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新颖 日期:2014-08-16 01:18:18
本书主要分为作家评论和当前文学现象批评两部分,主要考察史铁生、王安忆、莫言、余华等作家的创作,以及当前有代表性的文学和文化现象,试图以之来透视二十一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进而思考不断变化着的文学问题。
作者简介:
张新颖,1967年生,山东招远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光华人文基金杰出青年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2002年任韩国釜山大学交换教授,2006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教授,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等多种奖项。主要出版有: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精读》、《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沈从文的后半生》等;当代文学批评著作《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置身其中》等;随笔《读书这么好的事》、《迷恋记》、《此生》、《有情》等。
目录:
代自序
朝向批评可能有的丰富和复杂——“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获奖演说/1
第一辑莫言/1
从短篇看莫言——“自由”叙述的精神、传统和生活世界/2
人人都在什么力量的支配下——读莫言《生死疲劳》札记/11
第二辑王安忆/17
一物之通,生机处处——王安忆《天香》的几个层次/18
《天香》里的“莲”——王安忆小说的起与收,时间和历史/28
坚硬的河岸流动的水——《纪实与虚构》和王安忆写作的理想/34
“我们”的叙事——王安忆在九十年代后半期的写作/44
第三辑张炜/51
行将失传的方言和它的世界——从这个角度看张炜《丑行或浪漫》/52代自序
朝向批评可能有的丰富和复杂——“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获奖演说/1
第一辑 莫言/ 1
从短篇看莫言——“自由”叙述的精神、传统和生活世界/ 2
人人都在什么力量的支配下——读莫言《生死疲劳》札记/ 11
第二辑 王安忆/ 17
一物之通,生机处处——王安忆《天香》的几个层次/18
《天香》里的“莲”——王安忆小说的起与收,时间和历史/28
坚硬的河岸流动的水——《纪实与虚构》和王安忆写作的理想/34
“我们”的叙事——王安忆在九十年代后半期的写作/44
第三辑 张炜/ 51
行将失传的方言和它的世界——从这个角度看张炜《丑行或浪漫》/52
十年前一个读者的反应——为新版《九月寓言》拼合旧文/70
第四辑 史铁生/ 87
以心为底——史铁生的文学和他的读者/88
消失的谈话——纪念史铁生/93
平常心与非常心——史铁生论/96
第五辑 漫谈/ 105
知道我是谁——漫谈魏微的小说/106
如果文学不是“上升”的艺术,而是“下降”的艺术——谈林白《妇女闲聊录》/117
这样的文学对生活世界有一种谦逊的态度——从迟子建的小说《草原》谈起/121
埋在时间下面的水滴,飘在水上的灯/125
贩夫走卒的精神生活/127
《南京安魂曲》的克制和朴实/129
从生存的实感经验中生成文学/134
第六辑 回响/ 137
重返八十年代:先锋小说和文学的青春/138
困难的写作——述论九十年代的诗人散文/155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人的“现代记忆”——《新世纪十年小说系列记忆卷》编选序言/167
中国当代文学中沈从文传统的回响——《活着》《秦腔》《天香》和这个传统的不同部分的对话/173
第七辑 解诗/ 191
瓶与水,风旗与把不住的事体——冯至《十四行集》第二十七首新解/192
海子的一首诗和一个决定/202
路翎晚年的“心脏”/209
第八辑 实感/ 223
说出我要说的话/224
文学不是意见,生活也不是/226
无能的力量——期望与当代生活息息相通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228
回过头来,回到实感经验之中/231
谐谑式的语调和时代性的精神分裂/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