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島 書 城

纸书新书文集文学小说

娱乐青春社科玄幻网热


作品介绍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作者:张振鹏  日期:2022-12-31 04:56:41



    本丛书是一套亲子旅游图书,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两本。编者分别在中国和外国精心遴选了50个地方,既有祖国的名山大川、人文奇景,也有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我们把它们串联了起来,组成了一幅完美的旅行大画卷。 
  中华奇观
  中华民族的脊梁——长城
  帝王宫殿建筑之瑰宝——故宫
  世界上最美的画廊——长江三峡
  璀璨的东方艺术明珠——敦煌莫高窟
  明清风貌的完整遗存——平遥古城
  儒释道三教石刻珍品——大足石刻
  桃花源里人家——皖南古村落
  中国古代最成功的水利杰作——都江堰
  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龙门石窟
  历史在这里驻足——云南丽江古城
  1.中华民族的脊梁——长城
  【必去理由】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作为一名骄傲的中国人,我们一定要去亲身感受一下它雄伟和壮丽的雄姿!
  先睹为快
  我国的万里长城,以它举世罕见的浩大工程、雄伟的气魄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被列为世界奇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都想前往攀登,一睹长城的雄姿。可是,你知道长城的修建历史和主要构成吗?下面就慢慢讲述:
  毛主席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而长城的修建,则应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随后,到了秦朝时,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他把前人遗留的长城连成了万里长城。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带着30万军队和很多的劳力将原来北方的燕、赵、秦长城连了起来,并加以扩充,历时9年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长城,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
  此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汉武帝为了抵御外强,修筑了一条近两万里的长城,汉长城是秦长城的一道前沿阵地和防线,它西起新疆,东到辽东,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
  而明长城修建则达到了长城修建史上的顶峰,就其工程之大,技术之精来说,堪称独一无二。当年,朱元璋建立明王朝时,采纳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朝廷为了抵御元朝残余军事势力的进攻和女真族的侵扰,开始修筑长城。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达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西到甘肃嘉峪关的明长城全长6350千米。
  在我国古代,除了这三次庞大的修筑长城的工程外,据统计,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修建过长城。
  接下来,再来了解一下长城构成。长城由关隘、城墙、城台和烽火台四部分组成。关隘一般都建在形势险要之处,居庸关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它是抵御外敌的屏障。长城的城墙都非常高大,它的城墙不是一般的土墙,而是整齐的条石和结实的青砖砌筑的。
  有人计算,如果把明长城所用的砖、石和土方,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可以绕地球一周。居庸关和八达岭附近的长城,城墙平均高7.8米,最高达14米,城墙的外侧一般都选建在陡峭的山崖上,以增加攻城的困难。城墙顶宽达5.8米,可容得下五马并骑;城台是每隔300至500米的一组高出墙顶的方形建筑,是巡逻放哨的地方。烽火台专门传递军情。比如:举一烟、鸣一炮表示来敌100人左右;举二烟、鸣二炮,来敌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举三烟、鸣三炮……如此传递,千里之外的敌情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够让朝廷知道。
  修建长城的地域一般比较险峻,所以,先不用忙着去讨论如何去烧制这些砖石,就是单单把它们通过崎岖的山间小路送达修建工地,已经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这样庞大的工程就是放在现在也称得上大工程、大手笔了。在古代交通运输工具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劳动人民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如今,长城在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城墙,它遍布我国16个省区,全长达到了10.8万里。
  长城是中华民族攀登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如今,当我们再次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置身于群山峻岭的景色中,不仅深深地为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所折服,为他们的伟大气魄和坚毅精神所感动。
  我们今天见到的是明长城,虽然它早已失去了它原本的军事价值,可是,它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我们看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长城作为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中华人民的骄傲,焕发出新的生机。
  景点导览
  ●八达岭长城
  北京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是长城的高峰,海拔1000多米,是旅游胜地之一。
  游览长城,公认最理想的地方是北京郊区的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出北京往西北方向,汽车行驶约1小时多,就会到达八达岭长城。
  由于此地是古代的交通要冲,南到北京,北往延庆州(今北京市延庆县),东抵永宁(今北京市延庆县永宁镇),西往宣城(今河北省宣化县)。因为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
  八达岭长城城墙的平均高度为约为8米,上宽约6米,下宽近7米。城墙依山势而筑,山势陡峭处砌成梯道。其墙基全由千余千克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所以墙身高大坚固。
  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我们向远处放眼望去,只见山峦起起伏伏,雄伟苍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在这崇山峻岭之中,长城更显得雄伟壮观。迄今为止,已有包括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300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居庸关长城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昌平城区以北20千米的峡谷中,距北京市60千米,距八达岭长城20千米,地形险要,是长城重要的关隘。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便于此设防,当时已称“居庸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增强其军事防御功能,为居庸关建起水陆两道关门。关城外南北山险要之处,还筑有护城墩6座,烽燧18座等防御体系。
  现存的居庸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清末以后逐渐荒废;1992年昌平县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对关城建筑进行了全面修复,再现了昔日的雄姿。
  居庸关山峦起伏,山花遍野,既有陡峭的长城,又有雄伟的关城,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赞咏的诗篇,清朝乾隆皇帝也在此御笔亲提“居庸叠翠”四字,成为著名的“燕山八景”之首。
  ●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长城位于京郊怀柔区境内,距北京70千米,西接居庸关,东连古北口,因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慕田峪长城长2250米,有敌台22座,最高处敌楼海拔为540米。
  这里是明初大将徐达大败元兵之处,公元1569年,著名爱国将领谭纶、戚继光对这段长城进行维修重建。
  这里地势险要,如果我们选择从慕田峪关的古道登长城,则可以领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意趣。
  慕田峪的关门由3座空心城台所组成,与八达岭,山海关,雁门关的关门形式大不相同,建筑造型别致奇特。此处地处燕山余脉的军都山,自然环境良好,树木繁多,景区内树木覆盖率达96%以上,景色非常优美,每年的金秋十月是慕田峪长城景色最为优美的时候。
  ●司马台长城
  司马台长城位于河北滦平县与北京密云县的交界处,是万里长城中最险要的一段。司马台长城的东段共有16个城楼,其中,从第14个城楼往上开始进入最险要的地段,第14至15个城楼之间的长城称为天梯,第15至16个敌楼之间的长城称为天桥,这里是险要中的先要之地,此处长城南侧都是悬崖峭壁,长城只有一堵墙,上部只有30厘米宽。
  第15个城楼称为“仙女楼”,第16个城楼叫“望京楼”,是此段长城最高的一个城楼。这一段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极珍品”特级文物。只有登过这段长城,才能领略长城的险要和修筑长城的艰难。据说,修筑这段长城时,是将城砖捆在山羊的背上驮上山的。为了安全,旅游者只能登到第12个城楼。
  延伸阅读
  ●望京楼的故事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军事家、抗倭名将。当年他任蓟镇总兵官,在谭纶的支持下,亲自规划和监督建造了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境内)。
  金山岭长城东端高入云端的老虎山上,有一座望京楼,坐落在1000米高的山顶上,楼的两侧是悬崖峭壁,人只能从石缝中攀登而上。此段长城的结构独特,城墙是用巨大的条石为基础,以砖包砌而成。据说当年修筑时,为了运条石死伤了许多人,但条石仍运不上去。
  传说玉皇大帝得知了此事,他立即派二郎神去运石。当晚,二郎神来到老虎山下,只见他神刀一晃,神刀立刻变成赶羊的鞭子。他手挥鞭子向条石上抽打,那一块块条石,马上变成一只只大山羊,直奔山顶。
  恰逢此时,一个士兵走出帐篷小解,正好碰见二郎神赶羊,士兵惊叫一声便往回跑。二郎神突然听到有人喊叫也吃了一惊,情急之下将几十块条石踢下山去,二郎神立刻腾身上天。
  就这样,修望京楼的条石,就缺了几十块。现在登上望京楼时,会看到楼底12层奠基条石中有五层是碎石块垒砌的。而那些被二郎神踢下山去的条石,仍然堆放在山坳里,当地人称此山坳为条石坳。
  ●嘉峪山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从祁连山上流下来的雪水,不断汇合成北大河,穿过河西走廊中段的荒原,浇灌着那一带的良田,养育着那里的各族人民。
  有一天,一个牧童正在荒原上放羊,迎头碰上一个古怪老头儿,身上背一袋子石沙。老头像牧童打听北大河怎么走,牧童如实告知。老头接着说:“这北大河原是我的家,后来被一群百姓抢去,我这次要用石沙堵住北大河。”
  牧童听后顶撞道:“别说你用一袋石沙,就是把北边大山搬来,也妄想使北大河改道。”那老头儿一听立刻火冒三丈,他将这袋石沙向左右散开,骤然间,荒原上突起许多丘陵和一座大山,这座大山就是现在的嘉峪山。原来,这个怪老头儿是龟精变的,只见他口念咒语,企图推倒嘉峪山来封堵北大河。
  牧童看得目瞪口呆,正在此时,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接着,从天上下来一道闪电,把老头击死了。原来,老天看到老龟精在胡作非为,就派雷神把老头儿击死了。在他死的地方,立即隆起了个山包,形状如龟,这就是现在的“龟盖山”。
