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丽云 日期:2017-04-12 12:47:57
本书以明刻本为底本,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精细的注释译文,阐述其微言大义,便于您阅读和理解;还以现代人的视角,在对原著箴言进行经典解读的同时联系当下,意在扬弃封建糟粕,赋予时代新义,为您处理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精炼的文字力求妙传其清韵,丰富其内涵,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经典读物。
作者简介
刘丽云,自由撰稿人,自幼爱好国学,对国学经典颇有研究。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篇,已经出版多部畅销图书作品。
目录:
第一章 淡泊明志,坦荡为人
要想成为一个君子,与其精明圆滑,不妨朴实笃厚;与其事事谨小慎微、曲意迎合,不如坦坦荡荡、不拘小节。而一个有道德懂修养的君子,就应该像青天白日一样坦荡荡做人,没有什么不可告人。而他的才华和能力更应该像珍珠美玉深藏不露,不会让人轻易发现。
宁受一时寂寞,不取万古凄凉/002
坦坦荡荡真君子/004
污泥不染,知巧不用/007
听人劝,吃饱饭/009
独坐观心,享受平淡/012
得意早回头,拂心莫停手/015
留一步与人行,减三分让人尝/018
摆脱俗情,便入名流/020
交友带侠气,做人存素心/022
矜则无功,悔可减过/025
诚心和气,胜于观心/028
洁自污中出,明从晦中生/030
性定而动无不正/032
无过是功,无怨是德/034
第二章 方圆并用,柳暗花明
对于欲念,不要因为一点眼前的利益就想占为己有,一旦放纵自己就会堕入万丈深渊;关于道义方面的事,不要因为畏惧困难而退缩,一旦退缩就会离真理越来越远,如隔千山万水。为人处世,不可至方,也不可至圆,只有把方和圆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刚柔并济,才可做到古人所说的“中和”。
原其初心,观其末路/038
放得道德,才可入圣/041
留正气还天地,遗清白在乾坤/043
严出入,谨交游/046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048
善人和气,凶人杀机/052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056
方圆并用,宽严互存/059
有功于人不念,有恩于我不忘/062
心地干净,方可学古/065
扫除外物,直觅本来/068
趣味潇洒,如春生物/071
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074
逆来顺受,居安思危/077
第三章 宽心从容,和气消冰
人只有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般清澈,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本源;只有在闲暇中气度才像万里晴空一般舒畅悠闲,才能发现人性的真正灵魂;只有在淡泊明志中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波的湖水一般谦静平和,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
宁默毋躁,宁拙毋巧/082
天理路宽,人欲路窄/085
地之秽多生物,水至清常无鱼/088
一念贪私,坏了一生/090
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093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096
念头起处,切莫放过/099
闲淡从容,观心证道/101
舍己勿疑,施恩勿报/104
看人只看后半截/107
春见解冻,和气消冰/109
看得圆满,放得宽平/111
逆境砺行,顺境靡骨/115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17
第四章 心存忧患,居安思危
一个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很出色,那么他被人超过只是迟早的事。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忧患意识,不懂得在竞争中求生存,就会落后挨打。因此,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
不责人小过,不念人旧恶/122
持身不可轻,用意不可重/125
持盈履满,君子兢兢/127
直躬无恶,从容恳切/130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133
藏巧于拙,寓清于浊/136
猛然转念,便为真君/139
曲为弥缝,善为化诲/141
不形于言,不动于色/143
经受锤炼,身心交益/146
害人心不可有,防人心不可无/148
培养节操,磨炼本领/150
富贵多炎凉,骨肉多妒忌/153
阴恶祸深,阳善功小/155
第五章 言行有度,立德修身
如果说一句话会伤害人间的祥和之气,做一件事会造成子孙后代的祸患,那么这些言行就要引以为戒。高尚美好的品德是事业的基础,就像盖房一样,如果没有坚实的地基,就不可能修建坚固而耐用的房屋。善良的心地是子孙后代的根本,就像栽花种树一样,如果没有牢固的根基,就不可能有繁花似锦、枝叶茂盛的景象。
同功相忌,安乐相仇/160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162
精神万古如新,气节千载一日/164
一言一行,切戒犯忌/167
德者事业之基,心者后裔之根/169
勿昧所有,勿夸所有/172
勤者敏于德义,俭者淡于货利/174
恩宜自淡而浓,威宜自严而宽/177
心虚性现,意净心清/179
悉利害之情,忘利害之虑/181
一念慈祥,寸心洁白/184
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187
唯公生明,唯廉生威/190
百炼成金,轻发无功/192
第六章 清心寡欲,知足常乐
影响一个人快乐的,有时并不是物质的贫乏与丰裕,而是一个人的心境如何。欲望太多,拥有再多也仍然无法满足,相反,如果能丢掉无止境的欲望,就会珍视自己所有的东西,并从中获得快乐。所以快乐与否的决定权就在于你自己,贪心人心里永远没有知足的时候,自然也不会觉得自己快乐。
不畏谗言,却惧蜜语/196
以心拂处为乐,终可换得乐来/198
心和气平,百福自集/201
用人不刻,交友不滥/204
拂逆消怨,怠荒思奋/207
守口不密,泄尽真机/210
火力不到,难成令器/213
乐者不言,言者不乐/215
得趣不在多,会景不在远/218
会得个中趣,破得眼前机/221
休无休时,了无了时/224
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226
欲时思病,利来思死/229
进步处思退步,着手时图放手/232
第七章 不计得失,去留无意
无论是宠爱或者屈辱,都不会在意,人生之荣辱,就如庭院前的花朵盛开和衰落那样平常;无论是晋升还是贬职,都不去在意,人生的去留,就如天上的浮云飘来和飘去那样随意。
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236
浓不胜淡,俗不如雅/239
出世涉世,了心尽心/242
山泉去凡心,书画消俗气/244
不系之舟,既灰之木/246
人情世态,不宜太真/249
热闹中着冷眼,冷落处存热心/252
心上无风涛,皆青山绿树/255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258
得失猬兴,冷情当之/261
胸中无物欲,眼前有空明/263
在世出世,真空不空/266
前念后念,随缘打发/268
心有真境,即可自愉/271
第八章 主宰自己,收放自如
白居易有诗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补之有诗云:“不如收身心,凝然归寂定。”放任往往使人狂放自大,过度收敛心又会归入枯寂。只有善于把持自己身心的人,控制的开关在自己手中,才能掌握一切事物的重点,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
了心悟性,俗即是僧/276
善操身心,收放自如/278
幽人清事,总在自适/281
一性寂然,可超物外/283
笙歌正浓,拂衣长往/285
混迹风尘,可欲不乱/288
人生福祸,念想造成/290
生生之意,天地之心/292
以我转物,非物役我/294
顺逆一视,欣戚两忘/297
体任自然,不染世法/299
根蒂在手,不受提掇/301
减省一分,超脱一分/304
随遇而安,无入不得/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