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昌才 日期:2014-08-16 01:46:52
全书由四大板块组成,分别是“唐诗类读”、“唐诗对读”、“唐诗悟读”、“唐诗新读”。
唐诗类读主要是从某一角度切入,比较多首同类唐诗,或意象,或题材,或情思,或语言,深入钻研,细细咀嚼,求同辨异,挖深拓广,以求开阔思维,激发联想,以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求深度理解,情趣演绎。
唐诗对读主要是比较鉴赏两首具有某些联系的唐诗,可以是一个诗人反映两个不同时期心情境遇的诗歌的比较,也可以是两个诗人反映同一题材内容的诗歌的对比。对比的内容,因诗而定,因势而别,或主旨,或感情,或语言,或情韵,或形象,或意境,丰富多彩,引人入胜。通过对读诗歌,辨析异同,突出特征,拓展内容,强化对诗歌同质的理解和感悟,加深对诗歌异质的感受和体会。
唐诗悟读重在一个“悟”字,突出随性、随意、随情,自然散漫,不拘格套,合理延伸。主张“大唐诗”与“真生活”的水乳交融,让唐诗溶解于生活,让生活洋溢诗意。
唐诗新读重在一个“新”字,尽量不重复前人观点,尽量不迷信权威解读,尽量不架空品鉴诗歌。用古典诗情注解现代生活,用现代生活演绎古典诗情。
作者简介:
徐昌才:侗族,湖南新晃人,长沙市雅礼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侗族文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度湖南省乃至全国中小学教育界唯一入选中国作协会员的教师。《香港文汇报》副刊专栏作家,中华语文第一报——《语文报》专栏作家,全国多家语文报刊的特约编辑、特约撰稿人和栏目主持。已发表文章1000多篇,共计两百多万字。
已出版《恋上大唐诗生活》《走进宋朝诗生活》《梦回唐诗千百度》等诗歌鉴赏畅销专著,计划陆续推出研读古典诗词的系列专著。
现在主要致力于语文教育、古典诗词、文艺美学、时政评论的研究和写作。
自序:爱唐诗,爱生活
有一句洗发水广告语是这样说的,爱生活,爱拉芳。徐昌才:侗族,湖南新晃人,长沙市雅礼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侗族文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度湖南省乃至全国中小学教育界唯一入选中国作协会员的教师。《香港文汇报》副刊专栏作家,中华语文第一报——《语文报》专栏作家,全国多家语文报刊的特约编辑、特约撰稿人和栏目主持。已发表文章1000多篇,共计两百多万字。已出版《恋上大唐诗生活》《走进宋朝诗生活》《梦回唐诗千百度》等诗歌鉴赏畅销专著,计划陆续推出研读古典诗词的系列专著。现在主要致力于语文教育、古典诗词、文艺美学、时政评论的研究和写作。 自序:爱唐诗,爱生活有一句洗发水广告语是这样说的,爱生活,爱拉芳。对于唐诗,我的今生挚爱,我想说,爱唐诗,爱生活;爱唐诗,爱人生。阅读唐诗早已成为我生活和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一往情深、形影不离来形容这份情感一点也不为过。我读唐诗,时间不限,地点不拘,方式不论,场合不顾,只要有可能,总是尽量亲近唐诗,品味唐诗。很多时候,我是带着阅读唐诗的感动和充盈开始一天的生活和工作的。
目录:
自序:爱唐诗,爱生活
第一章唐诗类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浅析唐诗中的笑滋味
长夏江村事事幽
——浅析唐诗中的清凉味
相见时难别亦难
——浅析唐诗中的聚散缘
三棵松树写风骨
——浅析唐诗中的青松态
咏蝉三绝尽风流
——浅析唐诗中的蝉意味
自在娇莺恰恰啼
——浅析唐诗中的莺啼声
雄鸡一声天下白自序:爱唐诗,爱生活
第一章唐诗类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浅析唐诗中的笑滋味
长夏江村事事幽
——浅析唐诗中的清凉味
相见时难别亦难
——浅析唐诗中的聚散缘
三棵松树写风骨
——浅析唐诗中的青松态
咏蝉三绝尽风流
——浅析唐诗中的蝉意味
自在娇莺恰恰啼
——浅析唐诗中的莺啼声
雄鸡一声天下白
——浅析唐诗中的鸡鸣声
谁家玉笛暗飞声
——浅析唐诗中的离别情
诗人故乡在远方
——浅析唐诗中的故园情
独怜幽草涧边生
——浅析唐诗中的草姿态