  小贴士:
  ●交通:
  去八达岭长城最便宜的乘车方式,是到德胜门乘919路公交汽车直达八达岭长城脚下,每5分钟发一辆车,既便宜又快捷。
  ●门票:
  八达岭长城45元/人(学生票22.5元/人);乘八达岭缆车来回程60元/人。
  ●开放时间:
  夏季6:30~19:00;冬季:7:00~18:00。
  2.帝王宫殿建筑之瑰宝——故宫
  【必去理由】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一,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先睹为快
  故宫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宫殿建筑9000多间,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雄伟,极为壮观。
  明成祖朱棣集中全国匠师,征用二三十万农工军工,经过14年的时间,才建成一组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宫殿群。现存规模之大,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文物之众多的宫殿,在中国建筑中绝无仅有,是世界著名的皇宫建筑群。
  宫殿沿着一条由南向北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三大殿、后三宫和御花园都在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的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
  故宫以乾清门广场为界,分前朝、后寝两大部分: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左右辅以文华殿、武英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后寝以乾清宫、坤宁宫、交泰宫为中心,左右辅以东西六宫,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及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故宫的布局严谨有序,每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
  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文物最丰满的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都是无价之宝。
  无论是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故宫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1961年,故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景点导览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太和殿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
  太和殿内的装饰十分豪华。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上挂“正大光明”匾,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太和殿红墙黄瓦,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皇帝的诞辰日称为万寿节,取万寿无疆之义,是全国性节日)、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开始,改在保和殿举行。
  ●中和殿
  中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中和殿平面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此建筑形体壮丽,建筑精巧,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
  中和殿曾历经三次火灾,现存为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重建。殿初名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始称中和殿。
  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之意。
  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的跪拜礼。每年春季祭先农坛,也先在这里阅视祭文。祭祀地坛、太庙、社稷坛的祝版,也在此阅视。
  ●保和殿
  保和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嘉靖年间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取名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就是说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内的和谐,才能福寿安乐,天下太平。
  保和殿平面呈长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建筑装修与彩绘十分精细绚丽。
  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自乾隆后期,这里便成为举行“殿试”的场所。“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被录取者称“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坤宁宫
  坤宁宫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明代属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仿盛京清宁宫的式样重修。坤宁宫西端四间辟为萨满教祭神的场所,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时的洞房。
  洞房房内墙壁饰以红漆,顶棚高悬双喜宫灯。洞房有东西二门,西门里和东门外的木影壁内外,都饰以金漆双喜大字,有出门见喜之意。
  洞房西北角设龙凤喜床,床铺前挂的帐子和床铺上放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织绣,上面各绣神态各异的一百个玩童,称作“百子帐”和“百子被”,五彩缤纷,鲜艳夺目。
  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如果先结婚后当皇帝的,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个皇帝用过这个洞房。雍正皇帝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延伸阅读
  ●九百九十九间半的传说
  传说,当初刘伯温奉命修建北京城皇宫的时候,明成祖朱棣想把宫殿修建得尽量多点儿、大点儿。他总觉得皇上住的地方应当特别华贵,不然就显不出天子的威严。
  这天,朱棣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左思右想不知道梦的含义,正要传旨宣刘伯温来解梦,正在这时刘伯温来了。他一见皇上就说:“启奏万岁,臣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玉皇大帝把臣召到凌霄殿上对臣说:‘你朝皇帝要修盖皇宫,你告诉他!天宫宝殿是一千间,凡间宫殿万不可超过天宫。你还要告诉他,要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去保护凡间皇城,才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你要牢牢记住。’玉皇大帝说完这些话,就扑过来一阵白茫茫的香雾,一下就把臣吓醒啦!”
  朱棣听了觉着很怪,因为他也做了这么个奇怪的梦。于是,他下旨叫刘伯温去监造一座不到一千间,但还得跟天宫差不多的皇宫,并去请金刚、地煞来保护皇宫。刘伯温领旨就去办了,这事儿一下子就也在北京城传开了,老百姓都等着要看刘伯温怎样修盖皇宫,怎样去请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这些神仙来保护皇宫。
  过了一段时间,皇宫建好了、皇上一看就高兴了,因为宫殿建得很华贵,间量正好是九百九十九间半,不到一千间。他又看看了宫院,里面金光闪闪,好像有神仙镇守。皇上愈看愈欢喜,就传旨给刘伯温加官晋爵,还赏赐了很多珠宝。
  外邦听说刘伯温请了天神三十六金刚、七十二地煞保护皇城,也就不敢兴兵作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刘伯温请的天神三十六金刚就是宫殿门口摆着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宫里的七十二条地沟。
  ●故宫的角楼
  故宫有四个城角,在每一个角上都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建造得十分引人注目。当时建造皇宫时,皇帝朱棣告诉管工大臣,要在皇宫外墙——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盖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每座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
  管工大臣得到皇帝的谕旨后,心里非常发愁,他实在不知如何盖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到了北京以后,他把京城大包工木厂的工头、木匠们都叫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旨意。他说:“我给你们三个月期限,一定要盖成这四座怪样子的角楼。如果盖不成,皇帝自然要杀我的头,到时如果完不成,我先把你们的头砍了。一定要当心你们的脑袋!”工头和木匠们对这么棘手的工程都很头疼,他们只好常常聚在一起琢磨法子。
  一转眼一个月时间过去了,工头和木匠们一点儿头绪也没有。这时正赶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气,热得人都喘不上气来,工头和木匠们心里十分烦闷,日子就更加难过了。有一位木匠师傅实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闲遛去了。
  走着走着,他听见老远传来一片蝈蝈的叫声,接着,又听见卖蝈蝈人的吆喝声。走近一看,是一个老头儿挑着许多大大小小秫秸编的蝈蝈笼子,在沿街叫卖。
  这里面有一个细秫秸棍插的蝈蝈笼子非常精巧,就跟画里画的楼阁一样,里头装着几只蝈蝈。木匠师傅很喜欢那个蝈蝈笼子,他把它买了下来。他心想:反正修不好阁楼就会被砍头,还不趁着活着的时候把自己哄得开开心心的。
  这个木匠提着蝈蝈笼子,回到了工地。另一个木匠看了一眼这个笼子,他觉得这笼子有点特别。他好奇地数着蝈蝈笼子的梁、柱和脊,他一遍又一遍地数着。别的木匠都静静地看着他数,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那位木匠数完了蝈蝈笼子,蹦起来一拍大腿说:“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嘛!”大伙一听都高兴了,纷纷拿着笼子数起来,都说:“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楼阁啊!”他们受这个笼子的启发,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楼的样子,最后修成了到现在还存在的角楼。
  小贴士:
  ●交通: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1千米、景山南门对面。1、2、4、5、10、20、52、57、22、54、120、802、特1路中山公园或天安门站下车,地铁一号线天安门东或者西站下车均可。
  ●门票:
  淡季(每年11月1日至来年3月31日)每人40元,旺季(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每人60元,学生凭学生证20元。珍宝馆和钟表馆门票各10元。
  ●开放时间:
  每年的10月16日至4月15日,开馆时间为8:30~16:30,停止卖票时间为15:30(含钟表馆、珍宝馆)。4月16日至10月15日,开馆时间8:30~17:00,停止卖票时间16:00(含钟表馆、珍宝馆)。
  3.世界上最美的画廊——长江三峡
  【必去理由】
  长江三峡,是长江上最神奇、最壮观的一段峡谷。
  三峡的名胜古迹,源远流长,引领人们进入一座灿烂的历史迷宫;三峡的传说故事,优美丰富,为世人展开一部民间文学的瑰丽长卷;三峡的山和水,千姿百态,引导人们往返于一条彩色画廊之中。
  古往今来,长江三峡曾唤起无数人的感情共鸣,更加激励起人们对中华民族锦绣河山的无比热爱!
