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正清和:文怀沙爨余文萃


作者:文怀沙  日期:2014-12-04 14:23:36



正清和——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其在贯通并弘扬斯三气也。
  本书精选百岁文豪文怀沙先生所做文章等,如序言、题记、序跋、讲话以及回忆性文章等,文中有其对诗歌、书画、文学经典的客观评论与精辟解读,通过其涓涓文字,透露出一代大师的才情与风采,也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功底。
  作者简介:
  文怀沙,名奫,以字行,斋名燕堂,号燕叟。1910年生于北京,祖籍湖南。自十八岁起历任国立妇女师、上海剧专教授。解放后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多所大学任教,担任教授、客座教授、顾问等,桃李满天下。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西北大学“唐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名誉主席、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黾学院名誉院长等。治学以研究楚辞称世,创立宝学、东方美声学,对经史百家、历代诗词歌赋、佛学、医学、红学、音乐、戏剧、金石书画等也广有涉猎。
  20世纪50年代,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中国古典文学讲座》达四年之久,主编了新中国成立第一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 十五国家重点图书——《隋唐文明》、《秦文怀沙,名奫,以字行,斋名燕堂,号燕叟。1910年生于北京,祖籍湖南。自十八岁起历任国立妇女师、上海剧专教授。解放后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多所大学任教,担任教授、客座教授、顾问等,桃李满天下。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西北大学“唐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名誉主席、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黾学院名誉院长等。治学以研究楚辞称世,创立宝学、东方美声学,对经史百家、历代诗词歌赋、佛学、医学、红学、音乐、戏剧、金石书画等也广有涉猎。
  20世纪50年代,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中国古典文学讲座》达四年之久,主编了新中国成立第一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刊》,十五国家重点图书——《隋唐文明》、《秦汉文明》、《商周文明》《魏晋南北朝文明》暨200卷《四部文明》,是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楚辞泰斗、思想家、教育家。其诗文书法皆为世所重,有“当代屈原”之称,在学林享有盛誉。
  主要著作有:《鲁迅旧诗新诠》、《屈原<九歌>今绎》、《屈原离骚今绎》、《屈原<九章>今绎》、《屈原集》、《屈原<招魂>今绎》、《毛泽东诗词吟赏》、《中华根与本》等。其中《鲁迅旧诗新诠》(1947年)是鲁迅研究学术史第一部鲁迅旧诗诠释,在鲁迅诗歌研究史上是开山之作;《屈原<九歌>今绎》等(1952年)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套楚辞研究专著,被毛泽东主席评价为“骚作开新面”;《中华根与本》、《毛泽东诗词吟赏》更是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空白;特别是2000年推出的“正清和”三字真言,被学界誉为最短的经典之作;2005年9月出版发行的《隋唐文明》,收录各种善本、孤本古籍六百二十六种共一百卷,是迄今为止首次对隋唐三百年间的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的、学术的、总结性研究的大规模纂述,展现隋唐文明的精髓与核心的集大成之作,为收藏、传世、学术研究之巨构。
