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少宸 日期:2015-02-17 10:17:38
从卫星图上看,地球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包围着,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本书为你介绍这片广阔的海洋世界。本书内容包括海洋的形成,海底的各种地形,。内容还涉及丰富的海洋资源,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海洋污染和保护。最后希望我们保护好这片占地球最大面积的海洋世界。
作者简介:
刘少宸,黑龙江伊春人,先后就读于黑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图书装帧硕士研究生学位。致力于专业儿童图书的策划和装帧设计。主要作品有《超级大问号》《脑力大挑战》《“咔嚓”手工书》《中国儿童最感兴趣的108个未解之谜》等作品。
目录:
海洋的历史
海洋的形成
大陆漂移说
海底扩张说
板块构造说
生命的开始
神秘的海洋世界
大海有多深
海底的地形
大陆架海洋的历史
海洋的形成
大陆漂移说
海底扩张说
板块构造说
生命的开始
神秘的海洋世界
大海有多深
海底的地形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中脊
海沟
深海平原
海底火山
大洋盆地
海丘
海底隧道
海岸
岩石海岸
沙砾质堆积海岸
淤泥质堆积海岸
红树林海岸
珊瑚礁海岸
冰雪海岸
芦苇及盐生水草海岸
人工海岸
海岛
阿拉斯加半岛
蛇岛——礁腊岛
加那利群岛
百慕大群岛
格陵兰岛
夏威夷群岛
巨龟之岛——科隆群岛
海湾
海峡
海水
海水来自何处
海水的味道
海水的颜色
海水发光的奥秘
海浪
潮汐
海流
世界四大洋
丰富的海洋资源
海洋中有哪些生物资源
向海洋要淡水
六大矿产资源
海洋牧场
人类与海洋
人类征服海洋的历史
海洋卫星
破坏力极强的飓风
厄尔尼诺现象
全球变暖
可怕的海平面上升
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
前言前言foreword
动物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这颗美丽的星球上,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也有很多属于自己的小秘密。
小朋友你知道吗,聪明的大猩猩不需要喝水,生活在南极的企鹅很爱家,海洋深处的小丑鱼懂得长幼有序……
动物们还有自己的独门秘笈,章鱼会吐墨汁,电鳐会放电,螃蟹横着走路,鲨鱼一生都在长牙齿……
本书将用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你讲述关于动物的故事!
本书与课本紧密相连,在文中详细标注了相关教材的页码和内容,有助于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本的学习,更能让你汲取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了解书本之外的广阔世界。
另外,不要担心会有阅读障碍,书中对学习范围之外的疑难字加注了拼音,让你不用翻字典就能流畅阅读,可专注地享受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的乐趣,度过愉快的阅读时光。
最后,还欢迎你关注奇趣博物馆系列的其他图书:《我要给地球挖个洞》《海洋会干涸吗》《我想养只小恐龙》《是谁创造了奇迹》《把达尔文带回家》《我和猩猩为什么不前言foreword动物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这颗美丽的星球上,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也有很多属于自己的小秘密。小朋友你知道吗,聪明的大猩猩不需要喝水,生活在南极的企鹅很爱家,海洋深处的小丑鱼懂得长幼有序……动物们还有自己的独门秘笈,章鱼会吐墨汁,电鳐会放电,螃蟹横着走路,鲨鱼一生都在长牙齿……本书将用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你讲述关于动物的故事!本书与课本紧密相连,在文中详细标注了相关教材的页码和内容,有助于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本的学习,更能让你汲取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了解书本之外的广阔世界。另外,不要担心会有阅读障碍,书中对学习范围之外的疑难字加注了拼音,让你不用翻字典就能流畅阅读,可专注地享受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的乐趣,度过愉快的阅读时光。最后,还欢迎你关注奇趣博物馆系列的其他图书:《我要给地球挖个洞》《海洋会干涸吗》《我想养只小恐龙》《是谁创造了奇迹》《把达尔文带回家》《我和猩猩为什么不一样》《是科学还是魔法》《这才是男孩的玩具》《我想有一个外星朋友》。书中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图片也非常精美,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孩子看了非常喜欢。---丸子妈妈
