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池莉,卢苏伟,九尾狐 日期:2014-08-16 01:56:59
著名作家池莉历时5年最新长篇叙事散文,深情讲述与女儿24年共同成长经历,一部饱含母女深情的大爱之作,继《目送》后,又一部跨两代人共读的成长之书。
池莉的笔端细腻又犀利,激情又理性,真实客观又富于意蕴,从小生命的孕育开始,到与孩子共度所有岁月,直至孩子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顺利踏上社会;池莉不仅以母亲写女儿,还写女儿怎样成就母亲。她们母女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共同成长,即抵抗了沉重的应试教育,也赢得了大众意义上的成功。通过池莉的娓娓讲述,我们看到:爱本身就
是教育。
人生根本没有一条整齐划一的起跑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世界,父母得用心爱孩子,悉心发现孩子的性格、兴趣和才能,分享他生长的每一个阶段以及时时刻刻,营造一种更为亲密更为知心更为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生活方式,孩子才有可能健康成长,立于不败之地。
毕竟,这就是天下父母心。
十五段微观人生
恍若你亲身经过
你的人生
脱不了这十五种繁难
学一次卢苏伟的“困难课”吧!
应对困苦的哲学这么灵验
但愿所有的负担都将变成礼物,所受的苦都能照亮我未来迷茫而未知的路。
这是一本让你从痛苦中抽身、改变、成长、成熟的实用书。看着别人的故事,却找到自己的影子,你的观念、心态、命运,或许就从此改变。
作者简介:
池莉,著名作家,现居武汉,任武汉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武汉市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
80年代发表文学作品。80年代末开始发表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为中国小说新写实流派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20多年来,电影电视连续剧话剧京剧楚剧以及法国舞台剧,不断改编其作品如《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你以为你是谁》《生活秀》《云破处》等。主要作品见北京十月出版社2011年版《池莉经典文集》(九卷)。另有散文集《老武汉》《怎么爱你也不够》《熬至滴水成珠》《来吧孩子》等。历年来获各种文学奖70余项。有法、英、西班牙、日、德、韩、越、泰国等外文译著不断在其语属国家地区出版。
卢苏伟,台湾畅销书作家,世纪领袖文教基金会创始人,目前担任执行行长。
至今出版50本畅销书、演讲近5000场。
2000年因推广社会教育,受教育部颁奖表扬。
2005年获得第八届全球热爱生命奖章。
2008年,带领看守所少年骑行车环岛,拍成记录片,获得台北电影节、南方影展、国际纪录片双年展最佳记录片奖、时报基金会公与义纪录片首奖。池莉,著名作家,现居武汉,任武汉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武汉市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
80年代发表文学作品。80年代末开始发表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为中国小说新写实流派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20多年来,电影电视连续剧话剧京剧楚剧以及法国舞台剧,不断改编其作品如《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你以为你是谁》《生活秀》《云破处》等。主要作品见北京十月出版社2011年版《池莉经典文集》(九卷)。另有散文集《老武汉》《怎么爱你也不够》《熬至滴水成珠》《来吧孩子》等。历年来获各种文学奖70余项。有法、英、西班牙、日、德、韩、越、泰国等外文译著不断在其语属国家地区出版。
卢苏伟,台湾畅销书作家,世纪领袖文教基金会创始人,目前担任执行行长。
至今出版50本畅销书、演讲近5000场。
2000年因推广社会教育,受教育部颁奖表扬。
