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天昭 日期:2015-05-12 23:26:57
《毫无必要的热情》收录了刘天昭2011年—2014年间所写的文章,有随笔有日记更有不循常规的诗作,记录了其辗转美国安阿伯、北京、长春、广州等地的生活。时空不停切换,调子却始终如一:感受的碎片、日常的诗意;散漫中带着细腻,冷静中透着热情;旁观人间,也旁观自己。而这些独语都最终汇聚成一个人的巨川大河,自有其渊深,自有其澎湃。书中随笔部分曾以专栏形式发表于《人物》杂志,而诗的部分或许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诗,但却是天昭极为珍视的,因为完全真实,自然而然。
作者简介:
刘天昭1977年生于吉林,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任《南方都市报》主笔,从事媒体工作多年。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现居北京,自由作家。已出版个人随笔集《出神》。
目录:
序(李海鹏)
随笔ESSAYS
这真的是异乡
只有自己是多余的
Sarah&Harry
一丁点儿的意义感
一个人的暴风雪
雅雯
大米
看不见的安阿伯
探亲访友
出游
险途
拾遗序(李海鹏)随笔ESSAYS这真的是异乡只有自己是多余的Sarah&Harry一丁点儿的意义感一个人的暴风雪雅雯大米看不见的安阿伯探亲访友出游险途拾遗诗POETRY礼拜天中午我们是夏天搬进来的天气太好了(一)天气太好了(二)天气太好了(三)主妇仲夏的夜晚杨树上的大风贪恋自觉绿萝傍晚起风酒故乡边界就这样过完一生旅游预感清楚跑花连衣裙过了铁消失能开窗的日子月亮秋天日记DIARIES暴风雪春日羽毛球夏日张爱玲无所住初饮初乐去穗石王中义饺子馆读书海上花乒乓球达洛维夫人短篇小说春意思西王庄装修时期的月亮秋天这么好冬藏春节总算过完了前言有的作家像火箭,由野心助推,一飞冲天,姿态惊人又危险。这种作家偶尔幸得大成,多数都完蛋了。天昭也许是另一种作家,飞得慢,成熟得晚,长寿,到生命后期才显示出她是谁。这种人生轨迹不仅别有一番诗意,且能佐证基本事实,即大作家往往不是什么别人,正是持续精进的小作家。
天昭的文章迹简意淡,灰冷玲珑,以前我没见过谁这么写。也许她有我不具备的知识谱系。我对她字里行间的灰调子印象深刻,用现在的话说,高级灰,更亮眼的色彩她也擅长,但只是星星点点。她是很高雅自负的作家。
2013年我约天昭在《人物》杂志写了一年专栏,专栏名字是她自取的,“在安阿伯”。编辑部同事都觉得写得好,当然也有人说对读者界面不够友好,读者反馈也是截然两分,喜欢的喜欢得不行,买杂志就为她这一篇,忽略的就当没看过。说不好的倒是一个也没有。好当然好了,这没什么好说的。我也观察过校对老师看天昭稿子时的神情,皱眉凝神,拿着笔,念念有词,我就知道他也觉得不是那么好读。其实不是不好读,是一般人不习惯。
