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舌尖上的美味


作者:吕永超  日期:2014-08-16 01:53:10



这本《舌尖上的美味》共分五辑,主要谈的是平民饮食,大众风味。此类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不同于皇宫御宴、豪门盛宴、乃至八大菜系中的一些名菜,可以分别视为中华饮食文化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分支。从表层来看,一个是原料务求珍稀名贵,另一个却是普普通通;一个是极其豪华奢靡,另一个却是简易朴实。从深层次来看,一个重的是物质和技艺,另一个却蕴藏着前者所缺乏的浓郁的人情味。该书巧妙地将平民饮食中的人情味和散文的感情色彩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善于捕捉、体验和表现“虀盐布帛”中的天伦之乐,那种蕴藏在平常饮食生活中的美和意趣。书中发掘和体验平民饮食中的人情美,不仅表现在阐释了各种节令食品中,古往今来人们寄托的所思所想、所求所愿中,而且表现在捕捉到了许多地方风味与民间传说的独特组合。本书谈及春卷、粽子、年糕、腊八粥之类的源流演变,及其旁征博引。南北风味,各有不同,见多识广,如数家珍;这样一位行家娓娓道来。
  
  作者简介:
  吕永超(1964~),笔名超然、梅川等。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文联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已发表小说、散文、随笔、评论、杂文、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四百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红绳索,黑绳索》、《藏北情仇》、《天机》,散文集《灵魂呓语》、《岁月凭证》、《游食笔谭》,纪实报告文学集《江东风雅颂》等。曾任黄石市饮食服务公司经理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公司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黄石广播电视报》副社长、副总编辑,黄石市文联秘书长兼组联部主任、黄石市文艺研究室主任、《五彩石》文学双月刊副主编,曾获黄石市“首届十大文化新星”称号。现任职于湖北省黄石市文联。
  目录:
  第一辑节令佳品丛谈元宵春卷咬春粽子今昔咸蛋记趣腊八粥话寻常年糕第二辑日常菜蔬豆腐情结闲话吃鱼如意豆芽杂涮火锅宫保鸡丁第三辑平民小吃嘴嚼烧饼馒头探微油条贵贱面条雅俗粥食寻味剪辑米酒第四辑特色风味回味汤包烧卖杂忆馄饨民俗鲜活豆皮结识米线第五辑吃之境界文人野炊也说老饕鄂菜散意吃之境界跋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张实   丛谈元宵天上一轮圆月朗照,人间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实在有极微妙的象征意义。
     中国的节令,我理解为一种仪式。既为仪式就有节令食品。元宵就是藏在元宵节中最有意味的舌尖典籍。
     轻翻典籍,元宵节从历史深处款款走来。
     新春到来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夜,俗称灯节、元宵节。大张灯火,大耍花灯和龙灯,大放焰火。遍地的灯火,与又圆又亮的明月相辉映,与满天闪闪烁烁的星星相辉映,呈现一派光明、平安、吉祥的景象。这种灯火辉煌闹元宵的习俗,在我国传承了两千多年。
     据载,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汉高祖刘邦驾崩,吕后临朝称制,分封吕氏亲族为王侯。吕雉死后,吕氏诸王叛乱,争夺天下。高祖时的太尉周勃、陈平等人举兵,扫除诸吕,拥刘恒(即文帝)为主。传说刘恒系正月十五日登基,帝都长安张灯结彩,彻夜通明,万众欢庆。
     文帝十分高兴,遂定此曰为灯节,年年沿传。此后约两百年,明帝刘庄见江山危机四伏,势若累卵,打算借印度佛教之力苟延残喘,令百姓在正月十五夜挂灯迎佛。北魏寇谦之始立道教,利用元宵灯节为他造神伎俩服务。他信口编造:英俊文雅的陈子祷,被龙王的三女儿爱上了,成婚后生了“三元大帝”,俗称“三官神”。
     即正月十五生下天官,七月十五生下地官,十月十五生下水官。这三个日子分别得名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夜”通“宵”,上元之夜亦称元宵节了。
     道教的创立和传播,元宵节又有了新的含义,即祭祀天官诞辰和祈求天官赐福。
     又说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我对元宵节的感觉是人性化的,不是因为吕后,也不是因为文帝和明帝,莫非是因为“元宵姑娘”?不是我对元宵节的感觉是人性化的,元宵节就是人性化的,它脱离了权和神,就那么情意绵绵,就那么人情味十足。
     不必辨析元宵节形成的“正宗”,那是民俗专家的事情。我们关注的是元宵节的美食——元宵,这才是活着的典籍、在我们身边的典籍。
     元宵的前身,是汉代国人在正月十五喜吃的“豆腐加油糕”和“白粥泛膏”。这两款食品我没有见过,想必是失传了。
     不是说我没见到的就失传了,而是传统美食失传的有成千上万。也难怪,普通厨师成为名厨之后,想通过建立饮食新秩序,以使他的技艺能日常生活化,从而潜在教化人心。这种心态,从古至今,没有改变。
     及至隋唐,元宵灯会发展到极盛期。做元宵的工艺有所发展,就出现形似弹丸的“汤中牢丸”或“粉果”。元宵外形从方到圆,是一种进步,说明从单纯吃“烹”,到逐渐讲究“调”了。
     元宵节吃汤圆,最早见于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平园续稿》,书中有“元宵煮食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浮圆子,又名汤团。
     那时,仅临安的上元节食品,便有乳糖圆子、山药圆子、珍珠圆子、澄沙团子、金桔水团、澄粉水团和汤团等;杭州已有专卖圆子的店铺,张家圆子铺最有名,用糯米粉包以或甜或咸的馅心,放沸水中煮熟而成。也有不包馅的,像现在的酒酿圆子。这种糯米丸子在勺中时浮时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不过,此时的元宵还只能作夜间的点心。点心非主食,是“药”——解馋的“药”。
     节日多美食。这个时期的元宵节里,还有一种食品叫油锤。油锤是一种什么样的食品呢?《太平广记》记载:油热后从银盒中取出锤子馅,用物在和好的软面中团之,将团得的锤子放到锅中煮熟,用银笊捞出,放到新打的井水中浸透。再将油锤子投入油锅之中,炸至沸取出。吃起来“其味脆美,不可言状”。原来,油锤就是后世所言的炸元宵。油锤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其制法与品种已颇具地方特色,仅广东一省,便有番禺的“通心煎堆”、东莞的“碌堆”等,真可谓唐宋食风今犹在。所以说,吃,是最好的怀古行为。
     通过“通心煎堆”和“碌堆”,我们能更好地进入宋代油锤的传统里。
     P3-6 







阅读提示:舌尖上的美味的作者是吕永超,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舌尖上的美味下载地址

上一本:给生命一个完美备份
下一本:一颗眼泪掉下来需要多长时间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