  先睹为快
  长江三峡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193千米,其中峡谷段90千米。
  长江三峡两岸高峰林里,江面狭窄曲折,江中暗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国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所著的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书中也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郭沫若在《蜀道奇》一诗中也写道:“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他们把峡区风光的奇异险峻,描绘得淋漓尽致。
  瞿塘峡又叫夔峡,西起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千米,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却最为雄伟险峻。关于瞿塘峡,古代诗人曾经发出“纵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的赞叹。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的大宁河口起,到湖北省巴东县的官渡口止,全长46千米,以幽深秀丽擅奇天下。巫峡分东西两段,西段由金盔银甲峡、箭穿峡组成,东段由铁棺峡、门扇峡组成。峡中自古多云雾,因为这个原因,古人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
  西陵峡西自宜昌市秭归县的香溪口,东到宜昌城头的南津关,全长66千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它以滩多水急闻名。解放后,经过多年的整治,航道已大为改善,从而结束了“三峡千古不夜航”的历史。
  千万年来,长江三峡向世人展示着它那万古不朽的风姿,今天,地球上最大的水电站已经建成了,三峡大坝水电站正位于西陵峡中部宽敞处。
  长江干流在三峡中被截流后,水位最大提高110米,达到海拔175米。三峡中的部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将被淹没,但同时也将产生一批新的景观,一个崭新的三峡将出现在人们面前。
  景点导览
  ●长江三峡大坝
  长江三峡工程位于西陵峡口的宜昌市。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兴建,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大坝每秒排沙流量为2460立方米,排沙孔分散布置于混凝土重力坝段和电站底部。泄洪坝段每秒泄洪能力为11万立方米。水电站年均发电量847亿度。左岸的通航建筑物,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
  工程竣工后,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
  ●石宝寨
  石宝寨坐落在重庆市忠县长江北岸。此处临江有一个高十多丈,陡壁拔起的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明末谭宏起义,据此为寨,“石宝寨”的得名由此而来。
  石宝寨塔楼的塔层从下至上,逐层缩小,各楼层阁楼之间,均有曲折的转梯相通,造型十分奇异巧妙。
  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是木质结构。塔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经康熙、乾隆年间修建完善。
  塔楼原建九层,隐喻“九重天”之意。顶上三层为1956年修补建筑时所建。石宝寨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几座木结构建筑之一,号称“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
  这座精巧华丽的塔楼,原是供人们从江岸登临山顶烧香拜佛之用,三峡成库后,石宝寨部分被淹没,现在,它成了供人凭栏远眺长江江景的“小蓬莱”。随着江水水位的升高,石宝寨现在成了江中明珠,水上仙阁了。
  ●丰都鬼城
  丰都鬼城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是长江三峡风景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丰都城的旅游景区主要是两座山,一是名山,二是双桂山。
  名山原名“平都山”,海拔287.3米,面积0.45平方千米。名山上古木参天,寺庙林立。
  双桂山高401米,面积约1平方千米。它风景优美,绿树茂密,流水潺潺,曲径通幽,建有孔庙、鹿鸣寺、苏公祠、玉鸣泉等楼阁泉池。还建有纪念周恩来的“恩来亭”,纪念刘伯承早年在丰都讨袁护国的“护国亭”,纪念贺龙的“贺龙亭”等。
  人们在山上建成“阎王殿”、“鬼门关”、“阴阳界”、“十八层地狱”等一系列阴间机构。那些鬼神形象千姿百态,峥嵘古怪,刑具更是令人恐怖万分,不寒而栗。不过,鬼城丰都正是以它独特的文化内涵,神奇的传说吸引着众多的游人。不可多得的鬼文化研究载体向中外游客展现出神秘的东方神韶。
  ●张飞庙
  张飞庙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城外长江南岸的飞凤山麓,祀三国蜀汉名将张飞。此庙已有1700多年历史,号称“巴蜀第一胜境”。张飞庙主要建筑有结义楼、望云轩、大殿、助风阁、杜鹃亭、得月亭等。
  庙内碑刻甚多,其中有岳飞草书《出师表》,黄庭坚书《幽兰赋》,苏轼墨迹《赤壁赋》,弥足珍贵。
  据史载,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相传,勇毅刚直的张飞急于为义兄关羽报仇,被部将张达、范疆所害,其头颅被抛于江中。有渔人夜得张飞托梦,到江中打捞张飞头颅,意外捞到一罐金子,于是用此金造了张飞庙。
  三峡水库蓄水后,张飞庙旧址将被淹没,它的新址位于旧张飞庙34千米处的云阳县盘石镇龙宝村狮子岩下,总面积12万平方米。此次搬迁采用原件拆迁,尽量使主体建筑保持历史原貌。整个工程于2003年6月底完成。
  延伸阅读
  ●神女峰的传说
  望霞峰又叫神女峰,位于巫山县城东约15千米处的大江北岸。远远望去,一根巨石突兀地立于青峰云霞之中,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样,故名神女峰。神女峰伫立在云雾缭绕的云烟中,就像一个披上薄纱的仙女一样,是那样的含情脉脉,妩媚动人。关于这个美丽的山峰,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瑶池宫里住着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叫瑶姬。她活泼开朗,聪慧美丽,不喜欢宫中寂寞的生活。八月十五这一天,她和身边的十一个姐妹相邀遨游四方。当她们腾云驾雾来到巫山时,看见十二条恶龙正在兴风作浪,把正在治水的大禹围在了洪水中间。瑶姬敬佩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精神,决定助他治水。她送给大禹一本《上清宝经》的治水天书,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大禹如何破译这部天书,就被西王母派来的天兵捉拿回宫。
  可是,十二仙女早就厌倦了仙宫的生活,她们想方设法地逃出了天宫,重新回到人间。她们帮助大禹破译了天书,解除了水患。仙女们爱上了三峡,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间,为船民除水妖,为樵夫赶跑虎豹,为农夫布云雨。
  当地人都很感谢她们,把她们当做神灵来供奉。久而久之,十二仙女忘记了回宫的事,她们化成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瑶姬是十二仙女的杰出代表,所立山峰位置最高。
  ●香溪源的传说
  香溪河是长江的支流,因哺育过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和我国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而闻名于世。《兴山县志》中记载:“昭君临水而居,恒于溪中浣手,溪水尽香”。
  相传,少女时代的王昭君常在香溪河畔的茶园里采茶,并向采茶姑娘们学唱采茶歌,昭君还把自己亲手焙制的新茶,送给四乡八邻的姐妹们品尝,那些喝过昭君赠茶的姑娘们一个个越长越美丽。
  传说,这里还是炎帝神农氏当年采药时的洗药池。溪水中尽是百草之精华,又融入了神农之精神,故饮香溪水不仅能使人貌美如昭君,更能使人崇高如屈原。
  《兴山县志》中又载:“香溪水味甚美,常清浊相间,作碧腻色,两岸多香草”,故名“香溪”。香溪源即香溪河的发源地。香溪源林间野花竞放,山中溪河纵横。有人用四句诗总结说:碧水源流长,神农百草房,佳人传美名,香溪水更香。
  唐朝时茶叶专家陆羽曾泛舟长江,经过香溪口时,为香溪水独有的清澈甘甜所吸引,一直寻至香溪源头。他用香溪源的水煮茶品尝,顿时满口清香,心旷神怡,称香溪源为“天下第十四泉”。传说用香溪水泡春茶,从杯里冒出的热气就能够形成一只翩跹起舞的白鹤升腾,给品茗者以无限美好的遐想。
  小贴士:
  ●出行前注意事项:
  夏季,三峡地区气温较高,日照时间较长,最好准备好遮阳帽,太阳镜,防晒霜等物品。春秋时节,自备毛衣,夹克和防雨的、有帽的风衣。在冬季,行船时室外相当寒冷,应备防雨的大衣、防寒服等。
  ●旅游期间注意事项:
  1、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及其中的景点(如神女峰)均在船上观看,不需要门票。有的景点需要下船游览,包括丰都鬼城、张飞庙、石宝寨等。但游人要记住游轮停靠的码头和游轮开航的时间,必须在开航前返回游轮。
  2、在船上需要注意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船行江中,应该十分注意坠江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小孩更加应该注意。
  3、三峡中风雨难测,所以雨具是必备的物品之一。
  4.璀璨的东方艺术明珠——敦煌莫高窟
  【必去理由】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莫高窟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除此之外,莫高窟还是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
  先睹为快
  莫高窟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鸣沙山的崖壁上。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后经历代增修,今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
  公元366年,一位法名乐尊的僧人云游到这里,看到附近的三危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体悟到这里便是佛地,于是在崖壁上凿建了第一个佛窟。以后经过历代的修建,至元代基本结束。
  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
  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
  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
  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莫高窟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成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
  这座文化艺术宝库,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的艺术、历史、经济、文化、宗教、教学等领域,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
  这些艺术珍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中古时期宗教和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历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非凡成就。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景点导览
  ●藏经洞
  1900年6月22日,看管石窟的道士王元录请来写经书的杨某在往墙缝中插灯草时,发现墙里面是空的,因此发现了一个密室。洞中有4至11世纪(西晋至宋代)的经、史、子、集各类文书和绘画作品等四万余件。现编号17号窟,也叫藏经洞。
  自从莫高窟藏经洞被世人发现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可惜,由于王道士愚昧无知和清王朝的腐败,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
  1905年沙皇俄国的奥勃鲁切夫来到莫高窟,以六包日用品为诱饵,骗取了一批文物。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仅用数十块马蹄银,劫取了约一万多卷经书,同时还有佛教绣品和佛画五百多幅,现藏于大英博物馆。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文物六千多卷,现在藏于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和吉美博物馆。1911年10月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盗走约九百余卷。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将被劫余的文物运往北京,收藏在北京图书馆。这些珍贵的文物在运输途中被偷、损坏、遗失,是中国考古史上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
  ●张议潮出行图壁画
  张议潮出行图壁画在敦煌莫高窟第156窟,是晚唐壁画的重要作品。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敦煌人张议潮率河西各族推翻吐蕃贵族的统治,受唐朝册封为河西十一州节度使。画面从壁画下部西端起一直延伸到东壁南侧,构图壮阔气派,人马众多,情节生动,引人入胜。
  壁画开始部分以骑兵仪仗为主,中间有军前舞乐,有八名舞者排成两队,甩动长袖相对而舞。这些舞者后面跟着乐队,共十人,除两边各有一面大鼓外,还有琵琶、横笛、筚篥、拍板、箜篌、腰鼓等乐器。
  南壁下部,为骑兵仪仗的后卫,壁画上剽悍的骑兵环护着旌节,那是皇帝敕封的标志。
  整副壁画取材于现实生活,没有受到规范的束缚,画面生动自由。画面节奏鲜明,色彩华丽,表现出一支威仪赫赫的凯旋之师的气魄。在敦煌壁画中,这是一幅少见的、极珍贵的现实题材作品,同时又是有重大史料价值的历史画。
  ●九层楼