有的作家像火箭,由野心助推,一飞冲天,姿态惊人又危险。这种作家偶尔幸得大成,多数都完蛋了。天昭也许是另一种作家,飞得慢,成熟得晚,长寿,到生命后期才显示出她是谁。这种人生轨迹不仅别有一番诗意,且能佐证基本事实,即大作家往往不是什么别人,正是持续精进的小作家。天昭的文章迹简意淡,灰冷玲珑,以前我没见过谁这么写。也许她有我不具备的知识谱系。我对她字里行间的灰调子印象深刻,用现在的话说,高级灰,更亮眼的色彩她也擅长,但只是星星点点。她是很高雅自负的作家。2013年我约天昭在《人物》杂志写了一年专栏,专栏名字是她自取的,“在安阿伯”。编辑部同事都觉得写得好,当然也有人说对读者界面不够友好,读者反馈也是截然两分,喜欢的喜欢得不行,买杂志就为她这一篇,忽略的就当没看过。说不好的倒是一个也没有。好当然好了,这没什么好说的。我也观察过校对老师看天昭稿子时的神情,皱眉凝神,拿着笔,念念有词,我就知道他也觉得不是那么好读。其实不是不好读,是一般人不习惯。中国读者都是糖水读者,喜欢甜的,文字也好情节也好人物也好,要流畅无碍。音乐像秧歌,叫优美;电影像样板戏,叫全片无尿点。我太理解这个事儿了,历史的悲惨的必然。我们最有文学教养的读者其实也这样,没例外。看版面的时候,有时我会停下来,重读天昭的一句话、一个段落,体会字里行间的微妙之处,想找出她写得那么好的秘诀。秘诀总是一个:她很聪明,心有所感,表达无碍。我想她一定很耐心地对待字词,把冷静参杂进热情,把戏谑编织进伤感,每写几行字就重读一遍,每有机会就降一个调子,静一点儿,再灰一点儿,直到去掉所有涉嫌媚俗之处。也有时候,我感觉不到她感觉到的东西,就会想,嚯,女人的思维是这样的。她们会这么看待女伴或冬天的光晕——当然,我会想到的——不是她们,是天昭这么看。大约是2011年,天昭给了我一个网址,特意说明她很少给人看。上面是她写的小说,我读着读着,恍然重回东北。在小说里,“我”坐在床上跟她妈拉着家常,讲着亲戚的故事,又说着白菜之类的,时而插入散漫的感叹,这个妈是个豁亮又敏感的妈,“我”呢又时常陷入内心,精神恍惚。我猜想这小说里有天昭对平生岁月的无限沉思,还有很多思而不得其解。从那时起,我这个沈阳人就很东北主义地觉得,天昭这个长春人在性格才华上很像哈尔滨人萧红,再进一步,总联想到《呼兰河传》里的那个小孩。天昭当初是因为在《南方都市报》写社论而名动媒体圈的,才女,思维能力过人,知识也多。那是多硬的文字,她也能写。然后她真正爱写的是自己的世界。她的文字充满兴味盎然的絮絮而谈,宛如对一个小孩探索世界的记忆。我们,作为天昭的粉丝、支持者,都希望这个小孩能够写很多,写完她的那个拖延了太久的小说,再写更多的小说,写她应该写下的每篇文章。我们总觉得每个有才华的小孩都有迷失的危险,容易过于自爱,容易骄横懒惰,容易贪恋棉花一样柔软的日子,容易画地为牢,不懂得人生真的是倏忽而过。人呢,是未解之谜。狗永远咬不到自己的尾巴尖,人类也永远了解不了自己。天昭我们就更不了解了。我不了解她为什么每一句都要写好,每个标点都要安排。我觉得那不是那么重要。我也不了解她为什么有那么强的自尊心。我也不了解为什么她那么有幽默感,却不善加利用。也许她根本就排斥“利用”?我不知道。我了解的是,才华终究是你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因此必然罕有。我还了解,才华也不是什么太了不起的东西。想像一片旷野,四处闪动着火苗,冒着漂亮的烟,那就是人们的才华。规则是只有那些变成漫天大火的火苗才有意义。自然,其中有一团就是天昭的。可是我们都知道,一团火苗要变成漫天大火,要把自己烧得多么难受啊。对于那些闪动的火苗,我们只是说,它们是美的。刘瑜:有才华的人很多,但有才华到极力克制才华的人不多,天昭是其中一个。天昭的文字画面感极强,她迷恋细节,她简直就是通过对细节的缓慢描画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听不到她轰鸣的才华。别人的写作是向前推进故事,而刘天昭的写作是向下潜沉。她通过文字给一个个貌似无意义的事物做人工呼吸,企图唤起它们的温度和心跳。
