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寿朋 日期:2018-11-10 11:58:49
《高尔基学术史研究》区分接受史与学术史的维度,突出以思想史为关注视角的学术史研究路径。它以学者个案研究为基础,以学术史厘清为目的, 以时间为序、问题为线,理解高尔基研究的意义。它摈弃了先前学术界将高尔基学研究重点放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定论,而是确立了高尔基学形成的时间应该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这是学术界近年来对界定高尔基学形成时间的更正。著作还强调了高尔基研究的“中国观点”,突显了中国学者将高尔基研究与中国的时代问题(思想理论问题、文学问题甚至社会问题)密切联系的特点,强调中国学者的主体意识、对话意识、跨学科意识。
【近年来学术界首次重新界定高尔基学形成时间】
☆基本思想是高尔基学形成的时间应该确定在19—20世纪之交,而不是20世纪30年代。
☆本项目把高尔基研究重点放在19-20世纪之交和20—21世纪之交,关于前一个世纪之交,重点梳理了重要理论家、思想家的阐述立场、观点和理论贡献;关于后一个之交,重点是梳理观点转向的脉络。
☆基本思想是认为,关于高尔基的研究,精华所在就是两个世纪之交的思想大交响,不是20世纪30—70年代的歌功颂德似的高度认同;是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思想对话,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供奉起来,作为思想统一的偶像。
【高尔基研究的“中国观点”】
☆中国学者的高尔基研究与自己国家的时代问题(思想理论问题、文学问题甚至社会问题)联系密切,有浓厚的“为我所用”的色彩。
☆高尔基学在中国1950年之前和之后发挥着不同的作用。1950年之前的高尔基学不仅作为进步文学的代表,还作为进步思想的代表,;而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尔基学则主要发挥着指导社会主义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建设的功能。
【文献资料】
☆采取重点列举的方法,仅仅有选择地罗列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俄国研究成果,而不再列举中国和其他国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而后者的研究成果,在正文里做了比较翔实的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