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永康 日期:2014-08-27 09:12:16
“买樱桃!买樱桃!三元一筐,五元两筐”
她们的身后还跟着她们的孩子。小女孩儿双手捧着筐举在胸前,很费力的样子;小男孩儿则一只手提一筐,脸涨得通红。
孩子们也跟着喊:“买樱桃,买樱桃!”
声音尖尖的,嫩嫩的,不但脆,而且还甜。
21世纪,“效率优先”成为一个新的发展主题,中学生朋友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为了追上时代的潮流、抢在时间和空间的前面,只有不断地奔跑,不断地追寻。但许多人在这个不停奔跑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要往哪里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追寻一些什么。《最具中学生人气的微型小说名作选》,是一套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相统一的创作成果。本书为该从书中的一本。本书中的一个个鲜活的生活故事,让读者从中悟出人生的真谛,通过文章来审察我们生活的世界,抹去了人生旅途中渐渐蒙上的自私、冷漠、抱怨的阴霾尘埃。懂得那些应该懂得的道理,学会生活,珍惜生活,感恩生活,找到生活的方向,成就美好的人生。
作者简介:
李永康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理事。1987年开始发表小说,已在《北京文学》《文学报》《南方周末》《百花园》等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作品200余篇,其中数十篇被《小说精选》《读者》《作家文摘》《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等各种报刊转载
目录:
生命是美丽的
两棵树
生命是美丽的
怪圈
十二岁出门远行
书包
路
女教师与蝎子
沧桑泪
红樱桃
不可预料
美的诞生
善与真
笑浪里的苏醒
兄弟生命是美丽的
两棵树
生命是美丽的
怪圈
十二岁出门远行
书包
路
女教师与蝎子
沧桑泪
红樱桃
不可预料
美的诞生
善与真
笑浪里的苏醒
兄弟
迟到
生活
英雄
将军树
英雄
酒干倘卖唔
二胡的悲剧
二胡的悲剧
爱的荒漠
爱我的人已经飞走了
成都初恋
二十年之约
黑蝴蝶
岁月
知道又怎样
知道又怎样
小村人
天麻
黑户
挂历
无言的结局
修壶记
杀人者
人之无奈
特别通行证
第二天晚上又响起敲门声
四代人的姓名
可怜
深夜来客
死因不明
证据
第三种结尾
桥
那天晚上的夜好长好长
意外
赌鬼们
别一路车
门楼
吃蛇者怕蛇
两只鸟
她与猫
钓鱼
蛙声
吃蛇者怕蛇
吹气球游戏
香椿树
地球还原公司
束缚
大树
误读
探监
脑袋掉了
吹气球游戏
关于微型小说的微型小说
二十世纪末微型小说界一场将起未起的官司两棵树
在一处风景区的山上长着两棵特别的树。一棵是松树,另一棵还是松树。当它们还躺在母亲的怀抱——藏在松果里玩耍的时候,有一天,一位读书人来风景区,走累了,便捧起一本砖头一样厚的书大声朗读起来。它们静下心细听,原来读书人正读着的是《圣经》里的《马可福音》第四章:
你们听啊,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干枯了。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就不结实。又有落在好土里,就发芽长大……
读书人合上书走了。它们两个却再也无法平静下来。
一个说:我一定会落在好土里。
一个说:我一定要落在好土里。
一个说:落在好土里我就要好好地长。
一个说:落在好土里我就会长得好。
一阵风吹来,松果像铃铛一样摇着。不知不觉中,它们就离开母亲,不由自主地在天空中流浪飘飞。一粒松子儿如愿落在好土里,另一粒却不幸落在悬崖的石缝间。
落在好土里的松子儿果真很快就生根发芽,快快乐乐地生长着。落在悬崖上的松子儿一阵叹息之后,很快振作起来,它慢慢地发芽,慢慢地生根。由于悬崖上风大,泥土少,它不敢多生根。为了能站稳身子,它把几乎所有能获得的营养都供给了根部。有一段时间,周围的小姐妹小兄弟还嘲笑它是一棵长不大的小松树。
一百年后,长在悬崖上的松树虽然仅有碗样粗细,但它那像人手指形态的粗壮的根紧紧抓住石缝顽强生长的形象,却成了一道风景、一个象征。凡来此旅游的人都把它作为背景争着与它合影。还有不少艺术家为它作画、摄影、吟诗、题词。
长在好土里的松树已经有水桶般粗大。只是由于它生长的环境地势低洼,鑫和风细雨经常滋润,根系就特别发达——长了许多须根,稍粗的根上又长须根,须根上又长须根。有一年,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它被连根掀翻,倒在地上。
一天夜里,长在悬崖上的松树对长在好土里的松树说:我还没有长成一棵真正的树啊!