  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根据敦煌遗书《莫高窟记》记载,这尊大佛为唐代武周证圣元年(公元695年)由灵隐禅师和阴祖居士所建。是佛国三世中“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的塑像。
  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体上凿出佛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这尊大佛因为多次重修,已经不是唐塑的原貌了,但仍然不失雄伟壮观的气势。
  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不过,此窟最初为四层,晚唐(874~879)年间建成五层,宋初(公元966年)重修。现在的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的,它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
  延伸阅读
  ●飞天
  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飞天,是佛教中能歌善舞,满身异香的菩萨,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最终升天。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相融合。在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刚刚传入中国,当时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那时的飞天、飞仙并不分开。
  后来,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它们在名称上区分开来:人们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叫做飞天,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实际上,敦煌飞天并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两个神明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
  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他们一个能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是对和谐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随着时间的推进,他们由最初人头马面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的天人飞仙了。
  一开始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则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去霄。
  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莫高窟西魏时已出现了持乐歌舞的飞天。隋代以后,乾闼婆和紧那罗混为一体,已经无法分辩了。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的融合,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
  敦煌飞天不长翅磅、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小贴士:
  ●交通:
  去莫高窟可以打的前往,从市区前往面的单程大约35元左右,轿车稍贵。另外,在市区内也有很多中巴直达莫高窟。如果在窟里呆得比较晚,6点以后可以搭乘一辆接工作人员的小巴,每人5元。
  ●开放时间:
  8:00~18:00。
  ●注意事项:
  参观时间最好选在清晨(因为有参观人数的限制,而且早上光线较好);参观时最好带手电筒(景区外也可租到);莫高窟内禁止拍照;阴雨天洞窟不开放;非专业人士在进洞之前最好读一本关于莫高窟的介绍,否则很难看明白壁画的玄妙。
  5.明清风貌的完整遗存——平遥古城
  【必去理由】
  平遥古城198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全县境内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
  平遥古城其文物古迹之多,价值之高,内容之丰富,为全国县级城市中所罕见,非常值得一看。
  先睹为快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距省城太原100千米。自有筑城活动开始算起,平遥古城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平遥古城以其保留的文化遗存数量之多、密度之高、跨度的时间之长,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宝库”的山西省范围内的一个“文物大县”。
  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县城,是我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
  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城内及近郊古建筑中的珍品,也大多保存完好,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一部分,为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历史发展的活标本。
  城内重点民居系建于公元1840~1911年之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外观封闭、大院深邃。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平遥城内,有大量的清朝末年民居、寺庙建筑、街道铺面等,与古城墙共同组成完整的平遥古城。直到19世纪的中后期,平遥古城逐渐成为是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票号和金融业总部所在地。平遥古城在票号兴盛的100多年时间中,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旧时的平遥城住宅布局严谨而不呆板,透漏出精美和古朴的建筑工艺,这些都反映了清代的建筑艺术水平和民族特色。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的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景点导览
  ●平遥古城墙
  古城平遥,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平遥古城墙,以它古老、雄伟的风姿屹立在晋中平原上。平遥古城墙位于平遥县城中心位置,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明洪武年间扩建为砖石城墙,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
  平遥古城墙为方形,总长度为6157米,墙高10米左右。城墙内部由泥土夯实,外部全部砖砌,城墙上以砖石辅就,上面可以并行两辆马车。
  古城墙起到防护的作用,墙顶上还设有了望孔、射孔、垛口等御敌设施。传说,城墙上有垛口3000个,现敌楼72处,是按孔夫子的“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的数字修筑的。显示了古代人民对于孔圣人的尊敬和对儒学的尊崇。
  古城墙周围原本还有护城河,在战乱年间,这条护城河为保护城内百姓安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城墙东西有四座方形瓮城,两两相对。在东南城墙上还有一座奎星楼,八角形的小楼高24米,全部为琉璃瓦覆顶,精巧挺拔。
  这座县城在明、清两代500余年间,先后修葺26次,清代初期,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现存城墙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经过多次的修葺,使平遥古城墙日益坚固、壮观。
  ●日升昌票号
  16世纪以来,平遥古城成为中国北方一座商业重镇。在19世纪中后期,平遥的商业地位达到极盛,一度成为中国近代金融业的控制中心。
  1824年,平遥商人雷履泰在城内首先创办了日升昌票号。总号设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它采用票号汇兑,代替了镖局长途押运银两的解款方式。不仅如此,他还最早在汇票上特制水印,用来识别真伪。
  在日升昌的影响下,19世纪末山西票号发展到33家,分支机构遍布国内85个城市,以及日本、朝鲜、新加坡等国,分号总计400多个,号称“汇通天下”。
  在这一时期内,仅平遥城内的南大街和西大街,就设有20多家票号总部,占全国票号总数的一半以上,基本垄断了中国的金融汇兑业务,简直就是一座“票号城”。票号成为了平遥古城强大的支柱,带动了平遥古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大发展。
  日升昌票号开中国银行业之先河,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从清道光初年成立票号到歇业,历经一百多年的时光,被余秋雨先生誉为中国各地各大银行的“乡下祖父”。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曾经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19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平遥文庙
  平遥文庙位于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平遥文庙历来为县学所在,直至清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后,县学才停,改办为“平遥县实业学校”,开始了新学。到1923年,在文庙办起了“平遥励志中学校”,县长郭学谦还题写了校名门额,后改为官办平遥中学,迁址到察院街。
  1950年,太岳中学同平遥中学合并,校址又设在文庙。在1957年地震后,县政府揭瓦维修时发现,殿脊梁下记有“维大金大定三年岁次癸未四月日辛酉重建”的墨迹。直到此时,人们才知道平遥文庙的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
  平遥文庙至此一直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文庙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正式向游人开放。
  ●平遥城隍庙
  平遥县城隍庙位于平遥古城东侧,初建于明初,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44年)重修,清康熙乾隆年间修葺补筑。城隍庙在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庙会期间毁于火灾,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续修。
  现存庙宇由城隍庙、灶君庙、财神庙三组建筑群组成,城隍居中,灶君财神各占左右。庙宇坐北朝南,前后四进院,占地共7302平方米。
  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是牌楼、山门、戏楼、献殿、城隍大殿、寝宫楼阁。中轴线建筑两侧是:游廊、官房、钟鼓二楼、配殿、灶君、财神二庙。整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布局严谨、前殿后寝,是典型的中国道教庙宇殿堂布置形式。
  平遥城隍庙建筑风格独特,集艺术与文化知识于一体,是平遥古城耀眼的明珠,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它与县衙署对称设置,是古代“阴阳各司其职”、“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是研究古城思想文化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延伸阅读
  ●宋梦槐的传说
  宋梦槐,字位三,平遥北三狼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举,历任知县、知府、武卫军副统领、吏部主事等职,官至四品大员。宋梦槐晚年弃官经商,久居乡里。在平遥流传着他的许多故事,下面讲述一个他智退“兵匪”的故事。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有一股被打败的零散部队路经平遥。这股“兵匪”非常嚣张,他们所经之地均被洗劫一空。他们来到平遥的消息传出后,当时的知县和各界人士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宋梦槐当时在平遥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虽然此时他已年过花甲,但人仍精明强干,才思敏捷。大家请来宋梦槐来商议此事,不一会儿,宋梦槐身着长袍,手提文明棍进了县衙,知县及众人忙起身见礼。
  宋梦槐知晓了事情的经过后,略一沉吟说道:“我们不妨采用‘借尸还魂’之计来试试。”众人都大惑不解,接着,他解释道:“我们将城门紧闭,准备二百个小瓮,瓮用红布蒙上,分置四面城墙垛口上,将城内所有大炮全部搬到城墙上。兵匪们一看城内有了准备,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说着,宋梦槐用目光扫视了大家一眼说:“另外,各商号还要捐一些银两。如果这些装备能吓住‘兵匪’,他们必然会提出来要些银两,这样大家出点银两就可以打发他们走了。”宋梦槐说定,众人都觉得这个方法很妙,于是分头准备去了。
  第二天中午,“兵匪”来到西门外,一见城上有了准备,果然没敢轻举妄动。于是派出一些军官带着随从前来喊话:“我们是国民革命军,途经此地,快快打开城门。”
  这时,精神矍铄的宋梦槐站在城墙上朗声说道:“我乃前清京都吏部主事,守卫天津大口的武卫军副统领宋梦槐,关于你们的所作所为,我们早有耳闻,本应大开城门夹道欢迎,但又怕你们手下的弟兄不听号令,骚扰百姓,所以万不得已我们作了防范,请多谅解!”
  喊话的军官听到这话大骂起来,他说:“大胆宋梦槐,你竟敢强词夺理,拒不开门!只要我一声令下,管叫你平遥城变成一片废墟!”
  “如果强行进城,我们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尹坦,大炮侍候!”宋梦槐大喝一声。尹坦是宋梦槐多年的贴身保镖,这时,只见尹坦将手一挥,城墙上的一门门大炮都被揭去了盖头,炮口对准了那位军官。那军官一见,吓得狼狈逃去。
  过了一会儿,“兵匪”中又窜出一人喊道:“宋大人,久仰大名,刚才那位兄弟说话多有冒犯,请多多谅解。这次我们路过贵地,人困马乏不能前行,只要你们能供给我们些吃喝银两,我们绕过去就是了。这个想法你看如何?”
