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昌飚 日期:2014-08-16 02:11:36
当我完成了从初中到本科学业的跨越,从野蛮冲撞的山村小子到一名少校警官的华丽转身。我感念,组织的培育;我感念,亲人的嘱咐;我感念,战友的帮衬。因为感念净化心灵,笔触就是我的歌声……《感念是心灵在唱歌--朱昌飚作品选》分新闻篇、工作篇和文学篇,收录了朱昌飚160余篇作品。
《感念是心灵在唱歌--朱昌飚作品选》内容包括《战友亲如兄弟》、《留下一本书赠送一份情》、《某部官兵为驻地整治梅车河》、《某部新兵营举办家信展》、《老战士树立榜样离队前比作贡献》、《官兵悉心爱护古樟木生机勃勃》、《一片“兵”心在玉壶》、《探亲归队救病妇千里护送姐妹聚》、《正是春光好时节》、《塑造文明武警形象》、《旋律激昂迎“八一”》等。
作者简介:
朱昌飚,1993年12月入伍,历任武警8722部队七连战士、学员(上海指挥学院)、三连排长、九连副指导员、特勤连指导员、组织干事、宣传股长等职。先后参加了抗洪抢险、维稳处突、海关执勤、军事演习及全军文化工作总结等重大行动和任务。自1995年起,在《解放军报》、《人民前线》、《人民武警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发表作品250余篇,30余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奖。从军20年来,多次被评为优秀报道员、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支部书记,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目录:
消息战友亲如兄弟留下一本书赠送一份情某部官兵为驻地整治梅车河某部新兵营举办家信展老战士树立榜样离队前比作贡献官兵悉心爱护古樟木生机勃勃一片“兵”心在消息战友亲如兄弟留下一本书赠送一份情某部官兵为驻地整治梅车河某部新兵营举办家信展老战士树立榜样离队前比作贡献官兵悉心爱护古樟木生机勃勃一片“兵”心在玉壶探亲归队救病妇千里护送姐妹聚正是春光好时节塑造文明武警形象旋律激昂迎“八一”让失辍学女童重返校园妈妈给我写信来驻锡武警8722部队二连拥政爱民办实事驻锡武警某部为下岗家属送温暖老战士们风格高主动让功又让奖自制贺卡送亲朋勤勤俭俭过春节8722部队把慰问年货全部发给基层8722部队确保新兵按纲施训不让“雷锋”吃亏我为雷锋做什么?军嫂正在忙“充电”巧借天时苦练精兵游玩不慎丢钱物警官耐心寻失主8722部队新老兵编组分训效果好三万元的使用抉择父亲:本村被淹救别村儿子:不顾自家保大家筑起冲不垮的防洪大坝8722部队正规组训不求“齐步走”不以定措施代替抓落实千余武警老战士洒泪别军旗武警8722部队用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冬训场上忙补短不带遗憾到来年落实“一封信”精神循序渐进科学施训不畏强暴身中三刀武警战士勇擒歹徒激战高西闸“政策纪律模范连”违纪之后8722部队士官组训能力强“独臂政委”抱病护大提抗洪冲锋争先论功评奖谦让清清自来水进了山旮旯甘甜润心田官兵解了难万只白鹭相聚警营400多名老战士惜别军旗8722部队“六查六看”增强机关服务意识文明用语成时尚陋俗恶习没市场练实每一招打好组合拳8722部队干部下连代职实行双向选择全程纳谏全程公示全程监督微博承诺真给力持续使长劲形成战斗力8722部队机关深入训练场盯着战斗力生成抓训练载货拖车突起火过路武警勇扑救武警8722部队抓安全训练保训练安全法律培育经常化为兵服务“及时雨”按纲抓建经常化培育书记实践中牢记兵的职责担起官的责任8723部队把心理干预融入军事训练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物按规定管班长帮我找回诚信478元办团庆武警8722部队学“两会”学出新境界通讯军营世界丰富精彩学雷锋播新风“光明使者”春风春雨化春情为民服务无怨无悔单身军官的周末生活喜捧女大学生抛来的“绣球”爱兵班长军营有个“科学迷”武警8722部队双拥共建立新功“硬排长”好身手独臂英雄创新绩淬得好钢铸利剑“皮旅”决战古楚都名言警句作我师卫士的忠诚“实”字当头求发展走出“人员少,出事频率高”的怪圈两条“曲线”说明了啥炊事班的三件宝文以精武党旗永在心中飘凝神聚气抓建设精心育人铸警魂“四个常态化”搅活教育春水团旗树起来团徽戴起来团歌唱起来太湖之滨“雷锋班”38位将军为他们见证凤凰山下军旗红最美军嫂周苏芳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支撑起一个军人的大家庭着眼建设育人才报告文学通往病房的红地毯理论研讨农村籍战士管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发挥政治工作首位作用为深化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改革提供坚强保证在落实“三个环节”中抓出思想工作的成效围绕主题主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的大众化提高党先进理论在基层官兵中的宣教效果随笔美化市容重在维护警惕“黄毒”下乡坚定信念走人生不敬,何以为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开放”与“隐私”?突出一个“军”字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把一滴水融入大海做一只辛勤的蜜蜂在一滴水中审视自己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送你一颗平常心讲稿在服务集体中实现个人价值一让荣誉在岗位飘香在平凡中成就人生善谋弈者谋全局散文只要娃儿有出息无名的小花爸爸要远行新战友没有荣誉的士兵窗外的雨爱的随想观海长征对我说我的美丽乡愁快乐的妻子诗词风尘送战友黄昏恋南飞雁秋韵望乡将士欢中秋感怀长征颂军旅男儿清明祭四十赋忆子敬寄友人自家乐自勉两则寒梅寒秋一日闲桃花缘父故五周年祭能力流星我是墙角的一棵小草惠山冬雨哨兵的爱情雪花的爱情渴望女儿的心愿故乡的夜惜春野草江湖读史素衣吟战士之歌(代后记) 战友亲如兄弟本报讯5日中午,驻锡83128部队七连新战士李健仁突然收到家中发来的电报:“家房屋财产全部烧光接电速归”。