长在好土里的松树说:我以为我曾经为自己活过,哪知却是为风而活的。我们都是为装饰别人的梦而活着。
说罢,长在悬崖上的松树张开双臂想抱着长在好土里的松树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却扑了个空。原来它做了一个梦。
夜静静的。无风。山月朗朗地照着。
生命是美丽的
举目远眺,没有绿色,天是黄的,地是黄的,路两边的蒿草也是焦黑的。尽管来这个地方之前,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我大吃一晾。最难的是给乡村孩子们上课。书上好多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闻所未闻。一些新鲜的词汇,我往往旁征博引设喻举例讲得口干舌燥,他们却是一脸陌生。
有一天上自然课讲到鱼,我问同学们鲫鱼和鲤鱼的区别,他们一个个都摇头。他们压根儿就没走出过大山见到过鱼呀!我和学校领导商量,买几条回来作活体解剖,校领导露出一脸难色。我只好借了辆自行车利用星期天骑了三十多里路到一个小镇上自掏腰包买了几条回来。
那节课,同学们高兴得像过节一样,我却流下了热泪。听当地的老师讲,这里的学生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爱迟到。但开学两个月来,我教的班还未发现过这样的现象。为此,我非常得意。我当年读初中的时候,不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就常常采取这种极端的行为来“报复”。虽然最终受伤害的是我,我当时就是不明白。现在我也为人师表了,如果我的学生这样对待我,我又作何感想呢?
世界上的事就是怪,不想发生的事偏发生了。我把那位迟到的学生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原来他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路,他如果要准时到校的话,早晨5点钟就得起床,还要摸黑走上十几里山路。夏天还可以对付,可眼下是深冬——寒风刺骨。我要求他住校。他说他回家和父母说说。第二天,他却没来上课。我非常着急,找了个与他家相隔几个山头的同学去通知他,他还是没来。
我在当地老乡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家。忽然间,家徒四壁这个成语从我的记忆深处冒了出来。面对他的父母,我哽咽着对他说,老师不要求你住校,只要你每天坚持来上课就行。离开他家的时候,他父母默默地把我送过好几道汕梁。
出乎意料的是,家访的第二天,他居然背着被褥来到学校。我心里非常激勃。可溲隔几天,他又不来上课了。
我再次来到他家里。他父母告诉我,说他小时候常患病,身体弱,有尿床的坏毛病,他怕在学校尿床被同学笑话。
我问他想不想走出大山。
他说,想。
我说,要走出大山就得好好读书。
他抹着眼泪点点头。
我说,相信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
这个冬天,每天早晨等上课铃响过后,我和另一位老师轮着去查他的被褥。如果是湿的,我们就悄悄地拿到自己的寝室里烘干。
做这些工作,我们既是在尽责任,更是凭良知。坦率地说,我心里也有过埋怨:这个学生从来就没有当面向我说过半个谢字——想到这一点我就脸红——我是不是太自私太虚荣太渴望回报了呢?
一件事净化了我的灵魂。
我知道山村孩子的渴求,他们需要知识,更需要做人的道理。
课外活动时,我尝试着给他们读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风雨沉沉的夜里/前面一片荒郊/走尽荒郊/便是人们的道/呀,黑暗里歧路万千/叫我怎样走好/上帝!快给我些光明吧/让我好向前跑/上帝说:光明/我没处给你找/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
一双双纯洁晶亮的眼睛盯着我。我又声情并茂地朗读着穆旦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像是草木/在春天生发,到秋日枯黄/没有理想的人像是流水/为什么听不见它的歌唱/原来它已为现实的泥沙/逐渐淤塞,变成污浊的池塘……”
下课后,同学们都围过来,要我把诗集借给他们传抄。我既高兴又担心。又上活动课,我看了他们摘抄的诗,有的抄了顾城的《一代人》,有的摘录了惠特曼的《自己之歌》,有的摘了穆旦的《森林之魅》。我心里充满了喜悦。
那尿床的学生却写了这样一句话:老师,你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
生命是美丽的!
霎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怪圈
临高考前,李老师为儿子的事和妻子发生了点矛盾。
“你说我们儿子能不能考上?”李老师问妻子。
“会考上的!”妻子回答得很干脆。
“考不上才好呢。”他言不由衷地自言自语道。
“你这人咋这样呢?”
“我……”李老师说不下去了。他理解妻子的心情。可是……他不好意思诘问妻子:儿子考上了拿什么供他念书啊!
