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基里尔·瓦西列夫,赵丹 日期:2015-11-05 11:05:59
基里尔·瓦西列夫编著的《情爱论》内容简介:究竟什么是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什么罗米欧与朱丽叶会一见钟情?动物也有爱情吗?人们究竟为什么相爱?怎样解释那种至死不渝的生死恋?保加利亚伦理学家瓦西列夫这本研究著作,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作者引述大量世界文学作品中的材料,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逐一剖析爱情问题的各个方面。作者坚决摒弃宗教禁欲主义,认为男女相爱是合理的、正当的,同时就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等问题作了详尽的阐发。
本书简介:
基里尔·瓦西列夫编著的《情爱论》是一部饱蘸心灵激情写就的情爱名著。《情爱论》从哲学、美学、心理学、文学、伦理学等众多角度切入,对人类情爱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众多伟人的爱情体验、文学名著的情爱描写等,与精辟独到的分析融为一体,予人以耳目。新、醍醐灌顶之感。本书的多人译节译本曾在国内畅销多年,现在这个全译本由资深译者精心翻译,译文忠实晓畅,深得原作神韵。新译本配有插图100多幅,图文并茂。
目录:
第一章“肉体”获得了灵性柏拉图式的臆之爱肉体和精神的结合动物是否有爱情?爱情的社会性第二章男人和女人笼罩在永世的夏娃身上的诅咒对男子的赞扬及后来的贬损性别不同,价值相等第三章疯狂与理性性爱的结构是“疯狂的”,还是理智的?性本能和意识对形象的感知情绪主动性和稳定性性爱的多样性理智战胜疯狂第四章感觉和爱情感宫的作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各种感觉之相互作用第五章关系的审美化爱与美艺术的作用舞蹈、音乐、雕塑、绘画文学如美酒般醉人的话语甜蜜的罪恶从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心灵的解放通感的魅力第六章爱情对象的选择不可替代的他和她理想对象的样貌选择标准感知的完整性美容、时尚和爱情第七章爱情与人的命运爱情的悲剧自由、灵感、幸福附文爱的哲学前言我们将在这本书里谈谈爱情,这种产生自男女之间的、像无形的电弧般强大的、精神和肉体的吸引力。
爱情给人类带来欢乐,也带来深深的伤痛。自古以来,人类就渴望了解这种情感的秘密,并试图洞察它的本质。
各个时代关于爱情的论断和格言都非常丰富,其中既有诗意的赞美也有满腹的抱怨,既有虔诚也有庸俗,既有喜悦也有痛苦,既有少不更事的胡闹也有对命运的诅咒。世界各民族的诗歌都曾热情洋溢地歌颂过人类爱情的伟大力量。
然而,关于人的科学却从没有密切关注过这个古老而永恒的艺术主题。也许,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研究对象本身极为复杂,需要从生物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美学等学科对它进行综合研究,因为爱情把生物蛋白质的产生与社会关系、心理奥秘以及无限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毋庸置疑,目前存在着人的个性不断理性化、其社会和精神本质不断“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趋势。这里所说的不是情感注定要消亡,而是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否定性后果,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进程中应当逐一克服。然而,人类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情感贫乏化,这种威胁是确实存在的。
我们来举一个典型的例子。1935年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原子”这一术语只有三页的篇幅,而。
爱情”有十一页。这真是一个浪漫的时代!但1966年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却破坏了这种平衡,给术语“原子”慷慨地分配了十三页,而“爱情”却只有一页。 我们将在这本书里谈谈爱情,这种产生自男女之间的、像无形的电弧般强大的、精神和肉体的吸引力。
爱情给人类带来欢乐,也带来深深的伤痛。自古以来,人类就渴望了解这种情感的秘密,并试图洞察它的本质。
各个时代关于爱情的论断和格言都非常丰富,其中既有诗意的赞美也有满腹的抱怨,既有虔诚也有庸俗,既有喜悦也有痛苦,既有少不更事的胡闹也有对命运的诅咒。世界各民族的诗歌都曾热情洋溢地歌颂过人类爱情的伟大力量。