  宋梦槐听了,不由心中暗喜。于是立刻吩咐人们将准备好的东西银两从城上吊下。“兵匪”们得了许多银两,于是绕城而去。由于宋梦槐的这次出面主持,施用巧计,平遥城免遭了一次大兵灾。
  小贴士:
  ●最佳旅游时间:
  这里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干燥,冬夏温差大,冬季风沙较大。夏季是比较合适的旅游季节。
  ●门票:
  平遥古城套票120元,残疾人可购半票。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70岁以上老人免票。票为当日有效并印有持票人姓名的信息票,如需第2日继续游览,需持票到小十字、县衙、北门售票处办手续。
  ●开放时间:
  8:00~9:00。
  6.儒释道三教石刻珍品——大足石刻
  【必去理由】
  大足石刻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它以其艺术品质之高、题材之丰富多变、保存之完整而闻名遐迩,著称于世。
  这些石刻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并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非常值得一看。
  先睹为快
  大足县是重庆市所辖郊县,始建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以“大丰大足”而得名。大足县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9世纪到13世纪。大足石刻开凿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在宋代达到鼎盛。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石篆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刻造像代表。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同时还有儒、道造像,具有石窟造像的特征,属于石窟艺术的范畴。早期的石刻为“庙宇殿堂”式结构,完全是摩崖造像,如大佛湾造像全都裸露在外,与山崖连成一片,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艺术享受。
  大足石刻的雕刻形式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凸浮雕、阴雕五种,但主要以高浮雕为主,其他形式为辅助。大足石刻不仅有不计其数的各阶层人物形象,以及众多的社会生活场面,而且还配有大量的文字记载,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大足石刻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造像艺术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是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展现了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展示了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中国石刻艺术的风格,以及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9年12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景点导览
  ●北山石刻
  北山,古名龙冈山,距离大足县城龙岗镇北1.5千米,海拔545.5米。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
  北山石刻以大佛湾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北塔寺,是一处长达500多米,岩高约7米的沿崖造像。现存雕刻4600多尊,其中造像264龛窟,阴刻图1幅,经幢8座,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它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山石刻从南到北形状就像新月一样,龛窟的形状则如蜂房。这些造像细腻精美,技艺娴熟巧妙,除部分残毁外,大部分均保存完好。
  北山石刻造像近万尊,主要为世俗人为祈佛出资雕刻。造像题材以佛教密宗为主,在当时民间是极为流行的,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异于中国前期石窟。
  北山造像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精美典雅的风格著称于世,展示了晚唐、五代、两宋时期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被誉为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的“石窟艺术陈列馆”。
  ●宝顶山石刻
  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处,始刻于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至南宋淳佑九年(公元1249年)结束。
  宝顶山石刻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13处造像群,共有摩崖造像近万尊,题材同北山石刻大致相同,也是主要以佛教密宗故事人物为主。整个造像群就像一处大型的佛教胜地,展现了宋代石刻艺术的精华。
  大佛湾位于圣寿寺左下一个形似“U”字形的山湾中。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31号。石刻依次为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图、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千手观音、佛传故事、释迦涅磐圣迹图等,历经七十余年建造而成。造像既追求形式美,又注重内容的准确表达。全部造像图文并茂,无一龛重复,是世界上罕见的有总体构思的大型石窟密宗道场。
  小佛湾位于圣寿寺右侧,坐南朝北。其主要建筑为一座石砌的坛台,坛台高2.31、东西宽16.50、进深7.90米,上面遍刻佛、菩萨像,通编为9号。
  ●南山石刻
  南山,古名广华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南2千米,海拔514米。造像开凿于公元1131~1162年(南宋绍兴年间)。崖面长86米,高3.5~10.2米,通编为15号,属道教造像。
  其中最主要的造像有三清古洞、后土圣母龛、龙洞、真武大帝龛等。在大足石刻中,南山石刻是中国道教石窟造像最多、最集中、反映神仙系统最完整的石刻群。
  1956年8月16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宣布,南山摩崖石刻属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重庆成为直辖市以后,又被重庆评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篆山石刻
  石篆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西南25千米处的三驱镇佛惠村,海拔444.6米。据佛惠寺《严逊记碑》记载,石篆山造像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公元1082~1096年)开凿而成。造像崖面长约130米,高约3~8米,通编为10号。
  石篆山摩崖造像为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在石窟中极为罕见。其中,第6号为孔子及十哲龛,正壁刻中国大思想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坐像,两侧壁刻孔子最著名的十大弟子,这在石窟造像中,实属凤毛麟角。第7号为三身佛龛。第8号为老君龛,正中凿中国道教创始人老子坐像,左右各立7尊真人、法师像。
  石篆山以老君洞为代表作。据造像记知,以上3龛造像均为大庄园主严逊出资开凿,同为当时著名雕刻匠师文惟简等雕造。1956年8月16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石篆山摩崖造像属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山石刻
  石门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东20千米处的石马镇新胜村,海拔374.1米。造像开凿于北宋绍圣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094~1151年),崖面全长71.8米,崖高3.4~5米,通编为16号,其中造像12龛窟。
  ???石门山石刻为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如第2号玉皇大帝龛外的千里眼像,眼若铜铃,像能目及千里一般;顺风耳面貌丑陋,张耳作细听状。二像肌肉丰健逼真,筋脉显露,手法夸张,让人过目不忘。
  第7号独脚五通大帝,左脚独立于一风火轮上,额头宽广双目深陷,口阔唇厚,袍带飞扬,一下望去有来去如风之势。第10号三皇洞,现存造像35尊,造像儒雅清秀,衣物纹路舒展逼真,手法写实,让人不仅觉得这些造像的“人味”多于“神味”。第12号东岳大帝宝忏变相龛刻像共98尊,其中东岳大帝、淑明皇后居中,这组造像反映出公元10至13世纪(宋代)东岳世家在道教神系中的突出地位。
  延伸阅读
  ●数珠手观音石像的故事
  大足石刻始于晚唐,盛于两宋,明清时期的雕像有五万余尊,内容以佛教雕刻为主,并有道教和儒家雕像。大足石刻分布于四十多处,但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要数宝顶山和北山两处。自1981年对外开放以来,这两处的中外游客已不下于二百多万人次了。
  在大足石刻北山有一个有名的雕像,名叫“数珠手观音石像”,俗称为“媚态观音”。她身高不过三尺,头戴宝冠,脚踏莲花,体态轻盈仿佛随风欲动,眼角嘴角含颦欲笑而又略略带羞。这尊雕像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关于这一尊石刻,还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
  据传,宋代有位老石匠想在北山雕一尊数珠手观音的神像。他设计了许多小样,可他没有一个感到满意。许多天过去了,雕像一点进展也没有。一天晚上,他又无功而返。他闷闷不乐地来到小溪边坐了下来,想洗一下脚放松一下。这时,身后忽然传来一阵少女的笑声,女孩儿说:“瞧您的裤角都湿了。”
  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十三四岁的牧羊小姑娘。老石匠感激地冲小姑娘点了点头,小姑娘见老石匠充满谢意地瞧着自己,不由得抿嘴含羞一笑。她那善良的心地和妩媚害羞的样子,一下子激发了老石匠的灵感。
  老石匠灵机一动,不顾劳累重返山上,照着小姑娘的神态将这尊人情味极浓的女神石像一气呵成。按佛教经文定名,这一石像应叫数珠手观音,她一问世,立时名振北山。后人倾羡她的美貌,便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媚态观音”。
  听说有很多舞蹈演员想要学她的神态,可不是过于“媚态”,就是过于矜持,总学不像。可见古代石刻大师用心血雕塑的石像是多么出神入化!
