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胜景与歧途:跨世纪文学的多维审视


作者:刘起林  日期:2014-08-16 01:48:27



《胜景与歧途:跨世纪文学的多维审视》的根本研究意图,是以适应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为价值旨归,史论结合地辨析中国文学“跨世纪”历程的演变特征、文化逻辑、价值得失及应予提倡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而使研究兼具学术探讨的理论价值和启迪创作的实践意义,为中国文学在21世纪的雄健发展提供一种符合审美规律与文化逻辑的理性认知。
  作者简介:
  刘起林,湖南祁阳人。200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5年在浙江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已在《人民日报》、《文艺争鸣》、《小说评论》、《天津社会科学》等各类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及入选各种选本60余篇次。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四项,参与国家级课题三项、省部级课题两项。
  目录:
  绪论“跨世纪文学”及其审美文化特征
  第一章知青作家的精神蜕变
  第一节知青作家的精神姿态与心理底蕴
  第二节知青作家的中年感悟与精神分化
  第三节《雪城》:“德性伦理”规范的功效与局限
  第四节王安忆:步人“不惑”之境的体察与迷茫
  第二章历史文学的古今对接
  第一节历史文学热:文化转型期意义尴尬的辉煌
  第二节历史文学本相:多元语境无以类归的苍凉
  第三节《曾国藩》的审美价值及当代意义
  第四节《白门柳》的文化批判意识
  第五节《张居正》:传统底蕴与现代智慧的有机交融
  第三章农村题材的艺术深化
  第一节农村题材创作的复杂态势与两难处境
  第二节《大地芬芳》:农耕生态本位的世纪沧桑审视绪论“跨世纪文学”及其审美文化特征第一章知青作家的精神蜕变
  第一节知青作家的精神姿态与心理底蕴
  第二节知青作家的中年感悟与精神分化
  第三节《雪城》:“德性伦理”规范的功效与局限
  第四节王安忆:步人“不惑”之境的体察与迷茫第二章历史文学的古今对接
  第一节历史文学热:文化转型期意义尴尬的辉煌
  第二节历史文学本相:多元语境无以类归的苍凉
  第三节《曾国藩》的审美价值及当代意义
  第四节《白门柳》的文化批判意识
  第五节《张居正》:传统底蕴与现代智慧的有机交融第三章农村题材的艺术深化
  第一节农村题材创作的复杂态势与两难处境
  第二节《大地芬芳》:农耕生态本位的世纪沧桑审视
  第三节《凤凰台》的当代农村反思与审美整合品格
  第四节《村庄秘史》:现代暴力文化遗患的乡土透视第四章官场小说的价值含量
  第一节官场小说的审美范式与价值缺失
  第二节《国画》的境界开拓性与意蕴包容度
  第三节《沧浪之水》:官本位生态的人格标本
  第四节“类型化写作”与《苍黄》的审美突破第五章文学批评的学理境况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非学理化倾向及其时代症结
  第二节雷达文学批评的思想主线与精神风貌
  第三节“样板戏现象”的历史轨迹与文化实质
  第四节“余秋雨现象”:焦躁而乏力的文化攀登第六章现实题材创作的意蕴建构
  第一节创作题材选择的历史化倾向
  第二节叙事元素捕捉的边缘化诉求
  第三节底层意识匮乏的文化立场
  第四节精神制约薄弱的审美境界
  第五节“意味”独创性欠缺的艺术形态第七章历史题材叙事的审美意识
  第一节历史文学的“盛世情结”及其文化生成
  第二节历史题材的“戏说”现象及其叙事伦理
  第三节亟待重审的历史文学价值观念第八章文学全局的精神走势
  第一节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主体立场处理
  第二节新世纪文学的病态审美气象
  第三节民族复兴呼唤“大雅正声”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长篇历史小说正是多层面地适应了广大读者的这种心理需求与审美期待,才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青睐。
  长篇历史小说大都有着明显的世俗品格和通俗文学色彩。《曾国藩》绝非“节外生枝”地铺叙了一个接一个的掌故传说,正史、野史“一锅烩”;《雍正皇帝》对宫闱奸诈的揭示与武侠小说对险恶江湖的描摹实在是异曲同工;就是格调最为典雅的《暮鼓晨钟》,吕之悦、陆文元曲折而痛苦的经历,鳌拜“满族第一勇士”雄奇、粗豪的性格又何尝没有英雄传奇、文人落难等古典小说和戏剧叙事模式的影子?通俗读物式小说则常常是史事纪实和逸闻趣事渲染二者的拼贴。这种种审美表征实际上共同体现出历史文学创作主体一种世俗化的叙事角度、叙述兴奋点和理解评判尺度。长篇历史小说由此获得了审美文化的大众品格、民间情趣,能给予实利羁绊中紧张而疲惫的人们一种游戏、消闲式的刺激和愉悦,使他们乐于设身处地理解、品味,从而产生情感的震颤、心理的认同。
  情绪的宣泄和慰藉只是短暂的心理效应,奔忙于文化失范状态的人们其实更渴望获得一种深层的精神依托来安身立命。对这种精神依托的期待,并不表现为对话语权威、价值权威的寻求,而是体现为对有着多向启发性的“经典”生活图景和生存样式的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从理性层面已被摒除出社会生活的主流,但在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积淀却异常地深厚和稳固。极为浅显而有力的例证就是,平庸的武打片中,人物一穿上古装就给人一种格外的亲切感和庄严感。于是,因现实价值体系贫弱而精神焦渴的人们就自然而然地回过头,从传统、从古典中寻求思维依据和文化依托。植根于传统“史官文化”的历史小说,以载于史籍的、“民族经典”型的生活图景和历史人物作为表现对象,读者当然易于产生一种“经典”感、信赖感,愿以它为参照系来思索今天、为依托物来寻找安身立命之所。而无论艺术表述的优劣,历史小说总给人一种文化蕴含其中的幻觉,也就总能获得广泛的阅读面。所以,正是“文化真空”、“价值真空”的现状,使传统的经典性、可靠性变得突出,从而构成了长篇历史小说广受青睐最根本的外在条件。
  ……







阅读提示:胜景与歧途:跨世纪文学的多维审视的作者是刘起林,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胜景与歧途:跨世纪文学的多维审视下载地址

上一本:何羲君诗词选
下一本:莎剧选译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