然而,关于人的科学却从没有密切关注过这个古老而永恒的艺术主题。也许,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研究对象本身极为复杂,需要从生物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和美学等学科对它进行综合研究,因为爱情把生物蛋白质的产生与社会关系、心理奥秘以及无限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毋庸置疑,目前存在着人的个性不断理性化、其社会和精神本质不断“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趋势。这里所说的不是情感注定要消亡,而是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否定性后果,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进程中应当逐一克服。然而,人类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情感贫乏化,这种威胁是确实存在的。
我们来举一个典型的例子。1935年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原子”这一术语只有三页的篇幅,而。
爱情”有十一页。这真是一个浪漫的时代!但1966年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却破坏了这种平衡,给术语“原子”慷慨地分配了十三页,而“爱情”却只有一页。
当然,理性的迅速。膨胀”完全是当代科学认知不断发展的自然趋势。然而.我们是否能够认同,爱情这种永远不断变化、完善和发展,帮助人类获得潜在的永生并进化后代的良性力量,如今失去了应有的关注?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家早就认识到了爱情的美好作用和巨大力量,并从全宇宙的角度把爱情理解为存在的起源和人类命运的重要因素。赫西俄德在《神谱》中讲述了地神盖亚从混沌的深渊中诞生的故事,而金色卷发的厄洛斯神与她同时诞生。根据后期的神话传说,这个神奇而热情的性爱之神是阿弗洛狄忒的儿子,他的名字象征着心理冲动、执著的追求和宇宙各个部分的结合。他必须要干涉和积极地参与天界和地界的一切事情。
还有厄洛斯——不朽诸神中最俊美者.能令所有的神明和所有的人魂不守舍.扰乱他们的心智和缜密的筹划。
厄洛斯的存在有着复杂而矛盾的倾向性,这在柏拉图的对话《会饮篇》里得到了体现。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场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辩论会上。七位名人聚集在其中一人阿伽松的家里享用酒宴.他们一致决定每一个到场者都要说出自己对爱情的看法。柏拉图借赴宴者之口表述了自己的爱情哲学。各种观点五花八门.甚至相互矛盾。按照柏拉图的看法,每个人都说出了一部分真理,无论谁的观点都无法被逻辑论据完全推翻。 多少世纪以来,男女爱情问题一直是哲学、宗教、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界激烈争论的对象。其首要原因是爱情问题与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他所受的教育和社会行为密切相关。一定时代的阶级斗争往往从意识形态上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人的隐秘情感本质与道德本质问题上的分歧。
各种研究和观察表明,男女之间的性需求和传宗接代的本能是爱情的推动力和内在本质。得出这个结论依靠的是科学哲学方法论和对社会生活的历史唯物主义认知。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整个人类历史的首要前提当然就是活生生的人类个体的存在。所以,首先需要确认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体的身体构造以及由此决定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无论是生命自身通过劳动进行的生产,还是通过生育对他人生命的生产,双重性立刻显现出来: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则为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辩证法是深刻的、多方面的。对爱情进行全面的科学研究要从探讨人的生物学本质开始。
只有穿过性欲的神秘迷宫,才能找到通往男女隐秘的高级精神生活空间的路径。
一、柏拉图式的臆想之爱多少世纪以来,承认性欲是爱情的基础往往会引起禁欲主义者的愤懑。对异性的不知羞耻的动物式欲望可以说成是人类崇高爱情的内在意义吗?难道受到宗教谴责的性行为直到今天还要来玷污文明社会的道德纯洁吗?神智学者和神秘论者常常论及所谓的“神圣爱情”和爱情的“永恒”魅力。这种爱情是受到上帝庇护的一种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短暂交往和接触,只有上帝才能把爱情的奇迹仁慈地赐予人类。
