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虹 日期:2014-09-07 10:02:35
英美自然文学作家追求的是一种宁静的艺术,他们的作品展现了一种自然清新、别具一格的审美取向。本书是一本研究英美自然文学的文集,作者不仅深入观察美国自然文学作家群(爱默生、梭罗等人)、女性自然文学作家(苏珊库珀等人)的兴起,而且把目光投放到欧洲,关注从18世纪到20世纪的英国自然文学作家的谱系(吉尔伯特怀特、理查德杰弗里斯、WH赫德森、爱德华托马斯),还敏锐地将美国自然文学作家与中国古典文学作家做了独特的比较。
本书作者将这些作家的文字融入到自己对当今社会的思考,对人类永恒主题的思考,因而更富有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程虹,文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英语教授。从事自然文学研究多年,出版了关于美国自然文学的专著《寻归荒野》、英美自然文学散论《宁静无价》以及译著“美国自然文学经典译丛”《醒来的森林》、《遥远的房屋》、《心灵的慰藉》、《低吟的荒野》。发表有关自然文学及生态批评的论文多篇。
目录:
序
自然与心灵的交融:漫谈自然文学
第一章思想与自然
引言
一、自然是精神之象征:爱默生眼中的自然
二、相近的灵魂:哈德逊河风景画派与自然文学
三、瓦尔登湖的神话:梭罗的精神遗产
四、美国自然文学中的两位约翰:约翰巴勒斯和约翰缪尔
第二章心灵与土地
引言
一、美丽的乡村岁月:苏珊库珀与她的《乡村时光》
二、自然文学中的两位玛丽:玛丽米特福德与玛丽奥斯汀
三、开在岩石上的花朵:西莉亚撒克斯特的海岛之恋
四、新英格兰的五月天:美国自然文学作家梅布尔赖特
五、黑熊湖畔的梦幻与沉思:一位现代美国女性隐居荒野的经历序自然与心灵的交融:漫谈自然文学第一章思想与自然引言
一、自然是精神之象征:爱默生眼中的自然
二、相近的灵魂:哈德逊河风景画派与自然文学
三、瓦尔登湖的神话:梭罗的精神遗产
四、美国自然文学中的两位约翰:约翰巴勒斯和约翰缪尔第二章心灵与土地引言
一、美丽的乡村岁月:苏珊库珀与她的《乡村时光》
二、自然文学中的两位玛丽:玛丽米特福德与玛丽奥斯汀
三、开在岩石上的花朵:西莉亚撒克斯特的海岛之恋
四、新英格兰的五月天:美国自然文学作家梅布尔赖特
五、黑熊湖畔的梦幻与沉思:一位现代美国女性隐居荒野的经历第三章文化与田园引言
一、塞尔伯恩的田园牧歌:英国18世纪博物学家吉尔伯特怀特
二、我心灵的故事:理查德杰弗里斯笔下的英格兰乡村
三、南美旷野之风与英伦田园风光:WH赫德森的远方与往昔
四、追逐春日:行走于英格兰风景之中的托马斯第四章跨越时空引言
一、跋涉于荒野之中的心路历程:解读美国小说《寒山》中的荒野情结
二、跨越时空的沟通:美国当代自然文学作家与中国唐代诗人寒山
三、寓于乡土风情中的生态忧患:哈代《林中居民》中的生态意识外文参考书目
中文参考书目程博士的著作写得文字优美、文思缜密,我个人从中受益很大,不仅在于填补了自己的一个知识空白,并且为我打开了一扇门,通向一片风光无限的文学花园,让我跃跃欲试想多读一些自然文学作品,并期望在这些文字的启发和诱导下,在个人和自然之间,形成更为亲密而和谐的关系。——孙仲旭程虹论自然文学:宁静也具有无形的价值。因此,保护河流、森林、土地及野生动物是与保护人的精神和心灵息息相关的事业。在现代社会中,唯一能够与灯红酒绿、人心浮躁的现代都市相抗衡的是沉默无言、由来已久、蕴意深长的自然界。而在现代文明中,人们渴望的也是在匆忙中保持心中的那份宁静。本书想唤起的不是某种具有教化意义的环保主义激情,而是想与读者一起分享宁静之乐趣,一些从细微之处所体验到的哲理。本书会告诉人们,在这个强调速度与发展的时代,几乎与荒野的背景完全脱节的现代人为什么要把目光投向旷野、群山、大海以寻求精神上的援助。或许,当一个人在爬山越岭,走过沙漠,涉过河流时,并没有明确的目的。然而,在他的潜意识中却涌动着一种渴望。他从自然中汲取了博大、辽阔、沉静及其他可意味而不可言的东西。只是在事后,在宁静的记忆之中,荒野的精华如同一场旧梦重返他的脑海,那是一种内心的满足与精神的辉煌。在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里,他重新找到了做人的根基与定力。让自己成为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把精神寄托于山水之中,从自然界的博大与沉静之中求得心灵的宁静及满足,这或许也能称得上是一种精神上的永恒。在当代自然文学作家的心目中,人与自然已不再是“我和它”的关系,而是“我和你”的关系。他们认为已经没有一个单纯的自我,而只有与所生存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自我。他们所信奉的已不再是“优胜劣汰”,而是“共生主义”。自然文学是以文学的形式,唤起人们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意识,激励人们去寻求一种高尚壮美的精神境界,同时敦促人们去采取一种既有利于身心健康、又造福于后人的新型生活方式。其次,它强调人与自然进行亲身接触与沟通的重要性,并试图从中寻求一种文化与精神的出路。自然文学作家所追求的正是一种宁静的艺术。在美学上,这种文学展现了一种自然清新、别具一格的审美取向。阅读自然文学作品,人们会感到一种流动的美感,一种精神的享受。从长远看,这一文学形式既是对以往人与自然关系的批评、补偿与反省,它也为今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指出一条路,并提供大量试验与创新的可能性。现代人应当逐渐放弃以人为中心的观念,以平等的身份去接近自然,经历自然,溶于自然。
他们的走向荒野,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家旅程,一种寻根的跋涉。他们的走向自然,走向外在,实际上则是走向自我,走向内心。他们寻求的是一种不被繁华的物质世界所动的内心之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