李海鹏:天昭的文章迹简意淡,灰冷玲珑,以前我没见过谁这么写。我对她字里行间的灰调子印象深刻,用现在的话说,高级灰,更亮眼的色彩她也擅长,但只是星星点点。她是很高雅自负的作家。
罗永浩:在同样愉悦的阅读体验里,有一些比另外一些奢侈一点,看懂天昭的文字和情怀就属于这一点。
刘瑜:有才华的人很多,但有才华到极力克制才华的人不多,天昭是其中一个。天昭的文字画面感极强,她迷恋细节,她简直就是通过对细节的缓慢描画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听不到她轰鸣的才华。别人的写作是向前推进故事,而刘天昭的写作是向下潜沉。她通过文字给一个个貌似无意义的事物做人工呼吸,企图唤起它们的温度和心跳。
李海鹏:天昭的文章迹简意淡,灰冷玲珑,以前我没见过谁这么写。我对她字里行间的灰调子印象深刻,用现在的话说,高级灰,更亮眼的色彩她也擅长,但只是星星点点。她是很高雅自负的作家。
罗永浩:在同样愉悦的阅读体验里,有一些比另外一些奢侈一点,看懂天昭的文字和情怀就属于这一点。
聂永真:天昭的文字读起来是忧郁的,是现实状态清楚的,冷静如旁观者。适于咀嚼,不腻不滥,文字好看。
乔纳森:在张爱玲身后,有太多的女作家模仿张爱玲的语汇、腔调,但徒有其表,内里是与张爱玲不调和,甚至是反着的。在刘天昭这里,我才第一次见到一个与张爱玲感受上相合而非字句上相似的作者。
(随笔)一个人的暴风雪二十几岁的时候,一个人住过很长时间,工作也没有,白天黑夜连成一片,那轻飘混沌的迷幻错乱之感,在记忆里非常深刻,像是后来一切的保障——实在不行就回去。这样想多了,就有些美化,忘记了那里面的滞涩艰难,举轻若重。繁旭走了以后,我再次进入这个状况。一周有五天不必出门,读完四篇论文就好。有时候非常振作,收拾整齐出去吃午饭,在咖啡馆坐一下午,可以读完两篇,做好笔记。晚上拎外卖回家,浑身都是轻松的,简直要跟晚霞挥挥手。多数时候不行。有一天早上醒了几次,翻身又睡过去。实在太饿了,知道冰箱完全空的,想象洗漱穿衣,去日本饭馆儿吃咖喱饭,搭公交车去TraderJoes。看见自己推着购物车,俯身拣一把芦笋,又拿一瓶牛奶。躺着一动不动,像是给下了符。外国人常说的自我动员(self-motivation),大概也不是指这么细小的事,可是我就老想起这个词,下楼洗个衣服都要反复表扬。有一个朋友从前看过很贵的心理医生,告诉她尝试把自言自语说出声音来——这样就会分裂出第三个自己。不记得二生三的好处是什么,假装是个小社会?有一天中午,家里只剩两个土豆,放进烤箱,怎么也不熟,怎么也不熟,最终拿出来,已经三点多了。急着剥皮儿,热气烫了手,“啊!”了一声,顺嘴说出来,“烫死我了!”被那声音吓一跳,那一个时刻像是突然有了重量,屋子里的许多幻影都纷纷归位。再没试过出声自语,好像那是一种屈服。我谅解这个状态,没再迭加焦虑。“我不存在”的幻觉一直威胁,天空视角不能停歇,像庞然的后台程序,行动都给拖住了。直到那只眼睛本身成为强烈的存在,带来意识燃烧的纯粹之感,走路都是轻飘的,出门儿就是微服私访。下午两点韩国餐馆空无一人,要了外卖坐着等,塌腰,双手迭放在大腿上。玻璃窗外晴光晃晃,什么事都没有。