  目录:
  大道有无中(代序)
  《鲁迅旧诗新诠》引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跋
  关于《红楼梦》的几点理解
  何心《水浒研究》序
  《四部文明》缘起
  诗人屈原及其诗篇《离骚》
  《屈原九章今绎》自序
  《屈原九歌今绎》自序
  《屈原九歌今绎》后记
  《屈原招魂今绎》题解
  兰亭书法与中国文化
  吾将上下而求索
  传统文化需要秋收冬藏
  忆梅兰芳先生大道有无中(代序)
  《鲁迅旧诗新诠》引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跋
  关于《红楼梦》的几点理解
  何心《<水浒>研究》序
  《四部文明》缘起
  诗人屈原及其诗篇《离骚》
  《屈原<九章>今绎》自序
  《屈原<九歌>今绎》自序
  《屈原<九歌>今绎》后记
  《屈原<招魂>今绎》题解
  兰亭书法与中国文化
  吾将上下而求索
  传统文化需要秋收冬藏
  忆梅兰芳先生
  崇尚“率真”的书法大家胡问遂
  我眼中的刘海粟翁
  唐代舞蹈与欧阳予倩
  江山留与后人愁
  被埋没的诗人
  《江丰近年遗作》后记
  《蒋兆和画集》前言
  人品与文品
  大康赞
  超宿命的跟踪
  善于以古诗人之心为心的学者
  难忘樽酒共论文
  神州有女耀高丘
  大风起兮云飞扬——赞当代杰出画家刘宇一其人其艺(代序一)
  吼啸震神州的国家
  生命的自白
  营造优美心灵殿堂的当代诗人
  李任仕《心香》代序——给李任仕老弟的一封信
  序《崔自默<得过且过集>》
  役于物象,为什么“不”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谈画家紫薇女史“墨底金竹”有感
  闲愁菩提梦影
  乔地《文化人风采》序
  幸运喜欢成就勇敢的人
  胸中原自有丘壑
  不单单要“直面现实”
  序《西溪二集》
  《禅林意趣诗》序
  聂绀弩《马山集手稿》序
  《国际华人诗书画印大展》前言
  《中国名媛馆》启示录(代《前言》)
  《毛泽东诗词吟赏》序
  “宝学”悬解
  要求复体的美妙呼声
  诗言志歌永言
  钱钟书(著名学者):“文子振奇越世。”
  胡耀邦:“骚体开新面,久仰先生名。”
  张贤亮(著名作家):“文怀沙是不是国学大师,我不好说,但他的学问至少比我大得多。”
  许嘉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怀沙的国学大师称号不是自己封的,但如果要说没多少作品就不能叫大师我不这么认为,那要看学问有多大……文老是我的老师,他永远是我的老师。”
  范曾(南开大学教授):“少时厕身门墙,匆匆四十余载。范生何幸,有斯师。文老何幸,有斯徒。”
  谢云(著名书画家):“文老为学界耆宿,书法以古隶见长……文老谙熟诗词格律之韵,亦通音律,或低沉幽咽、或婉转高昂,阳刚阴柔,其吟诵声韵之妙,入之三昧。”
  赵缺(新国风倡导人):“他的这一系列举措(指复兴汉服与编纂《四部文明》),让我不得不奉之为汉文化复兴运动的精神领袖!”
  钱明锵(著名诗人、辞赋家):“文怀沙,神人也。神人者,神奇非凡之人也。这主要是说他的姿容、行止、技艺等均非常人所能及的意思。”钱钟书(著名学者):“文子振奇越世。”
  胡耀邦:“骚体开新面,久仰先生名。”
  张贤亮(著名作家):“文怀沙是不是国学大师,我不好说,但他的学问至少比我大得多。”
  许嘉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怀沙的国学大师称号不是自己封的,但如果要说没多少作品就不能叫大师我不这么认为,那要看学问有多大……文老是我的老师,他永远是我的老师。”
  范曾(南开大学教授):“少时厕身门墙,匆匆四十余载。范生何幸,有斯师。文老何幸,有斯徒。”
  谢云(著名书画家):“文老为学界耆宿,书法以古隶见长……文老谙熟诗词格律之韵,亦通音律,或低沉幽咽、或婉转高昂,阳刚阴柔,其吟诵声韵之妙,入之三昧。”
  赵缺(新国风倡导人):“他的这一系列举措(指复兴汉服与编纂《四部文明》),让我不得不奉之为汉文化复兴运动的精神领袖!”
