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宗璞 日期:2015-03-21 19:32:24
宗璞出身名门,见识广博,她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优美的感情世界,体现出高雅的格调。宗璞散文表现出丰富优美的感情:有对祖国、对祖国的名山大川的热爱之情;有对已故的亲朋,特别是对父亲——大哲学家冯友兰的缅怀之情;有对先哲、大师的敬仰之情;有对自己的人生轨迹、文学探索和精神追求的真实记录…‥宗璞有着深厚的学养,坚定的信念,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因此宗璞的散文呈现出高雅的格调。宗璞幼承家学,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又受外国文化的长期熏陶,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文笔清新绚丽、优美隽永。宗璞的散文情景交融,笔法灵活多变,体现出纯熟的艺术技巧。
作者简介:
宗璞,当代作家,原名冯钟璞,1928年生于北京。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著有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生活的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及《红豆》《总鳍鱼的故事》《紫藤萝瀑布》等中短篇小说、童话、散文作品。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优秀散文(集)奖。
目录:
001/绿衣人
004/不要忘记
010/我的澳大利亚文学日
023/潘彼得的启示
029/彩虹曲社
033/酒和方便面
038/辞行
043/小东城角的井
047/风庐茶事
051/从“粥疗”说起
055/星期三的晚餐
061/猫冢
067/偶感
070/《世界文学》和我
075/京西小巷槐树街001/绿衣人004/不要忘记010/我的澳大利亚文学日023/潘彼得的启示029/彩虹曲社033/酒和方便面038/辞行043/小东城角的井047/风庐茶事051/从“粥疗”说起055/星期三的晚餐061/猫冢067/偶感070/《世界文学》和我075/京西小巷槐树街078/风庐乐忆082/客有可人089/药杯里的莫扎特093/祈祷和平099/下放追记104/一九六六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112/小议十二生肖116/谁是主人翁119/那青草覆盖的地方125/那祥云缭绕的地方131/从近视眼到远视眼136/告别阅读142/我与人民文学出版社147/一只小蚂蚁的敬礼149/扔掉名字153/散失的墨迹158/“大乐队”是否多余161/变迁165/考试失利以后170/李姐趣事173/铁箫声幽181/云在青天前言序
一九四四年夏天,我在西南联大附中高中一年级学习。学校安排我们到滇池中间的海埂上露营,夜间有站岗、偷营等活动,得以亲近夜色。我非常喜爱夜光下茫茫的湖水,很想站在水波上,让水波带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把这种感受写了一篇小文,寄给昆明的某个杂志。文章发表了,是在一种很粗糙的土纸上。那是我的第一篇散文。我没有好好保存它,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而那闪着银光的茫茫湖水却永远在我的记忆里。
一九五九年春天,我写了一篇散文《山溪》,是访问小五台山林区所得,发表于一九五九年第16期《新观察》杂志。(我曾经误记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五一年,在此更正并致歉序 一九四四年夏天,我在西南联大附中高中一年级学习。学校安排我们到滇池中间的海埂上露营,夜间有站岗、偷营等活动,得以亲近夜色。我非常喜爱夜光下茫茫的湖水,很想站在水波上,让水波带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把这种感受写了一篇小文,寄给昆明的某个杂志。文章发表了,是在一种很粗糙的土纸上。那是我的第一篇散文。我没有好好保存它,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而那闪着银光的茫茫湖水却永远在我的记忆里。