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宗璞 日期:2015-03-21 19:31:02
宗璞出身名门,见识广博,她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优美的感情世界,体现出高雅的格调。宗璞散文表现出丰富优美的感情:有对祖国、对祖国的名山大川的热爱之情;有对已故的亲朋,特别是对父亲——大哲学家冯友兰的缅怀之情;有对先哲、大师的敬仰之情;有对自己的人生轨迹、文学探索和精神追求的真实记录…‥宗璞有着深厚的学养,坚定的信念,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因此宗璞的散文呈现出高雅的格调。宗璞幼承家学,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又受外国文化的长期熏陶,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文笔清新绚丽、优美隽永。宗璞的散文情景交融,笔法灵活多变,体现出纯熟的艺术技巧。——孙犁
作者简介:
宗璞,当代作家,原名冯钟璞,1928年生于北京。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著有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生活的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及《红豆》《总鳍鱼的故事》《紫藤萝瀑布》等中短篇小说、童话、散文作品。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优秀散文(集)奖。
目录:
01/恨书
005/卖书
009/乐书
013/读书断想
015/书当快意
018/一点希望
020/“字典”的困惑
023/一封旧信
027/让老百姓有书读
031/伟大的俄罗斯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
035/有生命的文学
038/有感于鲜花重放
040/痛读《思痛录》01/恨书005/卖书009/乐书013/读书断想015/书当快意018/一点希望020/“字典”的困惑023/一封旧信027/让老百姓有书读 031/伟大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035/有生命的文学038/有感于鲜花重放040/痛读《思痛录》043/行走的人047/雕刻盲的话049/吴为山的雕塑053/《幽梦影》情结059/耳读《朱自清日记》064/耳读王蒙旧体诗069/耳读《苏东坡传》076/无尽意趣在“石头”081/感谢高鹗091/漫说《红楼梦》100/采访史湘云 105/论哈代154/试论曼斯斐尔德的小说艺术186/打开常春藤下的百叶窗前言序
一九四四年夏天,我在西南联大附中高中一年级学习。学校安排我们到滇池中间的海埂上露营,夜间有站岗、偷营等活动,得以亲近夜色。我非常喜爱夜光下茫茫的湖水,很想站在水波上,让水波带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把这种感受写了一篇小文,寄给昆明的某个杂志。文章发表了,是在一种很粗糙的土纸上。那是我的第一篇散文。我没有好好保存它,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而那闪着银光的茫茫湖水却永远在我的记忆里。
一九五九年春天,我写了一篇散文《山溪》,是访问小五台山林区所得,发表于一九五九年第16期《新观察》杂志。(我曾经误记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五一年,在此更正并致歉序 一九四四年夏天,我在西南联大附中高中一年级学习。学校安排我们到滇池中间的海埂上露营,夜间有站岗、偷营等活动,得以亲近夜色。我非常喜爱夜光下茫茫的湖水,很想站在水波上,让水波带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把这种感受写了一篇小文,寄给昆明的某个杂志。文章发表了,是在一种很粗糙的土纸上。那是我的第一篇散文。我没有好好保存它,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而那闪着银光的茫茫湖水却永远在我的记忆里。一九五九年春天,我写了一篇散文《山溪》,是访问小五台山林区所得,发表于一九五九年第16期《新观察》杂志。(我曾经误记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五一年,在此更正并致歉。)从一九五九年到现在,有五十五年了。这些年中,经历了很多事情,发生了很多变化,有很多感受、很多想法,我断断续续写了不少散文;前后出版了二十余种散文集,内容多有重复。现在把五十五年的散文收集在一起,按内容编成五卷,可以视为我的散文全编了。