李健仁是今年从浙江东阳农村入伍的战士,家境不是很好,他又是家中唯一的儿子。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不幸,他咬紧了嘴唇,没让眼泪流出来,悄悄地来到队部。
夜晚8点,指导员马永生利用连队动员战士迎接年终军事考核的时间,把小李家遭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官兵们听了都站了起来,老战士李庆伦第一个走上前,把身上仅有的10元4角钱捐了出来。班长肖祖红为治病欠债500多元,可是当他从哨位回来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地掏出了买药的6元钱……虽然,每个官兵捐的钱不算多,却代表着战友们真挚的感情。望着战友们那一双双友谊的手,李健仁哭了。他哽咽着说:“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我体会到了连队大家庭的温暖……”即将脱下戎装的12个老兵,也捐款170余元。全连30余名官兵共捐款728.80元。
次日,李健仁含着泪,揣着战友们那一颗颗滚烫的心,踏上了回家的路。
(原载1995年11月11日《江南晚报》第二版)留下一本书赠送一份情驻锡某部300名老战士为新兵留书千余册本报讯近日,83128部队八连老战士提出为即将到来的新兵“留下一本书,赠送一份情”的倡议,得到该部队3()()名老战士的积极响应,共留书干余册。
今年这个部队自开展“多读有益书,走好人生路”以来,战士们月读一本书,季买一本书,不仅增长了知识,还解开了思想上许多疙瘩。八连老战士在即将脱下戎装离开军营之际,想到如果把这些书留下来给新战士,对他们会有很大帮助,于是便发出了“留下一本书,赠送一份情’’的倡议。老兵们还在书页上纷纷写下读书的收获,老战士肖祖红在留下的《绿色年华》丛书上写道:“我曾因为爱情受挫而消沉,是这本书给我启示和勇气。新战友,在你面临困难时,就请打开她。”老战士杨华章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页上说:“我因为当兵后悔过,我因为军事训练差而哭泣过,然而,在我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人应该怎样才能成才。
新战友,请你好好珍惜当兵的时光。”他们还把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写在书本上,便于以后同新战士书信交流。
(原载1995年11月13日《无锡日报》第五版)为第二故乡献上一份爱某部官兵为驻地整;台梅车河本报讯12月6日,驻锡83128部队450余名官兵来到郊区胡埭镇参加梅车河治理,为第二故乡的水利建设作贡献。
梅车河位于胡埭镇东北面的归山村,长年受山洪冲击,泥石沉淀,河道阻塞,脏水四溢。该部领导听到胡埭镇政府决定治理梅车河的消息后积极请战,决心为第二故乡捧上一份情,献上一份爱。战士们冒着零下摄氏度的低温,把淤泥一点一点地运上河岸。河里有石头,铁锹挖不动,大家就用手搬;淤泥太稀,锹甩不上,就用袋子装。在劳动现场,归山村的老大爷、老大妈们把一杯杯热茶递到战士们手中,村民们还主动为部队洗菜做饭拾柴禾,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情。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原计划3天的工作量,只用了1天就突击完成。部队官兵共挖取土石方5500立方米,一条长2000米、宽5到20米、深5米的雨季可排水、旱季可蓄水的河道展现在眼前。
(原载1995年12月13日《无锡日报》第五版.)某部新兵营举办家信展本报讯春节期间,驻锡83128部队新兵营举办“殷殷父母情,报得三春晖”家信展览,激发了新战士安心军营、爱军习武的热情。
家信展充满了父母对儿子的殷殷之情。他们或要求儿子努力学习,遵守纪律;或要求儿子改掉“小少爷”的坏习惯,做个自力更生的强者。新兵三连战士陆杭波的父亲在信中说:“当兵是应尽的义务,是神圣而光荣的职责,你一定要好好珍惜,不要忘了‘岳母刺字’的故事,不要辜负父母的期望。
”新战士刘伟的父亲刘和平用诗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嘱咐儿一句话/要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而且干好它/你既然去当兵/当以国为家/爹娘你不必牵挂/刻苦训练/立功受奖/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原载1996年2月19日《无锡日报》第二版)老战士树立榜样离队前比作贡献本报讯警营路行九十九,剩下一里怎么走?驻锡武警8722部队七连老战士以实际行动作出了响亮回答。
该部在今年开展的“四个专题教育”活动中,七连着重从军人职业道德教育入手,深化了官兵为谁服役、为谁站岗、为谁扛枪、为谁奉献的认识。在最近退伍工作展开之际,连队根据上级要求,又展开了“热爱武警部队,争做合格卫士”的专题教育活动,使老兵再度“淬火”。班长欧阳新龙在退伍前夕,工作干劲不减,将自己4年来积累的经验教训毫不保留地传给仍在部队服役的战士。老战士王赞华一如既往地积极协助连队干部做好后进战士的思想工作,他说:“要常想为连队做什么,少想连队给我什么。”七连十几名老兵在离队前提出了“退伍前比贡献”的口号,受到部队首长的称赞。
(原载1996年11月3日《无锡日报》二版头条)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