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


作者:李丹梦  日期:2014-08-06 11:36:26



《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以"文学豫军"的创作为例,探讨现代化进程里中国文学"乡土"的变迁,包括话语突围与主体建构两个方面。文学"乡土"并非一般认为的仅是农村题材或农民小说,它与农民、农村有关,但本质上是个体认同的构造。自"乡土"诞生以来,其认同构造经历了"乡土-中国"到"乡土-地方(文化)"的转变。豫军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伤笼罩下的书写,这种创伤源于中原由盛转衰的郁结与失语。河南就像一个"中国弃儿",这亦可作为"文学豫军"集体身份的命名。弃儿意识与深刻的创伤感牵动着他们的"乡土"想象及主体建构,苦难话语,官场话语、历史话语、底层话语即是历史"伤口"牵系与延续的证明,一种记忆转喻式的结晶。此间显露的地方创伤性反应与活力,可作为全球化语境里中国乡土文学发展的参照与缩影。
  作者简介:
  李丹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已出版学术专著5部,2013年获得唐弢全国青年文学研究奖第一名。
  目录:
  丛书总序吴义勤3
  上篇史论
  引论作为认同构造的现代文学"乡土"2
  第一章地方性文化视角的兴起32
  第一节引入"主体"32
  第二节1990年代以来文学"乡土"的变迁36
  第三节"中国"的式微与"原子"个体39
  第四节"乡土"认同的思维结构43
  第五节地方文化视角的兴起46
  第六节从"寻根"到"地方"49
  第二章"中国"视域中的"河南"55
  第一节豫籍作家皈依地方文化的"需要"55
  第二节丑陋的"河南人"61
  第三节中原衰落的历史及原因64
  第四节河南文化精神的"造化演示":黄河67丛书总序吴义勤3
  上篇史论
  引论作为认同构造的现代文学"乡土"2
  第一章地方性文化视角的兴起32
  第一节引入"主体"32
  第二节1990年代以来文学"乡土"的变迁36
  第三节"中国"的式微与"原子"个体39
  第四节"乡土"认同的思维结构43
  第五节地方文化视角的兴起46
  第六节从"寻根"到"地方"49
  第二章"中国"视域中的"河南"55
  第一节豫籍作家皈依地方文化的"需要"55
  第二节丑陋的"河南人"61
  第三节中原衰落的历史及原因64
  第四节河南文化精神的"造化演示":黄河67
  第五节河南,中国现代主体的"他者"或"代表"?69
  第六节"中国弃儿"72
  第七节"中"的尴尬78
  第八节河南现代文学的运命80
  中篇综论
  第三章话语与方法84
  第一节何谓"话语"?84
  第二节福柯的"地缘政治"与文化88
  第三节主体与话语91
  第四章"中原突破"的精神内涵97
  第一节"弃儿""寻根"与文化创伤97
  第二节"伤口"凝视下的"中原突破"104
  第三节一个典型个案:《坚硬如水》与"墓穴"记忆110
  第四节河南现代文学里的"中国"117
  第五节"寻根"的宿命122
  第五章"中原突破"的话语形构127
  第一节"乡土"话语的历史"索引"127
  第二节官场话语135
  第三节苦难话语152
  第四节底层话语173
  第五节历史话语194
  下篇作家论
  第六章乔典运:现代中原"化石"220
  第七章张宇:"软弱"与"鬼气"的叙述245
  第八章李佩甫:卑贱的神圣之旅261
  第九章阎连科:极端化写作的命运281
  第十章刘震云:权力与人性的角逐311
  第十一章李洱:反抒情的自我抒写344
  参考文献362







阅读提示: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的作者是李丹梦,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下载地址

上一本:与上帝拔河
下一本:忆昔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