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正图书馆 日期:2016-06-01 10:59:16
《德育课本》原名原名《八德须知》,是蔡振绅先生于1930年编辑。当时蔡先生行经福建,无意间读到了《二十四孝》,引发了他无限的感动,使他回忆起小时候,父亲每天晚上都会给他讲一段古人嘉言懿行的故事来教诲他,让他明白做人的道理。于是蔡振绅先生便开始着手编辑了这套书。蒙正童书馆编辑小组又从《德育课本》的故事中,精选了八十则,编辑成《写给儿童的的德育课本》。按“八德”的分类,每类挑选10个故事,共80篇。 ★精选故事编辑小组依据现代儿童的认知水平等,严格挑选出80篇适合现代儿童阅读的故事。让孩子在读故事的同时,能够被古人的那种人格魅力和情怀所感动,启发他们的思考和认知能力。★精心编辑在精选原文的同时,并且给难字加注音、注释,并遵循逐字逐句、忠于原文的翻译原则,令译文含义明确,语言流畅。在阅读故事的同事,还能够学习文言文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装帧精美整套图书采用特种纸印刷,选择典雅、大方的设计风格,小小的一本书,拿在手里赏心悦目。★图文并茂每个小故事都配有一幅生动形象的彩色插图,力求给孩子优秀的呈现经典,引人入胜,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些精美的图片不但能使孩子身临其境,开可以得到丰富的美感体验。同时,还能锻炼孩子的看图说话能力,一举多得。★适度人群广泛这套书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可作为老师们优秀的德育教材,更是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国文化、丰富历史知识的优秀课本。
本书简介:
《写给儿童的德育课本》是编者从清人蔡振绅编辑的《德育课本》近八百则德育故事中精心挑选的80则适合现代儿童阅读的故事。每则故事都给难字加注音、注释,并遵循逐字逐句、忠于原文的翻译原则,令译文含义明确,语言流畅,更符合小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规律、要求。而且配有生动形象的彩色插图,力求给孩子优秀的呈现经典,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这套书不仅会给大人,也会给孩子留下一生的记忆。
作者简介:
专门面向少年儿童和父母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智慧,让孩子和父母共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目录:
第一册孝篇
文王问安
闵损芦衣
汉文尝药
伯俞泣杖
蔡顺拾椹
黄香温凊
吴猛饱蚊
杨香搤虎
赵志闻声
崔邠导舆
第二册悌篇
赵孝争死
敦妻担金
庾衮侍疫第一册孝篇文王问安闵损芦衣汉文尝药伯俞泣杖蔡顺拾椹黄香温凊吴猛饱蚊杨香搤虎赵志闻声崔邠导舆第二册悌篇赵孝争死敦妻担金庾衮侍疫彦霄析箸刘琎束带士选让产柳卢睦族韩郑鞠叔温公爱兄王吴慈爱第三册 忠篇……第四册 信篇……第五册 礼篇……第六册 义篇……第七册 廉篇……第八册 耻篇…… 《八德须知》,这部书一共有十六册,是线装书。我在全书封面上题了个名词“德育课本”。这个书的编辑就是按照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内容是历史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行孝的、尽忠的、守义的这些人物,用故事的方法来教人。这个书好,有文言、有白话。——净空老法师 你只要每天五到十分钟,你儿子睡觉以前去陪他坐一下,给他讲《德育课本》里面的故事,每天跟他讲两则,我敢跟你保证,你的儿子走路的时候都抬头挺胸。——蔡礼旭老师 《德育课本》可以作为父母教儿女的故事书,使孩子在津津有味听父母讲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古圣先贤的熏陶,长养起浩然正气,久而生起效法之心。——刘余莉 教授一、文王问安 文王事父,一日三朝。问安侍膳,甘旨丰饶。【题 解】周文王服侍父亲,每天拜见父亲三次,向父亲问安,陪父亲吃饭,并按父亲的口味供奉丰富的饮食。【原 文】周文王姓姬名昌,为世子时①,朝其父王季②,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寝门外问安③。内竖曰安④,文王乃喜。及日中⑤,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⑥,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⑦。王季复膳⑧,遂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⑨;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⑩。”应曰:“诺。”然后退。