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淑敏 日期:2018-11-10 14:07:29
这次中青社推出的《毕淑敏语录》,一如作者所比喻的是她“写作中的血浆”,是她能不断支持自我,也支持别人的“血浆”。这部集子中收集着作者在漫长的夜行的旅程中,自己给自己打鼓的“鼓点”——力量、精粹,适时而起、恰到好处。 “悟”、“说”、“谢”、“悔”、“思”、“认”、“听”、“议”、“谈”、“想”十部,显示了作者体悟自我、探索自我,探索生活、历练经验,成为自我、关怀他者的历程和可贵的思索精神。 “人生就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可以看作是作者理性思考的逻辑起点和预设。正是有了面对生命必然消亡的这份坦然和理性,从而使作者能从纷繁的生命现象中,提炼出她印证自己生命态度的箴言:“生命本身是一个中性的存在。它是既可以涂写痛苦也可以泼洒快乐的一幅白绢。” 死亡是zui高的哲学命题。毕淑敏完成了对这一zui高哲学命题的个体思考,并着手构建起她的中性生命观。死亡是不可逃避的,也不是用来逃避的,而是用来构成生命的,是成长的zui后阶段。这不是悲观的论调,而是在一种必然性中,相信有限生命中无限存在的可能。因而,面对生命这一幅白绢,毕淑敏为自己也为读者涂写了坦然、善意、理性和有尊严、有价值的生命世界。 从生命、人生到具体的生活和个人幸福,从亲情、爱情到小家大爱,从身体人生到健康心灵,还有饮食男女、自然世界、城市风情、世相人态、古语今言乃至作者创作的经验感想,无处不凝结着作者体悟和思考的精华。作者的思考不可谓不博,也不可谓不深。而这些思考的点滴里都透着作者关怀的精神:“我愿用我的书握住你的手。用力。紧紧。” 正如作者所给自己的严格的审视:“当我独自一人面对镜子的时候,我严格地审视自己的眼睛。它是否还保持着童年人的纯真与善良?它是否还凝聚着少年人的敏锐与蓬勃?它在历尽沧桑以后,是否还向往人世间的真善美?面对今后岁月的风霜雨雪,它是否依旧满怀勇气与希望?”,我们读到的也正是这颗眼睛里所渴望的世界。 这是一颗求索的心灵的独语。如同王蒙所说,毕淑敏“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是太听话了”,她有“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 面对这个愿意用书用力紧紧握住你的手的人,是读者的幸福。一本书中哪怕只有一句话对你有用,或者一本书只对一个人有用,更或者一本书中只有一句话对一个人有用,那么这本书就是无价的。何况在今天,很多情况下,一本书并不被用来指望有用。所以读《毕淑敏语录》你不要期待必然的什么,也不要放弃偶然的什么。 如此,“与你生命中的一句话相遇”,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个祝福,亦是对与此书相遇的人的祝福。 zui后,愿君多采撷。
[编辑推荐]我喜欢让人有力量的文学,因为人生充满了孤独无助的瞬间。也许我们每个人在自己比较有力量的时候,zui好能抽空留下一些文字,在软弱的时候温习,让自己的骨骼补充一些钙质,坚强地挺直起来,在快乐地时候,也都能留下一些文字,包裹着欢笑的片段,自己在悲伤的时候复读一遍,嘴角就会不由自主地微微翘起,愉快就重新潜回来发芽!
ig">这次中青社推出的《毕淑敏语录》,一如作者所比喻的是她“写作中的血浆”,是她能不断支持自我,也支持别人的“血浆”。这部集子中收集着作者在漫长的夜行的旅程中,自己给自己打鼓的“鼓点”——力量、精粹,适时而起、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