  小贴士:
  ●交通:
  重庆汽车西站每天有数十班次汽车往来于其间,乘汽车两个小时就到了。
  ●门票:
  联票价格:120元;宝顶景区:80元,北山景区:60元;南山和石门山分别为5元/人。劳动节、国庆节当天学生持学生证可免费,其他时间为半价。
  ●开放时间:
  8:30~17:30。
  7.桃花源里人家——皖南古村落
  【必去理由】
  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
  它们以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2000年,这两个古村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这里,感受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
  先睹为快
  皖南山区的黟县是一个人口仅十来万的小县,著名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就坐落在这里。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
  西递距黟县县城8千米,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西递村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和“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由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一个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西递村建筑古色古香,村内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其中古建筑多为木结构。这些木建筑由砖墙维护,各种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内空间变化灵活,居民生活方便。西递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整个村落就像一副美丽的山水画一样,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千米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积约19公顷,现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古建筑137幢。
  宏村的古建筑均为粉墙青瓦,列队规整。承志堂是其中最为宏大、最为精美的代表作,被誉为“民间故宫”。各种木雕层次丰富,美丽生动,经过百余年时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辉煌,堪称一所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就像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一样。村中半月形的池塘被人们称作“牛胃”,一条400余米长的溪水盘绕在“牛腹”内,那是“大牛”的“牛肠”。村西溪水上架起四座木桥当做“牛脚”,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和环境。
  西递、宏村独特的水系设计是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典范,尤其是宏村的牛形水系,深刻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卓越智慧。
  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些古建筑布局之工整、结构之巧妙、装饰之美观、营造之精良为世界所罕见。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不仅如此,西递、宏村在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上,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一个既科学,又富有趣味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体现,也表现出了传统民居的精髓。
  景点导览
  ●西递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迄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西递村现存完整古建筑一百二十多个,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西递村头的三间青石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整座建筑四柱五楼,外观峥嵘巍峨,内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
  村中有座“履福堂”,建于康熙年间,建造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内题写着“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家根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出“儒商”本色。
  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弟”为临街亭阁式建筑,用于观景。门额下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让人警醒,耐人寻味。
  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颇为富丽雅致之风,家家户户都有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石雕的奇花异卉、人物戏文,以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璧画。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颗明珠。
  ●宏村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此处地势较高,经常云雾缭绕,有时像一副浓墨重彩的山水作品,有时似泼墨写意的抒情之作,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古宏村人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这种别出心裁的牛形村落水系设计,不仅大大方便了村民用水,还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30余幢,这些建筑古朴典雅,意趣横生。
  “承志堂”富丽堂皇,精雕细刻,可谓皖南古民居最为经典的作品;南湖书院的亭台楼阁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深具传统徽派建筑风格;敬修堂、东贤堂、三立堂、叙仁堂,要么气度恢弘,要么朴实端庄,不仅如此,再加上村中直入云霄的参天古木、风姿卓越的青藤老树,还有庭中的百年牡丹,真可谓是步步可为景,处处堪比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
  延伸阅读
  ●西递从不出贪官
  西递“桃李园”是一所小巧玲珑的楼房,有前、中、后三个厅堂。这是清代秀才胡允明建造的,他将此房作为教书授道用的私塾。后人猜想,大概胡老先生是出于期望日后“桃李满天下”,所以在自己花园的门楣上嵌进了“桃李园”三个字的石雕题额,并在教书之余在园中种了很多的桃李树。
  在“桃李园”厅堂的花门上有一幅漆书,那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据说,这幅漆书出自清代一位名叫黄元治的人之手,黄元治是黟县黄村人,曾任陕西西安知府。西递村人文荟萃、书法家不胜枚举,桃李园中走出去的读书人也有很多,可是,胡老先生为何要在这块当时西递最高学府中永久性的留下一位外乡官宦的墨宝?要真的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原来,黄元治自幼困苦,但他经过努力取得了功名,后在西安任知府。他的声誉非常好,从不贪污受贿,还常把自己的俸银拿出来接济地方上的穷苦读书人。他自己生活拮据,在知府衙门的花园里开了几块菜地,闲来无事便在后花园中侍弄蔬菜,故被西安百姓誉为“青菜太守”。
  晚年,他的妻子亡故,孩子们都各自成家自食其力,他独自回到故乡黄村,因在当官时没有积蓄什么钱财,无法在家乡置田买屋,便住在宗祠的阁楼上。
  祠堂楼上摆着都是死人的灵牌,所以从来没有人敢睡在祠堂里,黄元治来到之后,有人冒昧地问黄元治:“前辈,你为什么连鬼都不怕”黄元治笑了笑说:“鬼从心生,你心里没有鬼,还怕什么鬼。”
  这时,村中有几个无赖一商量,决定晚上装鬼吓唬一下黄元治,看他怕不怕。这天晚上,黄元治在朋友家下棋回来,推开虚掩的祠堂门。祠堂阁楼有左右两道楼梯,黄元治提着灯笼走上左边楼梯。他刚走了一半,看见楼梯上坐着一位红衣红裤的女人,女人长长的头发从头顶披下来,遮住整个脸。
  黄元治二话没说调转身走下楼梯,来到右边楼梯上楼。可走了一半又见到一位女人坐在楼梯上,黄元治见女人长得白白净净,穿着一身素白色的衣裙两眼呆呆地望着黄元治。黄元治只好无奈得笑着说:“真对不起,打搅你了,我要上楼歇息,那边楼梯也坐着一位女的,能不能麻烦你挪一挪,让我过去。”白衣女子听罢,将身子朝旁边挪了挪,腾出位子让黄元治上了楼。
  没想到,黄元治刚刚歇息,便听到楼下有位男子声音凄惨地大喊“救命”,接着楼下人声噪杂起来。黄元治赶快下楼,见祠堂大厅上,一位身着红衣的男人摊在地上浑身哆嗦,口吐白沫,嘴里直叫“打鬼、打鬼”。说他刚才正准备下楼,见到一位穿白衣的女鬼双目圆瞪,朝他冲来,伸手扯去他的假发,紧紧掐住他的脖子……
  黄元治这才发觉村中无赖装鬼吓唬自己的事情,众人如实向黄元治作了坦白,请求黄元治恕罪。黄元治笑了说:“你们这叫假鬼惹得真鬼来,自作自受!”说完若无其事地又上楼歇息去了。
  从那以后,黄元治胸怀坦荡不怕鬼的故事便在黟县传开了。西递桃李园的主人知道黄元治的事迹后,便请他来为学生现身说法,教育学生如何走正路、功成名就时如何克已奉公、清正廉明。在“桃李园”讲学期间,黄元治抄写下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胡允明特意用漆书拓在两厢花门上,使后人在了解黄元治为官为民的高尚品德后,也领略他的书法造诣。
  从此,桃李园年年都要请一些为政清廉的官吏来现身说法,激励学生,这一作法也确见效。从西递村走出去的读书人中,多少年来从没有出现一个贪官污吏。而且大多在当政期间有所建树、官声极好。
  小贴士:
  ●交通:
  西递座落于黄山麓,距黄山市54千米。从屯溪出发到西递,不必到黟县县城即可下车,有指示牌前往西递,有小公交、三轮车可乘坐;黄山往西递,7:30、13:00均有车,1个半小时左右。宏村位于黟县西北11千米处,可从黟县坐机动三轮车或小货车前往,3元/人,行程约20分钟。
  ●门票:
  西递和宏村均是80元/人。
  ●开放时间:
  8:00~16:00。
  8.中国古代最成功的水利杰作——都江堰
  【必去理由】
  都江堰是古代著名大型水利工程。它规模宏大、布局科学,历经2260年而不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水利杰作。
  都江堰是世界水利史上设计施工最完美、最先进、最科学的无坝式引水枢纽,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硕果仅存的奇观。它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先睹为快
  两千多年以来,都江堰把岷江水引到广阔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在此以前,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岷江水,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给在平原生活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
  后来,经过距今大约3000年前的一个名叫鳖灵的人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鉴于鳖灵的巨大功绩,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平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
  在这之后,都江堰水利工程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他们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和维护都江堰,使它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灌溉面积已由建国时的200万亩扩展到1000多万亩。
  都江堰水利创建时,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这些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彻底消除了水患。都江堰的创建没有破坏自然资源,它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并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都江堰水利工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但是,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它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进被人类抛弃,而是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时间的推移,或不复存在、或已经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源远流长。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功臣,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智慧之光,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景点导览
  ●二王庙
  二王庙坐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成了纪念李冰父子的庙宇。
  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改名为“二王庙”。
  二王庙的建筑有四大特点:一是占地少,仅10072平方米;二是建筑密度高,达到60%;三是中轴不对称,这与大多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点相悖;四是上下落差大,有63米。
  二王庙有我国两位著名画师的真迹镌刻在石碑上,一个是张大千先生的仕女图,另一个徐悲鸿的奔马。
  以前,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是二王庙庙会,明清时代,每到这一天,这里都要唱戏,人们赶庙会敬神、祈福、看戏,纪念李冰父子,十分热闹。不过这个活动一度停止,直到1992年后,赶庙会的风俗又重新恢复。
  ●安澜桥
  走出二王庙,看到的就是都江堰,也就是岷江的内江。内江上一座铁索桥,那是著名的安澜桥。安澜桥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古桥之一,全长320米,最早称绳桥或竹藤桥,这与它修建的材料有关。
  到了宋代,此桥改称为“评事桥”,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灌县人何先德夫妇倡议修建竹索桥,桥以木板为桥面,旁边设置扶栏,两岸行人可安渡狂澜,故更名“安澜桥”。民间为纪念何氏夫妇,又称之为“夫妻桥”,它是沟通内、外江两岸的交通要道。
  安澜桥的原址本来在鱼嘴处,1974年因兴建外江水闸,经国务院批准,将索桥下移了一百多米,改用钢索建造。安澜桥是利用本地竹木资源创建的悬空过渡桥梁之一,是世界索桥建筑的典范。
  ●宝瓶口
  宝瓶口是都江堰系统工程的关键环节。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人成都平原的流量。
  当宝瓶口的进水量达到饱和(约700立方米/秒)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纳。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防洪、运输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
  宝瓶口旁的小山叫离堆,内江水经过一段流程后水势便可以得到控制,水质也进一步澄清,然后被迎面独立的离堆顶托江水,创造了飞沙堰泄洪排沙的功能和宝瓶口的瓶颈效用,保证了成都平原的防洪和灌溉。在宝瓶口位置开凿离堆,决定了整个渠首工程的布局。
  2000多年前的李冰能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古今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何等的了不起!