“选集”受到篇幅的约束,往往有所偏重;“全编”似乎庞杂,思考或有深浅,着墨或有浓淡,但都是我生命的痕迹,读来也许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能够出版这部散文全编,端赖我的老战友、好战友杨柳女士,她也是一位资深的编辑。为了编这部书,她做了近三年的准备,反复阅读,校正错字,精心思考怎么样编得更好。没有她的苦心,是不会有这部书的。也要感谢浙江文艺出版社,他们把经济效益放在次要的地位,出版了这部书。这种重视文化的传播的理念,无疑是很可贵的。 宗璞 2014年12月12日 时为冬至前十日宗璞有丰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自己又是个小说家、诗人,因此她能把中西古典文学的含义尽化为诗,从而以之入文,加之她的敏慧,这是我辈凡人所不能企及的。她的文章看来平平淡淡,但其中跌宕迂回又不是粗心的人所能把握的,只有在读者的细心体会中豁然开朗,而捕捉到她命意之所在。 ——冯亦代宗璞作品虽不说篇篇达到化境,但就其总体风格、品位而言,当为“五四”以来女性作家中的高手。冰心以来,能将世道人生,天理人趣写得气韵不凡的女人不多,宗璞可谓是个少有的特例,她甚至比冰心要多几分大气。——孙郁宗璞的文字,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每一句的组织,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无浪费或枝蔓。可以说字字锤炼,句句经营。——孙犁书当快意“书当快意”后面本来有三个字“读易尽”,说的是人生中的憾事。读书正读得高兴,却已经完了,令人若有所思。其实细想起来,书已尽算不得什么,可以重读、再读、反复读。一本书,经得起反复读,才算好书。王国维在《静安文集续编·文学小言》中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他提出必须“感自己之所感,言自己之所言”,才能产生伟大的文学。又说:“宋以后之能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其唯东坡乎!山谷可谓能言其言矣,未可谓能感所感也。”可见能言其言比能感所感要容易。言其言需要艺术的功力,感所感则需要人格的力量。在无法享有完整的人格时,是无法感自己所感的。我自己近几年读得最有兴趣的书,是冯友兰著“哲学三史”。三史者,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及七卷本《中国哲学史新编》是也。《中国哲学史》出版于三十年代,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用现代方法写作的哲学史。绪论中讲到,西方哲学史著述多用叙述,中国过去的哲学史多用选录。这部书则用叙述和选录相结合的方式。其叙述,经过潜心研究仔细梳理,把庞杂的历史讲得条理分明。譬如,“合同异”“离坚白”这六个字,原来哲学史上并没有,是作者钻研总结出来,让人一看就头脑清醒。其选录,于讲解时配合节选原著主要篇章,使读者能看到本来面目。有人以引文多为此书病,殊不知这正是作者有意为之,俾使一书在手,整个中国哲学思想的来龙去脉全在眼前。《中国哲学简史》原用英文写作,于一九四八年在美国出版。数十年来,已有约十种文字译本,中文有涂又光、赵复三两种译本。这是一本有趣味、省时间的书。全书不过二十万字,却不只勾画出中国哲学发展的轮廓,还使读者品味到中国哲学的真髓,可谓出神入化。我常想,这本书像是太上老君炼出来的仙丹,经过熔炼,把浩繁的史册浓缩得可以一口吞!我们怎能不感谢作者呢?北大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陈来教授最近在电视荐书时说:“冯先生用这样一个不大的篇幅,把几千年中国哲学的历史内容,深入浅出,讲得非常透彻、非常精彩。这样的著作,我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第二本。”想来我的欣赏不能算是外行。《中国哲学史新编》约一百五十万字,写作用时十二年。各卷的内容是: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道学、近代变法、现代革命。不只较两卷本详尽,且时有新意,实在是一部大文化史。作者在第四册自序中说,因为抓住了主题,对玄学和佛学的分析比以前加深了。第六册中提出大胆的看法:太平天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是长处,而是中世纪神权政治。推而论之,对曾国藩的评价也一反时贤,认为他阻止了中国的倒退。作者曾说写此书愈到后来愈感自由。可谓“感自己之所感,言自己之所言”了。第七册中更有许多新论,惜乎此卷迄今尚未在中国大陆出版。记得似乎是列宁说过,读书要有计划,不然不如不读。这和我们“开卷有益”的想法大不同,我想两者可以相互补充。也不必做太功利的打算,只要“书当快意”,便是了。 1993年3月26日原载《书摘》1994年6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