2005年获得第八届全球热爱生命奖章。
2008年,带领看守所少年骑行车环岛,拍成记录片,获得台北电影节、南方影展、国际纪录片双年展最佳记录片奖、时报基金会公与义纪录片首奖。
九尾狐,著名亲子专栏作家。作品曾刊于《妈妈宝宝》《好主妇》《孩子》《亲子》《最家长》《中国女性》等多家报刊杂志。曾荣获“新浪亲子育儿达人”“2009年度中国快乐妈妈”“2009年新浪亲子优秀博主”“2010年度最热亲子名博”等荣誉称号。经常参加各种媒体活动,做客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评论员。
目录:
《好妈妈教子有方》
自序:做个有本事的妈妈
第一章提供高质量的爱
爱往往和期望无关,爱只和心有关。可是,许多家长往往用期望作为爱的借口来强迫孩子,通常的话语:“如果你能做得更好,我会更爱你!”言下之意,如果做得不好,就不爱了吗?期望只是一种愿望,如果拿期望来对孩子做要挟,在孩子的心里爱肯定打了折扣。管得太多、限制得太多、期望得太多都会造成孩子的逆反,父母的爱在孩子的心里也就变得陌生了。
赞扬是一种魔力
按你说的去做吧
巧妙地告诉孩子“你很独特”
爸爸妈妈永远信任你
坦然对待孩子的奇思妙想
不要用口是心非来惩罚孩子
溺爱就是软暴力
爱往往和期望无关
第二章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好妈妈教子有方》
自序:做个有本事的妈妈
第一章 提供高质量的爱
爱往往和期望无关,爱只和心有关。可是,许多家长往往用期望作为爱的借口来强迫孩子,通常的话语:“如果你能做得更好,我会更爱你!”言下之意,如果做得不好,就不爱了吗?期望只是一种愿望,如果拿期望来对孩子做要挟,在孩子的心里爱肯定打了折扣。管得太多、限制得太多、期望得太多都会造成孩子的逆反,父母的爱在孩子的心里也就变得陌生了。
赞扬是一种魔力
按你说的去做吧
巧妙地告诉孩子“你很独特”
爸爸妈妈永远信任你
坦然对待孩子的奇思妙想
不要用口是心非来惩罚孩子
溺爱就是软暴力
爱往往和期望无关
第二章 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绝对是有道理的,好的环境更容易对人产生积极的作用。别小看了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同孩子一起成长,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事情。忽略不足,多去肯定优点,肯定能够获得积极的效果。珍惜和孩子在家里的时光吧,别用刻板教育的那一套规范孩子在家的时光,家就是孩子放松的场所,也是更多获得快乐童年的场所。
让孩子积极起来的氛围
习惯也有“世袭制”
做家务是培养责任心的机会
懒更多是被“惯”出来的
敢于和孩子一起赛跑
善于挖掘身边的积极力量
和孩子一起记录每天的进步
给出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家里让孩子变成跳舞的小精灵
第三章 关注孩子的心理
不怕孩子怀疑,就怕孩子不怀疑。怀疑表示在动脑,不怀疑表示不爱动脑。所以,我一直赞成孩子的怀疑态度,并去鼓励他。每个孩子都是小小的“探险家”,每一次的探险都会有新发现,这样才能让孩子寻找出这个世界的秘密,也会发掘出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发现并学会欣赏孩子的童心,不但你会获得快乐,还会让孩子的纯真善良得以延续下去,这无疑对他的性格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会倾听,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
学会接纳孩子的好朋友和坏朋友
学会欣赏孩子的兴趣
正确看待孩子的怀疑态度
陪孩子一起发现这个世界的秘密
欣赏孩子可爱的点滴童心
及时肯定孩子的美好品德
“怪孩子”比“乖孩子”更有出息
轻易承诺奖励不如适时给孩子惊喜
第四章 把学习变成容易的事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能达到快乐的目的。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把学习变成喜欢的事来做,才会事半功倍。但是,很多时候当学习成为了孩子的负担,变成一件辛苦的事时,就自然如同洪水猛兽,还怎么去喜欢呢?所以,当孩子不喜欢去做的时候,千万不要去强迫,从另一个角度开发,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成功其实并不难