妻子和他一样都是穷教书匠。妻子几年前就病退了,只有他还在岗。两个人微薄的收入除了供养儿子,还要赡养两位老人,负担是够重的。他也想到过去卖血,可他这样的身体就是把全身的血抽干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呀。儿子的前途……他不敢想象。他有些想哭,又不好意思真的流出泪来。他也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呀。
上学的日期临近了,还没有儿子被录取的消息,他的心空落落的。儿子整天门也不出关在屋子里看书看电视。
儿子越是这样,他的心情越是难受。闷出病来怎么办呢?妻子的脸也阴得能拧出几桶水来。
他不知如何是好。
这天晚饭后,儿子主动给了他一个牛皮纸袋。他打开一看,心里很激动:原来儿子被录取了!
他刚张口许诺:“就是砸锅卖铁……”儿子就打断他的话,说:“爸爸,我想过了,这学我不上了!”
李老师不由得大吃一惊。
“您们这些年的心血没有白费,我也没有给当大人的丢脸!”
“嗯嗯嗯……”李老师眼里的泪花一个劲儿地在眼眶里打转。他看到儿子也眼红服红的,就强把泪水咽了回去。儿子长大了!他想。
“我要出去打工!”儿子坚定地说。
“去闯一闯也好,你看你镇上的王叔叔、张叔叔,小学都没毕业,不也成了企业家吗?他们哪一个不是住洋房、开轿车、拿大哥大?你爸妈这一生穷就穷在吃了读书的亏啊!”
就在李老师对儿子倾吐肺腑之言的时候,镇上的王经理、张董事长也在分别对自己落榜的儿子大发雷霆:“饭桶,你吃过的别人没吃过,你穿过的别人没穿过,你玩过的别人没玩过,到头来还给老子脸上抹黑。你知不知道老子这一生最抬不起头、吃亏最大的是什么?是肚子里没有多少墨水呀!”
十二岁出门远行
鸡叫第二遍,妈就把我喊起来。妈说,先洗一帕冷水脸清醒清醒。我知道妈不会为了一小盆水浪费一小捆柴火。一小捆柴火可以卖两角钱,两角钱可以打两斤多盐,买十多盒火柴了。但我确实需要清醒清醒。昨晚,妈试探着问我,敢不敢一个人进城去看看你爸?我夸下海口说,敢!妈说,我还是担心。我缠着妈说,就让我出一趟远门嘛。妈好不容易同意了,我兴奋得一夜也没睡落实。
洗过脸,妈拿出一个鼓鼓的半旧军用帆布包斜挎在我的肩上。妈边挂边叮嘱,一路上要小心。我边啃昨晚蒸的玉米窝头边“嗯”着。遇到啥事,你要端端地走,千万不要去凑热闹,千万不要去爬车。妈说着,又将我的腰带——一根帆布绳子解开,从裤裆里扯出一个布袋对我说,钱就装在这里面,路上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见到你爸才把它拿出来。妈试着将布袋扽了扽,感觉结实了,才又塞进去。然后,蹲下,将腰带绾了几个死结,用牙咬着扯得紧紧的。妈直起身子又说,路上口渴了也不要去田边水塘捧生水喝,走到你爸那里有糖开水。妈抚摸了一下我的头又说,你爸耽误了这么多天,不晓得要扣多少工分呵,肯定年终分粮食的时候又成超支户,横竖妈和姐姐是再不敢耽误了。
我似懂非懂地像鸡啄米般点着头,用兴奋的口吻催着妈问,可以走了吗?妈紧紧地捏了捏我的手腕,似乎才刚刚下定决心说,走吧。
推开院门,雾像浓烟一样涌过来包围着我和妈。四周白茫茫一片,脚下的路只能见着簸箕大一团。妈陪着走了几步,犹豫了一下把我叫住,说等雾散开了再走。我极不情愿地停下。路边的马蹄子、线线草,还有不知名的小花像刚刚被一场小雨淋过一样,绿的黄的叶子颜色越发的亮,叶尖、花瓣挂着水珠儿,像举着放大镜一样——我有点吃惊自己的发现,正要蹲下身拿食指去逗亮晶晶的水珠玩,妈又说,算了,走!我在前,妈在后——上了大路——碎石路,我才发现。我要妈回去。妈说,等雾再散一下。我在前,妈在后,又走。
路上没有行人,也没有车。不晓得走了多长时间,可以朦朦胧胧地看到远处一些人家的竹笼和房屋了,我才想起该叫妈回去了。转过身,妈不知啥时候已经回了。空荡荡的路上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心里一片茫然。
我静立了一分钟,把搭在屁股上的包移到肩胛下,那里面装着两件给爸用来换洗的衣服和两个我的午饭——玉米面窝头,最最重要的是衣服里还藏着一张纸条,那上面记着爸的地址,弄丢了,我去城里就会成为瞎子——找不着爸。我在包上轻轻压了压,又摸了摸裤裆处,就挺挺胸,迈开大步带劲地走了起来。
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出门远行啊!