  延伸阅读
  ●都江堰名字的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到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到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但是,为什么又叫都江堰,都江是哪条江呢?《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李冰父子的故事
  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从灌县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可是,当时并未发明火药,李冰便用大火烧石头,最后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李冰父子又率领大众在离玉垒山不远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筑分水堰,用装满卵石的大竹笼放在江心堆成一个形如鱼嘴的狭长小岛。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为了进一步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李冰父子率领大众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米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除此之外,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成都平原从此沃野千里,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小贴士:
  ●交通:
  在成都的茶店子汽车站,有大巴车直达都江堰市客运中心,每天早6:30就发车,下午7:00收班。市区内有便捷的公共交通,公交车四通八达,游客可以很方便地到达各个旅游景点。
  ●最佳旅游时间:
  都江堰景区气候宜人,全年都适合旅游。但每年清明节人们举行“放水节”以纪念李冰父子,游客可参加砍杩槎、编竹笼等古老技能活动,此时前来,更能深刻体会到李冰父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开放时间:
  7:30~18:30。
  9、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龙门石窟
  【必去理由】
  白居易曾经这样评价龙门:“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地区的自然风景优美,让人流连忘返。
  而最为著名的还是龙门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
  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先睹为快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的南岸,古时称水之北为阳,洛阳地处洛水之北,故称洛阳。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在这1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而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便是众多的文物古迹之一。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千米。龙门石窟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龙门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作“伊阙”,后因处于隋唐帝国之南,又称龙门。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贮藏食物和东西。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绘动物形象和生活情景。
  而在古印度兴起佛教后,石窟也作为另一种艺术形式而随之出现了,作为佛教信徒、僧侣礼佛和修行的场所。由于山林中十分的幽静神秘,再加上石窟冬暖夏凉,而依山雕凿的石窟比用砖石筑的寺院更加坚固耐用,所以在古印度出现了集建筑、绘画、雕凿艺术之大成的石窟寺。
  随着僧侣的传教活动传入我国的边疆和内地,这种石窟寺艺术同我国具有民族特点和传统的艺术技法风格融合交汇,成为我国的一种特有的雕刻、彩绘工艺。今天的龙门石窟就是我国众多寺群中的瑰宝之一。
  龙门地区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合于艺术造像。与其他砂岩石相比,此地的岩石更有利于雕刻造像和保存。
  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是继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之后由皇室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龙门石窟建于北魏太和年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共计400多年。其中大规模、高效率的建造工作约计150年左右,分别出现在北魏和隋唐时期。
  龙门石窟的艺术品包罗万象,它像一个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大博物馆,为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化、艺术、医药等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那些大大小小的佛龛、石像等艺术品,沿伊水两岸星罗棋布地分布在龙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000米。龙门石窟造像,既是古代劳动人民和伟大的艺术家们无穷智慧与血汗的结晶,同时也是外来文化和中国文化结合而成的一朵奇葩。
  那些富有才华的工匠和雕刻艺术家,面对光秃秃的悬崖峭壁,手拿最简单的锤凿,就雕刻出这样巍峨壮观又精工细致的群体佛像。这样的工程就算放到现在也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事,而在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的条件下,确实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景点导览
  ●潜溪寺??
  潜溪寺高、宽9米多,进深近7米,是龙门西山北端的第一个大洞。潜溪寺建于唐代初期,距今约1300多年的历史。寺名的得来还有一番来历,当年因在凿洞时地下有源源不断流出的溪流而得此名。
  据说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过别墅。清代时洞外修建有木构窟檐等建筑物,所以又称“斋拔(fú)堂”。
  窟内洞顶有一朵潜刻大莲花,洞内所供主佛像为阿弥陀佛,佛身高7.38米,阿弥陀佛面容丰满,身体各部比例匀称。佛像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佛像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
  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与主佛造像阿弥陀佛像同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洞内前侧两壁各雕一护法天王,高颧大目、体魄雄壮、孔武有力、身披销甲,是唐代高级武将的形象。被他踩在脚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动传神,让人过目不忘。
  ●宾阳洞
  过潜溪寺后,有三个较大的洞窟,即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其中以中洞为代表。中洞在北魏时称灵岩寺,明清以后才改称宾阳洞,传说是根据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之字(洞宾)和号(纯阳)的末两字相加而命名的。
  宾阳洞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公元500年)开始雕凿,到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完工,历时达24年之久,用工802366个。
  虽宾阳洞耗费工时金钱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并未结束。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宣武帝崩,年仅7岁的孝明帝即位,但其政权实握在他母亲胡太后手中。由于宫廷发生内乱,故宾阳的雕刻工作停了下来。所以,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宾阳中洞。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的。
  宾阳三洞是由三个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同。宾阳中洞高9.8米,进深和宽均为11.10米。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佛像。这些佛像古朴典雅,具有北魏的风格。在洞内的四壁上,布满了大小150余个佛龛,其中有隋大业和唐贞观年的佛龛多个。
  宾阳南洞体现的艺术风格与中洞不同,它上承北魏时期的刚健雄伟,下启盛唐时期的生动活泼。宾阳北洞则完工于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为阿弥陀佛,佛像高近10米,结跏跌坐。左右两侧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刚强有力。
  ●奉先寺
  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窟,位于龙门石窟西山南部。奉先寺从唐代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开始雕凿,至唐代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完成,是龙门石窟中雕像最大、艺术最精美、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南北宽约34米,东西深约36米,置于9米宽的三道台阶之上。寺内龛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胁侍菩萨、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大像。
  主佛卢舍那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0米,位居佛龛中央。主佛身披袈娑,面容丰满,嘴角微翘略带笑,眼帘低垂,目光宁静而深远,蕴涵着无穷的智慧。其端庄大度、淳厚安详的仪态令人肃然起敬。
  在两旁侍立的弟子中,迦叶严谨老成、阿难虔诚顺服、菩萨端丽矜持、天王蹙眉怒目、力士威武雄健,雕像栩栩如生,显示了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是石雕艺术史上的奇观。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龛,逼真传神的造像技艺显示了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从艺术上看,奉先寺造像布局谐调均称,大佛像五官刻画合乎比例,这一巧夺天工的辉煌成就,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这是唐代宗教艺术的概括,也是我国雕刻史上伟大范例之一。
  延伸阅读
  ●关于龙门石窟的两则传说
  第一则:
  相传在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湖水四周青山苍翠,芳草萋萋。村民们都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
  村里有个勤劳的男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他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有一天,他有听到地下传来的奇怪声响,像是有人在问“开不开”。他急忙跑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
  母亲想了想说,“如果再听到有人这样问,就回答:‘开!’”第二天,男孩子又去放养,快到中午的时候,地底下又传来了“开不开”、“开不开”的声音。男孩子大声地回答:“开!”
  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顷刻从中间裂开。只见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喷涌而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
  水流之后,又有无数的清泉从山崖石罅中喷出,水流源源不断。两山的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隆内影影绰绰,仔细一瞧全是石像。这些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蔚为奇观。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其实,龙门石窟的产生是由劳动人民的辛苦劳动换来的。不过,这则神话传说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也赞美了龙门石窟巧夺天工,精妙绝伦的雕刻艺术。