发现孩子的天赋
做喜欢的事,事半功倍
形象教学,孩子更爱学
掌握孩子的情绪,更容易入手
会学习,更要会休息
成功是一种快乐
学习的目标就是实现自我
不要用激将法损伤孩子的自尊
第五章 让他面对失败不抓狂
失败有时是一件很可恨的事,它往往会引起焦躁、发狂的行为。尤其对于控制力差的孩子来说,想让他平静地对待失败,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么,怎么让孩子面对失败不抓狂,主要在于大人的心态,如果你是一个豁达的人,孩子肯定会受到你的影响变得豁达起来;如果生活中你是一个遇事就烦躁的人,孩子难免也会变得和你一样。
孩子为什么不能经常失败
发现优点是孩子的另一个加油站
孩子“摔倒”别轻易扶搀
你真的会批评孩子吗
你的惩罚方式决定孩子心态
让孩子面对失败不“抓狂”
吸取教训是失败最大的“功绩”
淡化失败,表扬进步
从失败中变聪明
第六章 受益终生的品性教育
孩子间的交往常常比大人来得更快,也更单纯一些。我们不要过多地干预孩子的交友,我们只需要培养孩子的宽容、善于待人、善良等一些优良品性就可以了,正是这些优良品性让孩子不知不觉中寻找到友谊的力量。而我们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太多的功利和不信任感同样让我们失去很多朋友,相比较起孩子来说,这点是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的。
珍惜友谊的力量
找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
在朋友中寻找榜样
“对手”也要靠谱
发现伙伴积极的品格
多表扬孩子的好朋友
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合作中与朋友一起进步
第七章 彼此分享,成长会更快
当我们承担了父母的角色,身上便背负了许多的责任,我们会为孩子想许多事情,并付诸行动。可是,有时太多的控制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角色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当孩子从一个角色变换到另一个角色,也会让他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拿出你的一点点时间多和孩子讨论一下“大事”,相信孩子在你的引导下会很快成长起来,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
多和孩子聊聊未来
他有趣,首先你得有趣
角色的互换让孩子更亲你
和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
享受与孩子比赛的乐趣
跟孩子分享你的好心情
与孩子互讲有趣的小故事
和孩子议论同一个新闻或事件
第八章 让孩子为梦想而努力
梦想就像一粒神奇的种子,会给孩子编织一个美丽神奇的梦,孩子的梦想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复杂,简单幸福才是他们梦想的根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梦想,作为父母千万不要歧视孩子的梦想,了解一下他为什么这样想?和他一起来探讨一下梦想,岂不是比你盲目打断他的梦想好?
大胆说出心中的梦想
不要把你的梦想强加给孩子
为梦想做个规划吧
有梦想就要努力地实现它
我们会一直支持你
给孩子表现机会,他会更积极
让孩子适当地炫耀成绩
为靠近梦想的每一步欢呼
本套书还有:
《立》
《她的城》
《你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溺爱就是软暴力
一出门,便遇到楼下大妈怀里抱着外孙,小男孩蛮可爱的,长得虎头虎脑,已经两岁了,却还不会走路,每天都由大妈抱着出门。这不,大妈又开始发愁地跟我说:“真不知道这孩子什么时候才会走,去医院检查好几遍了,什么毛病也没有,就是腿脚懒。”一边叹气一边抱着孩子走向远处。于是,我观察了一下,平时这孩子总是由家里大人轮流抱着,哪里还有走路的机会?一日,去大妈家取东西,刚打开门就听见大妈喊:“宝贝,别在地上爬,姥姥帮你拿。”原来,小外孙趁姥姥开门的工夫便自己爬着去拿玩具,却瞬间被发现,又被抱了起来,爬的权利无疑也被剥夺了,我对大妈说这样可不行,不让他锻炼怎么会走呢?大妈笑,反正早晚会走的,趁着他年纪小还可以抱抱,长大了想抱也没力气抱了。
