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骥才 日期:2015-01-20 12:22:01
收录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有关巴黎、维也纳、伦敦、莫斯科等地的域外游记,共二十余篇。记述了冯先生在国外游历路途中的所见所闻,随感所悟。作家融情于景、情景并茂、情景交融的巧妙加工,形成了其高于生活的哲理,体现了冯先生的睿智和洒脱。书中冯先生在对比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反思,真实地写出了自己对国外民族精神文化上的理解和民族特性。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原籍浙江慈溪。初为画家,后专事文学。「文革」期间饱受磨难,做过工人、业务推销员、教师等,是「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曾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
目录:
目录:
巴黎手札
街头的吻\3
春寒中的法国人\8
巴黎女郎\10
精神的殿堂\15
地铁中的乐手\21
拉丁区,我们那条小街\27
居住在拉雪兹的大师们\50
人类发明机器屠杀自己\57
从奥斯威辛到诺曼底\61
维也纳生活
浪漫的灵魂\67
目录:
巴黎手札
街头的吻\3
春寒中的法国人\8
巴黎女郎\10
精神的殿堂\15
地铁中的乐手\21
拉丁区,我们那条小街\27
居住在拉雪兹的大师们\50
人类发明机器屠杀自己\57
从奥斯威辛到诺曼底\61
维也纳生活
浪漫的灵魂\67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72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87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92
雕刻在大墙上的历史\96
天籁\100
在维也纳买古董\104
英伦三岛记
伦敦生活\119
勃朗特三姐妹\141
在旧梦中甜睡\143
在莎翁故居看到了什么\154
苏格兰风景\158
巴斯人手里的巴斯\160
俄罗斯的沉思
文学在乞讨吗\165
列宁在哪里\172
阿列克和他的乡村别墅\185
看望老柴\202
托尔斯泰为什么从这里出走\208
列宾故居探访记\213
前言关于读本
冯骥才
作品多了,再出版就会出选本。
虽然选本都是摘精选优,但选家不同,选目也就不一。选本有各式各样:有的是某位名家或学人选的,这便是通常所见的各种选本;有的是作家自己选的,此称自选本;再一种是出版家选的,叫作读本更适宜。
所有选本都是对读者的一种推荐,但角度各有不同。
名家学人的选本往往出于个人的文学观与偏好,同时又表现出选家的眼光、判断力与审美水准;作家的自选本应是一种自我的评介,自选本的选目肯定与众不同,因为每个人心关于读本
冯骥才
作品多了,再出版就会出选本。
虽然选本都是摘精选优,但选家不同,选目也就不一。选本有各式各样:有的是某位名家或学人选的,这便是通常所见的各种选本;有的是作家自己选的,此称自选本;再一种是出版家选的,叫作读本更适宜。
所有选本都是对读者的一种推荐,但角度各有不同。
名家学人的选本往往出于个人的文学观与偏好,同时又表现出选家的眼光、判断力与审美水准;作家的自选本应是一种自我的评介,自选本的选目肯定与众不同,因为每个人心中的自己决不同于别人眼中的自己;至于出版家的选本,都是站在读者的需求上选的,是为读者“量身定制”、专供读者阅读的,所以称之为“读本”比较恰当。
然而,读者是一代一代的。每一个时代的读者都有自己的关注点、兴趣、向往和时尚。上一代读者的阅读热点决不会是下一代的热点。出版家是依照这一代读者的口胃来选的,但它能不能为当今的读者所接受所喜欢,还要看被选的作品有没有跨时空的阅读价值。我知道,如果作品下一代不读,就意味作品生命的完结。
为此,在本书出版之际,我遂诚惶诚恐,心无根底,又束手无策,只有静候读者的评判。
是为记。
2014.冬日小雪
/巴黎女郎/
一提到巴黎女郎,我们的脑袋里会立即冒出一些浓妆艳抹、奇装异服、香气四溢、行为浪漫的女人来。可是,我们如今在巴黎连这种女人的影子也见不到!这印象缘自何处?是从法国电影中夜总会的场面上看到的,还是受了皮尔卡丹那些光怪陆离的模特儿们的误导?
其实都不是。我们印象里的巴黎女郎早已成为历史人物。如今的巴黎街头巷尾,五光十色闯进你眼睛里的大多是外来的游客。如果我们放下对巴黎女郎的这种“历史解释”,着意地去观察,就会渐渐认识到今天意义上的更加美丽动人的巴黎女郎!
她们的服装原来那么普遍和简单,平时几乎不穿名牌,款式也很少标新立异。她们所理解的“时尚”大概只是四个字——回归自然。所以,她们最喜欢宽松自如而决不碍手碍脚的休闲装,鞋子基本上是平底的,很少高跟,手包大多平平常常,头发全是自然而然地一披或一绾。她们的头发本来就是金黄的,更用不着为了流行而去染成黄色。至于化妆,她们决不在自己的脸上胡涂乱抹、动手术、贴膜,搞得面目全非。然而她们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却依旧会惹起人们刻意地注意着她们,为什么?
首先,她们先天都有很美的形体,骨骼细小而身材修长。如果她们在20岁以内,白白的小脸便一如安格尔所画的那样明媚又芬芳。她们的蓝眼睛的光芒一如塞纳河河心的波光。如果是褐色的眼睛,那就像春天河边的泥土一样的颜色了。从正面看,她们的脸都比较窄,小巧的五官灵气地搭配一起,显得十分精致。尤其再叫金色的头发包拢起来,阳光一照,真像镶在画框里。法国的女郎十分自信自己这种天分,不会叫化妆品遮掩自己的天生丽质。她们甚至很少戴首饰,最多是一条别致的项链,而且差不多都是某种情感的纪念。她们使用很淡的香水,只有从她们身边走过时才会闻到。法国女郎偏爱的香水是一种清雅的幽香,一种大自然中花的气味。所以常常会使你觉得闻到一种花香,扭头一看,却是一位法国女郎美丽的背影。
这些可爱的法国姑娘,她们自小在一个美术的国度——也就是在无处不在的画廊中受着艺术的熏陶而长大。她们最希望成为画中人,故而,很自觉地先当起了自己本人的画师和设计师。她们深知最高品位的视觉美是色彩,因此,她们首先要做的是选配服装和随身用品的颜色了。色彩需要很高的修养,色彩最高的要求是格调、意蕴以及和谐。别看她们服装的样式简单,颜色并不复杂,往往只有两三种颜色,但她们对色彩的选配却像画家那样苛刻,那样精心地对待颜色的色差与色度。颜色表示一种品格、情感、个性,或者说就是她们自己。故而,这些巴黎女子站在那里,有的如一片早春,有的如一片熟透的秋,或一片茫茫的暮雨。在她们身上不大会出现一块不伦不类的色彩的噪音。尽管每个巴黎女子的服装都有其独自钟情的色谱,但她们站在一起时却极其和谐。这真的就像卢浮宫里的画,每幅画都有自己的色彩与风格,放在一起却既优雅又谐调。因为她们色彩的修养实在太好了。
由于这些女子各人都有很好的气质,最终她们才给世界一个“巴黎女郎”特有的卓然又优雅的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