【注 释】①世子:古代天子、诸侯的嫡长子或儿子中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②朝:晚辈问候长辈。③寝门:内室之门。问安:问候尊长起居。④内竖:宫内小臣。曰:说。⑤日中:正午。⑥暮:傍晚。其:这里指父王季。不安:身体不适。⑦履:行走。⑧复:恢复。膳:进食。⑨节:适度。⑩膳宰:古官名,掌管膳食的准备。末:不要。原:这里指原来剩的饭菜。【译 文】周朝的文王,姓姬名昌,当他做世子的时候,每天去朝见他的父亲季历三次。早晨当公鸡一打鸣,文王就穿好礼服,走到父亲的寝门外面问安。当宫里的小官说父亲大人睡眠安好,文王听了就非常高兴。到了正午时候,文王又来了,依然像早晨那样问安。到了傍晚,又来照常这样做。如果父亲偶尔身体不舒服,文王的脸上就充满了忧愁的神色,走路都走不端正了。等到季历饮食恢复正常了,他才能安心如常。当饭菜献给父亲的时候,文王一定亲自去查看温度是否适宜。(等到父亲吃完了饭,)把饭菜端了下来,文王就问父亲吃得怎样,并对管理膳食的官员说:“下次不要把原来的饭菜再献上去。”(那个人)应诺之后,(文王)才敢退下。 【原 文】周祚之长①,历朝莫及。姬姓之后,百世其昌,皆文王孝德启之也②。然文王所行,只是温凊定省之常③,人人当尽④,亦人人所能尽者,所以为庸行也⑤。人莫不有父母,亦孰不愿克昌厥后⑥,曷不效法我先王。【注 释】①祚:传代,享国。②启:启发,教育。③温凊定省: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早晨请安,晚上侍候睡定。常:普通。④尽:努力完成。⑤庸行:指平平常常的行为。⑥孰:谁。克昌厥后:指子孙昌盛。出自《诗经·周颂·雝》:“燕及皇天,克昌厥后。”厥:他的。⑦曷:何不。效法:学习。先王:古代贤明君主。【译 文】周朝国运之长,是其他朝代都比不上的。姬姓的后代,百世都保持兴盛不衰,这都是因为文王的孝德启发教育的结果。但是文王所做的,就是每天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向父亲问安这些很平常的事情。人人都应当努力去做,人人也都能够做得到,所以这是平常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谁不愿意自己的后代子孙兴旺,那何不学习我们的古圣先王呢。二、闵损芦衣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题 解】闵损是一位孝子,他穿着后母做的不保暖的芦花衣,忍受寒冷驾驶马车,还为后母求情,让父亲不要休掉后母,此举感动父母,千古留下美誉。【原 文】周闵损①,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妻,生二子,母恶损②。所生子衣绵絮③,而衣损以芦花④。父令损御车⑤,体寒失靷⑥,父察知之⑦。欲逐后妻⑧,损启父曰⑨:“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⑩,视损如己子。【注 释】①闵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出众,位列七十二贤人之一。②恶:讨厌,憎恨。③衣:读[yì]时做动词,穿。绵絮:指弹松的丝绵或棉花。④芦花:芦絮,芦苇花上密生的白毛絮。用芦花做衣服不保暖。⑤御车:驾驭车马。⑥靷:引车前行的皮带。⑦察:考察,调查。⑧欲:想要,希望。逐:驱逐。⑨启:禀告。⑩感悔:受到触动而悔改。【译 文】周朝时候的闵损,字子骞。他的生母很早就去世了,父亲又续娶了妻子,还生了两个儿子,后母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穿的是棉絮做的(保暖的)衣裳,给闵损穿的却是里面装着芦花的(不保暖的)衣裳。(寒冬里的一天,)他的父亲外出让闵损驾车,闵损(因为衣裳单薄)身体都冻僵了,没抓住驾马引车的皮带,他的父亲才发现儿子是因为穿着芦花做的衣服太冷的缘故。(父亲一怒之下)想要把后母赶出家门,闵损却禀告父亲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受寒,倘若把母亲休了,我和两个弟弟都要孤单了。”他的父亲觉得闵损说的有理就没有休妻。后母也受到感动而懊悔改过,从此对待闵损就像自己亲生儿子一样。 【原 文】李文耕谓闵子留母之语①,凄然蔼然②,从肺腑中酝酿而出③。虽使铁石人闻之④,亦为恻恻心动⑤,何其天性之厚且纯也⑥。卒之全母全弟全父,一家太和之气⑦,直从孝子一念恳恻中转回⑧。为子者其三复之⑨。【注 释】①李文耕:清朝嘉庆年间进士,一生把推崇正学和教化民众当作自己的责任。②凄然:凄凉悲伤。蔼然:温和的样子。③肺腑:内心。酝酿:准备,产生。④虽使:即使。铁石人:刚强、不易动感情的人。⑤恻恻:悲痛,凄凉。⑥何其:多么,何等。厚且纯:纯朴淳厚。⑦卒:终于,最后。太和:和睦。⑧恳恻:诚恳痛切。⑨三复:思索再三,谨慎言行。【译 文】李文耕认为闵子骞挽留母亲的言语,既凄凉伤感又温和善良,是他发自内心深处的肺腑之言。即使铁石心肠的人,听了也会悲痛感动,他的天性是多么纯朴淳厚啊。最终保全了父母兄弟,一家人太平和睦,真是从他一片诚恳的孝心中转变的啊。(闵损的故事)值得为人子者思索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