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向东 日期:2014-08-16 01:43:08
江南大学肖向东教授的新著《世纪穿行--当代中国文学思想主流与人学思潮之演讲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和现代文化理论与思想背景之上重点考量、探析“人性”主题和“人学”思潮在当代中国60年的历史演进,全面系统地梳理探察“人性”写作在当代文学发展中复杂的历史脉络与各阶段的文学实绩,在新的学术框架与理论视野下论证了“文学即人学”的真理性命题。成果理论意义在于,综合运用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人类学、美学等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学60年的历史演进以及“入学”思潮从学理上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理论上“对重构文学史核心价值是有益的”(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丁帆鉴定评语)。此使《世纪穿行--当代中国文学思想主流与人学思潮之演讲研究》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中具有拓新意义的一部关于“人的文学”研究的学术新著。
作者简介:
肖向东,1958年生,湖南衡阳人,文学硕士,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访问学者,美国马里兰大学研修访学,江南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历任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江南大学学报》编委等职,兼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及十余全国性学术组织理事、常务理事。
主要著述《一沙一天国》、《戏剧美育》、“中国文学历程·当代卷》,在《文学评论》、《新华文摘》、《文艺报》、《当代文坛》、“江海学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齐鲁学刊》、《河北学刊》、《十月》、《钟山》、台湾《大海洋》等海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主编高校教材8部、参编5部。主持国家、省级科研、教改课题6项,市(厅)级科研课题4项。主持江南大学优质课1门,曾获教育部与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颁“曾宪梓教师奖”三等奖以及省市级科研成果奖6项。
目录:
序
第一章
引论:人民·阶级·人性——三大思想基石
一“人民”概念与“工农兵”主体的确立
二“阶级”的定性与文学“人性”的丢失
三浮出地表的“人性”与“入学”思潮
第二章
分野:新中国成立初始文学的人性基架与理论分野
一50年代初期“人性”写作的闪现
二50年代中期“人学”话语的生成
三50年代后期理论分野与话语重失
四主流思想的挤压与人学话语策略
五寄生于现实主义的“人学”思想
第三章
同构:十七年主流文学中的“人性”纠结序
第一章
引论:人民·阶级·人性——三大思想基石
一“人民”概念与“工农兵”主体的确立
二“阶级”的定性与文学“人性”的丢失
三浮出地表的“人性”与“入学”思潮
第二章
分野:新中国成立初始文学的人性基架与理论分野
一50年代初期“人性”写作的闪现
二50年代中期“人学”话语的生成
三50年代后期理论分野与话语重失
四主流思想的挤压与人学话语策略
五寄生于现实主义的“人学”思想
第三章
同构:十七年主流文学中的“人性”纠结
一革命历史记忆中的“人性”书写
二激情燃烧时代里的“人性”沉浮
三英雄叙事与“人性”话语的建构
四公与私对立冲突下“人”的挣扎
五湮灭在阶级斗争旋涡的“人性”
第四章
异化:“文革”文学人性的变异与扭曲
一疯狂扫荡污泥浊水与“文化真空”时代
二批封、资、修造成的对“人性”的践踏
三纯粹的“革命人”与现代“造神”运动
四精神规训与压抑叙事下畸形异化的人物
五“潜在写作”与“人性”思潮的暗动隐现
第五章
重建:80年代文学的人性复萌与重光
一人性的探寻:话说“伤痕”文学思潮
二历史的pP问:回眸“反思”文学思潮
三文化的反诘:探问“寻根”文学思潮
四欲望的回流:启思“性文化小说”
五生存的勘探:解读“新写实小说”
第六章
觉悟:90年代文学“人”的觉醒与反思
一社会转型:“人的道德”的滑坡
二文化自审:“人文精神”的追寻
三女性觉醒:“女性文学”的崛起
四反思传统“国学热”与新启蒙
五跨越世纪:关注“底层”人生
第七章
余论:朝着“人的解放”迈进的新世纪
一与世界接轨:“以人为本”与对人类文化的认同
二全球化视阈:马克思主义“入学”思想再审思
三“人的解放”:一个“无极”而永恒的文学主题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