一九五九年春天,我写了一篇散文《山溪》,是访问小五台山林区所得,发表于一九五九年第16期《新观察》杂志。(我曾经误记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五一年,在此更正并致歉。)从一九五九年到现在,有五十五年了。这些年中,经历了很多事情,发生了很多变化,有很多感受、很多想法,我断断续续写了不少散文;前后出版了二十余种散文集,内容多有重复。现在把五十五年的散文收集在一起,按内容编成五卷,可以视为我的散文全编了。“选集”受到篇幅的约束,往往有所偏重;“全编”似乎庞杂,思考或有深浅,着墨或有浓淡,但都是我生命的痕迹,读来也许会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能够出版这部散文全编,端赖我的老战友、好战友杨柳女士,她也是一位资深的编辑。为了编这部书,她做了近三年的准备,反复阅读,校正错字,精心思考怎么样编得更好。没有她的苦心,是不会有这部书的。也要感谢浙江文艺出版社,他们把经济效益放在次要的地位,出版了这部书。这种重视文化的传播的理念,无疑是很可贵的。 宗璞宗璞有丰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自己又是个小说家、诗人,因此她能把中西古典文学的含义尽化为诗,从而以之入文,加之她的敏慧,这是我辈凡人所不能企及的。她的文章看来平平淡淡,但其中跌宕迂回又不是粗心的人所能把握的,只有在读者的细心体会中豁然开朗,而捕捉到她命意之所在。 ——冯亦代宗璞作品虽不说篇篇达到化境,但就其总体风格、品位而言,当为“五四”以来女性作家中的高手。冰心以来,能将世道人生,天理人趣写得气韵不凡的女人不多,宗璞可谓是个少有的特例,她甚至比冰心要多几分大气。——孙郁宗璞的文字,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每一句的组织,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无浪费或枝蔓。可以说字字锤炼,句句经营。——孙犁绿衣人 近来翻译了一篇小说《信》,其中有一个自私的母亲教育孩子说,你到了一定年龄就不要再拆信,信里都是别人的痛苦,不要让别人的事伤你自己的心。译时觉得纸上一股冷气逼人,暗自庆幸我对信的感受完全相反。我喜欢信,喜欢读信,书信越过高山,使分隔两地的离人能互诉衷曲,从互相关心中得到滋养。古时把生离死别并列,自从有了邮政,虽生离而能有音信,比起去到那永不会有任何消息回来的天国,自然大不一样。每个人一生会收到许多信,我也一样。我曾为别人的欢喜而欢喜,为别人的悲哀而悲哀。也曾写过许多信,希望别人为我的欢喜而欢喜,为我的悲哀而悲哀。为了信,我曾盼望,也曾等待。哪怕得到的是难题,是痛苦,我却因世界上不只有我一个自己,而觉得更充实更温暖。得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送信人了。他们身着绿衣,骑车在一栋栋房屋前停下来,投递着人们期望或不期望的消息。这一带春来樱花如雪,夏日榴花似火,秋时蔷薇类的黄花开得满院皆金,冬天的雪花飘飘扬扬,覆盖了一切。绿衣人总是准时地走过花的曲径或雪的小路,把一封封信送到门前。今年雪下得早,雪使世界变得纯洁了,柔软了,像一篇正在写的童话,像一个尚未飘逝的梦。在静静地飘落着的雪花中,我看见一点绿色,被地上的雪光照着,移过来,移过来——这是小展。奇怪的是,以前我们都不曾知道绿衣人的姓,而现在人人知道她是小展。她不只送来邮件,还带来欠资信,免得我到邮局去取;有朋友的汇款要转到别处,她说代办了罢,不麻烦;邻居在路上遇到她,她会告诉今天有他的信;年底收款,头一天每份报纸都打上醒目的红字:明日收报费。也许小展有时不能给人带来人们所期望的消息,但是小展本身,便展示着希望了。她不只骑车又下车,拿出信报放进信箱,她是用了心,一颗充满了希望的心、充满了关切的心、总是想给别人方便的心。医生们说,两个同样的病人,一个受到应有的治疗,一个除了治疗,还有亲人的关心,后者得生的希望要大得多。我们曾伤过元气,我们多么需要千千万万这样宝贵的心,来补养,来恢复,来建设新的一切。雪地上那一点移过来的绿色,常在眼前拂拭不去。忽然想起,不只送信人身着绿衣,整个邮政系统用的俱是绿色,这也许有什么史话罢。我无考据癖,只从常理来想,绿色正是春天的颜色,生命的颜色。人们希望书信能带来春天,带来生命,带来希望。虽然有的信会传来噩耗,但是身着绿衣的人却承担着带来希望的使命。春天的希望,生命的希望——绿色的希望,不是每一个新年都应该带给我们的么? 1981年底 原载《人民日报》1982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