我姥姥八十几岁的时候经常这样,空坐着,因为聋,走近了也不知道,眼珠都定住了,让人疑心根本不眨眼。那景象里没有悲哀,生命稀薄但是安稳。一个戴棒球帽的男生推门进来,轻声点了菜,在角落里坐下,低头玩手机,一会儿放在桌上,双手插进棉衣口袋,靠住椅背,望向窗外。这是在等电话么,是他紧张的人么。果然震响了,立刻拿起来,走到餐馆外面去,瘦高一个人,低着头在门廊里走来走去,不时停下来,用脚尖磕打裸木地板。多么温柔啊——我擅自认为猜中了,一阵小得意。醒过来就是看人。热闹闹一桌五个人,话最多的那个女生有点胖,笑起来十分豪爽,就有点为她难过,疑心她喜欢那个沉默的打了一圈儿耳钉的男生。单独一对男女,还不是情侣,但是非常暧昧,讲韩语,一句听不懂,可是感觉到人在那种情境下赤裸裸的虚假,当事人以为非如此不可,彼此忙着解碼,旁人看着就非常尴尬又着急。当然这全是我狂妄的猜想,有时候根本就是设置。老板四十几岁,白人,没怎么发胖,但是发际后退,即将谢顶了。他总是亲自坐台,久了认识,我才微笑,他就说,还是鱿鱼饭?打包?脸上有一点倦怠,又有一点高兴,不像是有心事,也不像是无忧无虑。正在接受人生不过如此?漫长的坐以待毙?太残忍了。决定认为他是曾经沧海心如死灰的人,应该有个韩国老婆,从来没见过,那就是韩国前妻!心里咯咯咯地乐。走路去最近的Kroger超市,也要半小时,高速路口有一家OK店,远远看见就亲切起来,想里面有没有豆浆和关东煮。一次也没去过,可能是故意的,留着这个疑问和趣味,不舍得消费。风不大就骑自行车,以前租客留下来的,车把很低,要躬着腰骑,穿大厚棉袄有点狼狈。当然没有车筐,几个塑料袋前后挂着,只能推回来。快到家的路口,一辆车停下等,隔窗看见是Alex的妻子,好像叫Jane,一瞥间觉得她神情有点焦躁。后排坐着她儿子,贴着车窗张望,蓝天和树枝迭在他的小脸儿上。六七岁,茸茸黄头发,很漂亮,应该是放学归来。Jane金色短发,绿眼睛,浅淡的脸,敏捷安静,很少来,来了也气定神闲,没有任何社交的兴奋与焦虑。在门口换衣服碰见,说她两个儿子都长得很像她,她笑得友善,说大家都这么讲——这就是全部交往了。没期待在WallaceHouse以外的地方看见他们,平添一张画面,仿佛了解深入一层;自己也像是暴露了,当然她没看见我,可是原来并不安全,我不是透明隐身人。坐公交车去另外一家Kroger,那附近有中国超市。撑满一个双肩书包,又拎两只大塑料袋。在商业街下车,阴冷的深冬的傍晚,稀稀落落几个人。离家还有十五分钟,先拐到台湾餐厅吃饭。窄小的双人桌,书包放对面,塑料袋堆在桌子底下,漫到过道上,伸出腿拢着,有一点尴尬。餐厅不讲究,橙红几点灯,光影幽微交迭,是漫不经心的文明。又觉得快意,我比文明更真实。吃完一锅三杯鸡,负重出来,迎面就是逼近黑暗的深紫色的宇宙,星星还没有几颗,路灯顺着长坡迢迢无尽,像明信片。我不信任明信片,美和情调让人不踏实,站在里面逃不出去,更不能否认。从TraderJoes出来,是过分明亮的午后,站在高速公路陡狭的路肩上,偶尔一辆车,像张开了翅膀,呼啸着掠过。小小一块站牌,立在广阔的晴朗里,手绢似的小方影子,落在灰黄的草坡上,过冬的草茬子,映着阳光也是闪闪的淡金色,一颗一颗仰着头。怎么站在这里?真像一觉醒来,头脑被强光照耀,什么都想不起。一个人呆久了,出门儿很容易这样。另外一回,下午,没风没雪,空气冰凉,走在回家的路上,也并不必回家,忽然很想跑,就跑起来了,越跑越快,轻松异常,是起飞前一刻的狂喜。