万条垂下绿丝绦
——浅析唐诗中的柳姿美
二十四桥明月夜
——浅析唐诗中的风景桥
无限风光在落晖
——浅析唐诗中的黄昏美
声声入耳动心怀
——浅析唐诗中的狗吠声
怎一个“卜”字了得
——浅析唐诗中的闺怨情 第二章唐诗对读
山水奔波一夜情
——温庭筠《过分水岭》和李涉《再宿武关》对读
唐诗中的小小说
——金昌绪《春怨》和贾岛《寻隐者不遇》对读
鹦鹉学舌凶险多
——朱庆馀《宫词》和罗隐《鹦鹉》对读
落第诗和及第诗
——孟郊《再下第》和《登科后》对读
泪雨滂沱哭朋友
——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与《哭晁卿衡》对读
两度题诗玄都观
——刘禹锡《戏看花诸君子》与《再游玄都观》对读
笛声吹走诗人心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与李益《春夜闻笛》对读 深情款款望夫石
——王建《望夫石》与刘禹锡《望夫山》对读
女人名字叫苦难
——李白《秋歌》和葛鸦儿《怀良人》对读
崔鸳鸯与徐无赖
——崔珏《和友人鸳鸯之什》与徐凝《忆扬州》对读
郑鹧鸪和赵倚楼
——郑谷《鹧鸪》与赵嘏《长安秋望》对读
隐士都到哪去了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与皎然《寻陆鸿渐不遇》对读
登高壮观天地间
——畅当《登鹳雀楼》与王之涣《登鹳雀楼》对读
美丽瞬间在诗中
——捧剑仆《无题》与胡令能《小儿垂钓》对读
抒情言志咏杨柳
——雍裕之《江边柳》和《柳絮》对读
唐代科举的不正之风
——章碣《东都望幸》与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对读
第三章唐诗悟读
送君送到大路口
——李白《送友人》悟读
秋风万里送行舟
——李白《秋下荆门》悟读
诗仙心中的偶像
——李白《赠孟浩然》悟读
叹息黎民肠内热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悟读
遥送朋友一轮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悟读
春天长满相思草
——李白《春思》悟读
温暖从哪里来
——白居易《问刘十九》悟读
读诗读到眼睛痛
——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悟读
冷月秋霜惹人愁
——白居易《寒闺怨》悟读
松风明月照归人
——王维《酬张少府》悟读
美丽相思伴君行
——王维《送沈子福之江东》悟读
这里庭院静悄悄
——王维《书事》悟读
山中也有一幅画
——王维《田园乐》(其六)悟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
——王维《春中田园作》悟读
诗人夜晚很孤独
——王维《秋夜独坐》悟读
山中天寒红叶稀
——王维《山中》悟读
山溪月映山溪水
——王维《白石滩》悟读
大唐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悟读
愁苦相思有谁知
——王维《伊州歌》悟读
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悟读
何处青山是越中
——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悟读
做只飞燕最快乐
——刘禹锡《淮阴行》悟读
山里春天好风光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悟读
秋风雁叫客先闻
——刘禹锡《秋风引》悟读
阳光为谁而灿烂
——李商隐《日射》悟读
两地相思路迢迢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袞》悟读
第四章唐诗新读
离别莫唱离别曲
——元稹《重赠乐天》新读
至真至诚朋友情
——元稹《得乐天书》新读
平平淡淡最见真
——元稹《六年春遣怀》(其二)新读
朋友月光很明亮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新读
云雨阴晴两重天
——崔道融《溪上遇雨二首》(其一)新读
一种送别叫向往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新读
青山无语送夕阳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新读
