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墨 日期:2015-11-20 22:26:02
敬佩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红学大师周汝昌自惭枉作“红学家”;喜欢张爱玲,世间又一个优雅奇女子读红楼读到入魔而“十年磨一剑”;十年挚爱结成著作,奉上*唯美、*特别、*灵性的一段《倾城憾事》
本书简介:
张爱玲曾说过她人生中的三大憾事:“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这半部残书留给后人的遗憾大于惊喜,悲伤大过欢乐。而恰恰也正是这部残书,让二百多年来爱着它、恋着它的人们如醉如狂。张爱玲之恨,又何尝不是因爱而起,更不消说那些甘坐于青灯冷斋中守着这部书研究的专家学者、才子佳人们,又有几人不因此书而心生慨叹,独有情钟!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短短的八个字中,最重要的这个“情”字,自古以来便是那些文人墨客们竞相咏颂的永恒主题。“情”,是那心底渐生青涩的悸动;“情”,是那低眉信手续写的诗篇;“情”,是那颦笑之间的轻叹低语;“情”,是那花谢花飞的人见犹怜……
那么,这本书本来就是为了那几个或柔弱或坚强的女人“申张正义”的女性宣言。用女人的心灵去触摸与体会大观园中女儿们的片片思索与点点泪滴;用女人的感觉去玩味与品鉴曹公笔下群芳们的生死离别与儿女情长。那时的人、那时的事、那时的景、那时的情,更是女儿们最真实并细腻的情绪表达。
暂时抛却繁冗复杂的逻辑分析,我们设身处地地想想她们的境地。那个封建没落时节,一个大家族内部上演的石头记……
作者简介:
赵墨,美女作家、80后才女,祖籍辽宁,现居北京。出身书香门第,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大学期间主攻中国文学、秦汉思想史,先后取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和历史学硕士学位。
对中西方文学有一定研究,尤其酷爱国学,擅长从女性的角度去探究古典文学中人物形象的情感世界。见解独到,文笔清新流畅,曾多次在省级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已出版多本古典名著的解读版本,引起了众多女性读者的关注。
目录:
第一章红楼女儿情
那些女子的才睛
深闺绣楼的春怨秋悲
第二章情归何处
以泪还情——林黛玉
青女素娥俱耐冷一薛宝钗
纵然兼美亦有缺一秦可卿
欲洁何曾洁——妙玉
道是无情却有情——王熙凤
春之殇——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只恐夜深花睡去——史湘云
揉碎桃花红满地一尤三姐
花气袭人知昼暖一袭人
苦命应怜自纯情——香菱
那两个“绯闻女孩”——晴雯与金钏第一章红楼女儿情
那些女子的才睛
深闺绣楼的春怨秋悲
第二章情归何处
以泪还情——林黛玉
青女素娥俱耐冷一薛宝钗
纵然兼美亦有缺一秦可卿
欲洁何曾洁——妙玉
道是无情却有情——王熙凤
春之殇——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只恐夜深花睡去——史湘云
揉碎桃花红满地一尤三姐
花气袭人知昼暖一袭人
苦命应怜自纯情——香菱
那两个“绯闻女孩”——晴雯与金钏
生生死死皆因情——司棋
我是“灰姑娘”——小红与龄官
隐形的翅膀一鸳鸯、紫鹃
“绝望的主妇”——王夫人、赵姨娘、薜姨妈、李纨
摩登老太极乐人——贾母、刘姥姥
第三章《红楼梦》爱情五论
一、外表与内在
二、爱情与生活
三、专一与多情
四、飞蛾扑火0F张弛有度
五、“缘分”这种东西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心理医生,著《女心理师》等)
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著《倾城之恋》、《半生缘》等)
追求和渴望,才有快乐,也有沮丧和失望。经过了沮丧和失望,我们才学会珍惜。你曾经不被人所爱,你才会珍惜将来那个爱你的人。
——张小娴(香港言情作家,著《面包树上的女人》等第一章/红楼女儿情
那些女子的才情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毕淑敏《我所喜欢的女子》
“潇洒才情,风流标格,脉脉满身倦。”这是明代大才子唐寅在看到莺莺画像后写下的词句。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这样一个道理:但凡读书的女子,必然是情溢满怀的。
我们随便回想几个人们熟知的古代仕女,又有谁是不会吟诵诗句,才情共生的呢?无论是卓文君、班昭与文姬,谢道韫、上官婉儿与李清照,还是柳如是、李师师与顾太清,她们大多演绎出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爱情传奇。
而多数才女,却往往容易因其才而陷入伤怀悲恻的情结当中。当她们情窦初开之时,当她们海誓山盟之时,当她们失意落泪之时,当她们绝望痛苦之时,这种情结便如天生潜伏在她们体内般,时不时地冒出来刺痛着女人天性敏感而温柔的内心。
我们应该都能体会到古时女子读书的不易,从那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俗语当中,我们便大抵明白了书带给古时众多女子的,并非是加官进爵的武器,而更像是缠绕于她们身心的蚕丝。
林黛玉发蒙的原因,是因为幼弟早逝,父母“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而贾府中四“春”的识书习文,在贾母的眼中,也不过是使她们“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如果我们还记得《牡丹亭》中杜太守的所言,便更能体会到在父权与夫权压迫下的古代女儿们,读书习字,竟然成了长辈们的恩惠,甚至无奈之举: “看来古今贤淑,多晓诗书。他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王侯门第尚且如此,更不消说那些普通人家的女子了。
……