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尔兰]萨缪尔·贝克特 日期:2017-06-06 16:35:57
《贝克特全集》(全22册)是世界上第一套萨缪尔·贝克特作品全集,涵盖了这位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全部的诗歌、小说、戏剧和文艺批评。除了为中国读者所熟知的《等待戈多》、“长篇小说三部曲”等,贝克特的以下作品被首次翻译成中文出版:长篇小说处女作《梦中佳人至庸女》(Dream of Fair to middling Women);短篇小说集《徒劳无益》(More Pricks than Kicks);被雪藏了八十个春秋,直到2014年才得以出版的英文小说《回声之骨》(Echo’s Bones);贝克特唯一的一部文艺评论集《碎片集》(Disjecta);依据2012年最新版《萨缪尔·贝克特诗集》(Collected Poems of Samuel Beckett)译出的全部英文诗作;贝克特晚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三部曲”《无法继续》(Nohow On);与《等待戈多》齐名的荒诞派名剧《开心的日子》(Happy Days);以《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Krapp’s Last Tape)为代表的全部英文短剧;以《所有奇异远离》(All Strange Away)为代表的全部英文短篇,等等。贝克特同时用英文和法文进行创作,且他的许多作品由他本人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贝克特全集》(全22册)选取创作时所用语言的版本作为翻译底本,力求最大程度还原原作风貌。
作者简介:
萨缪尔·巴克利·贝克特(Samuel Barclay Beckett),1906年4月13日生于都柏林南郊的福克斯罗克,1989年12月22日逝于巴黎。侨居法国的爱尔兰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同时用英文和法文进行创作,1969年因其作品“以新的小说和戏剧的形式从现代人的窘困中获得崇高”而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余中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文学》前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现受聘为厦门大学讲座教授。北京大学毕业,曾留学法国,在巴黎第四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长年从事法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评论、研究工作,翻译介绍了奈瓦尔、克洛代尔、阿波利奈尔、贝克特、西蒙、罗伯-格里耶、萨冈、昆德拉、勒克莱齐奥、图森、艾什诺兹等人的小说、戏剧、诗歌作品。被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刘爱英,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及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访问学者。著有《塞缪尔·贝克特戏剧作品研究》《塞缪尔·贝克特:见证身体之在》等专著和《贝克特英语批评的建构与发展》等论文。
龚蓉,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著有《〈克雷蒙复仇记〉:政治化的殉道者阴影下的公共人》《〈少女的悲剧〉:契约论与君权神授论的对话》等论文。
朱雪峰,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戏剧研究、电影研究、英美文学研究。贝克特骨灰粉。
曹波,2005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国、爱尔兰文学研究,兼顾文学翻译和旅游翻译。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以及爱尔兰文学交流会翻译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各2项;出版专著3部、译著3部、合著3部。
刘丽霞,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在读博士。研究兴趣主要是现当代英美文学。发表过关于萨缪尔·贝克特的小说和戏剧的研究论文。目前的研究对象是当代英国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
陈俊松,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在站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叙事学、文化记忆理论、比较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著有英文专著《当代美国编史性元小说中的政治介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译有《天使埃斯梅拉达:九个故事》(译林出版社,2015),参编《美国文学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15)。
金桔芳,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讲师。主要从事中法比较诗学、当代中法先锋小说理论领域的研究。译有《法国作家怎么了?》《至爱手记》(与王恬合译)等。
