地,还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东南财富之区,而且苏州的地理位置襟江带湖,草木葱茏,自然风光也别具特色。王稼句先生就是一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苏州作家、学者,他的《怀土小集》也是一部关于苏州地方文化的随笔集。此书继承了古代文人笔记散文以及晚近文化随笔的优秀传统,缕述风土,考订古迹,可见苏州古城历史的厚重悠久,吴下风光的细腻婉转,而姑苏山川之明秀,礼俗掌故之丰富多彩,读者从中亦可稍稍领略一番。《开卷书坊》文丛是以传播书香文韵为宗旨的“书文化随笔丛书”,丛书作者中既有知名度较高的学者、作家,更有中青年实力派的作家或学术界、出版界、读书界的名人。本文丛自二0一一年七月在上海书展成功推出至今已出版了四辑三十七本书,得到业界和广大读者的高度关注和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并已形成了辞书社相应的品牌影响力。 《开卷书坊》第五辑将持续出版并以此带动前四辑业已产生的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怀土小集》收录文化随笔三十余篇。收录的文章多涉及乡土风物和江南文化风俗。作者多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并在乡邦文献和文化整理中用功颇深,此书大多为乡邦文化随笔,文笔清新,史料独家,所述文字艺术性、可读性俱佳。
作者简介:
王稼句,苏州人。一九五八年生,一九八二年大学毕业,先后供职于苏州市文联、苏州杂志社,曾任古吴轩出版社副总编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著述六十多种,以文化随笔为多,有《谈书小笺》、《煎药小品》、《秋水夜读》、《看书琐记》、《看书琐记二集》、《看云小集》、《听橹小集》等。平素关心乡梓琐碎,有《苏州山水》、《姑苏食话》、《吴门四家》、《吴门烟花》、《三生花草梦苏州》、《一时人物风尘外》、《追忆》等,另校点、纂辑《苏州文献丛钞初编》、《苏州园林历代文钞》、《苏州山水名胜历代文钞》、《古新郭文钞》、《古保圣寺》等乡邦文献。
目录:
题记
吴宫寻梦
姑苏台考
远上寒山
沧浪亭杂记
《沧浪亭》传奇
沧浪亭全景图
印心石屋的由来
梅都官园的疑问
沧浪亭墨
沧浪亭的亭联
陈楫《虎阜十二景图册》
文徵明与拙政园图
吴阊风流牡丹头题记
吴宫寻梦
姑苏台考
远上寒山
沧浪亭杂记
《沧浪亭》传奇
沧浪亭全景图
印心石屋的由来
梅都官园的疑问
沧浪亭墨
沧浪亭的亭联
陈楫《虎阜十二景图册》
文徵明与拙政园图
吴阊风流牡丹头
背面西施
《锦绣苏州图卷》小引
《游园惊梦》小引
光福的梅事
苏蔬摭谈
白菜
菠菜
荠菜
韭菜
马兰头
金花菜
蚕豆
香蕈
剔目和片茶
碧螺春汛
缥缈楼和壑舟园
赛猛将
平台山禹王庙
上方山五通神
后记
前言题记
怀土者,安于所处之地也。《论语·里仁》记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何晏《集解》引孔安国语曰:“怀土,重迁。”朱熹《集注》则说:“怀土,谓溺其所处之安。”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下》也说:“万物莫不知怀土而乐归其本。”
孔子说的“小人”,乃泛指寻常百姓,他们大都留恋乡土,不大愿意去别的地方定居。刘宝楠《论语正义》解释说:“小人惟身家之是图,饥寒之是恤,故无恒题记