  钱明锵(著名诗人、辞赋家):“文怀沙,神人也。神人者,神奇非凡之人也。这主要是说他的姿容、行止、技艺等均非常人所能及的意思。”
  古朴(学者):“这位姓文,而且一生舞文、创造了无数文坛传奇、执诗辞书法文史牛耳的百岁文豪,无愧文氏,而作为以怀沙为名行走世间者,却眼中不容一粒‘沙’,以‘正清和’三字短文,打通儒释道三家者,演绎了东方哲学的真谛。”
  大道有无中
  近十年前,我写了篇最短最短的短文,正文只有三个字,曰:“正、清、和。”注解三十个字,曰:“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家尚和气。东方大道,其在贯通并弘扬斯三气也。”总的意思是说,儒、道、释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基。(须知,儒、道是中华本土文明。只有诞生老子、孔子的文明土壤,才能使原本属外来文明的佛教来到东土后更加枝繁叶茂,并上升为“释家”、“禅学”,与儒、道共证东方文明。)
  道家哲学应是“极高明”,又“体大思精”者,首功归老子。他以理性态度为起点看待万物,并出之以诗情般的阐发。就目前我们所了解,老子是中国文化史上具独创思维体系的先驱,作为伟大的东方哲人,老子为先秦诸子导乎前路,他的学说俯仰百代,直接影响后来的法家、兵家、医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上承周公遗泽、最讲“礼”、最守“规矩”的圣人孔夫子,也要向“自在逍遥”的老子求教。孔子自比为凤,把老子比作“龙”。“凤”向“龙”问礼,想想看,这是为什么?研究老子,不能不去溯其“源”——就是参透为什么“文王拘而演《周易》”;更要去思考他的“流”,要认真领会《庄子》、《韩非子》、《孙子》、《淮南子》……乃至于有关孔子的典籍,老子光辉形象,就会因之凸显,这比单纯的牵强附会,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破碎枝离的寻章摘句、咬文嚼字更有意义。
  从某种角度看,老子和司马迁同属抒情诗人。为了把握古哲的精神,我钟情于《史记》所记:“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之久,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实在应该感谢尹喜,多亏他的“强为”篇之举,才让我们有可能瞻仰东方拥有永久生命大智慧的启明星——老子。不容忘怀司马迁,因为他最早介绍了老子的生平,他仅仅用《老子韩非列传》、《孟子荀卿列传》两篇文章,就为我们勾勒出先秦百家争鸣的局面,为后世研究包括老子在内的先秦学术留下弥足珍贵的依据。了不起啊!后人理应给以敬重。
  大道有无中司马迁概括“老子所贵道”,道究竟是什么?《道德经》最主要的一句话是:“道可道,非常道。”从字面理解,意思是:“道”不可以说,能说出来的就不是“道”了。《道德经》八十一章,其中五十二章使用了“道”这个概念。“道”的确是老子学说的核心所至。我认为,这个“道”是老子心中的万物本源,是自然;“道”是“常”,是不变;“道”是“清气”,也就是“无”—“无限”的“无”。“无”不是“虚无”、不是没有,正如佛家所讲的空不是虚空一样。确切地说,“无”更像阴阳的“阴”,即“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无”是属于女性的。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天下万物出于有,有出于无。”这是老子最基本、最朴素、超思辨的思辨和宇宙观。正确理解老子的“无”,我们就不难懂得他为什么主张“无为”,“无为”不是不作为,乃是“万物作焉而不辞”,也就是吕不韦所说:“老聃贵柔”,是“无为而无不为”,这是何等高明啊!
  那么,“有”又是什么?有就是“德”,道德的“德”,德字在《道德经》出现了四十一次。德由道而来,道是母亲,德是孩子。“有生于无”,“有”是天地万物的外延,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以道为基础,以德为归宿,“无”和“有”不是矛盾,而是异名同谓,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从不存在到存在的一个过程。蓄德体道,构成了天地和谐的有机整体。万物在和谐中共存,行健不息。
  我终于有幸来到诞生老子的这片热土——河南周口鹿邑,会见了许多风流人物,真是激动不已,这里的朋友们要我讲老子,并替《道德经》作序。我非“大辩”,安能“无言”?老子文化是靠司马迁这样的学者、文学家和大众的爱戴,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将这样传播下去——“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这是河南的大幸,也是民族的大幸。“东来紫气驾青牛,清静无为四海游”的老子,出函谷关而隐,一部五千二百三十五言的《道德经》,让后人时时缅怀他那始终未曾远去的背影。九年前蒙赵朴初先生青睐,雅命我编千禧年珍藏版《金刚经》作“引言”;四年前,又承启功先生遗嘱,我为黄金版《论语》作序;而今,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节召开,承宠召与会,谨书十言,试为老子及其《道德经》定位,曰:函关天地外,大道有无中。
  此联殆状老子之“清”乎?匆匆,不暇辞饰,诸公垂鉴焉!
  







阅读提示:正清和:文怀沙爨余文萃的作者是文怀沙,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正清和:文怀沙爨余文萃下载地址

上一本:宋文选
下一本:吃主儿二编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