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国滢 日期:2016-12-23 13:51:06
“梅花三弄”之漫谈 “渔舟唱晚”之悠然
作者用诗性之美为读者描绘了在追寻法学的寂静旅途中的所思、所感,文字优美、有趣味盎然。
阅读本书即是在与大师思想交锋,与伟人执手漫谈。
法学家有时既需要在“法律的中心”之内,又需要置身于“法律的中心”之外,来选择观察法律的角度和距离。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认识经验,即:我们不能精确地描绘距离过分遥远的细微之物,但也看不清距离太近的庞大物象。距法律太远或太近,都会使法律人不能正确地对待法律。或者说,在需要精确的地方,我们不能离开法律的语境太远,以至跌进法律语义射程之无穷无尽的边缘;而在需要做“法律续造”时,我们又不能拘泥于具体的实在法条文的规定,以至于被“白纸黑字”的规则宰制了我们的视野和心性。
作者简介
舒国滢,1962年生,湖北随州市人。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美学与法学方法论,出版专著《法律学导论》《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传》《法哲学沉思录》《法律智慧警句集》。
目录:
Ⅰ远观的法律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法律精神? / 002
制度之‘墙’ / 010
法典的诱惑 / 014
人本的秩序 / 018
法律不能承受战争之重 / 022
在都市的法律中生活 / 025
法的演进:过程、式样和趋势 / 030
Ⅱ法:诗与思
从美学的观点看法律 / 042
法律与音乐 / 057
时间结构中的法律 / 065
法律的地理空间 / 068
宪法的时间之维 / 071
从“司法的广场化”到“司法的剧场化”/ 074
Ⅲ法哲(理)学:智慧的渴望
走出概念的泥淖 / 092
学术的光荣与梦想 / 104
中国法理学的上下左右 / 117
法学的知识转型 / 126
Ⅳ法治思考片段
中国法治建构的历史语境 / 130
法治品格的重塑/ 138
法治不是什么? / 149
法治进程中的大众文化背景/ 152
法与道德“深度的消失” / 157
Ⅴ西域法学拾零
艾克?冯?雷普高与《萨克森之镜》 / 162
浪迹于法与童话之间/ 171
莱纳河边的法学家们 / 180
赫伯特?L.A. 哈特/ 190
目标波伦亚:“二十世纪末对法律的挑战” / 197
柏拉图《国家篇》:译名的困惑 / 205
Ⅵ编辑短札与小品
淡然回首十年路 / 210
中国法学的“出土文物” / 213
澳大利亚海风吹来的法的式样 / 216
再见,20 世纪 / 219
关于《人文札记》的札记 / 222
失落的盛典 / 224
他者的视境 / 226
“边缘”之思 /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