怀土者,安于所处之地也。《论语·里仁》记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何晏《集解》引孔安国语曰:“怀土,重迁。”朱熹《集注》则说:“怀土,谓溺其所处之安。”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下》也说:“万物莫不知怀土而乐归其本。”
孔子说的“小人”,乃泛指寻常百姓,他们大都留恋乡土,不大愿意去别的地方定居。刘宝楠《论语正义》解释说:“小人惟身家之是图,饥寒之是恤,故无恒产,因无恒心,所思念在土也。”又说:“先王制民之产,八家同井,死徙无出乡,必使仰足事父母,俯足畜妻子,然后驱而之善,所谓能知小人之依矣。”西汉永光九年,有司奏请徙郡国百姓以奉陵园,元帝不同意,下诏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其实,宗族流迁,古已有之,或百世不迁,或五世则迁,凡所迁移,又聚族而居,族必有祠,宗必有谱,即使一家之中,累世同爨,所在多有,客地又成故乡,同样还是“怀土”。晚近以来,更有不少人,因求学、谋生、经商、做官,离乡背井,甚至远涉重洋,一去不复返,在那里生儿育女,安居乐业,“怀土”之情,亦并不少减。
我生于苏州,长于苏州,谋事于苏州,如今已年近六十了,可算是真正依恋故土的“小人”。《论语·为政》记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或就能“闻其言而知其微旨”,或就能“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这就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像我这样的“小人”,乃碌碌庸流,寂天寞地,圣人的境界,那是想也不敢想的。然而到了这个年纪,“旷然而释,怡然而顺”,则庶几矣,这也是素无雄心壮志的结果。既然知道自己做不了什么,也就呆在这座古城里过过“小日脚”,虽然平平淡淡,似乎也很“写意”。这个“写意”是吴下方言,说不大清楚,大约就是舒坦、愉快、随意、省心的意思。我感到“写意”的事很多,比如早春探梅,深秋看枫,檐下听雨,楼台赏雪,去沧浪亭喝清茶,去黄天源吃点心,如果囊中有几文馀钱,就找几个熟人吃个小馆,况且还是别人会账的居多。最让我觉得“写意”的,那还是随意读点闲书,如今书印得多,买的送的借的,往往堆积如小丘,真有点来不及读,那就按着自己的喜好,翻翻这本,翻翻那本,这就来得“写意”了。另外,随意写点文章,也很“写意”,自己明白,我的文章只是让喜欢读的人去读,当然说的都是自己喜欢的话题,然而即使自己喜欢,也未必都去写,即使写了,也未必都能写好,那就可有可无了。
正因为“怀土”,我的读和写,不少与这个古城有关。过去印过几本小书,不外是小有读者谬相称许,也就强以灾梨,在我看来,自己的写,大半是为了消遣岁月,没有什么意思。然而“怀土”依然,文章也还在断断续续写着,正像湖上笠翁在《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里说的那样,“下半犹未脱稿,上半业已灾梨”,这自然也是管不了的。今又新编一集,索性就题名“怀土”,也算是名副其实。
二○一六年四月七日
吴宫寻梦
甪直旧称甫里,在苏州古城东南五十里,坐落吴淞江之南,正当江流环抱处。郑文康《思诚斋记》说:“苏城葑门东去一舍许,有沃壤焉,曰甫里,茂林阴翳,平畴环绕,清江浸其后,室庐数百家,烟火相接。虽古聚落,米粟布帛鱼虾蔬果之饶,过于山川野县,矧无官府轮蹄之轇轕,心目爽豁,民不作伪。自唐天随子肥遁其地,甫里之名,遂闻于天下,不求闻达者,亦多隐其间。”时至如今,那里的风物景象依稀还在,就以水乡古镇作号召,即使不是春秋佳日,也游人如织。
