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尧 日期:2014-08-16 01:37:33
作者王尧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评论家。本书是其评论文章结集。
回首80年代,文学的影响力之大,似乎一时无两。文学以其敏锐的表现力和易于传播性,发挥了远远超出其自身审美功能的作用。王尧论述的着眼点在文学,但他也认识到:“在文学史论述中考察文学的文化语境时,已经无法将80年代文学的背景孤立起来,它与之前之后的关联,正是‘经典社会主义体制’形成和变革的全过程。”因而对这个时期文学的复杂性有自觉的认识和谨慎的评价。当然,此文集的文章不限于讨论80年代文学,也包括对90年代和“文革”前的“十七年文学”的评述,以及对新时期文学的总体评价和各种文艺思潮的关注。
作者简介:
王尧,1960年4月生,文学博士,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哈佛燕京访问学者,教育部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评论》编委。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思想文化研究。著有《中国当代散文史》、《在汉语中出生入死》、《“思想事件”的修辞》、《彼此的历史》、《批评的操练》、《“文革”对“五四”及“现代文艺”的叙述与阐释》等;主编有“新人文对话录”丛书、“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文革文学大系》和《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大系》等;另有散文随笔集《把吴钩看了》、《询问美文》、《迟到的批判》、《错落的时空》、《脱去文化的外套》、《一个人的八十年代》和《纸上的知识分子》等。
目录:
“关联研究”与当代文学史论述
“重返80年代”与当代文学史论述
冲突、妥协与选择
如何现实,怎样思想
关于“90年代文学”的再认识
重评《废都》兼论90年代知识分子
“思想事件”的修辞
“矛盾重重”的过渡状态
五个“关键词”的修订与当代文艺思潮的演进
一份书目单与“红色经典”的沉浮
四本书与四个问题
关于“底层写作”的若干质疑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向后转”问题
何谓批评家与批评家何为
批评的轨迹“关联研究”与当代文学史论述
“重返80年代”与当代文学史论述
冲突、妥协与选择
如何现实,怎样思想
关于“90年代文学”的再认识
重评《废都》兼论90年代知识分子
“思想事件”的修辞
“矛盾重重”的过渡状态
五个“关键词”的修订与当代文艺思潮的演进
一份书目单与“红色经典”的沉浮
四本书与四个问题
关于“底层写作”的若干质疑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向后转”问题
何谓批评家与批评家何为
批评的轨迹
长篇小说写作是灵魂的死而复生
散文写作为何离散文远去
重建文学与精神生活的联系
在困境与困惑的打磨中生长
跋
“关联研究”与当代文学史论述
将中国当代文学“60年”作为一个完成的历史时间段加以研究颇具现实意义,其学理依据未必充分。迄今为止,尽管关于何谓“当代文学”的见解不断,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构架来论述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这是这一学科虽然不乏优秀成果但尚未成熟的反映。近两年来,因“改革开放”30年、共和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30年文学”(或“新时期文学30年”)、“中国当代文学60年”便成为热门话题。在很长时间里,我们曾经认为借助于政治的、社会的话语来命名一段文学发展过程,不是文学史叙述的方式。这或许是我们学术上的一个困境,也可能是我们这一学科的特色,它的“当代性”总是反映在文学与时代的关系之中。因此,我们又在积极的意义上,由“外部”而返回“内部”。
如我们把“现当代文学”分开的话,“现代文学”30年,“当代文学”60年。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时,以l978年为界,有了新时期文学30年的概念;2009年,共和国成立60年,又有了“两个30年”的概念,也就是19491979年,l979--2009年两个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