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祥文 日期:2014-08-16 01:19:53
《肖洛霍夫在中国》内容有顿河的激荡:译介与阐释研究、古国的回响:影响与接受研究、“影响的焦虑”:中国作家对肖洛霍夫的接受、《静静的顿河》与中国、以苏为师同期对应——高峰期(1950-1963)等。
作者简介:
刘祥文(1974-),男,湖南娄底人,2008年6月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西安财经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俄文学比较。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肖洛霍夫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研究》与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肖洛霍夫对陕西作家创作的影响研究》,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肖洛霍夫研究史》及陕西省教育厅教学与科研项目多项,在《当代外国文学》、《江西社会科学》、《求索》与《当代文坛》等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序实而不华诚而可信
绪论
上篇顿河的激荡:译介与阐释研究
第一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滥觞期(1931-1949)
第一节历史的回眸:"五四"以来的中俄(苏)文学发展
第二节时代的契合:革命功利主义驱使下的作品译介
第三节顿河的激荡:"人情复异"期待视野中的早期解读
第二章以苏为师同期对应——高峰期(1950-1963)
第一节热情的推介:"全盘苏化"下的作品传播
第二节倾斜的接受:现实情境需求中的阐释研究
第三章风云侧记逆向对应——冰封期(1964-1978)
第一节独特的"风景":作为反面教材的"黄皮书"
第二节乱舞的"狂沙":政治浪尖中的肖洛霍夫批判
第四章春雨润物理性复归——繁荣期(1979-2012)
第一节复苏的春天:欣欣向荣的作品译介序实而不华诚而可信
绪论
上篇顿河的激荡:译介与阐释研究
第一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滥觞期(1931-1949)
第一节历史的回眸:"五四"以来的中俄(苏)文学发展
第二节时代的契合:革命功利主义驱使下的作品译介
第三节顿河的激荡:"人情复异"期待视野中的早期解读
第二章以苏为师同期对应——高峰期(1950-1963)
第一节热情的推介:"全盘苏化"下的作品传播
第二节倾斜的接受:现实情境需求中的阐释研究
第三章风云侧记逆向对应——冰封期(1964-1978)
第一节独特的"风景":作为反面教材的"黄皮书"
第二节乱舞的"狂沙":政治浪尖中的肖洛霍夫批判
第四章春雨润物理性复归——繁荣期(1979-2012)
第一节复苏的春天:欣欣向荣的作品译介
第二节丰硕的成果:肖洛霍夫研究在中国的新气象
下篇古国的回响:影响与接受研究
第五章《被开垦的处女地》与中国
第一节译介与传承:周立波与肖洛霍夫
第二节影响与借鉴:丁玲与肖洛霍夫
第三节选择与失落:柳青与肖洛霍夫
第六章《静静的顿河》与中国
第一节共鸣与探索:玛拉沁夫与肖洛霍夫
第二节崇拜与吸纳:刘绍棠与肖洛霍夫
第三节摄取与创新:陈忠实与肖洛霍夫
第四节承继与突破:莫言与肖洛霍夫
第七章《一个人的遭遇》与中国
第一节接受与融合:中国军事作家群与肖洛霍夫
第二节共振与独创:余华与肖洛霍夫
第八章"影响的焦虑":中国作家对肖洛霍夫的接受
第一节殊途同归:肖洛霍夫在中国被接受的原因探析
第二节异曲同工:中国作家接受肖洛霍夫的策略透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肖洛霍夫作品在中国的不同版本述略
附录二各时期研究主题分类统计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