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雪莱 日期:2015-01-02 11:20:25
《无忧集》是本系列的第三部,收录雪莱生命中最后两年1821-1822年创作的49首抒情诗。雪莱以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美妙的比喻、深刻的哲理创造了抒情诗歌的伊甸园。第三部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半是诗人思想和艺术最成熟的阶段,其最重要的成果《生命的凯旋》《哀歌》《时间》《政治的伟大》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无题诗《致》:这是灯蛾发展星光的向往,/黑夜对黎明的渴望;/我们的星球充满了忧愁,/这是对无忧的追求。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对爱赞颂的名句。另外,考虑读者的需求,在附录中为热爱雪莱诗歌、研究雪莱其人增加了十九世纪伟大文学史家和评论家勃兰兑斯的《雪莱评传》,对雪莱其人其诗有精辟独到的评论。
作者简介:
雪莱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贵族。深受卢梭和葛德文等人思想影响。1881年因发表《无神论的必然性》一文被牛津大学开除。不久赴都柏林参加爱尔兰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1814年5月遇到葛德文十六岁的女儿玛丽,并一见钟情。1816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结识拜伦。1818年全家迁往意大利。在意大利的四年间,他不仅创作了举世闻名的《西风颂》、《致云雀》和《云》,而且写出了一系列显示其真正伟大才华的长篇巨著。1822年7月雪莱偕好友成廉斯乘游艇去欢迎应邀到意大利来协助拜伦创办刊物的L.亨特及其家属。在返航途中,暴风猝起翻船,不幸溺亡。
江枫
1929年出生。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攻读英语、法语、俄语以及英国文学。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解放华中南的战争,历任记者、政治教员和研究员,发表了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贵族。深受卢梭和葛德文等人思想影响。1881年因发表《无神论的必然性》一文被牛津大学开除。不久赴都柏林参加爱尔兰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1814年5月遇到葛德文十六岁的女儿玛丽,并一见钟情。1816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结识拜伦。1818年全家迁往意大利。在意大利的四年间,他不仅创作了举世闻名的《西风颂》、《致云雀》和《云》,而且写出了一系列显示其真正伟大才华的长篇巨著。1822年7月雪莱偕好友成廉斯乘游艇去欢迎应邀到意大利来协助拜伦创办刊物的L.亨特及其家属。在返航途中,暴风猝起翻船,不幸溺亡。江枫1929年出生。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攻读英语、法语、俄语以及英国文学。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解放华中南的战争,历任记者、政治教员和研究员,发表了大量作品。解放后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其翻译作品主要包括《震撼克里姆林宫的十三天》、《马歇尔使华》、《科学究竟是什么》(合译)、《狄金森诗选》等。1984年,他因翻译和研究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的著作《中国的战歌》,而被推选为“中国三S(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他花了30年心血翻译的《雪莱诗选》在译坛享有盛誉。雪莱抒情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它以典雅优美的风姿、沁人肺腑的清香,撩拨着读者泉涌不尽的神思奇想,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的天国乐园。它以高度深缩的语言、优美和谐的韵律展示出西方人五颜六色的情感浪花和绚丽多彩的思虑萌动。它以启悟人生的哲理、关切人生的忧思,给人以历劫难平的印象和宗教崇拜的冥想。——腾讯读书
雪莱诗歌的艺术想像力,充实、深刻、自由。读者则通过欣赏诗歌,会将实际生活中的美好或丑恶、伟大或平凡、高尚或卑贱、崇高或渺小,真实或幻象等种种人生体验想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某种主观情感,并使之在情感的博大宏深了中得到某种心灵的慰藉,或觅得前行的力量,或重新被激而奋起。——榕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