起初,我目不旁视,只埋头走路。渐渐地,顽皮性就显露出来,时不时把一小块浮石踢着在路上滚得远远的。有时,劲用得大,石子碰着石子飞溅到路边的农田里。我就不由得伸伸舌头,四下里瞄瞄,生怕被人看见挨骂。农田里还有一些稻草垛,东一块西一块堆放着,像教科书上画的蒙古包一样。收割后的稻茬儿已长出一些尺把长的粗粗的墨绿色秧苗。田里东一团西一团正由嫩黄返油绿的,远看如针一样细的秧苗密密的,那是打谷机作业过的地方。我已经连续两个暑假参加过收割稻谷的劳动——不只是简单地捡拾遗失的谷子交公,而是割稻、抱稻把——至今左手二指还留有几条被镰刀割伤的细长伤疤。有时还帮着站在两个大人中间给他们搭把力——踩打谷机。记工分的时候按半个劳动力算。能为爸爸妈妈出一点力,我觉得挺自豪的。
偶尔有辆拖拉机开过去,砰砰砰的,打谷机的声音比这还响。难得见一辆汽车。这条路的客车每天只跑一趟,从起点站上车,到终点站才能下车。走了这么长时间我也没有看见客车过去。我光着脚穿着一双解放牌胶鞋。黄泥糊着帆布面,已经看不清原来的颜色了。胶鞋底子很软,踩在碎石上,脚板硌得生疼。我尽量走路边没有碎石的泥地。
走着走着,我又折一根树枝来在地上拖着,等叶子掉光了,又扬起来呼呼地挥舞着。不管是从前面还是从后面,老远听见“丁零零丁零零”的声响,我就能判断出是自行车来了。坑坑洼洼的碎石路,不用打铃,那铃铛也会很响的。
我好想搭车呵。但又不敢追拖拉机。我怕飞跑起来裤裆里的钱会掉。那钱可是我、我姐和我妈担的担背的背,用三千多斤谷草和麦草(每斤一分两厘)从家里运到五里多外的场镇收购点换来的呀。自行车几乎都搭有人。等见着一辆空车,好容易鼓起勇气想喊时,那车已骑去老远了。爸妈说,上了高中就设法攒钱给我买一辆。等有了自己的车,我一定会慢慢地骑,见着像我这样赶路的,我会主动骑过去问他(她)想不想搭车。捎带别人一程又有啥关系呢(好些年后当我有了“峨眉”才知道自行车后座是不能搭人的)。
公路弯了又直,直了又弯,好像没有尽头。
每转过一个拐,我想可能就要到了吧。视野所及,还是不见城市的影子。
我不由地急躁起来,也放慢了脚步。
一段坡路上,有辆驴车拉着尖尖一车蜂窝煤在道路中间很吃力地往上爬。赶驴的是位中年男子,脚上穿着一双线耳草鞋,脖子上围着一条有点黑的素色毛巾。驴在前面拉,他在驴的屁股后面两手撑着车把手,肩上套着套子,弓着腰也在费力地拉。有一会儿简直看不到车轱辘在转。我赶快过去帮忙。推上坡后,车把式抹把汗,看了我一眼,咧开满嘴焦黄的牙齿笑了笑问我,去哪里?
和车把式说了地点后,我才想起妈的叮嘱,就有点后悔。
车把式看也不看我一眼拖长声调漫不经心地说,还远着呢。
我脸上有些不快地问,还有多远啊?
车把式又说,其实说远呢是逗你的,我天天走这条路,不紧不慢的,走拢呢别人都吃完中午饭了,我从来就不晓得这条路有多远,还不说你是在路途中问我,你跟着我走吧。树越长越高,路越走越短,消磨一定的时间自然而然就会到的,着急也没有用。
我跟着驴车走,它快我也快,它慢我也慢。听着驴踢跶踢跶,还有车轱辘吱呀吱呀的声音,我心里的不快也烟消云散。
要不是车把式的一声“到了”,我再跟着走这么长一段路也不会有什么困难的。
过了桥,就进城了。
我从书包里搜出纸来问了一位老大爷。经他的指点,我很快就找到了爸住院的医院。又经过医生的指点,我来到住院部,一打听,爸早上已经出院回家了。我二话没说,撒腿就打了转身。
那天,我回到家夜已经很深了。爸妈还坐在灶房的煤油灯下焦急地等待着。
见着我,爸说:我也是走走停停休憩着回的家,咋在路上就没有看见你呢?
我默默地摇头。
妈把书包接过去打开,取出压扁的玉米窝头问,你中午都没有吃饭?我才感到肚子饿得发慌。爸用虚弱的声音吩咐妈,赶快去抱捆柴火进来烧盆滚水给娃烫烫脚。爸说,娃娃今天走了八十多里地呢。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伏在饭桌上就呜呜呜地大声哭了起来。
那年,我虚岁十二,刚上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