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安湖 日期:2018-11-10 12:33:57
“鲁迅是一个战斗的作者。他的创作,志在革新,并不专为表现自己,更从不借此报私仇。他的方法,是通过典型的创造,揭露社会病端,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他多次说过,他的创作“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鲁迅有些作品,也往往夹杂着他自己或其他人的片断事迹;但经过他的加工改造,就成为一个全新的典型形象的一部分,和原型倒不相干了。例如,我们从《孤独者》的魏连殳、《端午节》的方玄绰身上,都可以看到一点鲁迅自己的影子,但不能说他们就是鲁迅。只抓住原型不放,看见有一点甲的事迹就认为是写甲,有一点乙的事迹就认为是写乙,就此穿凿附会,妄加猜测,自以为独得作品的秘密,其实只说明自己对典型创造的无知。《野草》虽然不是小说,但作者所写的人物和事件,也大都经过加工改造,成为典型化的人物和事件,其意义远不是某些个人及其隐私可比拟的。把《野草》说成是作者个人情爱隐私的记录,是对它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的否定,也是对作者一贯的创作思想的否定。”这是来自陈安湖的《野草释义》的节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