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波 日期:2018-11-10 09:18:58
《水浒》读者如恒河沙数,历代评论者众多,此书却是一独特存在。本书是黄波先生多年来《水浒》研究心得的合集,可谓字字珠玑、篇篇奇文。作者坚持立足于《水浒》文本,不作哗众取宠的影射和戏说,放弃空泛的道德批判,秉持现代人文关怀,把水浒英雄置于广阔的中国历史背景中,通过分析梁山人物的行为,说破传统的英雄观,探究千百年来的大众心理和中国文化的潜规则。对于梁山的权力结构、座次之谜、英雄与情色之关系、英雄劫富未曾济贫、逼上梁山者为何只有林冲一人等内容,均给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阐发。
对于《水浒》中的英雄,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在古代的场景中也是大受民众欢迎的。果真如此吗?翻翻二十四史就会明白,所谓“梁山好汉”被当作王师受到欢迎,不过是今人的一种想象罢了。如果说李逵、武松这类人在古代的确不乏“粉丝”,那也只是在游民、流民这样一个极小的圈子里。作者认为,《水浒》是游民文化的产物,在英雄的标准上,游民、流民不能代表古人,不能说被游民、流民所喜欢的李逵、武松就是多数古人的偶像。 金圣叹﹑张恨水,甚至鲁迅和周作人,都非议过梁山好汉,但都没有本书批得如此彻底而冷酷。只有人类文明达到当下的水平,才能打破人们对水浒英雄的梦想。作者写作本书的初衷是校正传统的“英雄观”。在对梁山好汉是否是“英雄”的判断上,作者秉持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即看是否把人的天赋权利摆在*重要的位置。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贯穿着这样一种价值观。作者之所以对梁山好汉常有非议,也是因为他们常常漠视人的天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