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张爱玲日常叙事的现代性


作者:李梅  日期:2014-08-16 02:03:10



张爱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个“异数”,其人、其作在中国大陆传奇般的传播过程,及其在大众和专业领域引起的持久不衰的阅读兴趣都说明,张爱玲的文学成就蕴含着某些非常重要的文学特质。本书从叙事学理论研究的角度,以张爱玲为例,对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叙事文学进行了研究梳理,指出中国传统文学的最根本特质是日常生活叙事,而就现代文学来说,张爱玲传承并抵达这一文学流脉的巅峰。作者对张爱玲及作品之艺术特质和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张式叙事”和“中国味道”两个命题。接下来深入分析了张爱玲小说所创造的日常现代性,指出这个日常现代性其实质正是对错综复杂的五四现代性的另一种延续和发展。
  作者简介:
  "李梅,陕西乾县人。
  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及硕士毕业。20世纪90年代初南下广东,拼搏珠三角新闻业采编一线,2006年进入高校任教。
  目前研究方向:文学叙事、新闻叙事、新闻传播及媒介文化等,至今发表各类新闻作品、学术论文及学术专著等文字200多万。
  读书、行走、生活,静观万千世态。
  爱、思、写,寄意心路历程"
  目录:
  "序至情至真追梦人................1
  导论进入张爱玲的方式..............1
  第一节传奇般的接受史/2
  第二节张爱玲的文学世界/10
  第三节“宏伟叙事”的发生和形成/15
  第四节“被遮蔽”的思想根源/19
  第五节日常生活叙事的重新崛起/23
  第一章张爱玲与中国文学传统.........27
  第一节贵族·平民·自由作家/28
  一、“冷眼”看世界/29
  二、“传奇”才女/34
  三、去国岁月/36
  第二节“张式叙事”与“中国味道”/38
  一、日常性·人情美/40
  二、“细节”与“史蕴诗心”/47"序至情至真追梦人................1
  导论进入张爱玲的方式..............1
  第一节传奇般的接受史/2
  第二节张爱玲的文学世界/10
  第三节“宏伟叙事”的发生和形成/15
  第四节“被遮蔽”的思想根源/19
  第五节日常生活叙事的重新崛起/23
  第一章张爱玲与中国文学传统.........27
  第一节贵族·平民·自由作家/28
  一、“冷眼”看世界/29
  二、“传奇”才女/34
  三、去国岁月/36
  第二节“张式叙事”与“中国味道”/38
  一、日常性·人情美/40
  二、“细节”与“史蕴诗心”/47
  三、“荒凉”的历史感/51
  第三节小说的起源与中国文学精神/55
  第四节张爱玲与“鸳鸯蝴蝶派”/60
  第五节《红楼梦》与张爱玲的“女心世界”/65
  一、“倾听”人生的回声/65
  二、“大悲哀”里的人情/69
  三、续写“女心世界”/75
  第二章现代性............79
  第一节“现代性”的涵义/80
  一、西方的现代性/80
  二、现代性在中国:五四文学的两个走向/82
  第二节张爱玲的现代性/87
  一、延续五四现代性之一/87
  二、张爱玲的“日常现代性”/90
  三、张爱玲与西方文学/96
  第三节中国现代性的复杂面貌/102
  一、“言志”与“载道”/106
  二、现代性的悖论/108
  三、遮蔽中的“孤岛奇葩”/113
  第四节 张爱玲与左翼文学/117
  第三章论日常生活叙事.........131
  第一节“梨子”与“坦克”
  ——永恒的日常生活/134
  第二节跌倒的、委弃的人生之爱
  ——“小人物”/141
  第三节人被生活“生活”着/150
  第四节裂缝下的深渊/158
  第五节站在人生的边沿颤抖/164
  第四章张派流传...........169
  第一节从追随西方到回归传统
  ——以白先勇为例/171
  第二节共同的香港想象
  ——以施叔青为例/177
  第三节当代文学中的日常生活叙事
  ——以王安忆、苏童为例/182
  第四节个人经验的大众脸庞
  ——以女性写作为例/195
  参考文献.....................211
  一、译著/211
  二、著作/212
  后记.......................217"
  "导论进入张爱玲的方式
  第一节传奇般的接受史
  按照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先生的权威论定,“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然而,这样一位重要作家却在中国被遗忘了许多年。个中原因,牵涉到张爱玲所走过的生命历程,也关系到张爱玲作品在国内的接受史和传播史。因此,在进入张爱玲的文学世界以先,有必要回顾张爱玲本人的写作足迹,梳理张爱玲作品在中国的接受历程。
  让时间回到在上世纪40年代——尤其是1943到1945年,那时,年仅二十几岁的张爱玲以她独特的故事方式和充满人生智慧的尖锐、睿智、俏皮的文学话语照亮了上海文坛。据统计,仅1944年这一年,张爱玲就在上海的各种杂志上发表小说、散文27篇,最快的时候几天写一篇小说。同年9月,张爱玲小说集《传奇》由《杂志》出版社出版,4天即再版。1945年1月,散文集《流言》由中国科学公司出版,畅销一时。1944年底到1945年初,改编成舞台剧的《倾城之恋》在上海卡尔登大剧院隆重上演,演出场场爆满。浪荡公子范柳原和离了婚的上海小姐白流苏之间欲擒故纵、你将我就却最终赢得真心相对的乱世情爱,极大地迎合了上海“孤岛”时期那些既浪漫又实际、既深谙情场算计之道又懂得拿捏分寸感的男男女女。仅两年时间,张爱玲就登上了她生命和文学写作的顶峰。甚至有人说,1944和1945年的上海,就是张爱玲的上海。张爱玲的文学才华如孤岛上海开放的一朵奇葩,灼灼其华,耀人眼目。她的文学成就,也受到了评论界的高度关注。1944年5月月1日,著名学者傅雷以“迅雨”的笔名在《万象》杂志上发表《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该文以《金锁记》为典型,从艺术的高度,对张爱玲出色的文学才华给予了客观评说。傅雷称赞张爱玲的小说是“收得住,泼得出的文章!”论文还总结性地发现了张爱玲小说一个鲜明的美学风格,那就是“新旧文字的揉合,新旧意境的交错”。同时也以小说《连环套》为例,对张爱玲小说存在的问题,比如过分依赖技巧等提出善意批评。同年12月,正处文学声名顶峰时期的张爱玲立即以《自己的文章》给予回应。缚雷的文章成为“张学”最早也是最有理论高度的研究力作。同年6月,胡兰成在《杂志》月刊发表长文《论张爱玲》,对张爱玲小说进行了详细解读和赞赏。但随着抗战结束和解放战争的开始,如昙花一现的张爱玲陡然失色。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张爱玲以继续学业的名义离沪赴港,后赴美国,从此,这个在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文坛灿烂耀眼的女作家,在中国大陆读者的阅读视野和文学史里陡然消失了。"
  







阅读提示:张爱玲日常叙事的现代性的作者是李梅,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张爱玲日常叙事的现代性下载地址

上一本:鸳鸯胡同
下一本:一个中国远征军翻译官的爱情书简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