东正教神圣教规的宣扬者、禁欲主义者尼科季姆·斯维亚托戈列茨曾用自己的著作鼓励人进行精神斗争,抵抗住魔鬼的肉体诱惑的考验。他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教导人们作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应该如何让心灵保持纯洁清白,如何抵御魔鬼玷污心灵圣洁的企图。
尼科季姆·斯维亚托戈列茨这样写道:“要回避一切可能对你的肉体平静造成纷扰的因素,特别要回避与异性交往。如果你非要与异性交谈,说话时间不要太长,同时要保持谨慎和相当程度的严肃。你讲话要客客气气,要非常内敛,而且不能表现出好感。”尼科季姆建议基督徒在与异性交往时要谨言慎行,因为这时“致命的肉欲和激情几乎随时会掺杂进来,并渐渐地渗人心灵最深处,让人丧失理智”。
基督教的禁欲主义道德观在《新约圣经》(以下简称《新约》)、《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中都有所体现。但是,(《旧约圣经》(以下简称《旧约》)作为占《圣经》大半篇幅的基督教的神圣经书,其中却饱含着与这种禁欲主义道德相悖的、热爱生活的哲学思想。从实质上看,《旧约》反映出了犹太教形成这一历史阶段中父权制条件下的关于性生活的观点,而这些观点与《新约》所宣扬的见解完全相互矛盾。《旧约》中并没有对两性问题提出诘责。其中描写的男女两性关系不带有任何虚伪的禁欲主义色彩。只是一种符合创世主意志的完全自然的关系。在《旧约》中,全能的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和第一个女人,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我们还可以在旧约中发现所罗门的那首高亢的爱情颂歌——《雅歌》。而《新约》中的爱情典范却是禁欲主义的贞洁。
于是,关于我们所探讨的问题就出现了两种互不相容的观点。显然,基督徒们更愿意遵从《旧约*的原则生活,而按照《新约》的要求去祷告和忏悔。这一矛盾可能极大地加重了人在上帝面前的罪恶感。
因此,柏拉图式爱情的根源来自《新约》。这种爱情谴责“基督”对性行为的放任,继而必然促使人产生狂热的情绪,感觉自己。像天使般无瑕”,以便洞察意识在无限宇宙中的强大。男女飞翔在云端,享受着“纯粹的”精神愉悦。他们的嘴唇永远不会亲吻,手臂总是挽着虚空,思想很模糊而且神秘。人的这种无肉体的爱情只是一种幻想,它会使人相互疏远。
柏拉图式的爱情往往带有反女权主义色彩。那些宣扬柏拉图式爱情的人不仅对两性关系嗤之以鼻,而且还对妇女进行了严厉的谴责。没有肉体接触的灵魂的融合就是柏拉图式爱情的目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双方获得永恒的幸福。
20世纪初,奥托·魏宁格在自己的那本轰动性著作《性与性格》中指出,性欲有一个不共戴天的敌人,它与柏拉图式的爱情很相似。他说,“爱情和情欲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它们相互排斥,甚至相互对立,当人们真正恋爱的时候,他们根本不会想到与爱人的肉体结合。那种确定自己爱着某个女人并想占有她的人一定是在撒谎,要么就是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做爱情……性欲随着肉体的逐渐亲近而增强,爱意却是当爱人不在身边时越来越浓厚,爱情的维系需要分离,需要一定的距离…-一毫无准备地与爱人的肉体发生接触会使真正的爱情死亡,因为肉体接触会引起对性的迷恋,从而瞬间消灭爱情……“因此,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存在的,虽然精神病学教授们根本就不承认它。我甚至可以说,只存在‘柏拉图式的爱情’。因为,除了它之外,所有被称之为爱情的东西不过是一些下流勾当而已。爱情只有一种,那就是对贝阿特丽齐的爱,对圣母的敬仰之情。
只有巴比伦淫荡的王妃才是为性而生的”。
革命前俄国著名神秘主义理论家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也是这种所谓“理想的爱情”的捍卫者。他作为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对唯物主义持反对态度。索洛维约夫认为,从传宗接代的本能出发去研究爱情的精神因素是十分错误的。
他写道,“如果世界意志特别关注某个人的出生,那么,它就应当采取特殊措施来保障获得所期待的成果,根据这一理论的意思,即世界意志应该唤醒父母们身上的特别强烈的情欲,以便消除一切妨碍他们结合的因素……“然而,我们实际上却看不到情欲力量和传宗接代之间存在任何类似的对应关系。我们首先碰到的是这种理论根本无法解释的事实,那就是最强烈的爱情往往是一种单恋,它不会产生伟大的后代,而且根本不会孕育出任何后代……“把两性爱情的意义视为合理的生殖,就意味着承认,两性爱情的意义根本不允许爱情的存在……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