很厚重的一套图书,非常适合送人,自家的孩子看着看了也是爱不释手的。内容很好,和教材有一定的联系,值得小学生阅读!---小绿小红
内容和教材有着联系,老师也推荐阅读这样的图书,图片非常吸引人,孩子很喜欢这种大的有震撼力的图片。小孩子阅读主要是文字是否看得懂,有着图片相对应着很好理解,很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科普读物---天马流星
海洋的形成
大约在46亿年前,云状宇宙微粒和气态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最初的地球。原始的地球,既无大气,也无海洋,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在地球形成后的最初几亿年里,由于地壳较薄,加上小天体不断袭击地球表面,地幔里的熔融岩浆易于上涌喷出,因此,那时的地球到处是一片火海。随同岩浆喷出的还有大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上升到空中并将地球笼罩起来。水蒸气形成云层,产生降雨。经过很长时间的降雨,在原始地壳低洼处不断积水,形成了最原始的海洋。
那现在海洋的板块是怎么形成的呢?古时候的人们用神话故事来解释。科技越进步,人们对海洋的解释就越科学。关于“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形成,学术界一般有三个观点: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
大陆漂移学说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洋岸弯曲形状的某些相似性,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说认为,3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是一个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为泛大陆,陆地以外的部分被称为泛大洋。
地壳在最初形成时是很薄的花岗岩质硬壳,均匀地漂浮在玄武岩质的基底上。所以,这种地壳很容易受外力影响而发生漂移。当地球自转时会有惯性离心力,导致大陆发生从南北两极向赤道转移的漂移运动,而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潮汐作用,则导致了大陆向西的运动。
在2亿年前的中生代初期,在美洲大陆与欧洲、非洲大陆之间首先形成了大西洋,接着澳大利亚大陆与南极洲大陆间形成印度洋。到新生代第四纪初期,就形成了现代世界海陆分布的轮廓[kuò]。
海底扩张说
1962年,美国科学家赫[hè]斯教授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大洋盆地的历史》。这篇论文被人们称为“地球的诗篇”。在这篇论文中,赫斯教授首先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由地核、地幔[màn]和地壳组成的。地幔厚达2900千米,是由硅、镁等物质组成的,约占地球质量的68.1%。因为地幔温度高,压力大,就像一锅沸腾的钢水,不断翻滚,从而产生对流,形成强大的动能。大陆则是
被动地在地幔对流体上移动。形象点说,当岩浆向上涌时,海底会产生隆起,岩浆不停地向上涌升,自然会冲出海底,随后岩浆温度降低,压力减少,冷凝固结,铺在老的洋底上,变成新的洋壳。
当然,这种地幔的涌升是不会就此停止的,在随之而来的地幔涌升力的驱动下,洋壳被撕裂,裂缝中又涌出新的岩浆,冷凝、固结,再为涌升流动所推动。这样反复不停地运动,新洋壳不断产生,把老洋壳向两侧推移出去,这就是海底扩张说。
板块构造说
板块构造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引申。
勒皮雄把地球的岩石层划分为六个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
板块。所有这些板块,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随着软流层的运动,各个板块也会发生相应的水平运动。打个比方说,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表面是由一块块木板凑成的,这些木板底下的地幔软流层像水似的流动着,它的流动会推动地球板块移动。
板块运动,一般是指地球表面的某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坚硬的地壳并不是“铁板一块”,位于地表以下70~100千米厚的岩石层也不像蛋壳那样完整。无论是大洋底下或大陆底下的岩层,原来都是由一块块大板块构成的。在这些大板块之间的不是大洋中脊的裂口,就是几千米深的海沟或者是巨大的断层。
据地质学家估计,大板块每年可以移动1~6厘米的距离。这个速度虽然很慢,但经过亿万年后,地球的海陆面貌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两个板块逐渐分离时,在分离处即出现新的凹地或海洋,大西洋和东非大裂谷就是在两个大板块发生分离时形成的。
板块构造说诞生后已成功地解释了一些陆地的构造现象。但同时它仍存在一些尚不能圆满解释的问题,有些推论也未得到最后的证实。但这些不会影响这一学说的发展,反而对它起到了推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