海岸,浙江台州人,1980年代毕业于杭州大学外语系、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原名李定军,曾用名李定钧,现为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汉医学大词典》主编,上海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著有《海岸诗选》《挽歌——海岸首部疗伤长诗》,译有《流水光阴——杰曼·卓根布鲁特诗选》《狄兰·托马斯诗选》《贝克特全集:诗集》(与余中先合译),编有《中西诗歌翻译百年论集》《中国当代诗歌前浪》等。
张凌,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在四川外语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英汉口笔译理论及实践。曾获第十四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二等奖和第四届戈宝权文学翻译奖优秀奖。
方颂华,南京大学法语文学硕士毕业,现就职于上海市民政局,业余从事法语文学、社科类图书翻译。除萨缪尔·贝克特的《自由》和《梅西埃与卡米耶》之外,其他译作有《昆虫记:卷三》《第二次呼吸》《感谢这一刻》《吾栖之肤》《伯里克利》《夏多布里昂精选集》(与曹德明等合译)等。
邹琰,文学博士,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法语语言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译有《夜》《昆虫记:卷五》《让·艾什诺兹》《谢阁兰中国书简》《谁带回了杜伦迪娜》等书。
涂卫群,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巴黎第三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获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国波尔多政治学院访问教授。著有《眼光的交织:在曹雪芹与马塞尔·普鲁斯特之间》等专著和《瞬间永恒——普鲁斯特小说时间研究中缺失的一页》等论文,译有程抱一《中国诗画语言研究》、安娜·西蒙《当代哲学:对普鲁斯特的记忆?》等作品。目前正从事普鲁斯特学术史研究。
赵家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毕业,中国法国文学学会理事,南昌师范学院教授,南昌商学院外语系主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访问教授。参与编写柳鸣九主编的《法国文学史》,翻译介绍了法国新一代新小说派作家克里斯蒂安·加伊、让·艾什诺兹、欧仁·萨维茨卡亚等的作品,译有《红百合花》《逃亡者》《出征马来亚》《活着》《楼梯》《器官》《美丽的地下世界》《斯班瑟岛》等。
阮蓓,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后留学瑞士,毕业于日内瓦大学文学院。现在北京一家法资企业工作。
曾晓阳,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法国史研究、法语教学研究和翻译工作。
谢强,中国电影集团译审。长期从事法国文化译介工作,翻译福柯、德勒兹、保罗·韦纳、利波维斯基等哲学家的著作,以及有关电影、绘画、社会学等学科著作,撰写《感觉无度》《淘趣无疆》《情爱无错》《红磨坊,夜与激情的文化》《漫不经心的传奇,电影的法国》等文化随笔。获法国教育骑士勋章。
袁晓光,1982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语系法语专业。多年来,在中国企业海外项目和驻外使领馆工作。主要从事法语口译、工程项目技术资料和商务文件的文字翻译工作。
姚忠,中南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研究生英语教学和爱尔兰文学的研究与翻译,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合著2部。
郭昌京,散澹人,赋闲之余,翻译过亨利·特罗亚、米兰·昆德拉、安德烈·马金、纪尧姆·米索、菲利普·德莱姆、雷蒙·格诺等作家的文学作品,以及玛丽-弗朗丝·埃切格安、费朗索瓦·德·博纳维尔、雅克·蒂利耶、迪迪埃·法兰克福等人的史学著作。
目录:
1.《诗集》(Poems),包括其全部英文诗和法文诗。
2.《短篇集》(Short Prose),包括46个短篇。
3.《梦中佳人至庸女》(Dream of Fair to middling Women),长篇小说。
4.《徒劳无益》(More Pricks than Kicks),短篇小说集,包括10个短篇。
5.《回声之骨》(Echo’s Bones),中篇小说。
6.《莫菲》(Murphy),长篇小说。
7.《瓦特》(Watt),长篇小说。
8.《梅西埃和卡米耶》(Mercier et Camier),长篇小说。
9.《四故事》(Quatre nouvelles),短篇小说集,包括4个短篇。
10.《莫洛伊》(Molloy),长篇小说。
11.《马龙之死》(Malone meurt),长篇小说。
12.《无法称呼的人》(L’Innomable),长篇小说。
13.《是如何》(Comment c’est),长篇小说。
14.《无法继续》(Nohow On),短篇小说集,包括3个短篇。
15.《自由》(Eleutheria),戏剧。
16.《等待戈多》(En attendant Godot),戏剧。
17.《终局》(Fin de partie),戏剧。
18.《开心的日子》(Happy Days),戏剧。
19.《短剧集(上)》(Shorter Plays I),戏剧集,包括20个英文戏剧。
20.《短剧集(下)》(Shorter Plays II),戏剧集,包括9个法文戏剧。
21.《论普鲁斯特》(Proust),文学评论。
22.《碎片集:杂谈及一个戏剧片段》(Disjecta: Miscellaneous Writings and a Dramatic Fragment),文艺评论集,包括5篇美学评论、20篇文学评论、9篇艺术评论、1篇剧本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