然而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后期,那里的水土和聚落情况如何,如今已很难去推想,只知道吴王阖闾、夫差曾在那里建造离宫别苑。
阖闾使专诸刺杀吴王僚,篡夺王位,既勤政,又节俭,在诸侯中是有名的。《左传·哀公元年》记子西说:“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然而至其晚年,作风一变,《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说,阖闾让太子夫差屯兵守楚,“自治宫室,立射台于安里,华池在平昌,南城宫在长乐。阖闾出入游卧,秋冬治于城中,春夏治于城外。治姑苏之台,旦食*山,昼游苏台,射于鸥陂,驰于游台,兴乐石城,走犬长洲”。任昉《述异记》卷下说:“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槜李之战,阖闾阵亡,夫差继位,《左传·哀公元年》记子西说:“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雠,而用之日新。”《国语·楚语下》记蓝尹亹对子西说:“今吾闻夫差好罢民力以成私好,纵过而翳谏,一夕之宿,台榭陂池必成,六蓄玩好必从,夫差先自败也已,焉能败人。”当夫差败越夫椒后,勾践偕大夫范蠡来吴为质臣三年,夫差释怀放归。勾践回国后,一方面发展生产,另一方面阴谋亡吴,《越绝书·内经九术》甚至具体为文种的亡吴九术,其中之一就是“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故在阖闾、夫差时代,建造了姑苏台、馆娃宫、南宫、宴宫、长洲苑、水精宫等宫室园囿,几乎都在太湖东岸的山水间,在吴淞江流域今甪直一带,则有阖闾浦、吴宫、梧桐园等,它们的规模如何,建筑构架又如何,文献记载甚略,不但无可考证,即使去作一番想象,也有点脱脱空空。
先说阖闾浦,在陈湖之东。浦者,既是水道,亦指河岸。彭方周《吴郡甫里志》卷十六记道:“阖闾浦,即阖闾离宫也,在甫里西南,一名合塘,为苏松水路之要津。”在我想来,当时战争频礽,阖闾在那里驻扎水军,他去巡行视察,也是必然的事,因此后人便称之为阖闾浦。由于地处江乡深处,前去访游的人不多,最早的诗咏,已在元末明初。倪瓒《归阖闾浦》云:“极目烟江尽头,屈指摇城渡口。世人不理曲肱,自饷黄鸡白酒。”又《寄卢士行》云:“阖闾浦口路依微,笠泽汀边白版扉。照夜风灯人独宿,打窗江雨鹤相依。畏途岂有新知乐,老境空思故里归。拟问桃花泛春水,船头浪暖鳜鱼肥。”虞堪《阖庐浦》亦云:“阖庐浦口画船开,兴逐秋潮海上回。霜树露花红窈窕,梵宫仙馆碧崔嵬。南飞越鸟双双过,北带吴山隐隐来。欲把一杯观浩荡,乘风樯舵苦相催。”沧桑变迁,历史无情,哪里还会有一点遗迹。
再说吴宫,当为夫差所建,自乡都制度建立后,那里便是吴宫乡所在。初唐时,卫万来游,吴宫早已灰飞烟没,他就在相传故址的临水地方,想象吴宫的殿台钟鼓,想象吴宫的珠帘美人,作《吴宫怨》一首,咏道:“君不见吴王宫阁临江起,不卷珠帘见江水。晓气晴来双阙间,潮声夜落千门里。勾践城中非旧春,姑苏台上起黄尘。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真是吊古情深,语极凄婉,末两句尤其神韵天然,为人称绝,后被李白偷去,写入《苏台览古》。