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祁冰 日期:2016-04-26 00:23:36
那些妙趣横生的神奇汉字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这里不仅有汉字知识和文化,而且能够感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民风民俗,让你沿着汉字地图,捕捉古人日常生活、狩猎农耕、商业贸易、文化娱乐、婚姻家庭、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信息,体悟他们的喜怒哀乐,感悟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领略古人的造字智慧。
本书简介:
汉字独有的文学、书法和对联等艺术形式,得益于汉字中所蕴含的哲思以及汉字的读音和构造,汉字广博如此,甚至在一笔一画间都能发生一个有趣的故事。那些妙趣横生的神奇汉字力求详尽介绍常用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让读者在充满趣味和智慧的语言中了解汉字,更加准确、灵活巧妙地使用这门世界上历史悠久、使用人数最众多的语言。
作者简介: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高级教师,从教十五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荣获区级“文明礼仪示范班”、区级“优秀中小队”、校级“优秀班集体”,在校内外各项活动和比赛中名列前茅,深受家长和学生们的喜爱。所教学生多才多艺,在写作、英语、数学、舞蹈、体育等多方面,荣获全国、市区级奖项。多年来,在班中开展环保、微善、参观博物馆等活动,使学生们收益颇丰,被《北京晚报》《人民网》等多家报刊和网站登载。多次获“优秀辅导员”称号,东城区教育系统“育人奖”,积极参加各类科研和教研活动,撰写的论文、案例多次获得国家、市区级一、二、三等奖,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家刊物上,在多本书中担任编委职务。
目录:
第一章 从蒙昧走向文明——述说汉字的前世今生 001
从传说中走来的美丽汉字 001
历时五千年的字体演变 006
“六书”与汉字构形013
汉字的现代化之路 019
第二章
一阴一阳谓之道——窥探古人的世界观 025
神秘莫测的“天” 025
天大地大人也“大”026
楚楚可怜的“小” 027
“小”下加一点即是“少” 028
两夕为“多”029
石字出头即是“右”030
手执工具是为“左”031
谈“上”论“下” 032第一章 从蒙昧走向文明——述说汉字的前世今生 001从传说中走来的美丽汉字 001历时五千年的字体演变 006“六书”与汉字构形013汉字的现代化之路 019第二章 一阴一阳谓之道——窥探古人的世界观 025神秘莫测的“天” 025天大地大人也“大”026楚楚可怜的“小” 027“小”下加一点即是“少” 028两夕为“多”029石字出头即是“右”030手执工具是为“左”031谈“上”论“下” 032此“中”有真意 033排箫与“和”字由来034 “半”——分开的牛035双人成“比”036右手为“又”037口口相传成了“古”038“是”字的由来 038山南水北是为“阳”039山北水南是为“阴”040内涵丰富的“一” .041“二”与“贰”的故事 043广受欢迎的“ 三” 044积画为“四”045错画为“五” 046“六”原为房屋 047划物为二是为“七” 048要得发,不离“八”049“九”——单数之至 050完美无缺的“十” 051第三章 从“自”到“鼻”——汉字中的自我认识观 053“生”作何解053“死”字何来054“人”是何物055有趣的“口”056人体最硬的“牙” 057“手”成就了人类 057“字”源于生育 058“力”源于一种农具060古今不同的“走” 060“且”“祖”与男性生殖崇拜 061 “心”在身之中 062“言”的由来063从“自”到“鼻” 064形影不离的“目”“面”“眉” 065第四章 乘舟办事曰“服”——走进古人的衣食住行 067用来遮蔽身体的“衣” 067“巾”为何物 068不能吃的“豆” 069源远流长的“酒” 070“茶”与神农氏的传说 071鱼羊合烹分外“鲜”072“醋”的由来 073有趣的“米”075乘舟办事曰“服” 076从“箸”到“筷” 077人们聚居之处为“里” 078竹木藤条编的“门” 078窗子朝北曰“向” 079是谁发明了“井” 080古代战争与“车”的发明 081乘船而行是为“前”082不断改进的“舟” 083“出”的妙用084让人心惊胆战的“灾” 085第五章无豕不成“家”——汉字中的古代家庭伦理观 087弯腰驼背的“老” 