秋风不待上归程
——张说《蜀道后期》新读
山水悠悠送别情
——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新读
征人怨怒何处来
——柳中庸《征人怨》新读
一只孤雁话人生
——崔涂《孤雁》新读
一生一世为了你
——雍裕之《自君之出矣》新读
一山夜月一山情
——于良史《春山夜月》新读
山翠轻轻拂人衣
——裴迪《华子岗》新读
暮角声声动乡愁
——李涉《润州听暮角》新读
一路春风访友人
——雍陶《访城西友人别墅》新读
山长水远梦悠悠
——张潮《江南行》新读
日暮乡关何处是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新读
无牵无挂人上人
——杜荀鹤《赠质上人》新读
万紫千红总是春
——韩愈《晚春》新读
一路高歌向天涯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新读
凭栏江楼望故乡
——杜牧《题齐安城楼》新读
万里黄沙万里情
——岑参《碛中作》新读
春天不管兴亡事
——岑参《山房春事》新读
少女情怀很朦胧
——高适《听张立本女吟》新读
少妇后悔为哪般
——王昌龄《闺怨》新读
后记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低下,命运悲苦,无力主宰自己的人生,饱受相思离恨的折磨,“占卜”常常成为她们寄托自己悲怨情思的主要形式之一。丈夫远行,或为经商,重利轻情,离多聚少;或为功名,客滞他乡,落魄潦倒;或为从军,征战沙场,生死未卜……留给妻子的总是哀哀无望的怨愤和惊魂未定的牵挂。唐代诗人于鹄的《江南曲》、刘采春的《啰唝曲六首》(其三)和安邑坊女的《幽恨诗》就取材于占卜思远,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女子生动感人的闺怨情思。
先看于鹄的《江南曲》:
偶向江边采白蘋,
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
暗掷金钱卜远人。
主人公显然是一位女子,她的主要活动有三项,“采白蘋”、“赛江神”、“掷金钱”。采白蘋,应该是一种采摘芳草,赠送情人的习俗,类似于《诗经·静女》中的“自牧馈荑,洵美且异”;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也写到翠翠做了一个美梦,梦中她飘上河岸的悬崖,摘下一大把虎耳草,却不知道送给谁。于鹄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和翠翠的处境不同,她是采了白蘋,却送不出去,因为她的情人(丈夫)不在身边,长久分离。“偶向”二字暗示她的“江边采蘋”的举动,只是心不在焉地出于一时的偶然,她采了也毫无意义,反倒增加她的忧愁苦恨。她的心思在哪里呢?在于牵挂那个不在身边,远在天涯的丈夫。
赛江神,旧俗用仪仗、鼓乐、杂戏迎神出会,周游街巷,届时村民游观,商贩云集,引为喜庆,谓之“迎神赛会”。“赛江神”即为其中之一。如此重大的习俗活动,自然也是少男少女眉来眼去,暗送秋波的风流日子,诗中主人公“还随女伴”游乐观赏,显然是无可无不可地跟着别人转,表面上似乎也和大家一样祷告江神,祈求幸福。可是,她的幸福在哪里呢?她不正经历着夫妻离散,两地相思的痛苦遭遇吗?因此,她的心思同样也不在热热闹闹的赛江神活动上,热闹是她们的,她什么也没有。女伴的欢欣鼓舞、兴高采烈,反衬出她内心的孤独落寞、空虚无聊。
掷金钱,民间迷信的一种,以钱币占卜,其法不一。大抵于祷祝之后,以抛出金钱的向背排列次序来推断吉凶。这才是女主人公的重要活动。她暗掷金钱,占卜“远人”何时归来,这一切她做得很小心,怕人发觉而遭人取笑,占卜时口中虽然念念有辞,却不敢“分明语”,“掷金钱”装模作样,采取“暗掷”的方式来掩人耳目。就这样,诗人着力描摹少妇欲言又不敢语,欲卜又不敢掷,欲罢又不甘休,只能“暗掷”的那种神情,既逼真又细腻,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这位少妇的微妙深情。
另外,以“卜远人”收束全诗,也是耐人寻味的。没有具体交待占卜的结果,远人能否归来?现居何方?何时归来?旅程多远?近况可好?一切的牵挂和顾虑尽在不言之中,给人留下悠长的回味,似乎也展现出女子恍恍惚惚,貌合神离之态,令人叹惋,令人悲悯。祝愿你,苦命的女子,早日团聚,生活幸福!