晚唐汶阳人刘沧,曾漫游齐鲁、吴越、荆楚、巴蜀等地,也曾来到这里,有《吴宫怀古》云:“吴苑荒凉故国名,吴山月上照江明。残春碧树自留影,半夜子规何处声。芦叶长侵洲渚暗,蘋花开尽水烟平。经过此地千年恨,荏苒东风露色清。”他还有一首《长洲怀古》,长洲即长洲苑,在太湖水东一带。至唐万岁通天元年,析吴县东隅置长洲县,长洲县与长洲苑并无关系,两者相距至少七八十里。当时甫里隶属长洲县,一个远道而来的旅人,总以为长洲苑在长洲县范围内,便以此为题而作,诗云:“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停车日晚荐蘋藻,风静寒塘花正开。”真含无限伤今吊古之意,眼望寒塘日晚,风犹昔日之风,花犹昔日之花,而楼台终归无有,惟有“野烧空原”而已。金圣叹对这首诗很推重,《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甲集七言律》卷七下评道:“此落手七字最奇,意欲先写‘空原’直空到尽情,便只荒荒一点芦荻亦不留存,都付野烧尽烧作灰。夫而后翻手掉笔,焕然点出‘吴王’、‘楼台’四字,使人读之,别自心眼闪烁,不复作通套沧桑语过目也。”
晚唐陆龟蒙,在甫里钓游终隐,自然关心吴宫的事,策杖漫步于田塍,架艇泛游于河岸,翻读典籍,问询长老,终一无所获,于是作《问吴宫辞》,小序说:“甫里之乡曰吴宫,在长洲苑东南五十里,非夫差所幸之别馆耶?披图籍不见其说,询故老不得其地。其名存,其迹灭,怅然兴怀古之思。”尽管陆龟蒙没有找到吴宫的遗迹,但还是写了一首《吴宫怀古》,诗云:“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至于梧桐园,梁任昉《述异记》卷下说:“梧桐园在吴宫,本吴王夫差旧园也,一名鸣琴川”。范成大将它记入《吴郡志》时,漏了一个“鸣”字,成了“琴川”,于是就有人认为梧桐园在常熟。
在我想来,如果说梧桐园在甫里,本来只是吴宫的一部分,因古乐府有云:“梧宫秋,吴王愁。”也就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文化内涵便大大增加了,使它从吴宫概念中分离出来,成为一处独立的古迹。
梧桐园是有点故事的,据《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记载,说夫差将兴九郡之兵进伐齐国,一日,至姑苏台,白日假寝,做了一个梦,醒来很有点惆怅,便对太宰伯嚭说:“寡人昼卧有梦,觉后恬然怅焉,请占之,得无所忧哉。梦入章明宫,见两?蒸而不炊,两黑犬嗥以南嗥以北,两鋘殖吾宫墙,流水汤汤,越吾宫堂,后房鼓震箧箧,有锻工,前园横生梧桐。子为寡人占之。”伯嚭回答:“美哉!王之兴师伐齐也。臣闻章者,德锵锵也。明者,破敌声闻,功朗明也。两?蒸而不炊者,大王圣德,气有馀也。两黑犬嗥以南嗥以北者,四夷已服,朝诸侯也。两鋘殖宫墙者,农夫就成,田夫耕也。汤汤越宫堂者,邻国贡献,财有馀也。后房箧箧鼓震有锻工者,宫女悦乐,琴瑟和也。前园横生梧桐者,乐府鼓声也。”夫差听了很开心,但心里还有点不踏实,便召王孙骆来问,王孙骆不肯答,推荐公孙圣。公孙圣对夫差说:“臣不言,身名全。言之,必死百段于王前,然忠臣不顾其驱。”便以实言相告:“臣闻章者,战不胜,败走傽偟也。明者,去昭昭,就冥冥也。入门见?蒸而不炊者,大王不得火食也。两黑犬嗥以南嗥以北者,黑者,阴也,北者,匿也。两鋘殖宫墙者,越军入吴国,伐宗庙,掘社稷也。流水汤汤越宫堂者,宫空虚也。后房鼓震箧箧者,坐太息也。前园横生梧桐者,梧桐心空,不为用器,但为盲僮,与死人俱葬也。愿大王按兵修德,无伐于齐,则可销也。”夫差听了果然大怒,将公孙圣缚解蒸山野地,让豺狼噬食,还愤恨地说:“豺狼食汝肉,野火烧汝骨,东风数至,飞扬汝骸,骨肉糜烂,何能为声响哉。”