由此可见,溺爱替代了孩子的手脚,怎么可能独立呢?而这也是许多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怕孩子受点苦,遭点罪,什么都给替代做了,结果,却害了一批孩子。
记得,女儿快两岁时还不会说话,怎么引导就是不说。那段时间我也是忙于工作,白天大部分的时间里她都是由奶奶看管,奶奶比较惯孩子,什么都依着女儿。于是,女儿便学会用手指挥奶奶给自己拿东西,根本就不用嘴去说。这太让我着急,总不能说奶奶看得不好吧?那对老人也是一种伤害。于是,趁着假期我便找了一个借口,让女儿去姥姥家住几天,或许陌生的环境更能激发女儿的语言神经。送到乡下的那段时间,我狠下心来不去看她,也不打电话。一段时间后,母亲打电话过来,竟然说女儿会说话了,而且一说就是一整句,就这样女儿终于开口说话了。
等我赶到乡下时,女儿已经会喊妈妈,问母亲女儿怎么突然就会说话了,母亲说,那日碰巧狗从笼子里跑出来,她忙去院子里拴狗,这一急忘了嘱咐女儿好好待在那里。屋子里的女儿因为好奇,便从床上慢慢爬到地上,却不料摔了一个大跟头。这一摔不要紧,母亲在院子里听见孩子的哭声,并夹杂着模模糊糊的哭喊:“摔倒了,摔倒了……”等母亲急急忙忙地跑回到屋子里,却见女儿一边哭一边喊。这才惊喜地发现她会说话了。
陌生或是危险的环境里更容易激发出人的潜能,其实女儿早有说话的欲望,只是在无形中被其他方式替代了,就一直懒得去说。当真正面临困境的时候,便不由得就会说话了。那么究其原因,也和溺爱有关吧?观察了一下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条件好了,可是,说话和走路都比较晚,替代占了造成这种原因的很大成分。
溺爱也会成瘾,许多父母对孩子用过分宠爱的方式来表达关注,以此来满足内心的缺憾,岂不知这是害了孩子。孩子天性就是好玩,喜欢用冒险来探索这个世界。当你压制他的这种行为的时候,无疑阻拦了孩子的思想,从而在孩子内心种下这是你应该做的影子,和他无关。
甚至活着都和他无关,从这不难看出,还有什么比头脑的懒惰更可怕呢?前段时间见过一个案例:孩子因为索要电脑无果,便和妈妈吵了起来,事后为了泄愤,竟然对妈妈拳脚相加,甚至拿起刀子来要挟妈妈。结果,扭打间妈妈失手杀死了孩子。这场悲剧中也夹杂着溺爱的成分,因为从小不停地满足孩子的愿望,以至于他的贪欲越来越大,稍有不如意就对亲人拳打脚踢,从而引发悲剧。而这悲剧的酿成,也正是由于溺爱。
我们随时可以从那些不良青年身上看到溺爱的影子,这些父母也有足够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说他平时也很管孩子,但是,这种管更多带有一种替代,尤其凡事都要自己亲自动手来代替孩子做,这种管更要命,最终会毁掉一个孩子!可见,溺爱真是一个无形的杀手。
赞扬是一种魔力
一次期中考试后,女儿忐忑不安地回到家,由于我需要做饭,便没顾上问她考得如何,整个晚饭吃得也还是比较愉快的。晚饭后,突然想起这件事,便问女儿考得如何,女儿应付了事地说成绩还没有出来,可从她的神情中我隐隐感到考得不好。果真,第二日便收到了老师的短信:“家长您好,您的孩子在这次期中考试中落差太大,请注意孩子的学习。”看到短信后,我感到有点晕晕的。还能有什么样的落差呢?难道是倒数?事情果真如我所料,当我把短信拿到女儿的面前时,她哭了起来,原来她数学考了D!这太让我吃惊了,平时学习成绩一直很稳定的女儿怎么会考得这么差?拿过考卷一看,基本都是粗心大意惹的祸,见女儿如此伤心,便没有再说什么。反倒是她爸爸在看到试卷后,立马要求女儿改正错误,并书写10遍。这样的惩罚显然有点过分,所以女儿在改过错误后,便不再重新写卷子。父女俩就这样僵持起来。眼见着时间已经很晚,女儿又不想接受惩罚,我便做了和事老,对女儿说:“下次注意别太粗心,既然改会了,明天再复习一遍就可以了。”这种折中的方法让父女俩都松了一口气。
第二日,女儿为了挽回爸爸的面子,回到家后便在那心不在焉地复习。周末,领女儿回老家,父亲问女儿期中考试考得怎样,她避而不答。我偷偷地告诉父亲她数学考了D,父亲笑:“这没什么啊,在学校里A,B,C,D都要体验一遍才叫精彩呢!这次体验感觉是不是很愉快呢?”女儿羞涩地偷笑。原来赞扬比训斥更让人放松,这种赞扬反而让女儿感到羞涩。之后的那段日子,不用我去督促女儿学习,她也能加把劲赶功课了。赞扬起到了作用,期末考试女儿门门功课都拿到了A。当父亲再次问她为什么不喜欢D了时,女儿答:“已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