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鲁诺.托格诺里尼 日期:2018-11-08 08:51:15
这是一个关于平衡“自由天性”和“守规矩”的故事:小男孩马迪亚活泼好动,一刻也不闲着,妈妈和老师总说他“不安分”。这天,马迪亚的“不安分”因为老被教训而离家出走。紧接着,整个城市的“不安分”也跟着离开了,天空灰暗、鸟儿和狗狗无精打采,书和电影也变得毫无新意,于是妈妈决定找回马迪亚的“不安分”……
大部分七八岁的孩子都像个小皮猴儿,一下子进入了“猫嫌狗不待见”的年纪,他们往往充满了好奇心、精力旺盛、有了自己的主见,同时极具行动力、破坏力……就像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马迪亚一样,他每次在街上“都要跑在前面”“都要跳三跳”;在家里他“打碎玻璃”“大喊大叫”“什么都咬”;在学校他“总是站着”“叽叽喳喳”“从不专心”。相信很多家长都在心里默默地乞求家里这位“小祖宗”能安分、能听话,但就像封面上写的那句话一样,“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只会听话,世界该多无趣”,书中的马迪亚完全安静下来以后,虽然不再吵闹,但是一下子失去了了所有活力,像没有生气的木偶,这比当个皮猴儿更让家长焦虑。故事中的“不安分”成分复杂,它可以是美妙的想象,也可以是不守规矩的胡闹,作者用小男孩马迪亚的两个*状态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要认同孩子的活泼天性,不能过分打击他,但同时要教会孩子遵守规则,努力寻找其中的*平衡点,将“不安分”从破坏力转化成创造力,在遵守一般规则的前提下,去创造生活中的惊喜,开展想象力去创作优秀的作品。可以说人人都拥有一个“不安分”,而它就像是太阳,可以激发万物生长,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小心会被融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