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俄〕柯罗连科 日期:2017-04-04 11:56:14
《地窖里的孩子》由弗拉基米尔·迦拉克切诺维奇·柯罗连科编著。
《地窖里的孩子》中的“我”,名叫瓦西亚,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妈妈去世,爸爸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几乎完全忘了他的存在。没人管他,也没人妨碍他的自由。他到处闲逛,走遍了镇子上的每一个角落。最吸引他注意力的,是水塘中间那个小岛上的古代城堡。有一个时期,城堡曾为一切无家可归的人免费提供住宿的地方。但是,有一天,老詹纽兹,一个曾在伯爵家里当过仆人的人,把城堡里和他出身相同的人纠集起来,发起一场“改革运动”,把一切“形迹可疑”的人——流浪汉、乞丐、小偷,等等——统统赶走。留在城堡里的人,自以为高人一等,实际上,他们没有自尊,毫无廉耻,为了讨口饭吃,在富人面前,低三下四,卑躬屈膝,而对和他们同样无家可归的人,即那些所谓的“形迹可疑”的人,却异常残忍,竟在风雨之夜将他们赶出城堡,让他们流浪街头,挨饿受冻。这些人最终在镇外山冈上一座废弃的教堂地窖里找到了安身之处。这些人虽然名声不好,但在他们中间更富有民主气氛,也更有人情味。他们在富人面前从不卑躬屈膝,富人的东西,他们绝不低三下四地去讨,而是自己去获取。他们领头的是一个名叫潘· 提波西的人。此人学识渊博,精明强干。但没人知道他的身世。沙皇当局一直在追捕他,他只好改名换姓,来到小镇,没有工作,过着流浪汉的生活。
弗拉基米尔·迦拉克切诺维奇·柯罗连科(1853—19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文学界别具一格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乌克兰的日托米尔市,父亲是县法官,母亲是波兰地主的女儿。1863年,波兰人民反对沙皇残暴统治的起义失败,柯罗连科家有数位亲友遭杀害或被捕入狱,这极大地影响了作者思想的发展。在大学时期,柯罗连科就积极参加进步的学生运动,屡遭迫害,1876年被莫斯科彼得洛夫农学院开除,三年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六年极其艰苦的流放生活并没有磨灭他的斗争意志,被释放后,他继续在俄国中部尼日涅一诺夫戈罗德一带从事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从1900年起,他定居乌克兰波尔塔瓦市,从事新闻工作,用他的一支锋利的笔不断地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残酷暴虐进行无情揭露和猛烈抨击。为了抗议沙皇当局对高尔基的歧视,他和契诃夫一起愤然放弃俄国科学院名誉院士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