再看刘采春的《啰唝曲》其三:
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女主人公的丈夫是一位商人,“商人重利轻离别”,离开以后,作为独守空房的妻子,自然是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其早归,可是又不知道归期何日,已是长久不通音信了。于是,她就只好求助于占卜。她用随手拔下的金钗代替金钱,想必是为了取用便利。其间有好卦,肯定也有坏卦。若是好卦,让她高兴,充满期待;若是坏卦,让她担忧,充满失望。她万万没想到,结果竟是如此糟糕。因此,她反复再三地占卜,以多次结果来推测自己丈夫的境况。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
除此以外,她还天天到江口去盼望,盼望丈夫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她眼前,但是望了又望,带来的只是失望,得到的只是“错认几人船”的结果。温庭筠《望江南》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菽洲。”柳永《八声甘州》词“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均是写错认人船。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得到,主人错认之前是满心欢喜,急切期待,认清来人来船之后则是满心失望,满心伤悲,如此错认,接二连三,又如何承受得了呢?诗中女主人公竟然天天去望,不怕错认,就怕丈夫不归,可见其望归之切,期待之久和失望之深。可怜的女子啊,你要望到何日呢?保重吧!
最后说说安邑坊女的《幽恨诗》:
卜得上峡日,
秋江风浪多。
巴陵一夜雨,
肠断木兰歌。
诗歌一开篇就写一个占卜场面,卦上呈示的情况很不吉利:上峡之日,秋江必多风浪,凶多吉少,险象环生。这里谁占卜?谁上峡?去干什么?均无明确交待,但读者可以想象,占卜的是诗中的女主人公——一位幽独的女子,“上峡”的自然是丈夫或情人。那人大约也是“重利轻别”的商人,正从巴陵沿江上峡做生意去。上水,过峡,多风,多浪,舟行多险,女子自然万分忧虑,因而才去占卦,不料得到一个使人心惊肉跳的回答。那一个夜晚,她失眠了。淫雨大作,绵绵不绝,听着窗外潺潺秋雨,她不禁唱出了哀哀歌声。
南朝乐府的“木兰歌”,本写女子替父从军,前四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此处活用其意,是断章取义的笔法。这位幽怨的女子,既不能安睡,又无心织作,惟有长吁短叹,哀歌当哭。雨声与歌声交织,分外凄凉,有力地表现出巴陵女子思念、担忧和怨恨的复杂情感。
西哲有言,纯粹的诗歌绝对是眼泪和心血的结晶,这三首诗均写女子的相思离恨,情到深处,至真至切,占卜怀远,心泪和血。我相信那种痛苦煎熬绝对是人世间最大的苦难。对她们,以及她们苦难的家庭,我只有无声祈祷。
暮角声声动乡愁——李涉《润州听暮角》新读
人生是一个漂泊的过程,思乡是一道感伤的风景。对于游子而言,不论走到天涯海角,故乡的美丽风物永远珍藏心间;无论经历多少沧桑,亲人的熟悉面影永远浮现眼前。他乡异地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腔一调都会引起游子的浓重离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游子永远是带着乡愁上路,带着故乡漂泊的,直到回家,这副心灵的重担才可以卸下来,这颗不安的灵魂才得以宁静。唐代诗人李涉的小诗《润州听暮角》就捕捉刹那,精选画面,为我们刻绘了诗人日暮思乡、愁肠百结的动人形象。全诗是这样写的:
江城吹角水茫茫,
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