“前园横生梧桐”,乃夫差梦里所见,可见梧桐园是吴宫的前园,既有前园,自然有后园。据《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记载,夫差十四年,即公元前四八二年,太子友见伍子胥忠而被杀,伯嚭佞而专政,便想劝谏父王。一天,太子友“清旦怀丸持弹,从后园出而来,衣袷履濡”,夫差很奇怪,问他为何浑身都湿透了,太子友回答:“适游后园,闻秋蜩之声,往而观之。夫秋蝉登高树,饮清露,随风撝挠,长吟悲鸣,自以为安,不知螳螂超枝缘条,曳腰耸距,而稷其形。夫螳螂翕心而进,志在有利,不知黄雀盈绿林,徘徊枝阴,??微进,欲啄螳螂。夫黄雀但知伺螳螂之有味,不知臣挟弹危踯,蹭蹬飞丸而集其背。今臣但虚心志在黄雀,不知空埳其旁,闇忽埳中,陷于深井。臣故袷体濡履,几为大王取笑。”太子友说的,也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那是妇孺皆知的。从这故事里,可知道吴宫的后园里,高树参天,绿荫匝地,这为早期园林史研究,提供了史料。
前人咏梧桐园,很有一些佳构,王宾《梧桐园》云:“七月交秋未变秋,轻轻一叶下枝头。君王不在当时悟,直到凋残后始愁。”杨基《梧宫夜》云:“桐阶白露下,湿萤光炯炯。铜盘烧蜡黄,秋衾梦魂冷。粉泪铅华滴,云鬓秋蝉整。何处玉銮声,芙蓉叹孤影。”高启则仿古乐府,作《梧桐园》云:“桐花香,桐时冷。生宫园,覆宫井。雨滴夜,风惊秋。凤不来,君王愁。”相传梧桐园中还有一口古井,佚名《甫里志·古迹》记道:“琵琶泉,在吴王梧桐园内。”并引闺秀郑允端《题吴宫古井》诗云:“吴王废苑千载馀,尚有寒泉一掬清。巧匠凿成推引手,断弦牵出辘辘鸣。涓涓多似江州泪,轧轧疑如出塞声。一曲难湔亡国恨,空留古井不胜情。”这应该是后世好事者的傅会,苏州不少地方,都有吴王和西施留下的遗迹,琵琶泉也不止一处,据范成大《吴郡志》卷六记载,郡治通判厅,“西有琵琶泉,小丘嵌岩,曰西施洞,皆传为往迹,泉清冽,可酿酒”,那是当不了真的。
相传梧桐园坐落在甫里塘北的枫庄,清人许名崙有《梧桐园吊古并序》,诗序说:“甫里枫庄吴宫乡者,实吴王夫差梧桐园故迹也。余尝慨然曰,兹固旧游地耶,何寂寞若斯也,亦能如苎萝村畔尚有石上青苔,堪令凭吊客低徊否。时值九月,偶过其地,第见白云遍野,黄草盈地,牧笛数声,农歌四起。欲问红粉馀芬,绮罗剩香,不可复识矣。嗟嗟!物换星移,风流云散。亭台丽景,只绕寒烟;粉黛美人,遂成黄土。昔年歌舞,今日黍禾,世遐人遥,引为陈迹。凄其冷落,鲜有过而问焉,并不若馆娃诸迹,暮鼓晨钟,落花流水,虽梳妆弗再,响屧无声,然犹赫赫在人耳目,咸指之曰,此梳妆亭也,此响屧廊也。覩香径之红兰,盻荒台之绿柳,未免有情,无不为欷歔凭吊而感叹悲歌者。此则沦落荒郊,野老田夫,往来踯躅,安得常邀骚人顾盼乎。”这里固然也是古吴遗迹所在,却遭遇冷落,甚至渐渐被人淡忘,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战争就像是个噩梦,当硝烟散尽,金戈铁马远远而去,这里成了一片废墟,残墙断垣,野草夕阳,只听得秃鹫那凄厉的叫声。
过了许多年,在吴王宫苑的废墟上逐渐有了人家,由于这里是水道汇聚之处,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人家越来越多,当这个聚落铺展到几里方圆时,就被称为甫里。
二○○九年二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