  第二则:
  1000多年前,有一位云游四方的和尚,经过了长途跋涉之后来到了龙门。他在龙门前面的一条河边停住了脚步。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只有龙门山顶上还沐浴着一道到金光。
  和尚已休息了大半天,他环顾四周,想找个栖身岩洞住一宿。正当他四处打量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他忽然全身一颤惊呆了。原来,在他面前出现了一幕不可思议的奇境,怪石林立的龙门山上,在金光夕照中,出现了千百尊佛。他们袒胸裸背,斜披着袈裟,他们有的盘坐着,有的垂脚而坐,有的斜依岩石……一些猛兽驯服在他们脚边,他们或双手合十,或俯首微笑,背后都闪着金光……
  “佛祖显圣了!佛租因我的虔诚而显圣了!”和尚激动得全身颤抖,不敢再逼视这金光闪闪的景象,只顾匍匐在地上顶礼膜拜。与此同时,他领会了佛祖无声的启示,立即许下了建造石窟寺的誓言,这就是后来的龙门石窟。
  小贴士:
  ●门票:
  龙门石窟景点实行一票制,票价80元/人。
  ●交通:
  从火车站前乘一日游专车到景区;乘81、53、60路公交车也可到,车程约40分钟。
  ●开放时间:
  春、夏、秋季:7:30~6:30;冬季:7:30~5:30。
  10.历史在这里驻足——云南丽江古城
  【必去理由】
  丽江古城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会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走在丽江的青石路上,清澈的泉水从脚边流过,身边弥漫着高原特有的芬芳和宁静的栖息。
  丽江的古朴自然、幽雅宁静使人流连忘返。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一个人间仙境……
  先睹为快
  丽江古城地处金沙江上游,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值得一提的是,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这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千米,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元初,忽必烈南征大理,渡过金沙江进入丽江,曾在古城一带驻军整训,至今仍留下许多相关的纳西语地名。那个时期古城居民至少已有千余户,直至明初,古城街道建设和集市贸易已初具规模,至明末已呈繁荣景象。
  由于古城处于滇川康藏的交通结合点,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镇。丽江自古以来商旅云集,各路人马往来不断,成为重要的贸易中转站。各地客商汇集于此,交换各种土特产品及日用品。中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丽江游记中写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栉比”,是对当年丽江古城之繁盛景观的真实写照。
  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皮毛皮革、纺织、铜银器制作、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即使在雨季也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融为一体。
  丽江古城建筑最奇的是巧妙地调用了清澈的玉泉水。当汩汩的泉水流至城头双石桥下时,造城者将泉水分做三叉,分别穿街过巷,就象人体的经脉一样。这样一来,泉水流遍全城千家万户,形成居民洗菜用水最远不过50米的便利条件。
  水是丽江的灵魂,当你徜徉街头,随时都会有水的陪伴。水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有水才有生命,才有朝气蓬勃的生活和百花纷繁的希望。水就像一个精灵,给丽江古城不断注入新生的朝气,也成为丽江的佳妙美景。泉水环绕连接每家门庭,形成高原水乡“户户泉水,家家垂柳”的特有风采。
  丽江人用水十分讲究,名为三眼井:即泉水喷涌的第一眼井供饮用;下流第二眼井为洗菜;再下流第三眼井方可用以洗衣服,严格分开,不准乱用。
  有水就有桥,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平均为每平方千米93座。桥梁的形制也多种多样,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这些桥不仅美观而且坚固,虽经几百年的风雨剥蚀、兵火焚毁,乃至多次大地震的破坏依然如故,至今依然雄跨主河,为这个“中国的威尼斯”、“高原姑苏”赢得一份古朴的壮丽。
  景点导览
  ●玉龙雪山
  玉龙山坐落在中国西部终年不化的雪山群的最南端,是横断山脉南端最著名山地。它距离丽江城不过18千米,一进丽江,第一眼就可看到它银光闪闪的身影。
  玉龙山长约35千米,宽约12千米,山体南北向排列,共有13峰。纳西语称玉龙山为吾噜,是“银龙”或“银石”的意思。南端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山顶终年积雪,好像一条晶莹的玉龙横卧山巅,故名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山体高差悬殊大,属海洋性冰川气候。山上分布着很多经济林木、药用植物和观赏花卉,它们都依不同海拔气候而分布,除此之外,它还是杜鹃花的著名产地。
  山上景点较多,如云杉坪、牦牛坪等。现已修建一条长2968米的登山大索道可将游人送到海拔4500米,终年积雪的冰雪区。那里建有四季滑雪场,即使在夏季,也可享受冰雪之乐。
  ●虎跳峡
  虎跳峡位于金沙江上游,距离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县城60千米,全长18千米,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虎跳峡东面为玉龙雪山,西面为迪庆的哈巴雪山,峡谷垂直高差379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
  江流最窄处,仅约30余米,虎跳峡的名字也得名于此。相传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一脚,便可腾空越过,故称虎跳峡。峡内礁石林立,共有险滩21处,其中高达10来米的跌坎7处,瀑布10条。
  上虎跳是峡谷中最窄的一段,离公路边的虎跳峡镇9千米。在其江心有一块巨石横卧在激流中,把激流一分为二。传说曾有一猛虎借江心这块巨石,从玉龙雪山一侧,一跃而跳到哈巴雪山,故此石取名虎跳石。
  中虎跳离上虎跳5千米,江面落差甚大,百米峡谷中,礁石林立,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满天星”礁石区是这里最险的地方。
  从中虎跳过险境“滑石板”,即到下虎跳。下虎跳有纵深1000米的巨大深壑,这里接近虎跳峡的出口处,是欣赏虎跳峡最好的地方。
  ●玉水寨
  丽江县白沙乡被世人称作中部纳西族文化的发源地,这里还残留著千年的古城老巷,广阔苍茫的古战场。直到今天,这里的纳西人仍旧沿袭著浓郁、古朴的民风民俗。
  位于白沙乡北部的玉水寨,风景异常秀丽,纳西先民就认为是一块“风水宝地”。
  纳西人热爱自然,崇拜自然,感恩大自然,新年伊始,纳西人总要到玉水寨朝拜,设东巴祭署仪式,祈求自然神赐与他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年景。他们认为,只有这里才与天上的神最接近。因此,玉水寨成了丽江纳西族地区的东巴圣地。
  玉水寨背靠玉龙雪山南麓,面朝丽江古城,离城区仅15千米。寨内神泉涌出的泉水,经白沙穿城而去,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纳西人,给他们勇气和智慧,给了他们幸福安乐的家园。
  ●丽江木府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而木府则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纳西族首领木氏自元代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共22世470年,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于世。
  丽江木府在明末时达到鼎盛,其府建筑千变万化,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室”。
  木府是丽江历史的见证,古城文化的象征,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在其建设过程中,汉、纳、白三族人民同心协力,充分发挥其技艺,在主要保留了中原明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溶入了纳西、白族各种地方工艺风格,充分展现了纳西族广采博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木府大部分建筑曾毁于清末战火,幸存的石牌坊也毁于“文革”。丽江当地政府为了发掘和弘扬民族文化,决定贷巨资恢复重建木府旧观。经过三年艰辛备至的努力,木府再现于世,建成后的木府比原规划设计还要壮观。
  人们都说,重建后的丽江木府尽得雪城之灵气,玉水之精魂。它的重现,为发展和弘扬了丽江纳西族之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成为游人纷至沓来的一处胜地。
  延伸阅读
  ●玉龙五兄妹的传说
  传说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玉龙山和哈巴山原是五兄妹。三姐妹长大了,相约外出择婿,父母得知消息后又急又气,要玉龙、哈巴去追赶她们。玉龙带着十三把剑,哈巴挎着十二张弓,抄小路来到丽江,面对面坐着轮流守候,他们约定谁要是放过三姐妹,就要被砍头。
  他们轮流看守了很久。轮到哈巴看守时,玉龙刚睡着,金沙姑娘就来了。她的去路被两个哥哥挡住了,聪明的金沙姑娘想起哈巴有爱打磕睡的毛病,便边走边唱,一连唱了十八支歌。哈巴听得入了迷,渐渐地在歌声中睡着了。
  金沙姑娘瞅准这一机会,从两个哥哥的脚边猛冲过去,大声笑着飞奔而去。玉龙醒来得知这一情况又气又悲,气的是金沙姑娘已经走远,悲的是哈巴兄弟要被砍头。但他不能违反约定,于是毅然抽出长剑砍下了哈巴的头,接着转过身痛哭起来。他的两股泪水化成了白水和黑水,哈巴的十二张弓变成了虎跳峡西岸的二十四道弯,哈巴的头落在江中变成了虎跳石。
  ●新年的来历
  关于新年的来历,丽江金沙江边就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明日佛的师父带着徒弟吉日亮修行,师徒俩修成正果,打算出山治理人世。他们到一座山下,明日佛见树上挂块破布,便叫吉日亮捡来,吉日亮不愿意捡,说:“做皇帝用破布做什么?”明日佛自己捡进篮里。
  走一会儿,见路边有根绳子,明日佛又叫吉日亮捡,吉日亮说:“去当皇帝用不着绳子。”明日佛又亲自把绳子把捡进篮子里。到了山顶,见树上挂着一个猎人用的茶壶,吉日亮还是不愿意捡,明日佛又自己捡进篮里。
  两人走累了便就就地煮茶休息。明日佛找柴烧火,叫吉日亮找水,可是吉日亮一滴水也没找到,明日佛在塘边挖了个坑,水就冒上来。刚煮上茶,忽然下起大雨,明日佛用捡来的绳子把捡来的茶壶吊在树上,自己变作苍蝇躲进壶里。吉日亮无处躲,就变了只兔子挤进壶来,可惜躲了头就露了尾,一夜被雨淋,脚也被撞伤。
  第二天,徒弟吉日亮脚痛难行,明日佛就用捡来的破布替他包扎。明日佛见这个徒弟既没有本事,人又懒惰,只想坐享皇帝的福,就说:“我们还没有治世的本事,回去吧。”吉日亮不甘心,说:“谁的茶碗开朵茶花,谁去人间做皇帝吧!”
  于是,两人边烧好茶坐等,结果明日佛碗里开出一朵茶花。吉日亮趁师父不备,悄悄摘来放在自己碗里,忙说:“我去做皇帝了!”明日佛知道徒弟心术不正,又不好明说,只好嘱咐道:“你去当皇帝,强盗贼人会多,要好好治理……我先给你做十五天做个样子,十五天后由你自己治理吧。”
  从此以后,正月初一到十五,由明日佛管理人间,以后让吉日亮管,由于吉日亮功德不足,导致人间富的富,穷的穷,日子过的不安生。挨到正月,才由贤明的明日佛管理,人们才得以天天吃好饭,穿新衣,过上快乐的日子,于是,这十五天就被人们称作新年。
  小贴士:
  ●注意事项:
  丽江早晚温差较大,建议薄毛衣外套风衣,当地饮水为用冰雪融水,寒气较重,如身体虚寒,还是喝瓶装水为宜。
  ●门票:
  玉龙雪山进山:40元、云杉坪索道:42元、牦牛坪索道:62元、雪山大索道:120元。
  ●旅游禁忌:
  丽江当地以纳西族为主。纳西族禁止向水源、河中丢垃圾、废物、吐口水等,禁止破坏、堵塞水源及砍伐水边的树木。在屋内,不能坐在门槛上,不能闯入产妇房间,不能向水塘内吐口水。







阅读提示: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的作者是张振鹏,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下载地址

上一本: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外国篇)
下一本:我要安全长大

经典文集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
阎连科作品集
世界文学经典名篇
中国现代诗人诗集精选集
经典言情小说作家作品集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精选
莫言作品全集
金庸武侠小说全集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十大名著
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
世界短篇小说精华作品
刘震云作品集

孤岛书城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