三月底有一天非常热,从外面回来,一路的门廊上都是年轻人,对着春天不知道怎么办。前面一家大Party,音乐放的震耳欲聋,老远就听见,真觉得“脚下这地在动”。得有六七十人,草坪上,门廊里,二楼露台上,屋顶上,喝啤酒的,跟着音乐乱扭的,狂笑不止的,一个小伙子绕着圈子跑,另外一个追他,到一半放弃了,躺倒在地上。走过去挺远,身后轰然爆笑,像一团蘑菇云。我竟然还是觉得不尽兴,就只有这样了么。那几天春风狂野,一停下来就晴寂无声,像一个港湾。中午回来,在小商店买了两盒草莓,脚步就弹起来了。进屋把五扇窗都打开,春天的空气涌进来,无声的音乐轰鸣,冰箱都要活过来。水龙头也是欢腾的,打在池底砰砰砰地响;玻璃碗上的水珠,一颗一颗跃然有生气。我裹着大棉袄坐在厨房的窗口,把草莓全吃了,又坐了一会儿,胃从里面冰出来,好像刚刚释放了、镇压了一种疯狂。礼拜二上午,在那个窗口看垃圾车,伸出长臂,把垃圾桶夹起来,倒过来,再放下。像儿童图画书里井然有序的小镇,居民可以是兔子,也可以是小猪。Mike和Jeremy主动承担推垃圾桶的责任,有一次大概忘记了,我早晨看见,知道他们还没睡醒,自己下楼去后院推出来,有一点实在感,参与了从前观看的事。隔几天碰见Mike,他还记着,问是不是我,又道歉又道谢。房子两头开门,他们俩总替我扫门前雪。两个大个子,并肩推雪推子,边走边聊。暖气太热,我总开点窗,声音从窗根儿底下浮上来,真切得有种侵犯性。等他们走过去,才拨开百叶看,还是侧身躲在墙边上。这真是隐秘的生活。春节时候赶上暴风雪,收到学校邮件,让准备三天的食物。到最近的杂货店买饮用水,窄长脸的意大利男人坐在阴暗的收银台里,说,今晚会有暴风雪。简直像个渔村。夜里雪真的大起来,烈风呼号,歇一歇又来。熄了所有的灯,合上计算机,把百叶窗全吊起来,坐地中间,安安稳稳地看。有一点表演性,可是不然就不知道怎么办。夜灯里的狂雪,一浪一浪拍过来,真要把人、把一切吞没。定睛看一会儿,也就是那样,电影里的灾难镜头,总是停在屏幕后面。疯狂确是自然而然的事。到窗口去看,被路灯照亮的树木,汽车和垃圾桶,还有别人家修建的小小木仓,都像一场大戏的布景,要有一个小小的人影走进来,这一切都成为悲哀的狂飙的命运的隐喻。当然没有人,通亮的窗口后面也没有人影。人配不上,生死之内的悲剧从来都不能这样浩大完整。诗天气太好了(一)中午吃饭回来一路目睹春风把灰霾层层扯开。我摘下口罩,绕到前院儿去看阳台窗外那棵四层楼高的大玉兰。上礼拜一场大雪,冷杉的翅膀都给压低了,玉兰满树花苞娇滴滴,冻也冻坏了,真让人着急。好像一颗都没有跌落。全都开了,又大又白,又胖又挤,纯洁丰盈的欲望没有羞耻。不知耻的事物总是特别冲击。文明深入膏肓,生命的乡愁化为深刻的恐惧和恶意。我在我的身体里避之不及。打开灰暗的卧室门一万朵白玉兰劈面照亮。我配不上可是无法拒绝这样汹涌的喜悦。窗子拉开,晾杆上的衣服拨到两边,我跟玉兰之间再无遮挡。才看见空气亮如水晶,纯粹无垠,真是让人自卑,连玉兰也配不上。生命像是宇宙的异物,或者污秽。我不喜欢自己,但是偶尔能够享受活着。就像此刻有多么好,同时拥有雀跃和安宁,有如音乐荡起。另一些时候活着是件怪事,怎么都不能自圆其说,不能和谐,不能自在。我是我自己的异物,或者污秽。逃不出去,也剔不干净。只剩下承受算是尊严。谁让我无法化身星辰。这句子倒像是彗星划过脑海,我笑出了声。囚徒转身进洞,喃喃说一句天气太好了。201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