海门斜去两三行。
此诗别有一题《晚泊润州闻角》,与《润州听暮角》互为生发,互相补足,暗示了诗人的羁旅苦辛和思乡离愁。夜幕降临,诗人泊舟润州,随船近岸,略作停歇,只待第二天又要登舟启程,奔波远去。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不知道已漂泊了多久,也不知道还要辗转几时,诗人总是这样昼行夜宿,劳碌奔波。脸上写满了憔悴和倦怠,心中积淀着辛酸和不安,这一次夜泊润州,只是他人生漂泊旅途中的一个驿站。这一晚,诗人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又想起了什么呢?且让我们沿着诗句的描绘,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吧。
暮霭沉沉,寒风瑟瑟,诗人伫立船头,极目远眺,只见烟波浩渺,绿水悠悠。几声凄厉号角破空而来,激荡在江面,回响在耳畔,敲打着诗人的心坎。诗人凝望着茫茫的江面,沉浸在纷纷扰扰的离愁苦怨之中。这角声,是军中号角,朝暮响起,音调高亢,声情悲凉,或抒将士背井离乡的绵绵乡思,或诉戍卒餐风饮露的苦寒之怨,或传边地秋风战马的嘶鸣悲叹,或奏胡地风沙满天的苍凉之声……声声入耳,惊心动魄。诗人虽然不在边关塞外,不在古道战场,但是人在旅途,漂泊天涯,心念故园,愁肠百结,耳闻凄厉之声,目睹苍茫之景,心中自是翻江倒海,忐忑不安。
诗人用“茫茫江水”来烘托情思,用忧怨边声来倾吐心曲。说边声,边地之音,寒外之声,惹人联想,耐人寻味。大漠无垠,天地空旷,秋风瑟瑟,胡笳悲鸣,草木萧索,沙砾咆哮,一幅幅有声有色、有情有势的画面浮现眼前,倍显凄凉。或许诗人的乡思愁怨与边声幽怨在内容上有诸多不同,但是悲凉抑郁、愁怨苦恨的情感基调则是基本一致的,耳闻边声,视通万里,更显诗人思乡之痛。写江水,茫茫无际,凄凄传情。秋水之悠悠不尽对应乡思之绵绵不绝,秋水之茫茫不清对应心灵之迷茫困惑,秋水之寒凉冷寂对应心情之落寞凄清,秋水之流动不居对应诗人之漂泊流浪,流水多情,人生有意,愁满江天,恨洒天涯。一江流水流得尽物换星移,流不走悠悠离愁。
白居易写离别之恨,“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李煜写亡国之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托水传情,愁之深重,豁人眼目。同样,李涉的江水茫茫,号角声声,互相烘托,互相生发,乡愁自现,哀音自显,极具动人心肺的艺术感染办。
如果说诗歌一、二两句是直接描写暮角之声的凄苦愁怨的话,那么诗歌三、四两句则是间接描写号角之声的添愁惹恨。你看,声声角号,惊动了沙滩雁群,他们受惊而起,远走高飞,渐渐淡出诗人的视野,融进无边的黑暗。开始还看得见群起惊呼,斜飞成行,后来就销声匿迹,无影无踪了。
大雁在诗人的心中是一个很特别,很能够引发情思的意象。大雁越飞越远,直至消失在茫茫天际,隐喻诗人愈行愈远,归思无计的痛苦迷茫;大雁飞往东南,朝海门方向而去,诗人的故乡当在润州西北,遥远的洛阳古都,诗人要想托雁传书,告慰乡思,亦是不可能;大雁担惊受怕,不堪扰攘,实际上是诗人闻声心惊、恐惧不安的心情折射;大雁远走高飞,也牵扯诗人的视线,扩大了诗人的愁思。如此苍茫的夜晚,如此高远的天地,如此惊惶的雁群,如此孤寂的诗人,无一不使我们感觉到,天地之间弥漫着深重的乡思愁苦。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愁深似海,忧长如水,而是借大雁惊飞,江天茫茫,来渲染满腔愁苦和痴心乡思,读来只觉泪流如雨,满面秋风。
一声号角搅动一腔心事,一江秋水流走缕缕忧伤,一阵大雁牵扯悠悠离愁,一个夜晚笼罩漫天乡愁,李涉用心灵定格瞬间,用暮角折射永恒,早已幻化为一个符号,在千秋百代的游子心中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