087拄拐棍的长发老人为“长”088手持斧子的“父” 088“男”子力于田 090有奶便是“母” 090男子加冠即为“夫”091打扫卫生的“妇” 093主内持家的“女” 094女坐室内为“安” 095古代女人也称“儿”095“孙”——儿子的儿子 096襁褓中的“子” 097标记血统的“姓” 098从“妻”“娶”看古代抢婚习俗 099“婚”——娶妇以昏时 100无豕不成“家” 102第六章 一口吞四口的“田”——汉字折射出的生产图景 103辛苦耕作的“农” 103从庄稼里“长”出来的“秦” 104一口吞四口的“田”105鬼斧神工的“工” 106“染”字上面没有点107纺纱与“专”字的起源108有趣的“斤”与“斧”109被“骑”偷梁换柱的“奇” 110“朋”与古代货币的关系 111用作商品交换的“贝” 112“丁”原为钉子 113“......画出来的象形字
北宋时,王安石和朋友王吉甫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诗论文,有时也巧对谜
语。一天,王安石对王吉甫说:“我昨夜睡不着,作了一则字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你猜是什么字?”王吉甫也是一位文学功底深厚的学者,一听便知谜底是“日”字,可他不直接回答,也作了一则谜语:“东海有一鱼,无头又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王安石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猜对了。”原来他们的谜语谜底都是“日”字。
谜语中“画时圆,写时方”的“日”字就是象形字,“日”像太阳之形,
无论哪种字体的“日”字中均有一短横,学者们认为这一短横指太阳黑子。从“日”字的构形,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太阳的观察十分细致,研究颇深。
象形就是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方法,许慎阐释为:“象形者,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汉字里象形字不多,汉代以后,只造了伞、凹、凸等少量象形字,现在已不再用这种方法造字了。象形字数量不多,却是汉字造字的基础,后来的合体字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构成的。
古老的象形字是一种表形的文字。“象物之形”,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局
限性,且不说抽象的意义无形可象,就是具体的东西,也不是都可以“象形”出来的。用这种方法构造汉字无法充分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汉字由表形向表意发展,于是指事字和会意字应运而生。
用符号表义的指事字
明代李汝珍的《镜花缘》第九十三回谈到“众才女尽欢结酒令”,其中有
关于古人造字的方法:
春辉道:我说一个甘字,好像木匠用的刨子。
施艳春道:我说一个且字,像个神主牌。
褚月芳道:我说一个非字,好像篦子。
女武儿道:我说一个母字,好像书吏帽子。
书香道:我说一个山字,像个笔架。
秀英道:我说一个酉字,像个风箱。
小春道:我说一个伞字,就像一把伞。
红叶道:我说一个册字,像一座栅栏。
紫芝道:我说一个出字,像两个笔架。
尹红萸道:我说一个皿字,像一顶纱帽。
印巧文道:我说一个乙字,像一条蛇。
柳瑞春道:我说一个一字,像一条扁担。
这则酒令说到的且、非、母、山、酉、伞、册、出、皿、乙等都是象形字,“一”和“甘”为指事字。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视而可识”是指一看就能识别它是什么事物,“察而见意”就是指仔细考察才会发现这个字的含义。通俗地讲,指事字就是利用象征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有些指事字是象形字加象征性符号,如表示树根的“本”,表示树梢的“末”,表示刀锋的“刃”等。酒令中说到的“甘”字本义为甜,在甲骨文中,“甘”字外形似口,中间一横表示衔着的甜美事物,这一横就是指示符号。
指事字和象形字不同。象形字是一个独体实物的形象;指事字是在独体
实物形象(象形字)上加指事符号,或者是纯粹的抽象符号。指事字的表意没有象形字那么明显,指事字所表示的东西是抽象的,或者虽不抽象,却是局部的,不便单独表示出来。用简单的符号表示抽象的、复杂的、不便于象形的意义,还是比较困难的,于是,会意字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